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朱慈煥
  南京城外的江麵上,施琅的船隊經安徽義軍協助順利通過清軍的沿江哨卡,已經陸續到達碼頭,在江邊上依次停靠下來。

  一名斥候跑到主艦上稟報道:“報告總督大人,應天府外城江東門城頭上隻有二十幾個清兵,城下護城河處,水已幹涸,像是正在挖掘還沒有完工的樣子,東邊姚坊門處隱約聽見喊殺聲,好像是我們的軍隊正在攻城。”

  “可有探明是哪一路人馬在攻城?”施琅問道。

  “回大人,前方戰事猛烈太過危險,因此標下未敢靠近,不知是哪一路友軍。”斥候回答道。

  施琅聽後思考了片刻,決定不再猶豫了,不管怎樣,這支友軍肯定是已經牽製了大批守城清軍,此時正好可以趁其西邊兵力空虛一股做氣攻入城內。

  在夜色的掩護下,施琅率領三萬大軍陳兵南京城下,擺出攻城架勢。此時城頭上的守軍已經發現了城下的大批明軍,巧的是負責守護江東門的清軍將領正是弘光朝的南鎮總兵黃得功手下偏將田雄。

  田雄和馬得功在擒獲弘光帝立下大功後被清廷授予總兵頭銜編入漢軍綠營,馬得功被派去鎮守徐州,而田雄則與勒克德渾一同鎮守南京。

  勒克德渾率領滿八旗精銳出城追擊鄭軍時帶走了田雄大部分兵馬,隻留給他不到九百人鎮守南京江東門。自己的士兵被滿清主子隨便使喚令田雄早已氣憤不已,如今麵對城下密密麻麻的明軍部隊,田雄一看立刻沒了戰意於是決定投降。

  他拿著白旗走上城頭對著下麵的明軍喊道:“城下可是大明天兵的人馬?”

  前鋒將領施福走出來道:“我們乃是大明兩湖總督施琅大人麾下的仁義之師,今日奉天命前來收複南都,你是何人?你若知趣速速放下兵器開城投降,以免殺身之禍。”

  “將軍莫急,我正有反正之意,我乃是大明江南四鎮總兵官大人黃得功手下偏將,當初黃將軍為了保衛先帝力戰而死,我等死戰護主寡不敵眾,最終還是沒能保護得了先帝,被韃子抓去了,我忍辱負重委曲求全於韃子,無時無刻不盼望著王師歸來,如今終於讓我等到了,你們放心,韃子主力正在東麵與另一路王師激戰,無暇他顧,我這就開門放你們進來。”說罷,田雄急忙命人放棄抵抗,打開城門。

  施琅沒有想到這麽輕易的就占領了大明朝的陪都應天府,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為防有詐隻命前鋒部隊四千人進城,自己的主力大軍在後麵觀望,待確保無誤後,大軍魚貫進入城內,占領各個據點,並迅速肅清了清軍在城內其他地方的殘餘抵抗勢力。

  正在全力追擊鄭成功的勒克德渾接到消息得知江寧府被占領後,氣得頓時一口老血噴了出來,差點跌落馬下,幸好手下人反應快,及時接住了他。

  懊悔不已的勒克德渾萬萬沒有想到已經近乎強弩之末的明軍居然還能湊出這麽一支軍隊奇襲南京

  城,他急忙下令所有部隊速速回援南京,可是為時已晚,

  南京城門各處都已被施琅占領,見到勒克德渾的軍隊後城上明軍立即發炮射向勒克德渾的軍隊,頓時把清兵打了個七葷八素,人仰馬翻,勒克德渾眼見不敵下令退往蘇州府方向與多布泰和托二人會和。

  鄭成功帶領殘兵一路向東逃到江陰躲了起來,得知南京光複的消息後不敢相信,以為是清軍放出的假消息騙他回去受死,遂決定趁風聲緩和後繼續領軍東撤到長江入海口處搶奪了十幾艘漁船拚命向南逃,幾經周折終於突破了清軍的防線,順利逃到寧波府休整。

  戴倉聽到這個消息時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實在想不出還有誰可以在他們兩路大軍紛紛敗北的情況下攻下金陵城,但他還是決定去看個究竟。

  施琅盛情款待了進城來投的戴倉一部人馬,並為他安排了住所和兵營供其修整,進駐南京後施琅對部下約束極其嚴格,使其軍隊對城內百姓秋毫無犯,受到城內百姓的一致推崇,深得人心。

  南都光複的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使得清廷統治區內的明朝遺臣們蠢蠢欲動,南直隸周邊的前明遺臣們聽到消息後紛紛前來投奔施琅,有的人就地發動起義攻占當地縣衙,明軍一時間聲勢大振,迎來了明朝勢力反攻清廷的大高潮。

