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武學乃晉升必由之路
  關鍵是造得快,還便宜呀!軍中工匠按照圖紙自己就能造,和鬆樹炮、榆樹噴差不多的特點,短時間內就能裝備部隊。

  而且,擲彈車和轟天雷相結合,再加上數量優勢,發揮出來的威力還是不小的。

  直接炸死、胳膊腿兒亂飛,估計是沒這麽犀利;但要炸傷,卻不難。

  可以想象一下,黑壓壓的轟天雷掠空砸下,在地麵轟然爆炸,激射出無數碎陶片、鐵砂子的場景。

  熊廷弼帶著眾人一邊巡視,一邊評論指點。假想著敵人怎麽進攻,己方又如何防禦,完善著各種戰術打法。

  等巡視完畢,熊廷弼等人返回城內的時候,卻在城門處遇到了一個等他多時的將領。

  “經略大人。”黃得功恭恭敬敬地躬身施禮。

  熊廷弼微微頜首,問道:“去京城入武學的準備都做好了?”

  黃得功苦了臉,吭哧道:“末將覺得戰陣廝殺沒啥好學的,想求大人……”

  “胡說。”熊廷弼一瞪眼睛,斥道:“抬舉武人,這是萬歲的恩典。你趕緊收拾,明天便趕去京城。”

  說完,熊廷弼一拔馬頭,徑自入城,把黃得功給晾在那兒了。

  何可綱看著黃得功傻站在那兒有些不忍,翻身下馬,走到黃得功身旁,說道:“黃闖子,去武學乃是好事,別人想去還去不成呢!”

  看黃得功抬起頭看他,何可綱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臂,說道:“萬歲於武學極是看重,以後呀,武將要晉升,必須是武學出身,或是在武學進修過。”

  “能嗎?”黃得功眨巴眨巴眼睛,說道:“俺作戰勇敢,殺敵建功,難道就不得賞賜晉升?”

  “看,你還是沒明白。”何可綱笑道:“你要是在戰陣上立了大功,或是經略大人舉薦,或是萬歲簡拔,也總歸是要進武學走一遭的。”

  黃得功撓著腦袋想了想,似乎有點開竅,問道:“要是不進武學,萬歲是不是不放心,不會信任重用?”

  何可綱咧了咧嘴,不敢亂下結論。他無奈地笑了笑。再次拍了拍黃得功,轉身上馬而去。

  “看來俺猜對了。”黃得功大眼珠子轉了轉,無奈地聳聳肩膀,“早晚都要去,也就不用拖遝,明日啟程就是了。”

  其實,對於朱由校借著武學進修,不斷地調換將領,其目的包括熊廷弼和何可綱等很多人,都看得很清楚明白。

  這是皇帝在抓兵權,在控製大明的軍隊。

  通過武學,進行考察、鍛煉、甄選,同時換上或安插自己信任的得力將領,逐漸接掌各地兵權。

  若是表現得好,得到皇帝認可,自然還能領兵當官,甚至是簡拔晉升;若是不堪,那武學就是某些人軍旅生涯的終點了。

  先是京畿,再是北方邊鎮,將來還會擴大到內地和南方。這一步一步的程序,並不隱蔽,也不難猜透。

  說白了,不通過武學這一關,以後想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想重掌兵權並得到晉升,基本上沒希望了。

  但皇帝的心思好猜透,誰又敢直白地說出來,誰又敢抗拒呢?

  ………………

  皮島。

  知道皇帝心思的毛文龍,正在營帳內斥責著自己的養子毛承祿。

  “日後絕口不得再提此事。”

  毛文龍瞪著被驢踢了腦袋的毛承祿,看他懵逼的傻樣兒,索性把話說得再清楚些,“武學是萬歲挑選將領的手段,從武學出來的,有天子門生的意味。”

  毛承祿眨巴眨巴眼睛,明白了,後背頓時冒出冷汗,叩頭道:“是孩兒糊塗,險些害了父親。”

  毛文龍哼了一聲,坐在椅中緩了緩,擺手道:“明白就好。虧了沒有外人,否則……”

  用力搖了搖頭,毛文龍沒有再說下去,語氣也緩和了一些,“起來吧!”

  毛承祿站起來,蔫頭耷拉腦地立在一旁,心中暗悔:怎麽就想不通這個道理,還想著提高效率,在東江鎮也建個類似武學的學校,就地培訓低級軍官呢?

  “武學還涉及到軍製改革,非是我等能夠涉及其中的。”毛文龍又沉聲告誡了一句,才交代道:“東江軍的訓練還要加快,再有月餘,便要出兵作戰。”

  毛承祿趕忙躬身應道:“再有一個月,東江四協便會都有火銃營,再輔以擲彈車和其餘火炮,足以對東虜展開大規模攻擊。”

  毛文龍不置可否,沉吟了半晌,說道:“我軍新建,多數官兵未經戰陣,尚不宜與東虜大戰。先擇敵虛弱之地襲擊,既以戰代練,又能以小勝鼓舞士氣。”

  “那便多派人刺探敵情。”毛承祿說道:“還請父帥讓孩兒打這首仗,必能獲勝以報。”

  “軍中莫要以父子相稱。”毛文龍笑了笑,說道:“汝建功之心,本帥豈能不知。且去勤練所部,方能首戰必勝。”

  毛承祿躬身施禮,告退而出。

  毛文龍待養子出帳,又伏身於桌案上的地圖上,微皺著眉頭尋找敵人的漏洞。

  現在,東江軍已擴充至兩萬餘人,每協五千,分駐於皮島、廣鹿島、大小長山島、鹿島、獐子島等處。

  可以說,東江軍的布署已經接近完成,沿著遼東遼南的沿海島嶼鋪開,形成了戰略包圍的態勢。

  在完成戰略包圍的過程中,東江軍也借著水師之利,將沿海的船隻盡行繳獲或摧毀,使後金喪失了出海作戰的能力。

  當然,後金沒什麽大船,也沒有什麽水師,讓他們片板不得下海,還是比較容易的。

  也就是說,東江軍要從海上襲擾陸地,還是比較方便的。畢竟海岸線那麽長,後金也沒法處處設防。

  隻不過,毛文龍還想借著練兵的一個多月繼續偵察刺探,找到最好的攻擊點。

  而且,遼西明軍棄守廣寧,主力直退到寧遠,留下了一大片空白之地。如果後金出兵占領,對東江軍來說,則是更容易得手的機會。

  後金就那麽多兵力,占地越廣,越是分散。所謂分兵勢弱,就是這個道理。

  隻不過,後金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沒有出動,甚至連廣寧城也沒有派兵進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