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明發展的快車道
  不管能不能理解皇帝的深遠想法和目標,都不影響人們在逐漸改變的框架內去適應,去更好地生活。

   李旦和孫維達,以及眾多的商賈都是一樣。一方麵順應變化,一方麵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繼續賺錢獲利。

   其實,不管是海商總會,還是長江商會,在朝廷要求的運輸糧食物資的過程中,都不是賠本。隻不過相較於瓷器、絲綢、茶葉、棉紡等,賺得少一些而已。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們獲得出口緊俏物資的數量可比以前更多。象朝廷的織造、瓷器工坊,所出產的精品,大部分都給予了他們兩家。

   這也可以看成是皇帝對於他們的回報,做為國為民的事情,不白幹。這還不包括玻璃鏡子、香水、香皂等暴利商品的份額。

   窗外傳來了嘈雜的聲音,兩人所處的木樓正在港口的附近,登高望遠,便能看到港口內忙碌的景象。

   孫維達注目良久,微笑著伸手一指,說道:“長江各港口也在安裝起重機,裝船卸貨既快又好。”

   科學院製造並改進的起重機,正在運輸領域普及。由動滑輪和輪盤組成,有大有小,大量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李旦站在孫維達身邊,笑著說道:“孫會長請細看,除了起重機,還有定裝貨箱,依據船隻大小所製,裝運起來快捷方便。”

   定裝貨箱就相當於後世的集裝箱,大小材質不同,但性質是一樣的。除了海運之外,陸路上的馬車運輸推廣得更快。

   最容易接受新型運輸方式的自然是商賈,從中華商會開始,就發現了標準馬車、貨廂運輸的便利,以及專業運輸和分段運輸的好處。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販貨買賣,基本上是從起點到終點的全程。人吃馬嚼,一路上的花費不少,還很辛苦。

   現在呢,依托於驛站建起的貨棧旅店,則可以為分段運輸打下基礎。特別是中華商會,最早接了皇帝的差使,在陸路建起了中繼站點。

   這樣一來,中華商會就能夠以省為界,實現分段運輸,也隻承擔省際運輸。貨車到了交換的地方,或者換馬,或者把貨廂換車,再繼續行程。

   這樣的運輸方式起碼減少了人員長途行走的勞累,以及吃住上的花費。除了自家的貨物運送,還可以承攬別家的業務,這又是一筆收入。

   其實,分段運輸在漕運上早已有之,改到陸運,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等到鐵製板軌鋪設完畢,在運輸上的速度和便捷,又能邁上一個台階。至於蒸汽機車進入實用,皇帝估計至少要十年之後。

   即便如此,改變也是巨大的,也是隨處可見的。四輪馬車,鋼製車軸,標準貨廂,起重機械等等,都是大的進步。

   而效率的提升,意味著人力的節省,人力的富裕。現在可不是發愁就業率的問題,廣闊無邊的土地,搶過來不難,難的是人口的填充,以及盡快地開發。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平遼之後,大明的發展驟然提速。用皇帝的話來說,就是進入快車道。

   別看大災害正在蔓延、擴大,但皇帝已經有了渡過的信心,也就不會影響他強力地推進大明的各項建設。

   孫維達連連點頭,讚道:“這個定裝貨箱真的很快捷方便,回去之後,某也把江船進行改造。”

   “孫會長但有看好的匠人,自可從某這裏借調。”李旦哈哈笑著,大方地做出表示,“他們都做得熟練,幹得又快又好。”

   “多謝李兄。”孫維達感謝過後,停頓了一下,又試探地問道:“某對海外不甚熟悉,不知這婆羅洲發展前景如何,李兄可否解說一二?”

   李旦笑著看了孫維達一眼,說道:“婆羅洲的發展前景,某也不是很清楚。”

   眼看孫維達露出些許失望的神情,李旦向北麵拱了拱手,又接著說道:“但萬歲很是看重,某自然是全力開拓。”

