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無題
  將荷蘭紅毛鬼作為大明海軍首戰的敵人,皇帝已作決定,自然也是作了反複的權衡。

  目前在南洋,大明的主要對手就是呂宋的西班牙人,以及巴達維亞的荷蘭人。至於英國佬,才剛剛進入亞洲,勢力不大,不可能輕易對大明挑釁。

  若是按仇恨程度,皇帝應該首選西班牙人。畢竟,屠殺華僑華人的血債,他一直耿耿於懷。

  可要從大戰略上考慮,第一刀砍向荷蘭人,也有著相當充分的理由。

  哪怕隻是在大明近海,並調動幾乎大明所有的海軍力量打這一仗,對於乘坐炮艦隨意前來大明的西夷,也是一種震懾。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占了還就賴著不走,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情?不把欺軟怕硬的西夷打痛,他們就不知道要按大明的規矩來。

  眼看著王體乾拿起密奏匣子,就要按規派人急送,皇帝卻突然想起了件事情,開口道:“王伴,先不急送出,朕還有密信。”

  “是,皇爺。”王體乾放下密奏匣子,躬身退後。

  皇帝重新拿起紙筆,又給沈有容寫了封信。

  在當時,領土、領海的概念並不是很被人看重。無人的島嶼或無主的地方很多,搶到誰手,也不能說就是誰的。誰強大,誰能穩固占領,才算是真屬於誰。

  但皇帝卻深知,宣示主權的重要性。

  哪怕有那麽一段時間國力衰退,島嶼或地方被他人強搶,可保留下曆史依據,還是有再搶回的可能。再不濟,與他國吵架的底氣也要足一些不是。

  陸地上肯定暫時不需要什麽界碑之類的,大明還要擴張呢,豈能固步自封?

  可在海上,島嶼占一個是一個。所以,皇帝給沈有容,以及兩廣巡撫都去了旨意。

  在南海巡視勘察,在無人或無主島嶼勒石豎旗,逐一命名,標記於圖。同時,招募沿海漁民開發海島,給予優惠政策,在主要航線的島上設立燈塔……

  至於什麽無人或無主,憑借著海軍的實力,能登陸上岸的小島嶼,離得大明不是特別遠,還不是都能勒石豎旗。

  盡管耗時費力,但這也是給子孫後代留下的寶貴遺產。如果有實力,再有依據,出現了領土、領海糾紛,也能夠更好地解決。

  寫完密旨,皇帝才親自封好,交給王體乾派人速送。

  殿內隻剩下了皇帝,再度安靜下來。皇帝雖然布置完畢,可還微皺著眉頭,摸著下巴在思索。

  看來,對於海商總會的支持力度要加強了。允許他們招募退役官兵,現在看來還是不夠。

  皇帝知道要培養冒險開拓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授意海商總會仿照東印度公司的模式對外擴張,也是在摸索階段,給予的支持力度有限。

  即便是有限的支持,李旦和顏思齊等人也是驚喜異常,並迅速地付諸行動。

  與曆史有些巧合的是,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反複商議後選定的是加裏曼丹島的坤甸地區。

  那裏的土著酋長眾多,勢力卻不大,也沒有什麽經商的精明頭腦,稍微嚐到點甜頭,就對海商總會在那裏建立的“中華四海”公司很是歡迎。

  加裏曼丹島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展交通,皇帝對於李旦等人的選擇也相當讚賞。

  盡管現在西夷在亞洲的實力並不強大,對於“中華四海”公司基本上沒有威脅。但皇帝既然已經把荷蘭人作為打擊目標,會不會招致報複,他也不敢確定。

  即便荷蘭人還沒有占據更多地盤的實力,依然盤踞在爪哇島的巴達維亞。

  但加裏曼丹島的位置的重要性卻凸顯出來,經營得當的話,將成為大明海軍進攻巴達維亞的中繼基地。

  皇帝知道曆史上蘭芳共和國失敗的原因,一是荷蘭人的大舉進攻,二是武器裝備太差。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稱藩清朝、以求自保的策略失敗。荷蘭人沒有了顧忌,自然大舉出兵,滅了蘭芳共和國。

  “在朕這裏,絕不會將海外開拓的華人視為海盜,更不會不聞不問。大明,將是他們堅強的靠山。”

  皇帝思慮已定,又寫了密旨。密旨的內容很簡單,派出軍隊中的低級軍官,對海商總會招募的人員進行軍事訓練,並提供一批武器裝備。

  按照“中華四海”公司的性質,招募的這些孔武有力者的職責就是保鏢。而在皇帝的最新分排下,這些保鏢將成為準軍隊,使用火繩槍和一些輕型火炮。

  皇帝寫完密旨,又命宮人找出李旦送來的奏疏,再次翻閱。

  按照李旦的描述,在加裏曼丹島,有兩三千裝備齊全、訓練有素的士兵,當地蘇丹也無法抵擋。

  而且,當地盛產黃金,李旦保證能解決朝廷所派軍隊的餉糧,待遇甚至能提高一倍。

  對此,皇帝是相信的。但現在就派正規軍前往加裏曼丹島,時機並不合適,條件也不成熟。

  皇帝放下文件,輕撫額頭思索半晌,認為先讓海商總會自己組織武裝力量更為妥當。

  荷蘭人是肯定要被逐出亞洲的,但在真正開戰前,還是不要讓荷蘭人過於警惕為好。

  其實,皇帝要與荷蘭人開戰,還盯上了一個極具戰略價值的地方,那就是先被葡萄牙人占領,又被荷蘭人搶去的馬六甲。

  要知道,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還是亞、非、澳、歐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

  現在的大明海軍,雖然在艦船火炮的數量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近海已足以保衛大明。

  但是否能夠遠征,並在海戰中擊敗西夷,皇帝並不敢確定。也隻有他知道,在海軍的規模,以及海戰戰術等方麵,大明已經落後於西夷。

  就讓這次在家門口與荷蘭人的海上戰鬥變成試金石,檢驗一下這些年的擴充和訓練,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吧!

  皇帝吐出一口長氣,往後一靠,輕輕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