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並肩戰鬥
  過了不多時,孫良才洗完碗筷,收拾完廚房,從廚房出來,張國柱已經給他泡好了茶,一家子坐在飯桌旁聊著天,其樂融融,張國柱一家為張自強長大懂事而感到開心,是啊,普天之下的父母誰不渴望望子成龍!

  孫良才也為自己有一個張自強這樣的朋友而開心,他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他對待朋友特別仗義,而且做起事來也是一把好手,最重要的是,他腦子靈活、鬼點子多,有這樣的朋友,以後肯定會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

  “自強,我把我的曆史書從上海帶過來了,你有空就多看看,多讀讀曆史,你才能給自己一個準備的定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孫良才知道,張自強作為一個學生,當務之急還是好好學習,爭取考上一個好高中。

  畢竟,對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曆史書?”張自強兩眼放光,令孫良才沒想到的是,張自強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卻跟自己一樣,有一個共同的愛好——癡迷曆史。

  張自強有個同班同學叫楊立才,爺爺奶奶都是退休老幹部,家裏藏了不少好書,張自強為了跟他借《三國演義》來看,足足替他掃了一個月教室呢。

  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在這樣一個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極為貧乏的年代,書就是唯一的精神食糧和財富!

  張自強可不會放棄這樣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忙問道:“孫大哥,書在哪呢?快拿出來看看。”

  “書在我的帆布包裏呢,在大隊招待室呢,今天太晚了,明天給你吧。”孫良才說道。

  “等不了啊,孫大哥,今天晚上就想看……”張自強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這可不行,村裏的這個低壓電燈泡亮度不夠,晚上看書傷眼睛,你要是近視眼戴上眼鏡,以後做什麽都不方便。”孫良才語重心長地說。

  “那好吧,明天再看吧,我明天一早去找你。”張自強隻好聽從孫良才。

  孫良才一邊喝著茶,一邊回顧著這充實的一天,從嗚嘀嘀、灌溉渠、桃花、水蜈蚣、魚腥草、公社一直想到了油菜花和學校,這充實的一天讓他不僅了解了三河村——這可是他以後朝夕相處的地方,而且還學會了翻水蜈蚣和挖魚腥草,有了這兩項技能,他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孩子們中去,最讓孫良才感到高興的,還是這充實的一天幫他找回了童年的樂趣。

  一個人呀,經曆的苦難越多,就會越覺得童年生活的珍貴!

  突然,孫良才腦海裏把花和學校聯係到了一起,對啊?為什麽不能在學校裏種上花呢?花既能美化校園,又能營造詩意,為同學們寫作文帶來靈感。

  文化人確實是文化人,他們不僅僅滿足於吃飽穿暖,除了物質,他們已經在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精神生活已經是人民生活所或不可缺的!孫良才已經走在了社會的前列!

  “張大伯,有個簡單的想法想跟您說說”,孫良才一邊喝著茶,一邊暢想著,“您說小河邊和灌溉渠邊那麽多花草,學校操場那麽大,卻光禿禿的……”

  “對啊,咱為什麽不能把花草移栽到學校操場邊上呢?”小機靈鬼張自強打斷了孫良才,瞪著眼睛反問道。

  “對,咱們把花草移栽到學校裏,到時候再把操場弄個籃球場,這樣看起來就有個學校的樣子了,不僅能美化校園,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孫良才說道。

  “對,上次我去開會還有人提到這叫什麽……對,叫精神文明建設,我這大半輩子還是頭一回聽說,年輕人思想就是進步,不像我這老頭,思想落伍了,就成天就想著吃飽飯就行了,以後還是得多跟你們學習啊。”張國柱感慨地說道。

  “趁著現在不算農忙,咱們就趕緊把這事給落實了。咱們先砌幾個花壇,明天一早,等鄉親們出工以後,我就吩咐大家到漁泡江邊去拉石頭,讓村裏的石匠瓦工都出動,一兩天就能砌好,然後咱們再去挖合適的花草和樹苗,移栽過去。”張國柱的計劃僅僅有條,在勞動方麵,他可是一把好手。

  “還是得感謝張大伯啊,沒有您的支持我什麽也幹不成,而且您的計劃這麽周到。”孫良才非常感激,一直以來,自己想做的事張國柱都鼎力支持,對於自己一個外地人來說,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是多麽難等可貴的!

