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建奴的猜測
  朱由校看著戶部所收錢糧的報告,以及清屯的數據,再想想抄家所得,還忍不住要罵上幾句。

  意識到朝廷的強勢,皇帝的鐵腕,文官武將們的自查自糾也進行得比較順利。

  當然,心存僥幸者有之,繼續欺瞞的也有。但等著他們的,則是接下來的嚴懲不貸。

  朕給了你們機會,不珍惜就別怪朕無情了。

  朱由校放下茶碗,開口說道:“薊遼總督吳用先實心任事,賜玉圭、犀帶,賞銀百兩。”

  起初任命吳用先,朱由校還不是很滿意,但事實證明,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這個吳用先上任以來,督率軍隊修理邊防要塞,頗見成效。又組織軍民開礦創收,解決薊遼糧餉缺乏的狀況,為朝廷節省了不少支出。

  對於貪官庸吏,以及沒有實際工作能力的官員,朱由校是不留情麵的。但對於實幹的,卻也不吝賞賜晉升。

  除了吳用先,在天津至山海進行屯田安民的董應舉,也因為實心肯幹而得到了朱由校的嘉獎晉升,升右都禦史,仍管屯田事。

  恩威並舉,朱由校也不想背上苛薄寡恩的壞名聲。

  當然,朱由校知道現在背地裏罵自己的更多。但隨著官場風氣的轉變,自己提拔任用的官員增多,這種趨勢也會得到扭轉。

  嗯,最重要的是自己得努力努力再努力,爭取活得長遠。

  年輕真好啊,不僅能熬死老奴,還要幹掉皇太極。

  等那些恨自己的家夥也統統蹬腿咽氣兒,自己還活得好好的,讓他們連寫書罵自己的機會都沒有。

  嗬嗬,你說,這多氣人哈!

  …………………分隔線……………………

  沈陽。

  自廣寧失利退回後,陰霾在很長時間內都籠罩在建奴的頭上。

  本來兵家勝敗乃是常事,可對於建奴來說,他們還沒有太多承受這種失敗的資本。

  而建奴主力撤回後,重新作了布防。雖然遏止了明軍的襲擾,但在很長的時間內就難以再集結出擊。

  最重要的是建奴還搞不清狀況,不明白此次作戰為何會受挫。

  善野戰而拙於攻城,這當然不用說都知道。可最終的失利,好象並不是因為這個。至少,主要的敗因不能歸於戰術層麵。

  “廣寧的明軍反應太快了。”老奴雖然當著多數貝勒、將領們的麵沒有提起過,但腦海裏卻總是帶著迷惑不解。

  老奴的另一個疑惑便是:“登鎮、津鎮的明軍,還有毛文龍的殘兵敗將,行動之快也超出意料——”

  可沒人能解答老奴的疑惑,開戰之初的順利,急轉直下的挫敗,巨大的反差讓老奴始終難以釋懷。

  老奴現在又搖著頭,望著掛在牆上的地圖,急切地想知道派出的密諜是否能刺探到有用的情報。

  “父汗。”皇太極進屋施禮,一副風塵仆仆的神色。

  老奴輕輕點頭,伸手指了指椅子,開口問道:“聽說敵人退到寧遠、覺華,現在在做什麽?”

  皇太極等父汗落座,才恭謹地坐下,說道:“敵人在錦州、大淩河皆留有少量前哨部隊,孩兒無法抵近偵察。”

  停頓了一下,皇太極又補充道:“不過,孩兒通過一些零散放牧的蒙古人,得知明軍的主力確實屯駐於寧遠和覺華。前段時間,那裏還大興土木,加固城池。”

  老奴把目光轉向牆上的地圖,似是自言自語地說道:“明軍放棄廣寧等地,到底是何用意?難道說是懼怕我軍,或者是棄守遼西,以此來換個相安無事?”

  不等皇太極回答,老奴就連連搖頭,說道:“懼怕倒是有的,但以地換平安,絕不可能。”

  皇太極沉吟了一下,說道:“依孩兒之見,明軍獲勝卻退縮,實是狡滑陰險,有引誘我軍的意圖。”

  老奴點了點頭,還是比較同意這個說法。

  如果明軍依舊駐守廣寧,隻隔著遼河區域,憑後金軍的機動性,還是能找到急襲進攻的機會的。

  但明軍退縮至寧遠,留下了一大片空白地區,倒讓後金感到很別扭,也失去了進攻的突然性。

  後金軍要是前出占領城池,縮短兩軍的距離,不僅兵力會分散,駐守城池所需要的糧草物資,以及陸路運輸,也不是他們能輕易承受的。

  你說驅趕占領區的遼人去耕種不就完了,那從種到收這幾個月的時間怎麽辦?喝西北風嗎?

  也正是有這樣的困難,曆史上後金也是一直沒去占領廣寧至錦州的空白地區。

  他們就等著明軍前出“收複”失地,築城防守,再施以突然而迅速的打擊。搶一把,殺一回,然後就又退過遼河。

  現在的老奴也是這樣的想法,對於明軍主動讓出的這一大片地區,並沒有派兵去占領的欲望。

  廣寧之戰遭到挫敗,使後金的物資並不充裕;遼河、大小淩河、三岔河等河流,也使後金軍的行動遇到了很多困難。

  所以,等到冬天,河流結凍之時,老奴已經決定再度出兵開戰。

  沒辦法,搶掠不到糧草物資錢財綢帛,後金的生存都成問題,就更不用說去拉攏蒙古諸部了。

  誰也不是傻子,沒有好處,誰會跟著窮光蛋去混呢?

  但老奴還有顧慮,就是搞不明白廣寧挫敗的原因,搞不清楚到底是誰的布置策劃,使他品嚐到了第一次失敗的苦果。

  如果不搞清楚這件事情,解不開心結,對於出兵開戰,老奴就始終有著猶豫和遲疑。

  “明軍退縮,留出大片無人地區,還讓我們的密探很難再深入偵察。”皇太極微皺著眉頭,說道:“寧遠城中沒留百姓居住,想混入密探或內應,也是不能。”

  老奴眯了下眼睛,也感到十分棘手,有些無奈地說道:“攻打城池,實非我軍所長。到冬天還有數月時間,抓緊訓練攻城,或許會有所改觀。”

  皇太極拱手道:“父汗,攻城的訓練,就交給孩兒吧!”

  老奴很是欣慰地看著八兒子,讚賞道:“諸貝勒中,你是最有智謀見識的。攻城部隊的訓練,就由你去做吧!”

  皇太極趕忙起立躬身,領命道:“父汗放心,孩兒定會練出一支擅長攻城的部隊,並打造出犀利的攻城武器。”

  老奴含笑頜首,向下壓了壓手,示意八兒子坐下。正要開口再交代幾句,外麵的親兵入內稟報,撫順額駙帶著兩個密諜在外候見。

  “快讓他們進來。”老奴精神一振,轉頭又對皇太極說道:“你也一起聽聽。”

  皇太極開口應是,心中也極想聽到關於明軍和明國的最新情報。

  自從明軍後撤,並遷走了遼西的所有百姓。再加上沿海的封鎖,幾乎完全阻斷了後金的情報渠道,讓老奴和皇太極頗有眼瞎耳聾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