  多爾袞得知消息後命人嚴加看管身在北京的那些前明高官,以防他們與永曆政權暗通款曲。

  首先遭殃的自然就是北京的這些京官們,鄭芝龍一家被看管的更加嚴格,原來還能出門去附近兩百米範圍內的店鋪買點東西,可是現在連院子也不讓出了,一家人就這麽天天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窩在家裏,形同坐牢。

  關在大牢裏的錢謙益好不容易靠著上下打典爭取到了遷往江寧府複審的資格,但經這麽一鬧徹底泡湯,每日隻能以淚洗麵。

  安徽境內的義軍得知京師光複的消息後異常振奮,前應天府兵科給事中於驕為了配合京師光複,帶領麾下義軍直逼鳳陽,意圖占領大明的這座中都。

  鳳陽守軍兵少將寡,見明軍勢大無力抵抗堅守不到三天就開城投降了,於驕率部進入鳳陽接管縣衙,到處貼滿了安民告示,並且命人開倉放糧賑濟百姓,這些年被清廷的剃發令和圈地令搞的哀聲載道的鳳陽百姓們如今又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懷抱別提有多高興,紛紛走上街頭敲鑼打鼓燃放花燭鞭炮慶祝王師回歸。

  然而,在鳳陽的一戶姓王的人家裏,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無視門外的喧鬧吵嚷,鑼鼓喧天,隻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裏靜靜地看書,似乎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過了一會兒,王家的男主人來到了他的房門處敲門道:“士元啊,快開門,我有話跟你說。”

  少年聽到敲門聲再也難以無動於衷,他為男主人開了門就又回到書桌旁繼續讀書。

  男主人進屋後走上前去一把拿下少年手中的書道:“士元啊,哦不,現在應該叫你殿下了,怎麽我大明的王師回歸南都和中都這麽大的事情你居然無動於衷呢,卻還有心情在

  這裏看書,你應該立刻去縣衙找於驕大人澄清你的身份,叫他帶你去南都繼承大統才是啊。”

  少年聽後淡定的說道:“王先生,當初您在我無依無靠的時候收留我為您的義子我非常感激您的大恩大德,也請您幫我一個忙繼續保守這個秘密,不要讓別人知道我好嗎?”

  王先生詫異的問道:“殿下,您這是為何啊?您可是先帝唯一在世的親生骨肉啊,如今我大明的軍隊又打回來了,複興大明江山有望了,這個時候您最應該出麵主持大局號召天下大明忠臣義士聚義反清,您若不出山則即便光複了南都,我大明軍民依然是一盤散沙群龍無首,怎能不保被清廷緩過勁後又各個擊破?”

  “王先生您不要再勸我了,我大明現在並不是群龍無首啊,我叔父永曆皇帝他不是早就在廣州承繼大統了嗎,我現在隻想做一個普通百姓不想再過問天下事了,無論是大清還是大明得天下都與我無關,請王先生務必成全,不然我隻好離開此地去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生活直至終老。”少年說道。

  “殿下,您這又是為何啊,您這樣做對得起您死去的父皇和被清廷殺害的兄長們嗎?永曆皇帝他確實在廣州繼承大統是名義上的大明天子,可是我聽聞此人生性懦弱難當大任,遇事又無主見,隻是被雲南軍閥所控製的一名傀儡皇帝,怎能擔當的起複興大明的重任?”王先生反駁道。

  少年聽後仍然不為所動道:“即便當今聖上他生性懦弱,可我又何嚐不是呢,我記得父皇臨終前刻意叮囑我們兄弟三人切莫再入帝王家,我謹記父皇教誨,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參與國家大事,即便永曆叔父他難當大任,天下還有那麽多皇室宗親,王先生你們自可以選一個賢能之人繼之請放過我吧!”

  “好吧,既然殿下態度已經如此堅決,我也不再勸您了,但請殿下您還繼續留在這裏不要亂跑,因為畢竟現在大勢未定,清軍隨時都會打過來,您跑出去萬一遇到清兵就不好了。”王先生說道。

  少年回道:“您放心吧王先生,我不會亂跑的,但也請王先生您務必幫我保守秘密,我王士元多謝您了。”

  王先生無奈的點頭答應了少年的請求退出了他的房間後,想了許久覺得自己要想回到大明朝的權利中樞還得依靠這個少年,不能就這樣算了,於是他決定去縣衙找到於驕闡明這件事情,一番努力後,他終於說通縣衙侍衛引薦他見到了於驕。

  “你是何人,這麽極力要見我所謂何事啊?”縣衙大堂上於驕對著跪在下麵的王先生道。

  王先生回道:“稟大人,我乃大明朝南直隸禮部給事王嘉繼,想向大人稟告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於驕聽後來了精神道:“哦?什麽大事快說來聽聽。”

  王嘉繼道:“三年前,北京陷落後有一位少年逃難來到鳳陽,我觀此少年談吐不凡便收留了他在我府上居住,後來據我多次與之攀談才得知,他就是先帝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