第五十一章 薑瓖反正
  薑瓖在大同駐守期間沒少受滿人的窩囊氣,尤其是那個多鐸,沒事就來他的軍營要兵要糧,而且從不歸還。

  這也就算了,最可氣的是雖然薑瓖被任命為大同總兵卻隻是個虛職,阿濟格和吳惟華以協助薑瓖拱衛蒙古入侵為名常駐大同才是實際的正副總兵官。

  薑瓖基於形勢所迫不得不整日對二人卑躬屈膝,唯命是從,隻盼望著能早日出現一個合適的機會讓他可以對這二人徹底清算。

  苦熬了三年後,薑瓖日夜盼望的機會終於到了,朱聿鍵統帥的兵馬在南方頻傳捷報,連續打敗多股南侵的清軍,甚至連南都應天都收複了,這大大鼓舞了清廷統治下的北方所有心懷故明的漢人們。

  多爾袞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整天茶飯不思的盼望著南征大軍的捷報,搞得身體大不如前人也日漸消瘦,多鐸在班師回朝後也在府上賦閑多日,得知江寧失陷的消息後幾次三番地請求多爾袞派他再次率軍南征,多爾袞何嚐不想派他南征,可是眼下北方也並不太平,蒙古科喀爾喀部在關外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進攻山海關和大同一帶地區,除此之外北方已經有多處地區的漢人軍民揭竿而起以迎接南方王師為名發動起義,雖然這些起義大多數規模都不大,很快就被當地清軍鎮壓了下去但也極大地刺激了多爾袞那已經非常脆弱的神經。

  多爾袞基於以上種種考慮不得不把多鐸留在身邊以備不時隻需,畢竟最靠得住的將領隻能用來保衛最重要的地方。

  薑瓖也是看中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時機,他總結了其他幾股起義軍失敗的經驗教訓,並結合自身的實力條件認為那些起義軍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沒有部署周密的起義計劃,沒有軍事素養過硬的領導人來領導指揮作戰,也沒有形成各路義軍的統一指揮,而是各自為戰互相不配合,而自己恰恰沒有這些缺點。

  山西大部分軍隊都由自己和弟弟薑瑄統領可以說基本上全山西有七八成的兵力都是忠於薑氏兄弟的,薑瓖自己也是做了多年的總兵官,戰鬥指揮經驗豐富,一旦開戰在戰術指揮上他也是非常自信的,正好這一天吳惟華被清廷叫去北京述職同時也帶走了他的一千親兵。

  這樣,大同隻剩下阿濟格和他那一千多少得可憐的滿八旗親兵,此時不反更待何時,薑瓖連夜召集自己的親信將領和盤托出自己的反清歸明計劃,熟知效果出奇的好,眾將領無一人反對都一致讚成薑瓖的意見,想必是多年來受夠了滿人的鳥氣。

  計劃即以確定那說幹就幹,薑瓖連夜率領兩千親兵包圍阿濟格的英親王府,趁著王府裏麵的人熟睡之機幹掉門口的守衛,撞開王府大門魚貫衝了進去見人就殺,不管男女。

  阿濟格被門外的吵鬧聲驚醒,多年征戰的經驗告訴他,此刻多半是漢人兵馬叛變來襲了,於是他趕緊從床上跳起來,匆匆披上外衣,也顧不得去拿兵器,撒丫子似的就從後門跑了出去,並從後院翻牆逃出府外搶了一匹馬一路狂奔試圖逃到城北的正白旗軍營。

  薑瓖帶人把阿濟格府內能看見的滿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殺了個幹幹淨淨後才意識到居然沒有看到阿濟格的人影,他暗道不好連忙叫人通告全城自己反正的事情,發布戒嚴令,嚴禁任何人出城,所有漢人以割辮明誌,但凡見到沒割辮的就當做滿人一律殺無赦。

