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西軍
  眼見正要破城而入的清軍突然停下來了,何騰蛟甚是不解。

  他急忙命人出城打探情況後才得知原來是另一路不明身份的軍隊從後麵包抄了陳邦傅率領的清軍,兩軍此時正在鏖戰當中。

  何騰蛟得知後大喜,決定立刻率本部兵馬殺出城去與這一路軍隊兩麵夾擊。

  這一路不明身份的軍隊看起來至少有上萬人,作戰甚是勇猛,而且還有戰象。

  已經圍攻了一個多月廣州的清軍損失了不少兵力不說而且早已疲憊不堪。

  麵對如此陣勢頓時被嚇傻了不少人,沒有抵抗多久便全線崩潰,陳邦傅率部拚死突圍終究是沒有成功,被團團圍住並最終束手就擒。

  剿滅陳邦傅後,何騰蛟和瞿式耜一幹人等喜出望外地迎接這一路援軍入城議事,隻見這一路兵馬穿著比較奇怪,他們並沒有穿統一款式的軍裝和盔甲,有的穿竹甲,有的隻穿布衣,有的還穿著好像少數民族的服裝。

  單從他們的發飾來看他們沒有剃發肯定不是清軍,但也不太像明軍官兵。

  正疑惑中,隻見前方走過來兩個騎著高頭大馬的人。

  隨著兩人越走越近,瞿式耜終於認出其中一人。他不是別人,正是廣西失守後下落不明的總兵焦鏈。

  而焦鏈旁邊的這個人就是就是雲南巡撫楊畏知,而他們率領的軍隊就是從孫可望那裏借來的四萬大西軍。

  經過一番仔細詢問後得知焦鏈之所以跟大西軍攪和到一起是因為當初他率部逃到雲南後正趕上孫可望率領的大西軍進入雲南征討雲南叛亂土司沙定洲,焦鏈很快判明形勢協助大西軍迅速剿滅了這股土司勢力為大西軍在雲南鞏固了統治勢力。

  事後論功行賞的時候,焦鏈沒有為自己謀求任何賞賜和官職而是極力勸說孫可望能夠和明軍聯合作戰,一起反清複明。

  張獻忠死後,孫可望李定國等大西軍的領導人也一度礙於形勢對大西軍將來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正好借著這次雲南平叛事件取得了包括沐國公在內的一眾雲南明朝官員的好感。

  於是雙方就將來的合作問題進行了一係列友好磋商並最終決定孫可望等一眾大西軍將領歸附明朝建製,取消大西年號。

  但孫可望同時也對大西軍歸順明朝提出了條件,那就是封他孫可望為秦王。

  楊畏知和焦鏈為了促成聯合也沒有多想,爽快的答應了孫可望的請求。

  焦鏈還向孫可望借兵四萬人用來平定廣西的耿茂才和博洛部清軍以及最後剿滅攻打廣州的陳邦傅叛軍。

  看在兩人幫助出使永曆帝請封秦王的份兒上,孫可望爽快地答應了焦鏈借兵的請求。

  得

  到重兵支持的焦鏈好像打了雞血一樣,僅用了十天時間就消滅了正在廣西南寧休整的耿茂才和博洛部清軍。

  然後他又繼續率部馬不停蹄趕往廣州,終於在陳邦傅即將攻克廣州的前夕消滅了這支前明叛軍。

  廣州得救後,最高興的莫過於逃到新會的朱由榔,在忠臣的簇擁下他又風風光光的移蹕廣州督司府犒賞群臣。

  鄭彩被封為建威候及水師提督,負責統領以及督造永曆朝的戰船艦隊。

  何騰蛟守城有功被封為定興候並被任命為兩廣總督,瞿試耜為內閣首輔總領朝政,張同敞為兵部尚書。

  焦鏈則襲封陳邦傅的慶國公爵位並擢升大將軍之職總領三軍。至於陳邦傅這個漢奸叛徒的下場,經過眾臣廷議後的結果就是三日後淩遲處死。

  功臣封賞完了,下麵就該討論正事了。對於楊畏知和焦鏈提出的封孫可望為秦王這件事,瞿試耜和張同敞這倆人堅決反對,理由也很明確:依照祖製,不封異性為王。

  但楊畏知和焦璉也極力爭辯說現在是非常時期,應當靈活變通,並且引用劉邦建國之初也封了一眾異姓王,這才使得這些人為其打下漢家天下為實例勸說永曆帝封孫可望為秦王。

  永曆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最終決定此事待議,但是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既然他已經正式稱帝,那隆武帝就應該立刻退位歸藩才行。

