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以民為本向勳貴下手
  “以民為本”這四個字,最近在報紙上出現的頻率很高,基本上取代了“平遼滅奴”。

  臣子們可以預料,外患消除,皇帝的注意力將轉向內政。而“以民為本”則是治理內政的宗旨,或者稱為原則。

  其實,“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在商周時代便有。可惜,上千年來,也就那麽回事兒。如果真的國泰民安,那也沒有改朝換代的周期循環了。

  而朱由校正在把“以民為本”落到實處,從國家糧食儲備庫,到減免賦稅,再到醫學院的推廣天花疫苗。

  不光要喊口號,還要幹實事,這才能起到榜樣的作用。讓臣子們知道,皇帝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看到實際的行動。

  每個大明子民都是國家的財富,人口紅利知道不?百萬雄師見過沒?

  看好就搶,不服就揍,皇帝打造的不是虛名的天朝上國,而是世界第一的強國。肥沃的廣闊土地,萬裏無際的海洋,都是俺大明帝國的。

  “天暖和了,朕準你回家省親。”皇帝腦子在胡思亂想,突然說出一句沒來由的話。

  張裕兒立刻睜大了眼睛,可驚喜的神情一閃即逝,趕忙說道:“皇爺恩典,臣妾謝恩。可不合宮中規製,還請皇爺收回成命。”

  皇帝霸氣地一瞪眼睛,說道:“規矩是人定的,朕是九五至尊,改了就是。不光是你,後宮嬪妃都有此待遇。”

  都有才好,就不擔心被別人說三道四。張裕兒雖然晉為妃子,還先得兩女,可出身與別人比,總覺得矮人一頭,事事都留著小心。

  “臣妾謝過皇爺,謝過皇爺。”裕兒喜出望外,湊上去左一口右一口親得熱情。

  你親我,我也得親回去才不吃虧嘛!

  皇帝嗬嗬笑著,捧著起兒的臉,一個長長的濕吻過後,摟著溫軟的身體滾到了床上。

  ……………………

  京城一片祥和的年前氣氛,但突然發生的事情,卻令很多人警醒。

  成國公朱純臣被查,宅府被封,掐監入獄,罪名是欺君。

  欺君這個罪名很寬泛,也是可大可小。昔日皇帝下詔書,要勳貴官僚退出商業,嚴查官商勾結。

  而朱純臣卻沒有完全照辦執行,京城內的商鋪隻是換了個遠房親戚的名字,就以為能蒙混過關了。

  可以想見,這點伎倆豈能瞞過廠衛?皇帝顯然也不是剛剛知道,趕在這個時候嚴加處置,正是借了平遼大勝之威。

  京營有孫應元坐鎮,五城兵馬司是盧象升,遼東還有十數萬虎狼之師,外患已除,皇帝再無顧忌。

  事發之後,皇帝的處置也是又快又狠,朱純臣除爵流放,親屬流放,抄家所得全部交給吳用先,用作重建遼東的資金。

  由靖難功臣朱能開始,世襲九世、十二位的成國公爵,徹底除名。

  至於嘛,不過是隱瞞了幾家商鋪,就算是可稱得上“欺君”,也不用如此嚴厲的處置吧?

  皇帝又缺錢啦,以前是平遼滅奴,現在是重建遼東。京師中很多勳貴都縮緊了脖子,以為皇帝已經盯上了他們的錢袋子。

  皇帝確實對勳貴宗藩沒什麽好印象,但嚴厲處置朱純臣,除了這家夥隱瞞經商外,還有別的原因。

  曆史上,李自成軍逼近京師時,崇禎帝派朱純臣督守京城的齊化門。

  然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卻閉門不納。

  此時的朱純臣已經決定另投新主了,他知道明王朝的傾覆隻在眼前,自己雖然累世深受皇恩,但拋不下榮華富貴的他絕對不願意陪著這個亡國之君一起送死。

  無論崇禎帝如何呼喊請求,朱純臣閉門不出,充耳不聞。李自成軍一到,這位成國公就立刻獻出了齊化門。

  王朝末日,方才能看出平日那些“忠臣”的嘴臉。一些勳戚文官的節操,連太監都不如。

  不僅僅是朱純臣,皇帝可是有一筆賬,要慢慢收拾那些浪費國家錢財,卻全無報國之心的王八蛋。

  說是敲山震虎也好,拉開收拾勳貴宗藩的序幕也罷,甚至於隻是皇帝惱恨朱純臣在曆史上的忘恩負義,反正,朱純臣事件給京師的年節氣氛籠罩了一層陰影。

  當然,陰影隻是對於勳貴來說。不關自己的照樣歡慶,老百姓更是不管什麽國公、侯伯的下場。

  對於欠有外債的人來說,有一句俗話叫“年關難過”。對於京城的勳貴,現在輪到他們惶惶不安了。

  趕緊的,屁股不幹淨趕緊收拾,別等到讓皇帝抓到把柄。家中的子弟親戚也趕緊嚴格約束,別因為不法而被有司找到罪名。

  盡管皇帝處置起來毫不留情,可還是顧些臉麵,總有個由頭再下手。

  哼哼,朕要發起狠來,可是連臉都不要,說你心懷怨忿,一樣的抄家滅門。

  皇帝坐在殿內,聽著老魏在匯報工作,神情平淡,不時伸手擺弄一下桌案上的小模型。

  老魏恭謹地說著,條理清晰,敘事簡明,難得的好記性,竟不用稿子。

  皇帝終於聽完了匯報,臉上露出笑意,緩緩說道:“魏伴做得很好,幾年來著實辛苦。沒有內部的穩定,平遼也不會如此順利。”

  “皆是皇爺英明神武,奴婢隻是努力辦好差使,不敢言辛苦。”老魏躬身謙辭。

  皇帝笑了笑,說道:“能辦好差使,讓朕滿意,亦是大功一件。明年要繼續加強南方的工作,天高皇帝遠,總有些混賬東西想要欺瞞於朕。”

  老魏立刻保證道:“皇爺放心,南都的那些勳貴外戚,但有不法,絕不放過。而且,奴婢已經搜集了不少資料,足以拿下一些。”

  “不急。”皇帝眯了下眼睛,冷笑道:“待朕從遼東調一營人馬到南京後,再收拾他們不遲。”

  老魏連忙馬屁奉上,“皇爺深謀遠慮,有一營百戰之師威懾,誰都得老實服貼。”

  從遼東拔調精兵強將,不僅是南京,還有各個邊鎮。都是富有作戰經驗的勇猛將士,北方的邊防一下子就能加強起來。

  這與把武學畢業的軍官分派到各地,整頓衛所官兵是一樣的道理。

  戰鬥力、戰鬥素質有差別,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但差得不能太大,至少能對付山賊草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