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不戰而取阿瓦
  緬軍慘敗,狼狽地逃回阿瓦城,等待他們的是滿城的混亂。

   西城門更是人頭攢動,擁擠不堪。盡管緬王為了安定人心,嚴令軍隊守住城門,不準王公大臣出城逃命。

   但形勢的惡劣,緬人心中能沒有數?不讓走可擋不住人家暗中收拾財物,隨時準備逃跑。

   前線的激戰,更是緬人,包括緬王在內,瞪大眼睛關注的。

   潰敗剛開始,便有人跑回來報信兒。最先知道消息,最先逃跑的就是緬王及其家眷。顯然,他們早就準備好跑路,什麽與城偕亡,不過是句笑話。

   緬王剛出城,王公大臣們便緊隨其後,富豪平民也人心惶惶,爭先恐後地湧出城。

   雖然河防被突破,城池肯定是守不住,但緬王及大臣們的狼狽逃竄,卻使城防也形同虛設。

   敗兵洶湧,不僅使秩序大亂,更使城防部隊也是軍心大亂。誰都知道城池陷落已是必然,王上都跑了,還為誰拚命,為誰守城呢?

   大批明軍追殺著敗兵,直抵城下,並沒有倉促攻打,而是整頓部隊,等待重火器到來。

   一鼓作氣,攻下阿瓦城,圓滿地結束伐緬之戰,也盡量別讓緬人帶走太多的金銀財寶。

   明軍都就得到了這樣的命令,並為此而興奮。很簡單,戰爭的繳獲也有他們一份。

   據軍官們私下透露,此次戰爭,每個將士至少能得到相當於兩年餉銀的獎賞。

   兩年餉銀,對於普通士兵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知道,他們正常的餉銀已經夠養家糊口,兩年餉銀足夠他們買房置地,過上小康生活了。

   所以,明軍的戰鬥熱情高漲,盯著阿瓦城眼睛都發紅。聽說裏麵的王宮連牆上都貼金,這可絕不能放過。

   其實,從伐緬作戰開始,明軍將士多少都有了些收獲。對於小來小去的隨手所得,軍官們也看不上,睜一眼閉一眼,也沒太過嚴苛。

   金銀細軟還隻是戰利品的一部分,戰俘、人口可都是能換算成錢財的。

   為國征戰,建功立業,升官發財,在很多時候,這三者並不矛盾。當合而為一時,激勵作用則更加明顯。

   聞戰而喜,虎狼之師。這就是皇帝要達到的目的,為大明打造出征戰四方的無敵雄師。

   “開火!”最先趕到的火箭部隊,隻有十幾個發射架,卻一股腦地把幾十枚火箭全部射進了城內。

   轟隆的爆炸聲響了起來,城內騰起股股黑煙,在城外也能聽到城內的驚呼尖叫。

   徐弘玉指揮著所部,正布置攻城戰術。很簡單,就是炮火轟擊,火槍壓製,從城門爆破攻城。

   阿瓦城雖然叫城,可與大明境內的雄偉城池相比,隻能算是個大寨子。對攻下此城,明軍可謂是信心十足。

   其他各部明軍向各方開去,將阿瓦城團團包圍,並不準備來什麽圍三闕一的多餘策略。

   一支騎兵風馳電掣般繞城而過,向著西麵追殺而去。

   蒲甘被暹羅軍占領,順著阿瓦河南下的退路已被切斷。緬王和王公大臣隻能向西,再轉而向南,逃向中緬甸。

   失魂喪膽的逃竄隊伍,怎能抵擋氣勢如虹的鐵騎?至於能追上多少人,能搶到多少財物,已經不是熱血上頭的騎兵們要考慮的事情了。

   重火器和彈藥不斷運抵城下,一排排布列,炮口、箭頭斜指向阿瓦城。

   佛朗機炮和重火槍集中於北門,木排竹筏被土兵運來,還有幾個專門用來爆破的鐵箱子,被小車推了上來。

   王三善帶著親衛抵達城下,最後的收官之戰,作為總指揮,必須親自下達命令,親眼見證部隊攻入城內。

   想要名聲,這不意外,也很正常。皇帝滿足了這個老將退休前的願望,他也要用圓滿的結局來報答皇恩。

   “頑抗到底,血洗屠城!”

   “攻破城池,雞犬不留。”

   ………………….

   明軍嚴整的戰陣,威懾的炮口,殺氣畢現的口號,在阿瓦城下形成了一股令人戰栗的威壓之勢。

   王三善眯起了眼睛,聽著各部傳來準備已畢的信息,緩緩抬起了手。隻要猛地一揮,鋪天蓋地的炮火便將轟鳴如雷。

   手停在了半空,王三善看到阿瓦城頭的旗幟倒了。隨後,城門敞開,幾個緬官彎腰低頭,打著深躬走了出來。

   嘿嘿!沙源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發出幾聲冷笑,對旁邊的土官說道:“緬人出降了,倒還算知機識相。”

   “被屠城血洗給嚇得吧?”那氏挑了下眉毛,說道:“負隅頑抗,也不過是徒增死傷。”

   刀河江聳了聳肩膀,對這個結局既有些意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阿瓦河防線才是緬人最倚重的,一旦突破,心理上受到的沉重打擊可想而知,喪失戰意也是正常。

   而且,看出城的那些緬官,緬王應該是跑掉了。軍心民氣喪失一空,又拿什麽抵抗火力強大的明軍?

   “我聽說朝廷給了幾個安撫使的官職。”普氏掃視著幾個土官,不太確定地說道:“把新占領的緬地分給這幾個安撫使。”

   沙源暗自撇了下嘴,這不算是什麽秘密,也隻有普氏沒頭腦,會當眾說出來。你看大家都心知肚明,暗中操作。

   刀河江見眾人都不吭聲,不由得幹笑了兩聲,敷衍道:“普兄的消息還是挺準確的,反正出兵的應該都有,你也不必著急,靜等朝廷安排就是。”

   是嘛?普氏麵露狐疑,心中想道:怎麽一個個神色怪異,瞅我的眼神好象在看一個傻子。

   出兵出力的肯定會有名額,這是不用懷疑的。但僅僅是按人數來定嗎,眾人知道不是那樣。

   也就是說,朝廷所給出多餘的名額,肯定是要爭奪一番。就是不知道朝廷定出的依據是什麽,賦稅、糧食、兵力……

   而且,象孟密、木邦、孟養等土司,雖然見機得快,迅速歸順明軍,並向明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但依附緬甸的汙點並不容易洗去,至少是一個首鼠兩端、對明廷不忠的罪名。朝廷可能不會太過嚴懲,但這些土司想保持以前的狀況,卻也有些困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