   萬歲看重啊?!孫維達眼睛一亮。

   對於海商總會在婆羅洲的立足開拓,孫維達也是聽到了點風聲,具體的並不清楚。

   但他也是個有想法,有魄力的,長江航運雖然把持在商會手中,可他覺得發展的潛力已經不大,對此並不滿足。

   李旦伸手示意,請孫維達落座,才喝著茶水,又向他介紹了婆羅洲的大概情況。

   其實,皇帝對於婆羅洲的關注和支持,李旦並不是全部了解。他認為是皇帝對於開疆拓土的執著,而這隻不過是皇帝的一個目的。

   婆羅洲的土著勢力薄弱,荷蘭人剛在爪哇的巴達維亞建立基地,還來不及對外擴張。

   搶先在婆羅洲立足,並借助海商總會的名義,沒有派駐正規軍,但不斷輸送人員,擴充實力、堅實基礎,作為攻打巴達維亞的基地。

   與荷蘭人在澳門海域開戰的消息傳來,李旦差不多能夠猜到皇帝的又一個意圖。

   但誰也不會想到,皇帝對婆羅洲是勢在必得,不僅僅是開疆拓土,以及攻打荷蘭人兩個目的。

   金雞納樹了解下,橡膠樹知道不知道,婆羅洲的氣候條件,正是這兩種戰略性植物的生長沃土。

   對了,還有石油。巴厘巴板,浡泥(文萊),地下埋藏的石油可是天文數字的財富。

   曆史上的二戰,小日本冒險南下,與美國開戰,不就是為了石油和橡膠。

   皇帝一麵支持海商總會在婆羅洲的立足開拓,一麵通過各種手段求購金雞納樹和橡膠樹的種子。

   相比於能治療虐疾的金雞納樹,橡膠樹種子的獲得應該更加容易。因為橡膠的作用還不為世人所知,也沒有不準橡膠樹種子外流的限製。

   南美的玉米、土豆已經流入大明數十年,金雞納樹和橡膠種子隻要大力搜購,總會得償所願的。

   為此,皇帝給傳教士們畫了個大餅。隻要能弄到兩樣東西中的一種,大明帝國新開拓的領土內,便可自由傳教。

   這委實是個極有誘惑力的條件,而皇帝也並不太擔心對大明造成多大的影響。如果覺得難以控製,就來一次清洗壓製好了。

   宗教,放任是不行的,影響到了國家和政權的穩定,自然要管製打壓,甚至是滅除。

   曆史上的幾次滅佛運動,就說明了宗教無法抗衡國家權力。

   所以,道教、佛教,還有基督教,都可以在規定的範圍內發展,但前提是不能危害國家穩定,政權穩固。

   李旦給孫維達講述得還是比較詳細,能往婆羅洲拉人是越多越好。畢竟,婆羅洲的開拓以海商總會為主導,發展得越好,功勞越大。

   當然,李旦沒有把皇帝的承諾說出來,那是暗地裏的,不能公開。有封地的實爵,李旦的拚命努力,就是為了這個。

   呂宋的西班人是肯定要滅掉的,然後是荷蘭紅毛鬼,還要抵擋英國佬在亞洲的侵略擴張。

   看看,除了湄公省外,海外之地那麽寬廣,有封地的實爵多幾個,影響不大。

   在皇帝的計劃中,要在海外賜予封地的可不是李旦一個。誰貢獻多,誰功勞大,封爵不吝嗇,不管你是商賈,還是文臣武將。

   …………………….

   固原。

   三邊總督孫傳庭的開府之地,即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節製甘、涼、肅、西、寧夏、延綏、神道嶺、興安、固原共九總兵。。

   孫傳庭從萬曆四十七年考中三甲進士,到現在身為一方大員,位高權重,也不過十年之久,算得上平步青雲、仕途坦蕩了。

   當然,皇帝的擢升也是有章可循。首先,孫傳庭別看是進士出身,可身長八尺,能左右射,武藝絕倫。

   個人武力值隻是其一,孫傳庭還經過了學習、進修、實習觀戰、考察等階段,才被皇帝提拔到三邊總督位置上的。

   學習、進修是指在武學的一年時間;實習觀戰則是在滅奴平遼的最後階段,隨京營飛騎在遼東作戰;至於考察,則是皇帝的三次召見,孫傳庭陳述西北防務,並得到皇帝的麵授機宜。

   “聖主若虛前席待,願將血淚灑丹墀”,這是孫傳庭出京赴塞時所作的詩句,顯示了他建功立業的誌向。

   而他離京前陛辭時,皇帝所說的“河套存則邊患息,河套失則邊患起”,則給了他樹立了明確的目標。而這個目標,還隻是初期的。

   在廳內,孫傳庭一邊與來客敘話,視線卻不時掃過牆上的地圖,河套則是關注最多的地區。

   “伯雅兄,似乎心不在焉啊!”陝西督糧參政洪承疇放下茶杯,笑著說道:“河套固然重要,但陝西全省受災,軍事行動恐怕要延後進行啦!”

   洪承疇與孫傳庭是同科進士,比孫傳庭考得還要好,是二甲進士出身,孫傳庭則是三甲同進士出身。

   可由於皇帝的賞識提拔,孫傳庭和洪承疇的經曆已與曆史上不同,洪承疇反過來倒是低於孫傳庭一頭。

   孫傳庭嗬嗬一笑,說道:“受災可並不影響軍事行動,收複河套並善加經營,或可緩解陝西災害。”

   明朝幾經反複,最終“棄套”的主要原因,便是在河套地區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後勤體係。

   由於所需錢糧全靠後方轉運,龐大的後勤消耗,無法維持明軍在河套地區的長期存在。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