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朱聿鍵覲見
  朱聿鍵見到皇帝時,感到了些許的訝異。不是在殿內,而是在樹蔭下,不是在處理公務,而是在和兩位小公主親近寵溺。

  “免禮,平身。”皇帝抬頭看了一眼,微笑著說道:“賜座。”

  “微臣謝萬歲隆恩。”朱聿鍵恭敬地施完禮,才恭謹地在繡墩坐下。

  皇帝摸了摸兩個小丫頭的臉蛋兒,才讓侍女把女兒抱走。

  盡管他可以做出隨意的姿態,但有些話還是不好當著女兒的麵兒說。

  丫頭們並沒走遠,去了不遠處的水池玩耍。那裏有皇帝養的錦鯉,成群結隊,遊起來煞是好看。

  聽著咯咯的清脆笑聲,皇帝臉上也是一片和熙,心情既輕鬆又愉悅,對朱聿鍵開口說道:“你很好,給宗藩子弟做了個榜樣,朕也不會虧待你。”

  朱聿鍵趕忙拱手奏道:“萬歲過獎,微臣不敢當。”

  皇帝擺了擺手,說道:“不必謙辭,朕說的是實話。”

  停頓了一下,皇帝頗為感慨地說道:“從太祖到現在,宗藩已是幾十萬,坐吃山空,國家早晚會被吃垮。要知道,這可不是養幾十萬隻求溫飽的百姓,而是要錦衣玉食的待遇。”

  朱聿鍵抿了下嘴角,微垂著頭,想必皇帝也看不到。盡管說的是實話,可這裏也包括他不是。

  當然,他勸父親放棄了藩王之名,也是順應了皇帝的心思。至於皇帝說到的不虧待,他相信,很相信。

  皇帝垂下眼簾,沉吟了一下,抬眼看著朱聿鍵,緩緩問道:“你有什麽打算,先說來聽聽。朕要給你的,可未必和你想的一樣。”

  朱聿鍵當然有自己的想法,來之前就有打算,聽到皇帝詢問,趕忙躬身拱手道:“微臣曾奉萬歲之命在外巡查,監督懲治地方不法官員,倒是有了些許經驗。”

  皇帝輕輕點了點頭,說道:“督察院嘛,倒也可去得。嗯,朕再考慮一下,與眾臣僚商議商議。”

  以爵換官,這也是整治宗藩的一個辦法。隻可惜,願意學習政務,並有能力任官為民或為國的宗藩不多,沒有不勞而獲那麽輕鬆。

  而且,做官有風險,要是犯錯被罷黜,連爵祿和官職可就一樣沒撈著。

  宗學當然還有其他謀生課程,可自己奮鬥或許能富貴,可啥也不幹就能得俸祿豈不更好?

  所以,宗學也有宗藩子弟前來學習,可基本上都是品級低級的,家中人口多,養活困難的。

  安逸和享受,確實令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皇帝對人性知道得更清楚,他不也是一樣?不當皇帝作木匠,白癡才去挨累呢。

  但皇帝自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對大明帝國的重新振作,居功至偉,盡管很多人在暗地裏罵他“昏君”。

  對於朱聿鍵,皇帝是打算重用的,畢竟這是一個難得的宗藩標杆。而且,從朱聿鍵的性格來說,他也頗為欣賞。

  本來,皇帝是想把諸藩王移至海外新拓之地,朱聿鍵便是第一個。但聽朱聿鍵的意思,以及海外拓地的進程,皇帝還是把這個計劃向後拖延了。

  海外新拓之地,或者叫海外領地,皇帝認為兩個定義都行。盡管意義不完全相同,但存在著轉化的可能。

  “你也到了婚配的年紀,唐世子身體亦不好。”皇帝沒有馬上決定朱聿鍵的差使,而是關心起他的個人問題,“若有覺得合適的女子,朕給你作主。”

  藩王的婚配,特別是正妻,那不是能隨便作主的,禮部能否批準就是一道坎。侍妾這樣的,沒有名份,朝廷自然是不管,但意義也是完全不同。

  朱聿鍵不由得愣怔了一下,他沒想到皇帝竟然問起這事,實在是不好回答,隻好赧然一笑,微垂下頭。

  皇帝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對於宗藩,朕已經放開了諸多的限製,婚配上,也不想多加製約。”

  皇帝的想法當然不僅是給朱聿鍵,或者是宗藩更多的自由。而以前的選秀女製度,勞民傷財,皇帝卻是要廢除了。

  朱聿鍵不清楚皇帝的想法,也沒有自由戀愛的意識,思索了一下,躬身答道:“待微臣回去征得家父同意,再稟奏萬歲。”

  唐王世子,也就是朱聿鍵的老爹確實身體不好,被狠心的老唐王關了那麽多年,饑一頓飽一頓,虛弱多病是難免的。

  朱聿鍵覺得在父親健在的時候娶妻,甚至是生子,對父親來說,也是慰籍。

  皇帝又和朱聿鍵說了會兒話,覺得前年在外辦差曆練,對朱聿鍵的幫助確實很大。在某些方麵,朱聿鍵還要比信王朱由檢更成熟。

  這也是人生經曆不同造成的,朱聿鍵和父親過了那麽多年的囚徒生涯,心誌顯然被磨礪得很堅強。

  而且,性格決定成敗,這也很重要,皇帝也看出朱聿鍵和朱由檢的不同。

  朱聿鍵得到了皇帝的慰勉和嘉勵,見再無吩咐,便告退而去。

  皇帝徹底放鬆下來,起身走到不遠處擺放的搖椅,在悠然的搖動中,吹著清涼的小風,耳旁又聽到了咯咯的清脆笑聲。

  “皇爺。”李成成坐在旁邊,剝著葡萄,喂進皇帝嘴裏。

  皇帝品著口中的甘甜,思緒卻還停留在宗藩處理的問題上。

  遠的不說,京城中就有三王等著就藩。信王、桂王、瑞王,皇帝是不準備放出去的。

  實在是花費太大,在大災害已經逼近的時候,朝廷財政要支撐,就要省著花。

  “內帑還有多少?”皇帝隨意地問著自己的管家,張嘴又吃下一顆葡萄。

  李成成不用思索,便如數報了出來。

  皇帝沉吟不語,好半晌才輕輕搖了搖頭,不知道又否定了什麽打算。

  “皇爺。”王體乾小心地過來稟報:“孫元化前來覲見。”

  皇帝點了點頭,起身走回大殿。對於孫元化這樣的臣子,還是要正式些,這也是對孫元化的一種看重。

  盡管在準備應付小冰河期高峰的大災害,可皇帝對於科學院的投入依然不少。大明帝國的科技進步,也是國力強大的一種體現。

  比如說修築板軌的大工程,就是已經計劃,並在考察勘測,準備付諸實施的。

  雖然蒸汽機的研發讓皇帝覺得緩慢,可運輸能力的增強,還是有效應付大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