  說話間,張伯母起身端著盆子,把菜葉子、玉米渣和一些麩皮混到一起,在準備明天一早的雞食。

  孫良才上中學時候去農場上過勞動體驗課,他一邊回想一邊說:“伯母,等以後有條件了,應該弄一個養殖場,我去過上海那邊的農場,人家都是大規模養殖,科學管理。對了,咱這有條件,可以弄一個山頭,圈起來種點果樹,果園裏再養雞,雞糞正好可以作為果樹的肥料。”孫良才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

  “喲,小孫啊,這我可想都不敢想,要真有那一天,那咱們應該都吃穿不愁了。”張伯母一麵忙活著一邊笑著說道。

  “伯母,肯定會有的,而且我堅信,那一天不會太遠。”孫良才堅定地說道。

  陣陣晚風襲來,不禁讓人打了個寒顫,雖然白天太陽曬得人汗流浹背,但畢竟還隻是初春,早晚仍然有絲絲涼意。孫良才這才意識到自己知穿著單薄的白襯衫,軍綠色外套不知道什麽時候不見了,一定是放學校教室忘了拿了,自己尋思道。

  細心的張伯母看出了孫良才的心思,對張自強說:“自強,你去找件你的幹淨衣裳給你孫大哥穿上。”

  “孫大哥比我高一頭還多,我的衣服孫大哥可穿不了。”張自強有點羨慕孫良才長那麽高,又有點埋怨母親讓他倆來做比較,有點哭笑不得。

  “孫大哥,你不嫌棄的話,我這倒有一件衣服,我才穿過一次,正好我穿著大,你穿著應該挺合身的。”張自麗在一旁說道。

  是啊,在農村,本來也很少能買得起衣服,好不容易買件衣服,都是哥哥穿了妹妹穿,姐姐穿了弟弟穿,這再正常不過。所以張自麗也沒那麽多顧慮。

  “這不太合適吧?”孫良才在旁邊有點難為情,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穿女生的衣服。

  “嗨,孫大哥,沒什麽,反正都是一樣的軍綠色外衣,你就先湊合著穿一下。”張自麗手勤腳快,說話間已經進屋去拿衣服。

  不一會的功夫,張自麗拿著衣服從屋裏出來,遞給孫良才,孫良才不好再推辭,拿起衣服穿上,可到扣扣子時候,胸口的扣子卻死活也扣不上了,孫良才畢竟一米八的個頭,雖然不胖,但骨架還是比女孩子要大很多。孫良才幹脆把扣子解開,披在身上,衣服上留著淡淡的香味,或許是花季少女特有的味道,或許是陽光的味道,孫良才一時也說不清楚,隻是覺得衣服披在身上,心裏暖洋洋的。

  從小到大,還是第一次穿女生的衣服,這反而讓孫良才有些不好意思。借口有些累了,孫良才跟張國柱一家匆匆道了別,起身出了院子,往大隊走去。

  剛走出院門,張自麗在後邊追了出來:“孫大哥,拿上這個手電,你走不慣夜路。”說完把手電塞到孫良才手裏,沒等孫良才開口,張自麗已經笑嘻嘻帶著害羞地跑回了家。

  在農村走夜路,對於一個城裏長大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頭疼的問題,一來沒有路燈,二來路又高低不平,細心的張自麗已經提前想到了這些。

  走出院子,走上馬路,涼颼颼的夜風襲來,讓孫良才不禁把張自麗給的外衣裹緊了些。一陣陣的溫暖瞬間從心窩傳遍全身,這種溫暖足以抵禦任何的寒冷,這是一種被關愛的溫暖!

  農村的夜晚格外的安靜,月光皎潔地照著這片恬靜的土地,孫良才沒有開手電,而是就這樣小心翼翼地走著,是啊,就像張自強所說,在農村,走夜路是一門必修課。以後就要在朝夕相處,必須得讓自己掌握這門技巧,孫良才心想著。

  抬頭仰望著浩瀚的星海,就像無數未知的領域等著人們去探索,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未來的路還很長,也不知道該通向何方?孫良才已經很久沒看星空了,至少是很久沒有這麽有感觸地看星空了。

  孫良才突然想到了自己從初中就一直喜歡的同班同學王曉婷,每次送她回家,都是自己主動關心她冷不冷,主動脫下自己衣服給她穿,可是她卻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冷不冷,更別說給自己衣服穿了。今天竟然有一個素昧平生的姑娘主動關心了自己,長這麽大,張自麗還是除了爸爸媽媽和哥哥以外,第一個給自己衣服穿的人呢。想著想著,孫良才竟然有些感動!心裏暖洋洋的,身上也不再那麽冷了。

  由於有一個當官的爸爸,王曉婷被安排到了離上海最近的崇明農場,她在那裏過得還好嗎?天冷了也不知道有沒有給她衣服穿?不知道母親一個人在上海怎麽樣了?她一定也在想我吧。一件衣服竟然讓孫良才思緒萬千!

  青山一片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就讓這明亮的月光和浩瀚的星海為我帶去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吧!

