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選後
  收複福建全省後,福建的明軍暫停進軍,一麵補充兵馬糧草以備接下來的戰鬥,一麵派人四處打探軍情。在這期間眾大臣們開始為隆武帝操辦選後妃大事。

  可是隆武帝卻很難把心思放在這上麵,廣州的戰事讓他整日寢食難安可卻一時也想不到妥善的辦法去處理。

  施琅大軍還在圍攻長沙,江西金聲桓李成棟部還要忙於策應攻取浙江湖北等省,難以分身。自己手下的熊緯陳子壯部剛經曆連番大戰疲憊不堪急需休整也難以派去支援,何況離開了自己的嫡係部隊,難以想象鄭成功會不會再學他老爸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同樣心緒不寧的還有熊緯。得知廣東受到清軍反攻的消息後他非常擔心身在肇慶的朱微瀾,那日一別後他無時不在思念她,一閑下來就拿出她那天送給自己的香囊把玩。

  熊緯曾經幾次向隆武帝請命回援廣州都被隆武拒絕了,隻好在自己房間裏擺上佛龕每日向佛祖祈求她平安無事。

  選後妃之日終於到了,鄭成功按照最隆重的明朝皇家儀式為隆武操辦了起來,表麵上說是按照祖製選後妃,但既然是在鄭成功的地盤上,隆武帝也實在沒多少自主權,完全沒有任何一位參選宮女是來自民間,全部來自鄭家族親。

  負責選後的太監和宮娥們隻是下去走個過場。經過層層篩選後,最終把三個人帶到了隆武帝的麵前。

  經曆了近一年的逃亡和征戰的煎熬,此時此刻隆武帝才終於體會到了一絲做皇帝的快感,即便這仍然不是由他自己完全做主的,但好歹不用再像前世那樣費盡心思去討好女生最後還頻遭白眼。

  他迫不及待的命宮人把三位最終入選的宮女帶到他的麵前,也就是即將要在這三人裏麵選出一位皇後和兩位貴妃。等了半晌後,在一位中年宦官的帶領下,三人步態婀娜的緩步走到了隆武帝麵前。隻見三位姑娘都嬌羞的低著頭,看不到麵容。但見身材都還是能拿的出手的,而且年紀都很小的樣子。

  “臣妾見過皇上。”三人異口同聲的躬身行禮道。

  “三位姑娘不必拘禮,可否抬頭說話?”隆武帝說道。

  “是。”說罷三人紛紛抬起了頭麵帶微笑的看著隆武帝。

  隆武此時終於看到了三人的真麵目。由於畢竟不是民間海選的緣故,三人的相貌算不上沉魚落雁,國色天香,但也算婀娜賢淑,落落大方。按隆武前世的話來講就是氣質不錯。

  他仔細端詳了三人許久,該選誰做皇後卻始終拿不定主意,於是他決定也學著在電視劇看到的皇上選後的橋段那樣,問一些問題來考考三人。

  “你們三人可會女工?”隆武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會的皇上。”三人依次答到。

  左邊穿紅裙的女子率先說到:“回皇上,臣妾自幼跟祖母學習女工,秀的一手好針線。”說罷,她從懷裏拿出一塊手帕遞到了隆武的手上說:“皇上您看,這塊手帕上的一對鴛鴦就是臣妾親手所繡。現在把它送給皇上,也是臣妾的一片心意。”

  隆武接過手帕一看,隻見上麵繡著的兩隻鴛鴦相互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的樣子煞是可愛。單看其畫麵用色考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足可見她的刺繡功底頗為深厚。

  “皇上,臣妾也帶來了親手縫製的布偶贈與皇上觀賞把玩。”中間那位穿白裙的女子也拿出了隨身攜帶的一隻做工精巧的布偶小老虎遞到隆武的手上。

  隻見這小老虎有握起來很柔軟,主體用金黃色的布料縫製,並用黑色橘黃色等其他顏色的針線繡出了生動的花紋和五官,看起來虎頭虎腦的非常可愛。

  緊接著,最後一位身穿粉色裙子的女子也拿出了她的作品遞給了隆武。這是一個做工精美的香包,香包上繡著精致的花紋並伴有淡淡香氣撲鼻而來,聞起來甚是舒爽。

  三人的女工都做的很好實在難分伯仲,於是隆武帝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唐太宗的長孫皇後為了讓後世的皇後們都能像她一樣賢良淑德母儀天下,故而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編纂了《女則》一書。你們三人可曾看過此書並能背誦一二嗎?”

