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不得不低頭的英國佬
  當時的英國有啥,又沒有工業革命,哪來的廉價的紡織品和工業用品。在科技上,也沒有令人驚歎的成就。

  除了航海,造船造炮外,英國還真的沒啥優勢了。

  其實,在曆史上直到近代,中國對西方國家的貿易順差就一直很大。否則,也不會有鴉片戰爭了。

  所以,物產豐富又精美的大明,並沒有什麽是需要進口的。反過來,絲綢、瓷器、茶葉等商貨,卻是西夷極想獲得的。

  約翰稍有些尷尬地笑道:“沒關係,我們也帶了銀幣,這次就權當探路長經驗。”

  諾雷蒂與明朝官員說了幾句話,又向約翰和威德爾交代了注意事項,才下了船,駛回岸上。

  “明人甚是無理。”威德爾望著駛遠的船隻,發泄著心中的積鬱。

  約翰卻不以為然,說道:“這是明國,沒有武力驅趕,沒有勒索錢財,算什麽無理?再說,咱們來時,可也沒想到與明國貿易會如此順利。你可不要節外生枝,反倒壞了長久的貿易。”

  威德爾垂下眼簾,心中不忿,嘴上卻不再抱怨了。

  這個約翰是葛廷聯合會的成員,據說與王室的聯係很深,或許是英王來監視這個商人聯合體,確保自己的投資的代理人。

  約翰和另兩個商人都是一樣不錯的心情,貿易是最主要的目的,發財是最重要的目標。

  來之前,確實沒想到與明國貿易會這樣順利,這與他們所掌握的消息不符。他們還希望通過葡萄牙人,才能獲取大明的商貨呢!

  現在好了,規矩是多點,可也不算苛刻。還少了葡萄牙人這個中間商,少了他們可能的使壞挑拔,拿錢做生意就是了。

  帶上兩個水手,抬上一箱銀幣,約翰和兩個商人便興衝衝地上岸,按照諾雷蒂的指點,前去辦各種手續。

  大半天的時間過去,直到天黑,約翰等人才回到船上,神情卻有些黯然。

  威德爾看約翰那副模樣,心中痛快,卻故意不問他,轉而偷偷問了另一個商人。

  “銀幣帶得太少,讓人瞧不起了。”商人苦笑著搖頭,“大明的商貨齊全,可買家也多,競爭比較激烈。雖說不是拍賣製,可要吃下那麽大的量,資金不充裕可沒人等你。”

  “那是一批明帝國皇家織造的絲綢,精美異常。本來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卻被該死的荷蘭人加價搶走了。”

  “不過,荷蘭人確實被大明帝國的海軍擊敗,七艘船,或沉或降,無一逃脫。後來簽訂了協議,每年交納費用,荷蘭人才能保持去倭國的商貿航線。否則,明國海軍便要攔截並扣押所有的荷蘭船隻。”

  “明國的商館和交易所十分方便,約翰已經交了租金,準備在這裏長期經營。畢竟,隻有常駐這裏,規則才會熟悉,消息才會靈通,而不是象咱們這樣,讓別人象看傻子似的……”

  威德爾不是很關心約翰等人象土包子似的被人笑話,倒是對荷蘭人被明國海軍擊敗心生凜然。

  要知道,荷蘭可是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論艦船和火炮的數量,連英國都不是對手。

  況且,荷蘭人還在巴達維亞有基地,在亞洲的實力比初來的英國強得不是一點半點。

  可就是這樣,還向明國低頭,要交納過路費,才可以前往倭國商貿。

  威德爾把心中的積鬱全部拋開,並為自己沒有衝動而感到慶幸。

  否則,現在這六條船不是沉入海底,就是被明國海軍俘獲。他們要麽被打死,要麽被俘虜,關進暗無天日的牢房。

  “雖然銀幣帶得不多,可我們還是談妥了一筆買賣。”

  商人說完吃癟的經曆,又高興起來,“隻要這批瓷器運回英國,除去所有的花費,還能賺上一筆。下次再來的時候,象諾雷蒂所說,隻帶銀幣來就好。”

  威德爾連連點頭,心中的不滿已經消散,卻為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而感到高興。

  “對了,明國海軍要求把船上的武器和火藥全部運到岸上存放看管,否則——”

  商人的興奮勁兒一過,才想起這件事情,趕忙告訴威德爾。

  “之前可沒有這樣的要求?”威德爾的好心情立刻沒了,這等於是繳械投降,絕不能答應。

  商人趕忙說道:“隻是存放,還是念咱們第一次來不懂規矩,才沒有用武力驅逐。”

  其實,這個規矩是鄭芝龍向海軍提出來的。因為皇帝在密信中曾提及英國佬,對他們的亦商亦盜表示不滿。

  盡管皇帝沒有對英國人使用武力的旨意,但海軍方麵得到報告後,也覺得英國佬的武裝商船在火力上有些威脅。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特意暫定了這條規矩。

  “威德爾先生,明軍的戰艦圍過來了。”一個水手匆忙跑來報告,臉上是驚惶的神情。

  商人望著威德爾說道:“還是按照明國的規矩辦吧,如果與荷蘭人的遭遇一樣,恐怕我們都回不去了。畢竟,我們可沒有荷蘭人那樣的實力。”

  威德爾陰沉著臉,沒有理會商人的勸說,大步走上了甲板。

  兩艘巨艦,十餘艘中型炮艦,逼近了英國船隊,引起了船上英國人的驚慌。

  威德爾眯起了眼睛,衡量著雙方武力上的差距。雖然心中憤忿,可還是得出了理智的判斷。

  約翰也跑上了甲板,大聲向水手們叫道:“不要驚慌,也不要做出敵對舉動,這是大明帝國的規矩,我們遵照執行。”

  威德爾垂下了眼簾,鄙視這個利益熏心的家夥,一點尊嚴也不要了。但他到底沒敢輕舉妄動,並向其它船發出了信號。

  實力的差距,擊敗荷蘭人的心理震懾,終於讓英國佬低頭守規矩。盡管這規矩是剛剛製定出來的,但在以後卻將成為正式的,對各國都一視同仁。

  大明帝國已經不是挨了打再反擊,或是以寬容大度來對待搞事西夷的作風。

  在皇帝的計劃中,打擊荷蘭人隻是先發製人,並以此作為威懾的開始。

  等到征討呂宋,上千西班牙人的首級,才是最終極最有力的震懾。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叢林法則體現得淋漓盡致,誰拳頭大,誰力量強,誰就有道理,誰就能耍橫使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