  薑瓖的動員令效果出奇的好,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大同全城各處漢人軍民耳朵裏,大家聽到消息後都非常振奮,早就想割掉這醜陋的辮子了,如今正好隨了願。不出一個時辰,整個大同就沸騰了起來,連老百姓也開始抄起家夥追殺滿人,薑瓖很快就動員了全城上萬兵力,浩浩蕩蕩地殺向城北的滿人軍營。

  阿濟格早就命令他的正白旗將士們做好準備,與叛軍輸死一搏,然而其部將托尼和阿泰爾卻極力要他突圍出城,阿濟格堅決不同意執意要與薑瓖叛軍決戰。

  二人無奈幹脆就把他打昏,然後帶著他強行突出城門逃往京城求援。

  阿濟格的一千正白旗人馬為了給主帥爭取逃跑時間,守住北門城門口,死戰不退。薑瓖利用兵力優勢向其衝鋒了數次,旗人果然各個能戰,在付出了近兩千人傷亡的代價後,終於全殲了這一千旗人士兵徹底收複了大同全城。

  得知大同反正後,其周邊十幾座城池也紛紛改旗易幟歸順大明,這樣一來薑瓖麾下兵馬迅速擴展到了4萬之眾,有了兵源,薑瓖計劃先收複整個山西然後再集合山西所有的人力物力一鼓作氣攻入北京,殲滅多爾袞和順治帝等清廷統治集團,則全功可期。

  在大同駐守期間,他早已聽聞了曾經的隆武帝,現在的唐王治下的大軍能征善戰,在南方取得了多次打敗清軍的輝煌戰績,為了爭取明朝廷的支持和聲援,他寫了一封親筆信給朱聿鍵並差人送往應天府。

  由於改變了曆史,薑瓖起義的時間也提前了一年,朱聿鍵看過他的信後決定繼續北上攻取安徽和江蘇全境,讓多爾袞南北受敵無從招架,為薑瓖收複山西全境爭取寶貴時間。

  同一時間,一直龜縮在湖北北部的豪格得知薑瓖終於如朱聿鍵所說那樣在山西大同發動叛亂,他認為時機已到可以行動了,於是命令大軍立即開拔向北京方向行進。

  時間一晃到了1648年春天,各路大軍都在緊張調遣中,跑回北京的阿濟格被多爾袞委以重任,並從河北河南調集了15萬滿漢大軍和多門紅衣

  大炮給阿濟格命他奪回山西,聲討薑瓖叛軍,又命多鐸率領滿漢軍10萬南下山東協助山東巡撫洪承疇進攻安徽境內的朱聿鍵大軍。

  朱聿鍵命施琅為北征總都督率軍10萬一路攻城掠地,隻用不到一月時間就打到了淮北一帶,收複了安徽北方大量領土,離徐州城近在咫尺。

  洪承疇得知事態緊急迅速派兵增援淮北防線以期拖延施琅的步伐,等到多鐸大軍一到再合力反攻。

  如此聰明的施琅早已看出了洪承疇的計劃,自然不會給他太多時間排兵布陣,督促大軍全力進攻淮北。

  洪承疇在防線一帶築起了又高又厚的磚牆,並架設多座大小不一的堡壘,形成一座弧形方陣,全力抵禦明軍進攻,明軍多次進攻均無功而返,就這樣兩軍在淮北相持了一個多月。

  多鐸大軍於4月2日抵達淮北,清軍開始全線反攻,明軍不敵迅速敗退,施琅率軍後撤蚌埠一帶並沿線設立防線,抵禦清軍的進攻。

  由於在後撤途中朱聿鍵帶來的兩門新式西班牙火炮不幸落入敵手,此時明軍沒有強有力的重型火炮用來抵禦清軍,隻能用之前攻克蚌埠時繳獲的10門紅夷大炮架設在城牆上對著多鐸的騎兵就是一頓狂轟濫炸。

  紅夷大炮不愧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主戰重型火炮,炮彈所到之處無不是炸得清軍哭爹喊娘,血肉橫飛,清軍淩厲的攻勢在紅夷大炮的震懾下暫且停滯了下來。

  多鐸灰頭土臉地回到軍營,把頭盔死命往桌案上一摔咒罵道:“可惡的明賊,前幾年被我打得奄奄一息,怎麽如今又這麽有精神,仗著有紅衣大炮撐腰以為本王拿他們沒有辦法了嗎?欺我大清無人乎?”