  孫良才拖著疲憊的身子,思緒萬千的回到招待室,洗漱完,把張自麗給他的衣服掛在床頭,躺在床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孫大哥,快醒醒,快醒醒……”孫良才睜開眼,天已經大亮了,聽到張自強在外邊敲門,孫良才一骨碌爬起來。

  “自強,怎麽了?”孫良才打開門,以為發生什麽急事了。

  “昨天晚上你不是讓我今天一早找你拿曆史書嗎?這不我天剛亮就起了,來了看你還沒起,不好意思叫醒你,就在門外邊等了一會,可是我實在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瞞您說,昨天晚上我就一晚上沒睡好……”張自強迫不及待地說。

  “原來是這事,還真沒看出來,你那麽愛讀書。”孫良才揉著眼睛笑道。這一天真是太累了,躺床上連身都沒翻就睡到早晨。

  “是愛讀曆史書,曆史書。”張自強不好意思地摸著頭,咯咯地笑著。

  孫良才從書包裏拿出那本《中國近代史》,遞給張自強,張自強普通得到寶貝一樣捧在懷裏,坐在床頭全神貫注地讀起來。

  孫良才抓緊時間洗完臉,出工的人們已經三三兩兩來到了大隊院裏,張國柱正站在人群中安排著什麽。

  “自強,走啦。”孫良才催促道。

  “我再看一小會兒,再看一小會兒……”張自強頭都沒抬。

  在孫良才再三催促下,張自強極不情願地合上書本,倆人也走到院子。

  出工的人們都已經到齊了,隻聽見張國柱在人群中說道:“鄉親們,三河村小學也成立二十多年了,打我印象中起,就是現在的樣子,沒怎麽變過,但是咱們村來了文化人了,他跟以前不一樣了,咱們得讓學校有點學校的樣子,咱們給學校也打扮打扮,怎麽樣?”

  “學校又不是大閨女,還怎麽打扮?”人群中有人問道,別的人“轟”一下子笑出了聲。

  “咱呀都是大老粗,以前我也不知道怎麽打扮學校,這不孫老師文化水平高,他有的是辦法,讓他給咱們講講怎麽打扮好不好?”張國柱畢竟也是去縣上開過會聽過領導講話的人,自己講起話來也頗有些水平。

  “好!”人群中不約而同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孫良才知道,這是張國柱在給自己創造一個與鄉親們麵對麵交流的機會,所以他並沒有推辭,而是大聲地說道:“首先啊,感謝鄉親們這麽信任我,我一個外地人,到這以後大家不僅熱情地招待我,還讓我去給大家的孩子上課,我由衷地謝謝鄉親們呐!”說完,孫良才衝著人群中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孫良才剛說完,人群中一個老者接過話:“孫老師,你來到我們這,借用評書上的話來說,這叫什麽…哦,對,叫蓬蓽生輝,這是咱們村的光榮,大夥說是不是呀?”

  “對呀!”人群中齊聲答到。

  “再說了,你可是英雄的弟弟,你哥哥對三河村可是有大恩呐,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恩情三河村人可不能忘啊!”老者煽情地著說。

  “是啊,死都不能忘!”人群中再度齊聲附和著。

  “好了好了,大夥兒,咱今天呀先不說這個,就讓孫老師給咱講講怎麽打扮學校好不好?”張國柱怕場麵失控,隻好出來救場。

  “好!”人群中再次爆發出更熱烈的掌聲。

  孫良才這次也不客氣了,而且開門見山:“鄉親們,我到咱三河村呀,就如同世外桃源一樣,民風淳樸,環境優美,這地裏有油菜花,田裏有蠶豆花,灌溉渠和小河邊那更不用說了,桃花梨花梅花各種各樣的花我都快說不上來了,但是我到學校操場一看,操場很大,但是卻沒利用好,所以我這跟張書記商量說,咱們也在學校操場裏種點花草樹木什麽的,一來呀,美化校園,二來呀,能美化孩子們的內心……”

  孫良才還沒說完呢,人群中就有人打斷了:“花還能美化孩子們的內心?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呢。”

  孫良才笑著看著那人:“這位大叔,您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人送您朵花您是不是心情會好一點?心情好了是不是幹活也不覺得累了?”