  需要派一個人去福建與隆武帝商議歸藩之事了,最後經眾臣討論,大家一致選定了曾經做了最久時間隆武帝臣子的丁魁楚前往。

  福建這邊,隆武帝從福州召回了熊緯和陳子壯的軍隊,加上最新加入的陳興遠和從潮州來投的總兵陳邦彥部組成了五萬多人馬的新軍。

  而鄭成功則帶著戴蒼的神機營和本部人馬共一萬八千人去支援浙江會戰了。

  隆武帝準備帶著這五萬多人馬重新奪回廣東的控製權,正當大軍行進到漳浦一帶時正巧碰到了行走到此處的丁魁楚一行。

  看到這一眼望不到頭的浩浩蕩蕩的明軍隊伍,丁魁楚著實驚呆了,見到藏於中軍的隆武帝後撲通一聲趴在地上嚎啕大哭道:“果然是陛下嗎?陛下啊,臣終於能活著見到陛下了,真是太好了,太好了,臣從此定要侍奉陛下左右再也不離開陛下了!”

  看到此人瘋瘋癲癲地對著自己痛哭,隆武帝也有些迷惑,便偷偷地問了下身邊的陳邦彥:“令斌,你可認得此人?”

  陳邦彥說道:“陛下,此人正是前兩廣總督丁魁楚丁大人啊,陛下忘記了嗎?陛下初登大寶時他是最先支持並響應陛下稱帝的官員啊,後來陛下汀州蒙難時,他投奔了肇慶的桂王也曾和瞿大人一起支持過桂王稱帝。”

  隆武帝聽後立刻在腦海裏過了一遍

  前世學過的曆史知識終於想起來丁魁楚這號人物,此人是個十足的投機分子,最後為了榮華富貴還投降了大清落了個滿門抄斬的悲慘結局。他跑到福建莫非是要投奔我?

  帶著這樣的疑問,隆武帝問道:“這不是朕的兩廣總督丁大人嗎?愛卿此來福建找朕有何要事,速速報來。

  丁魁楚抬頭說道:“陛下,大事不好,桂王朱由榔他稱帝了,還派我來叫陛下速速歸藩稱臣,聽他節製。陛下,恕臣冒昧,陛下帶著這如此多兵馬是要去往何處?莫非陛下早知道桂王稱帝的事情,正要去平叛?”

  隆武帝有些得意的說道:“正是,朕此次就是要親自帶兵去平定叛賊朱由榔和他的一眾黨羽,朕聽說他稱帝後就遭遇了清軍圍攻廣州的事情,不知現在可有分出勝負?”

  丁魁楚說道:“回陛下,桂王的人馬當時眼看就要支持不住清軍的進攻,但廣西總兵焦鏈從雲南大西軍那裏借4萬援軍徹底打敗了圍攻廣州的清軍並收複了兩廣地區,經過這次大勝後,桂王讓臣轉告陛下,他現在已經收編了大西軍的全部兵馬足足30萬人,大家都是同宗,他實不忍同室操戈,還請陛下您顧全大局,交出兵權退位歸藩。”

  聽到這裏隆武帝不禁心裏暗笑:好你個丁魁楚,竟然忽悠到我的頭上,你以為我不知道孫可望此時還在等著你們的秦王封號嗎,況且就憑那個不靠譜的孫可望你永曆小兒也好意思跟我叫板?雖然隆武帝不以為然,但他身旁的將領們可忍不住了,紛紛叫囂著立刻剁了丁魁楚然後打到廣州去。

  隆武帝當然心裏知道該怎麽做,他正要答話之際,鄭婉妹突然拉住他的衣襟小聲說:“陛下,切不可聽從那些莽夫的一派胡言,切記,這是您最後的老本,不可無畏揮霍,依臣妾之見不如先退位歸藩,但必須保留軍權,如若不然再拚個魚死網破不遲。君不知漢光武帝劉秀乎?”

  隆武帝聽後也小聲說:“皇後英明啊,居然跟朕想到一塊兒去了,你放心吧,朕知道該怎麽做。”

  說罷隆武帝轉頭對丁魁楚說道:“丁愛卿,你現在歸順了桂王哦不永曆帝,也可算做是良禽擇木而棲吧,你放心,朕不會讓你為難,你回去稟報永曆就說,朕同意奉永曆為正碩,如若他永曆帝同意朕保留現有軍權和既定人馬以及已經占領的湖南,江西,福建三省,朕定會退位歸藩,並與永曆帝保持同盟關係,共同協力北伐恢複大明河山,到時朕當奉還全部兵權,做一個閑散王爺,但如果他永曆帝不答應朕的條件,大可派兵來攻我福建,但他要想清楚,他的妹妹平陽郡主現在我處。如果他執意要與朕兵戎相見的話,那就為他的妹妹收屍吧。”

  丁魁楚知道再繼續說下去也沒什麽用了,他躬身施了一禮後就帶著一幹隨從轉身離開了。可是此時就在不遠處的熊緯卻聽到了隆武帝的話,得知平陽公主在福建的消息他既喜又憂。隆武帝要拿平陽公主的生死做談判軍權的籌碼,這還是自己曾經認識的那個仁德高潔的明君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