  聽到多鐸的聲音,洪承疇走入帳內撿起被多鐸扔到地上的頭盔並掛在了架子上對多鐸說道:“十王殿下何必為曲曲明賊大動肝火,他們不過是在做最後的掙紮罷了。”

  多鐸一聽斜眼看了看洪承疇問道:“哦?巡撫大人此話怎講?莫非你有什麽破敵良策?”

  洪承疇說道:“破敵良策倒說不上,隻是聯想當初我為明臣的時候把李自成大軍打得隻剩下18個人,如喪家之犬一樣灰溜溜地跑進山中躲藏,我隻要一鼓作氣率軍追擊到山中,不出一月必將大順餘孽掃除一空,可是那個昏君崇禎帝卻在此關鍵時刻把我叫到遼東駐防。”

  “於是你巡撫大人就在鬆錦一役中被本王生擒了,哈哈哈哈哈哈!”多鐸大笑道。

  “十王殿下就不要再取笑老夫了,我之所以談到我之前的戰例,就是想讓殿下您知道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你們也正在犯和老夫當年犯過的同樣的錯誤,這才導致入關初期開創的大好局麵,到現在又變成了明清焦灼的拉鋸戰。

  ”洪承疇道。

  “大膽奴才,竟敢詆毀我大清的戰略計劃?!”多鐸大罵道。

  洪承疇聽後臉色大變,急忙跪地辯解道:“十王不要誤會,老夫絕無此意,請殿下息怒,容老夫慢慢道來。”

  “哼,好吧,那本王倒要聽聽你有何高見,如是一派胡言本王定要將你治罪!”

  洪承疇站起來彈了彈袍子上的灰塵繼續說:“十王您想,之前您和阿濟格,豪格幾位貝勒爺率領大軍一路南下所向披靡,隻兩年時間就滅了大順,南明弘光,大西和南明隆武這四股割據政權,幾乎已經實現大清天下一統的大業,可是每到大功即將告成之際,你們都因無法忍受南方酷熱的天氣而班師回朝了,卻將統一大業的重任交給了漢人將領,您想這天下尚未一統之際正是明清,滿漢矛盾最尖銳敏感的時期,你們將滿人的未來交給漢人去完成豈有不敗之禮?”

  “巡撫大人此言也不無道理,我們就是太相信那些漢人了,才導致了李成棟,金聲桓薑瓖等漢將的叛變反水。可是,巡撫大人也是漢人,這麽說豈不是要我們也不再相信你嘍?”多鐸質疑道。

  洪承疇連忙擺手道:“十王殿下明鑒,我洪承疇絕不是那種反複小人,我與孔耿尚三王都是在大清入關前就決定歸順大清的漢臣,相比那些大清入關後持兵觀望的牆頭草軍閥來說我們才是最靠得住的漢臣,所以十王殿下請務必聽老夫一言,那就是這次對於這些明賊決不能再姑息手軟,一定要把他們斬草除根不留痕跡方可班師回朝。”

  “話是如此沒錯,可是如今明賊防守嚴密又有紅夷大炮助陣,我們實難攻下如之奈何啊?”多鐸狐疑道。

  “殿下,這其實不難,您你難道忘了我們繳獲了明賊兩門西班牙大炮嗎,這可比紅衣大炮的威力大多了,隻需找來工匠仔細研究發射技巧,交給炮兵練習幾日即可使用,而且老夫還有一妙計,那就是他們的主帥施琅其實也是一個反複小人,我們可以策反他來投我軍,那明賊將不攻自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