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將赴遼東餞行宴
  “為平遼賀!”

  “為聖天子賀!”

  “為大明賀!”

  酒杯碰在一起,陳子龍等人一飲而盡,相視開懷大笑。

  徐孚遠、夏允彝、陳子龍、王季重等人聚在一起,開席暢飲,既是慶祝,也是送行。

  陳子龍已經接到朝廷任命,暫授遼東左參政,提督勸農。年後便要與巡撫吳用先一同趕赴遼東,統籌規劃春耕事宜。

  “遼東雖經戰亂而荒僻,可若開墾拓殖,卻是沃野千裏,大有可為。”陳子龍心情極好,可謂躊躇滿誌。

  未經科舉,年紀還輕,來京遊學卻因緣際會,不過幾年時間,已是四品官職。更有廣闊天地任其揮灑,正是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好機會。

  眾人笑著稱是,夏允彝開口問道:“人中兄這幾日與吳巡撫商議遼東事宜,可好相處?”

  陳子龍笑道:“農事已然盡交付於某,既是吳大人的信任,也有恩師的名份。聽吳大人所說,還有萬歲的交代。”

  “人中兄能得聖上親點,吳巡撫豈能不信重?”徐孚遠說道:“再有徐大人的名聲在外,農業交代人中兄,理所應當。”

  王季重說道:“遼東光複,農耕最為重要。若能早一日自給自足,便是陳兄的大功一件。”

  陳子龍連連點頭,對此他已有規劃,還有老師徐光啟的提點,倒是頗有些信心。

  “遼東要自給自足,朝廷便不必再遠途運輸糧食,節省多少花費?”徐孚遠說道:“以遼東為基,軍隊便可犁庭掃穴、直搗黃龍,徹底滅亡建奴。”

  陳子龍輕撫額頭,說道:“有黑麥、土豆、玉米等新作物,明年春天再有軍隊幫著墾荒耕種。不遇大災的話,秋後倒是有可能不必朝廷再調糧。可要支應數萬軍隊遠征海西,某看再有一年耕種的儲備,興許才能做到。”

  “不管怎麽說,人中兄盡其所能,在重建遼東中建功立業是肯定的。”徐孚遠舉杯道:“為陳兄賀!”

  “多謝,多謝諸位兄弟。”陳子龍舉杯,滿臉笑容,與眾人再飲一杯。

  眾人喝酒吃菜,聊得熱烈,多數話題還是在於遼東,在於平遼大勝。

  沒辦法,平遼成功不僅是大新聞,更是振奮人心。十幾年來最凶狠的外敵被擊敗,能夠再享太平,上上下下都是喜悅高興的。

  “建虜好象一下子就被打敗了,振奮之餘,卻也令人驚訝。”王季重放下筷子,說道:“你們有沒有這樣覺得?”

  陳子龍點了點頭,說道:“我去遼西考察,也隻是一年多的時間,還真沒想到會這麽快就平定遼東了。不過,那個時候的建虜已經顯出頹勢。四麵封鎖之下,糧草物資十分匱乏。”

  “說到糧草物資,武器裝備,某認為才是平遼的關鍵。”徐孚遠說道:“正是以舉國之力地供應,才使我大明軍隊戰力強橫。看報紙上所列的花費,那可是數千萬之巨。”

  “不管花多少錢,完成平遼大業都是值得的。”夏允彝說道:“建虜傷亡慘重,北逃避難,少不得又有十年的太平安定。”

  “十年是最少的。”陳子龍笑道:“你們在科學院鑽研,還不太了解情形。十數萬精兵強將坐鎮,火炮火槍騎兵凶悍,就是建虜北虜勾結,想入寇也是癡心妄想。”

  “火炮應該是碾壓建虜北虜的。”徐孚遠對此表示讚同,說道:“數量還在增加,這個我知道。”

  王季重點了點頭,說道:“聽說京師周邊的遼民,都準備返鄉歸家了。朝廷也要推出政策,盡快恢複遼東的人口,盡量擴大耕種的土地。”

  夏允彝指了指窗外,笑道:“外麵賣烤番薯的那個丫頭,夏天賣渴水的,就是遼東人。你們來時沒聽到她吆喝?過完年,人家就不在京師了。”

  陳子龍笑著說道:“來時某便聽到了,還照顧了她的生意,多給了幾個銅錢,算是幫她湊湊回家的路費。”

  “陳兄在遼東興許還能碰到她呢!”徐孚遠打趣道:“既是陳兄治下的百姓,多一家耕種土地,也給陳兄添一分功勞。”

  “除了耕種,還有很多工作呢!”陳子龍掃視著幾位好友,說道:“比如鋪路架橋、蓋房建屋、興修水利、采礦製造等等,你們可有意去遼東?”

  幾個人互相看了看,有心動的表情,但還有些猶豫。

  “要是——”王季重摸著下巴,頗為惋惜地說道:“要是水泥研製成功,倒可以在遼東派上大用場。”

  徐孚遠嗯了一聲,說道:“其實離成功也差不了多少了。而且,就算還不能十分滿意,也比之前用的材料好上很多。”

  “沈兄不知能否指點一二。”夏允彝微皺眉頭,說道:“書信已經遞上,他應該收到了吧?”

  中國曆史悠久,在人類文明創造過程中有過輝煌成就,作出過重要貢獻。

  而古代建築膠凝材料發展的過程,是從“白灰麵”和黃泥漿起步,發展到石灰和“三合土”,進而發展到石灰摻有機物的膠凝材料。

  中國古代建築膠凝材料有過自己輝煌的曆史,在與西方古代建築膠凝材料基本同步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廣泛采用石灰與有機物相結合的膠凝材料而顯得略高一籌。

  但中國古代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到達石灰摻有機物的膠凝材料階段後,就停止不前,未能在此基點上再跨出一步。

  而西方古代建築膠凝材料則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朝著現代水泥的方向不斷提高,最終發明水泥。

  作為建築的“糧食”,水泥自然也在皇帝的計劃之內。

  而且,最初級的水泥,也就是黏土、石灰石製成的水硬性石灰,已被科學院研製成功,性能超過“羅馬砂漿”,距波特蘭水泥也隻是一步之遙。

  關鍵是皇帝隻知道配方,不知道上哪裏找天然泥灰岩,或是稱為水泥灰岩的原料。

  而且,確切的燒成溫度他也不掌握。這樣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不會穩定,很容易因為水泥質量出現事故。

  所以,水泥的問世還要晚上一些,還需要進行反複的實驗來摸索出溫度和最佳配比。

  而在皇帝看來,水硬性石灰也可以推廣使用了。特別是耐海水衝刷的特點,建造燈塔等與水接觸的工程,能起到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