  “好像是那麽回事。”那人摸著腦袋傻嗬嗬笑著。

  “這孩子們呐也一樣,每天走進學校看著美麗的校園,他們的心情自然就會變好,心情好了,學習就不覺得累了,自然而然就會愛上學習,愛上學習以後學習自然就好了呀,學習好了就會更喜歡上學了,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國外呀,有教育學家專門做過研究,環境對人的內心影響大著呢!”孫良才趁熱打鐵,有理有據地說著。

  “孫老師真是博學多才,孩子們跟著你呀準錯不了!”之前說話的老者再次說道。

  “我呢,還有一個想法,咱們在操場周圍種上花草,咱們再在操場上豎上兩個籃球架,這不就是一個籃球場了嗎?孩子們課餘時間可以打打球鍛煉鍛煉身體,農閑時候,鄉親們也可以組織組織籃球比賽,加強文化建設,大家覺得怎麽樣?”孫良才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都跟大家說了出來。

  “這太好了,咱們以後還得成立籃球隊呢!”張自強在人群中率先叫起好來。

  “好!”鄉親們也跟著齊聲叫好。

  張國柱接過話:“既然大家都不反對,那就說明咱們這個事能做成。那接下來,我來安排安排具體該怎麽幹,咱們上午啊,先去漁泡江邊拉石頭,一會你們各回各家準備工具,如果上午拉的石頭夠用,下午咱就請村裏的石匠和瓦工開始砌花壇,別的人在旁邊幫忙,對了,你們如果家裏有花的可以貢獻一些出來,大家還有沒有什麽意見呀?”

  “沒有。”鄉親們高聲答到。一聽說是要美化校園,大家興致都很高。

  “那行,大家迅速回家準備吧。”張國柱吩咐道。

  院子裏的人們迅速散去,張國柱熟練地套好了馬車,趕著馬車出了大隊的院子,孫良才和張自強在馬車後麵跟著,看來今天兩匹棗紅馬又要立大功了。

  不一會,散去的人群又從各家各戶迅速聚集到馬路上,幾十個人有的拿著鋼索,有的拿著撬杠,有的背著背架,跟在張國柱的馬車後麵,浩浩蕩蕩一起朝著漁泡江邊進發,場麵甚是壯觀!

  張自強一邊走著一邊唱著學校裏學到的歌:“團結就是力量……”鄉親中有會唱的跟著一起唱,不會唱的也跟著一起附和,眨眼功夫馬路上就成了一支流動的合唱團,張自強儼然就是這個合唱團的領唱。

  唱完一曲,張自強又開始另領唱另一首歌:“我們走在大路上…”鄉親們又跟著唱,歌聲雄壯有力,鄉親們情緒高昂,仿佛這就是這一天這一年這一輩子奮鬥到底的誓言!

  兩曲唱罷,一行人也到了漁泡江大橋橋頭,張國柱把馬韁繩拴在橋頭的石柱子上,帶著大家,沿著小路下到了漁泡江岸邊。現在正值枯水期,江邊岸灘上露出不少臉盆那麽大的鵝卵石,幾個精壯的小夥子用撬杠齊心協力地撬著,等石頭鬆動了,剩下的人有用雙手抱的,有用肩扛的,有用背架背的,有的石頭實在太重,一個人搬不了的,就用鋼索捆住,兩個人一起抬到馬車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張自強也不示弱,抱起一個石頭扛在肩上,在大人眼裏,他雖然還隻是個孩子,但他做起事來卻像得心應手,成熟老練,走起路來也腳下生風。

  孫良才也不甘落後,學著張自強的樣子,抱起一個石頭扛在肩上,感覺石頭不太大,可是卻硌得肩膀生疼,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踉踉蹌蹌地走著,走到斜坡上,已經步履維艱,隻好一手扶著肩上的石頭,一手抓住路邊的雜草,連滾帶爬地走到了馬車邊,等把石頭放到馬車上,肩上已經被磨破了皮,一陣陣火辣辣的疼。

  這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勞動已經讓孫良才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看著身邊的鄉親們,他們幹起活來談笑風生,收放自如,再看看自己,一個石頭已經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誠然,生活都是沉重的,沒有一個人會覺得生活是信手拈來、唾手可得的,隻不過受盡苦難的人們偷偷藏起了自己的苦難,把積極樂觀的一麵展現在人們麵前罷了!

  等第二趟的時候,孫良才多了一些經驗,他用雙手把石頭抱在胸前,累了就放下來歇會,然後又繼續往前走,比第一次順利多了,沒覺得多費勁就把石頭抱到了馬車上。果然,幹活是需要經驗和技巧的,而實踐才是最好的老師。

  “孫老師,你快歇會,這些髒活累活我們來幹就行。”之前說話的那個老者也用背架背著石頭來到馬車旁,喘著粗氣,一邊擦著汗一邊對孫良才說。

  “大伯,您這麽大年紀了都還在幹,我這年紀輕輕的,更不能落後了,以後呀,咱們就是共同戰鬥的戰友,咱們不僅要把學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咱們也要把三河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孫良才看著老者,堅定地說。

  周圍的人聽著孫良才和老者的對話,異口同聲地說道:“對,咱們一起努力,並肩戰鬥,共同把三河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