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買保險的主力
  蘇傑的煩惱,恐怕一天也沒有遠離他,世界上,有一樣東西是地球人都不會嫌少的,那就是Money,中文叫金錢,或者叫人民幣,漢語拚音叫RMB。

  為什麽這樣說,道理很簡單,其實也沒有什麽道理可講,古語說得好,不為五鬥米折腰,說的就是活著不是為了錢,說的挺高尚,其實,還有另外一句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說的就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就是,每個人每天的工作和作業,多多少少都是為了錢,錢能通神,錢既是毒藥,也是解藥,有一句話叫做一醉解千愁,其實還有另一種解法,叫做有錢解千愁。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職業,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定位不同,職業的定位不同,行業的定位當然也不同,行業的收益和作用當然也非常不同。大體上,人類的職業可以分為農業,製造業,工業,信息產業,服務業,金融業,等等。而這其中,有的行業比較基礎,蘊含的元素和與之相關的行業比較單一,而有的行業,起到的更多的是連接其他行業的作用,因為金融行業的產品是金錢,而金錢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屬性,就是可以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地流轉不停,持續地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所以從事這一行業的人,獲得的利潤更高,因為,金錢在這個行業的利用效率更高,所以,更多的金錢會源源不斷地被吸引到這個行業,金融業,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行業,各種紙醉金迷的城市,要想獲得發展,要想吸引源源不斷的人才,就一定缺不了金融業的身影,甚至可以說,金融業發達的地方,城市一定發達,城市越大,金融業的從業人數比例也相對更多。

  在金融業裏麵,包括三個細分的行業,銀行,證券業,和保險行業。銀行和證券行業一直都是被老百姓接受度最高的一個行業,而保險業談及的都是生老病死,而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大部分人對於這樣沉重的話題都會避之不及,連帶著對於從事保險行業的人,也是更多地秉持著一種本能退避的態度,這個行業並不好做。

  那麽,什麽人才是購買保險的主力呢?經過半年時間的事實檢驗,蘇傑發現一個極其悲慘的事實,那就是其實剛剛加入保險行業不到一年的新人,是購買保險的主力之一。

  為什麽?因為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加入虢國保險這麽長時間,眼看著身邊新人班的小夥伴一個一個漸漸地沒有了消息,走得最快的一個叫袁誌,在五天的新人班的時候,就說過自己隻是來體驗一下。在五天的體驗班結束了以後,直接就沒有接著上工號,而是直接就回原公司上班去了。他所在的是一家美國的製藥企業,正好最近一段時間業務調整,有一些空閑的時間,所以就來學習一下,學習完了,也就沒有繼續下去。

  而蘇傑自己是一個看準一件事情一定會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一開始並沒有業績,完不成公司規定的三個月兩件單子的考核怎麽辦?從早上到晚上,可以說,活著的每一天隻剩下焦慮了,嚴重的焦慮,另一方麵,公司的培訓又給你最匱乏的希望,所以,每天就剩下自己給自己製造的假象了。單子是自己買的,不光給自己,也給付瑩都配置了重疾和醫療保障,算是基礎的保障,主要也是為了湊單子,為了延續在虢國保險的壽險代理人的生命,對他來說,時刻都感覺到沒有退路的感覺,自己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使勁推著,不停推著,銀行卡裏的錢,賣房子的錢,儲蓄的錢,股票裏的錢,一點一點拿出來,換成一摞厚厚的保單,其實對蘇傑來說,很清楚到底應該買多少保險,虢國保險的培訓一直在告訴他,一個家庭配置保險的金額差不多等於家庭年收入的百分之十到二十是比較合適的,再多的話,那樣就會讓人感覺比較吃力了。

  但問題來了,蘇傑本來就是沒有收入的,所以,假設根本不成立,蘇傑所謂做保險,其實就是像賭徒一樣,在賭自己將來有一天能夠一夜暴富,一洗前恥。

  孟原春在蘇傑去虢國保險以後不久出差到過北京,在一個賓館給蘇傑打過電話,勸蘇傑回心轉意,轉回到沈陽的單位去,畢竟是國企,工作有保證,不會那麽容易失業,收入雖然低,但是畢竟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蘇傑去見了孟原春。

  “好久不見!”孟原春一見麵,就緊緊握住了蘇傑的手。

  蘇傑一下子上去一把摟住了孟原春,因為,他來到北京做保險之後,很久沒有和人好好地聊聊天,每天接觸到的都是陌生人的拒絕,因為他在北京基本上舉目無親,所以更沒有什麽緣故客戶。拒絕的多了心也就麻木了,看到遠道而來的孟原春,真的是感覺有一個固定工作真的還是不一樣的。

  孟原春本來去北國重工的時間比蘇傑還要晚一些,老家也是甘肅農村的,蘇傑一直也沒怎麽把他放在眼裏,

  看到桌子上的嶄新的蘋果筆記本,型號應該是13寸的iBookAir,蘇傑眼前一亮。“哇,這麽好的筆記本!真羨慕你!這個筆記本肯定很貴吧!”蘇傑由衷地發出一陣讚歎,心裏想什麽時候自己才能通過努力,掙到一台蘋果的筆記本。

  “還好吧,反正是單位配的。”孟原春平淡地說。

  “還是國企好啊!”蘇傑不由自主地發出一陣感歎。

  “那你還回來嗎?現在企業馬上要改製了,再不回來,恐怕沒有機會了!”孟原春的口氣透漏著惋惜。

  蘇傑當初何嚐不想讓付瑩去沈陽,兩個人在東北生活,自己又有房子,還在國企,收入雖然不多,但是貴在穩定,生活壓力肯定也沒有北京這麽大。

  但是現在,自己已經進了泥潭了,而且好像越陷越深,越來越無法自拔,蘇傑真後悔當初沒有聽方美玲的一句話,壓根就不要涉足這個行業,也許這個行業根本就不適合自己,但是,既然已經進了泥潭,就沒法回頭,沒法回頭就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衝,就像一個長跑運動員,發令槍已經響了,自己跑在最後麵,越來越沒有力氣,但是,比賽開始,現在還沒有到終點,所以累死也要跑下去啊!

  孟原春也沒有辦法,畢竟改變不了什麽,畢竟人做決定還是要自己做決定的。蘇傑離開了,帶著一種複雜的傷感的情緒,依依不舍,投入到北京的滾滾紅塵中。

  蘇傑的保單越來越多,不過,都是自保件,除了一個萬隆海鮮的以外,幾乎沒有什麽真正的單子,更別提客戶了。而源源不斷的準客戶是做保險能夠長久持續下去的很關鍵的因素,沒有了日積月累的準客戶,一切都是虛妄的。

  就給蘇傑和付瑩的,是一道越來越實在的課題,一日三餐,還有以後生孩子,都需要大筆的資金,這資金從何而來,越來越讓蘇傑頭疼。蘇傑開始想起來方美玲說過的話,她說自己並不適合做保險,可能真的當時有點不留情麵,不符合當時蘇傑和付瑩的想法,但是,現在回頭想想,比起不負責任地無論什麽人都招進來,讓新人自生自滅,也許方美玲這種嚴謹務實的態度最好,既是對自己的團隊負責人,更是對新人的收入負責人,其實方美玲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可是,好人也不當飯吃,如今木已成舟,生活狀況每況愈下,到底怎麽弄錢,才是擺在兩個人麵前最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