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伐緬方略
  明軍最強大的還是陸軍,無論是人數的絕對優勢,還是武器裝備的先進犀利,最是讓皇帝放心。

  盡管皇帝也非常重視海軍,但強大的陸軍也要利用好,使其成為大明揮向四方、開疆拓土的利刃。

  況且,就目前而言,陸軍也是最為現實的征伐四方的有力工具。

  而討伐緬甸,並牢牢占據緬北,使其成為大明疆域,成為向南亞擴張的穩固基地,這才是皇帝發動戰爭的深意所在。

  繞開了青藏高原,通過緬北能夠直接攻入交界的印度四邦:阿魯納恰爾邦、那加蘭邦、米佐拉姆邦及曼尼普爾邦。

  甚至於,皇帝還有更遠大的理想。那就是通過陸地,直接打到印度洋。

  哼,哼!如果不是有大海阻隔,大明帝國的陸軍憑借火炮和燧發槍,能橫掃全球。

  王三善自然不知道皇帝的野心比天還大,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多番懇請、主動請纓,才把這次伐緬的總指揮搶過來。

  皇帝也想讓這位老臣善始善終,擊敗東籲王朝,穩固緬北占領區後,王三善便可光榮退休,由傅宗龍接任。

  對於緬甸,皇帝不太放在眼裏。南明末期,數千殘明軍隊便能兵進阿瓦城下,何況現在的強大明軍。

  但皇帝還是提醒過王三善,不可輕敵,不可冒進,以完全的實力碾壓,取得穩穩的勝利。

  “當然,如果緬甸大亂,我軍能夠穩固占領阿瓦這個上緬甸的‘糧倉’,萬歲想必也不會切責。”王三善話鋒一轉,又給皇帝的要求打了個折扣。

  魯欽和諸將互視而笑,心中了然,也為不必太束縛手腳而感到高興。

  王三善也是微微一笑,把目光轉向身旁的一名看著毫不起眼的官員,開口說道:“這位是鎮撫司錦衣衛千戶王平達,請他介紹一下緬甸的情況,以及聯絡暹羅共伐緬甸的情形。”

  眾將這才知道這位不起眼的官員來頭甚大,連王三善也不敢怠慢輕忽。

  王平達向著眾人拱了拱手,也不客氣,開口講述起來,“萬曆二十八年,暹羅與東籲侯以及阿拉幹王朝聯合,攻打勃固,俘殺緬王莽應裏……”

  緬王莽應裏的死亡並沒有使東籲王朝最終滅亡,莽應龍的幼子良淵王挽救了這一頹勢,占領以阿瓦為中心的“糧倉”地區,保住了上緬甸半壁河山,史稱良淵時期。

  萬曆三十三年,阿那畢隆繼位,又光複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特別是於1613年收複了被葡人占領的沙廉,從而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

  現在的緬王是剛剛繼承王位的他隆,盡管號稱國富民強,但如果深入研究分析,內憂和外患依然存在,隻是暫時被壓製住了。

  自萬曆二十年,泰緬主力決戰於泰國廓沙拉,緬軍大敗之後,緬甸從此在泰緬戰爭中轉而處於劣勢,到現在還在緬甸南部與泰國北部,互有攻守。

  再有就是木邦、猛密、大山諸土司,雖為緬屬,但控製力並不強。特別是木邦,更可稱為緬甸的世仇。

  緬甸內部的民族分歧和仇視,也是其容易分裂的重要因素。南方的孟族,北方的緬族,還有撣族,矛盾複雜,上百年的仇怨難以化解。

  也就是說,如果在上緬甸擊敗其主力軍隊,緬王的統治基礎極可能被動搖。南方的孟族、北方的撣族,很可能趁機作亂。

  曆史上的東籲王朝便是因為孟族起義,占領首都阿瓦,而宣告滅亡的。

  “討伐緬甸要事半功倍,則要對附緬的土司,以及撣族區別對待,使其成為我軍之助力……”

  王平達起身走到大帳所掛的地圖前,伸手指點著進行介紹,“木邦、隴川、幹崖、孟養等地,便可恩威並施,出兵助戰者寬之,抗拒王師者,滅其官析其他……”

  王三善捋須頜首,表示讚同。

  待王平達介紹完畢走回座位,他幹咳一聲,再次強調道:“我軍主力部隊總計四萬,各家土司聯軍六萬左右。據情報分析,緬人大約能在短時間內召集近二十萬人馬。敵眾我寡,我軍戰力雖強,亦不可樹敵太多。”

  說著,王三善的目光掃過眾將,甚是嚴厲。

  魯欽趕忙拱手道:“請大人放心,末將等絕不敢因小失大,因爭軍功搶財物而破壞伐緬大局。”

  王三善輕輕點了點頭,語氣緩和了一些,說道:“本官相信諸位都是識大局顧大體的,但你們行軍打仗是所長,縱橫捭闔、談判拉攏卻是所短。本官已與王千戶商議過,給各部派遣官員,專門負責與土官打交道。”

  “如此最好。”魯欽咧開嘴笑道:“我等都是粗豪軍漢,還真幹不好這說降攏絡的事兒。”

  眾將也趕忙附和,紛紛表示這樣的安排才最是穩妥。

  王三善露出笑容,待眾人話音停息,開口說道:“大戰開始後,本官將坐鎮騰衝,為諸位提調糧草物資,保證前線供應。至於作戰,便按照最後製定的計劃執行,本官不多加過問。”

  這麽一說,就等於不遙控指揮,由前線將領根據戰場上具體的形勢變化,靈活應變。

  至於聯絡暹羅出兵,王三善沒有再作說明。畢竟,這場戰爭已經確定,有沒有暹羅相助,都不會有所改變。

  而且,對緬甸方麵的刺探還要加強,作戰計劃也要進行調整,到發動時才能最後確定。

  但總體方針卻是不會變的,占領地盤、掠奪財物,盡量多地消滅緬軍主力,使其難以在短時間內有還擊之力。

  因為,緬軍的損失越大,兵臨城下時,阿瓦的防禦就越弱,日後緬甸的局勢越有可能發生變化。

  要知道,上緬甸是緬人居多,緬王也選阿瓦為首都。而南方則是孟族,此消彼漲,被壓迫的孟族隻要有機會,“漢達瓦底”勃固王朝難免又要東山再起。

  所以,通過一場大決戰來奠定勝局,便是明軍最好的選擇。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就隻能步步推進,拉長戰線,且使勝利來得要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