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毛文龍入京
  金字紅牌的製度雖然很好,但卻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沒有強大的國力和軍力,金字紅牌作用不大,甚至就是一個笑話。

  比如嘉靖初,孟養頭目思倫糾木邦宜慰罕烈,發兵象擊緬甸,大破之,殺掠無算,並瓜分其地。當時,明朝以金字紅牌調停無效。

  等到緬甸莽瑞體興起,希望明朝承認,授予職官,明朝疏忽怠慢,激起緬甸的不滿,導致緬甸獨立。

  也正是嘉靖中期由於明朝金字紅牌製度破壞,對緬甸處置不當,促使緬甸脫離明朝,莽瑞體稱王,自立政權,勢力擴大,開始與明朝為敵。

  製造金字紅牌隻是舉手之勞,發放出去也不難。可當這牌子沒有起到應用的作用時,那臉也打得啪啪作響。

  不是朕的臉,是大明帝國的臉麵和尊嚴。

  皇帝的目光一凝,有些不舍,又有些無奈地把金字紅牌放了回去。

  在西南,或者說是在雲南,明軍的實力還不夠強大,這金字紅牌的發放,也要再等上些時間了。

  頒發了沒有作用,那還不如不發,平白損失大明帝國的威信。

  雲南,瘴癘駭人,叢林密布。同樣的,鄰近的緬甸、安南等國,暑熱難當、蚊蟲肆虐,地形複雜,熱帶亞熱帶叢林更是恐怖的存在。

  環境、氣候、水土、瘴癘、毒蟲……這些才是最危險且複雜的敵人,而不是那些蠻夷的戰鬥力。

  所以,雲南的土司兵才是最合適的現成的部隊,明軍要長期駐紮,在雲南生活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當然,不一定是雲南,在西南的黔、桂、川,也有相似的環境和氣候。也就是說,在這些省份,也能訓練出適合亞熱帶叢林作戰的精銳之師。

  磨刀不誤砍柴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皇帝慢慢關上了抽屜,直到紅字金牌在視線內消失。

  ……………….

  京城,還沉浸在過年的歡慶之中,盡管已是初五。

  毛文龍等人便是在此時進入了京師,久違的感覺驀然升起,苟真懷比毛文龍更加強烈。

  原因很簡單,毛文龍已有二十多年未到過京師,印象已經模糊大半,而苟真懷隻是數年光景。

  離得很遠的時候,毛文龍已是心神搖動。矗立於風雪之中的京城,巍峨壯麗,顯示著帝國的威嚴強大。

  “重新修繕了。”苟真懷感慨地說道:“我大明的帝都,就當如此莊嚴威武,令四夷賓服。”

  毛文龍點著頭,也感歎朝廷的財力,感慨國家的強大。

  他們當然不知道,這是朝廷以工代賑,利用入關的成千上萬的遼民修繕的城牆。除此以外,還有三大殿的廢墟清理,京城內設施的建設。

  可以說,京城從內到外,都與數年前不大一樣。別的不敢說,整潔、秩序、安定,皇帝敢說是世界第一。

  從傳教士的口中,皇帝也知道現在歐洲城市的樣子,髒、亂、差是最好的形容。

  毛文龍和苟真懷等人進入城市,眼中也是一亮。

  寬敞的馬路,整潔的街道,沿街的店鋪,即便道路上覆蓋著雪,也讓人能看出其中的規整。

  馬路兩側墊起了人行道,這是皇帝的設計和規劃。行人走在上麵,不堵馬路,還很安全。

  店鋪有的閉門休息,有的還開張營業。就算是閉門休息的,也張貼著大紅對聯,掛著燈籠,營業的更是張燈結彩。

  毛文龍裝著矜持,不是用力地轉頭左顧右盼,卻把繁華景象收入眼底。

  苟真懷甚是驚奇,他是錦衣衛出身,看到的卻是繁華之中的秩序。

  京城裏,皇族勳貴高官很多,富商大賈也不少,多數都是有背景有靠山的。南來北往的平民百姓更是不可計數,可在這裏卻看不到混亂,或者說是雜亂。

  苟真懷當然不知道,五城兵馬司的指揮使是盧象升,公正廉明,禦下極嚴。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皇帝的全力支持。

  不管是皇族,還是勳貴,抑或是平民百姓,犯了法必然被懲處,五城兵馬司從不寬貸。甚至,身份越是尊貴,受到的懲治越為嚴厲。

  在各自不同的思緒中,毛文龍等人先去兵部報備。盡管還在假期,兵部依然有人值班,並且得到通知等候毛文龍等人。

  報備完畢,毛文龍等人才來到了館驛,被安排住下。

  “年沒過完,正常辦公的話,還要等上幾天吧?”苟真懷不是很確定,他想去探望親友。

  毛文龍想了想,拱手說道:“萬歲勤勉,於遼東又甚關注,也不好判斷何時宣召。”

  苟真懷點了點頭,說道:“無妨,京城內已無宵禁,倒是方便許多。”

  皇宮晚上要關門閉鎖,沒有十分緊急的事情也不會宣召臣子晚間入宮覲見。

  毛文龍明白苟真懷的意思,也有些心動,想著逛逛這繁華的京城。

  “天色不早,咱們去外麵走走?”苟真懷看出毛文龍的心思,笑著說道:“某雖離開數年,可一些好去處想必還在,倒也能做半個向導。”

  毛文龍還在沉吟,下麵的幾個親衛卻露出熱切之情,都望了過來。

  哈哈一笑,毛文龍看了眾人一眼,說道:“就如你們如願,見識下這京師繁華。”

  停頓了一下,毛文龍又嚴肅地提醒道:“要記得這裏是天子腳下,都給本帥收斂著點。誰敢惹事生非,軍法無情。”

  都是粗豪的軍漢,毛文龍也知道這京城中權貴勳臣眾多,得罪了哪一個,都是麻煩。

  而且,皇帝的心思難測,遼東的軍事大權交給誰,還不好說。

  毛文龍和苟真懷卻不知道,他們還沒進入京城,皇帝已經知道了他們的具體行程,以及入京的大概時間。

  對於遼東的軍事指揮權,皇帝也有了人選,基本上確定是毛文龍。當然,入宮覲見也是考驗,但卻不是決定的因素。

  人的思想會變,人的脾氣稟性會變,這是環境所決定的。

  可皇帝認為一個嚴密合理的製度才是最為穩妥的,比一兩次見麵就判斷人的本性更加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