  又是紅裙女子最先回答:“回皇上,臣妾看過《女則》一書並能通篇背誦。”

  “好,快快給朕背來。”隆武連忙說。

  “戒奢者,必先於節儉也。夫澹素養性,奢靡伐徳。人率知之,而取舍不決焉。何也?誌不能帥氣,理不足禦情,是以覆敗者多矣。節,撙節也。《易》所謂“節以製度”是也。儉,約也。澹素,澹泊而質素也。奢靡,奢麗也。伐,敗也。率,皆也。決,斷也。誌者,氣之將帥..........“紅衣女子不卑不亢的背誦道。

  聽到這裏隆武立即打斷了她,接著又問白衣女子:“你可否接著背來?”

  白裙女子也一臉淡定的說:“回陛下,臣妾也可以背誦全文。理者,情之羈勒。言人皆知儉素可以養性,奢侈足以敗徳,而不能決斷於取舎之間,.................孰勝其敝哉!“

  聽到這裏隆武打斷了她接著問粉裙女子:“你接著背來可否?”

  “殄,田上聲。軌,音詭。勝,平聲。《傳》謂古書。..............率,行也。承,奉也。“粉衣女子也滔滔

  不絕的背誦了接下來的一大段。

  隆武雖然沒看過《女則》並不懂她們背誦的其中內容的含義,但不難看出,通過以上兩個問題來判斷,她們絕對當得起大家閨秀四個字。可是三人都如此優秀還是不知如何選擇才好,於是他想出了第三個問題。

  “眼下天下的形勢想必不用我說你們也都知道了,雖然這不是身為女子的你們應該去考慮的事情,但朕還是想聽聽你們的看法。你們覺得現在這種敵強我弱,大明朝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朝廷應該如何去應對危局並最終反敗為勝呢?

  三人聽後沉默了許久,又是紅衣女子率先回話道:“回皇上,皇上能問出這種問題正說明皇上是當世明君,是胸懷天下關心百姓疾苦的好皇帝。臣妾不才讀過一些兵書也知曉一些治國之道,深知君明則臣忠則國興的道理。恕臣妾直言,先皇崇禎帝貌似勤政節儉又愛民,可他並不是一個明君,他用人多猜忌不分忠奸,致使袁崇煥,羅象升,孫傳庭等一幹忠臣良將蒙冤致死。他剛愎自用無法理解天啟帝臨終前讓他留用魏忠賢的深意一意孤行,打擊閹黨,重用東林黨這些隻會高談闊論的腐儒,致使這些清流最終葬送了國家大好河山。到了弘光先帝那裏更有過之而不及,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任由馬士英等佞臣禍國殃民最終葬送了我大明另半壁河山。如今陛下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再登大寶,並實行了一係列與前兩位先帝截然不同的政策,另臣妾深感欽佩。奴家認為陛下一改弘光朝的聯虜平寇的錯誤政策變為聯寇抗虜是非常英明之舉,正是因為陛下讓廣大漢民族的子民認識到我們將要麵臨滅族忘種的前所未有的危機,我們才能聯合更多的力量去與清廷抗爭。現在遍布大江南北的前明官民反正大潮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清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內部的力量太分散,不團結。隻要皇上能夠用您這麵旗幟去影響他們加入進來,那清廷就如紙老虎一樣彈指可破,則我大明複興有望。”

  隆武帝聽完紅衣女子的見解簡直驚到下巴都要掉下來。

  天哪,她的思想簡直不像是這個時代的女人該有的啊,看問題如此透徹,而此時另外兩個女子也被她驚的啞口無言。

  看來皇後非紅衣女子莫屬了,畢竟娶老婆還是要找個賢內助的好,可以為自己的事業助一臂之力嘛。

  於是他欠了欠身親切的對紅衣女子說:“你叫什麽名字啊,今年多大,哪裏人士?”

  “回皇上,臣妾名叫鄭婉妹,今年20,乃是澄濟伯鄭芝豹的大女兒。”鄭婉妹回道。

  “好一個鄭婉妹,真是巾幗不讓須眉,鄭婉妹聽封,朕正式冊封你為皇後,總領後宮。”隆武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