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紡機、生產力戍邊非守
  幾年的時間裏,不僅僅是擊敗了建奴這個外敵,對於朝堂和大明體係內部的清洗也沒有間斷。

  致仕回家還算是體麵的,但有貪瀆等罪的,或砍頭或流放,皇帝對劣跡官員的處置可謂是狠辣無情。

  幾年來的輿論宣傳,已經把建奴崛起、遼東失陷的最大責任,歸結為黨爭,歸結為文官的貪瀆。

  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足以壓死任何人,哪怕你位高權重,也承受不起。

  什麽東林黨、楚黨、浙黨,誰還敢帶著這樣的標簽,就甭想在官場上混了,更不要說能立於朝堂之上。

  有廠衛的監視和鎮壓,再加上幾年的清洗整頓,皇帝如果在京城還會有危險,那豈不是白幹了?

  也不是非要玩什麽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皇帝就是想出宮走走看看。要是連這點自信都沒有,還談什麽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

  回到乾清宮,皇帝簡單處理了下政務,便起身去了木工房。遼東勝局已定,各項工作已經安排好,年前他也不用太過操勞。

  打木匠算不上是愛好,但發明創造提高大明的生產力水平,還是皇帝所熱衷的。

  來到木工房外,皇帝便聽見裏麵的說話聲。

  一個聲音較高,似在指導,或是在指出不對的地方,是五月那個丫頭;一個聲音較粗,卻是在解釋和接受。

  聽了幾句,皇帝便推門而入,笑吟吟地說道:“大寶說得有些道理,成不成的先試試再說,五月莫要先下結論。”

  趙大寶看著木訥,卻有一雙巧手。在皇帝看來,他也不是笨,就是話不多。特別是在五月麵前,陪著笑臉哄著,象個百依百順的大哥哥。

  至少在做木工上麵,趙大寶是一教就會,皇帝覺得可以繼承他的衣缽,考慮以後的活兒都交給他了。

  “萬歲!”趙大寶趕忙跪倒施禮。

  皇帝笑著抬了抬手,走到新式紡機的雛形前打量觀察。

  “萬歲,您說的最少能帶動八個紗錠,可他非要先弄兩個、四個的先試試。”五月瞪了趙大寶一眼,向皇帝告狀。

  皇帝笑了笑,先伸手搖了搖,微微頜首道:“不錯,不錯,這個飛梭是完善了,比之前的更好。”

  飛梭是織布工具,能夠加快織布的速度。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棉紗的需求。

  曆史上,直到18世紀中期,珍妮手搖紡紗機的發明問世,才宣布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盡管仍然要用人力。

  皇帝又走到紡紗機前,伸手擺弄著琢磨了一會兒,說道:“八個紗錠也隻是朕的想法,先造出兩個、四個的,逐步改善,循序漸進,不失為穩妥的好辦法。”

  “萬歲,不是呀!”五月伸手指點著說道:“把紗錠由橫向變為豎直,確實能帶動八個紗錠,為什麽不一步到位呢?”

  趙大寶嘿嘿笑著,說道:“萬歲,五月說得對,我琢磨明白了,按她畫的圖,就造八個紗錠的。”

  皇帝張了張嘴,苦主都說話了,他這個和事佬算是白當了。

  好吧,四個也好,八個也罷,人工效率提高四倍八倍,也足以推運大明的棉紡工業了。

  況且,在他的記憶中,珍妮機的八個紗錠也不是極限,好象最終版是能帶動八十個。

  “行,你倆琢磨著慢慢造。”

  皇帝並沒有見過珍妮機的實物,隻是知道原理。但依著他超乎常人的物理機械知識,邊看邊提出指導意見,還是能夠做到的。

  呆了一會兒,皇帝才轉身離開。在外麵,他又吩咐宮人給兩個孩子多做幾個菜送來。

  大明不僅要征服廣袤的土地,還要征服大海。不僅是靠武力,還有生產力和文化的影響力。

  皇帝走在宮中的甬路上,清冷的風吹在臉上,雄偉壯麗的皇家建築映入眼簾,思緒展開翅膀,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分隔線……………………

  戰場上煙火還未完全熄滅,縷縷青煙飄上天空,越飄越遠,越飄越淡。

  熊廷弼走在狼籍一片的戰場上,毛文龍陪在身旁,向他介紹著情況。

  “這些皆是建虜死士,無人投降,盡數為我軍消滅。”毛文龍伸手一指擺放在荒野雜草中的屍體,“其中就有建虜偽貝勒黃台吉、杜度。”

  “黃台吉?!”熊廷弼點了點頭,說道:“萬歲對此獠頗有些看重,獻其首級,必是龍顏大悅。”

  毛文龍嗬嗬一笑,說道:“此獠已被梟首,倒看不出有何能耐。”

  既然已經死了,熊廷弼也不想多談這個建虜,笑道:“東江鎮獲此大捷,皆是毛帥之功。可喜可賀!”

  毛文龍趕忙謙遜道:“建虜經海城一戰,連失遼沈,已是失魂喪膽。我東江鎮不過是撿了個便宜,不敢當經略大人如此謬讚。”

  熊廷弼擺了擺手,目光望向遠方,說道:“建虜慘敗北逃,短期難複元氣,但依然不可放鬆警惕。”

  毛文龍恭謹地聽著,顯然,有些朝廷方麵的消息,熊廷弼因為在遼沈,得到的要快一些。

  “萬歲欲大力發展遼東。”熊廷弼拱了拱手,說道:“安定乃是第一,不僅是建虜,還有蒙古諸部,都是不安定因素。不能保邊疆,護百姓,又談何發展?”

  毛文龍連連點頭,說道:“萬歲所慮極是。但有東江鎮在,必保遼東安全,不使外敵入境作禍。”

  熊廷弼看了毛文龍一眼,搖頭道:“外敵入境?若是如此,便已落了下乘,萬歲必不滿意。”

  毛文龍愣了一下,心中凜然,趕忙躬身領教。

  “萬歲對寧遠伯雖有微詞,認為他位望益隆,奢侈無度,甚至虛報戰功。建虜之崛起,亦有他的過錯。”

  “但是。”熊廷弼話鋒一轉,說道:“但寧遠伯‘以攻為守’的積極防禦策略,不待敵人靠近便主動出擊,卻頗為萬歲讚賞……”

  寧遠伯李成梁的戰略戰術確實很有值得稱道和學習的地方,麵對敵人的大舉進攻,他並不是一味固守,卻是率領精騎直接攻擊敵方巢穴。

  從而抓住敵人防備弱點,達到攻一點而解全局的目的。這個戰術策略又被稱為“搗巢”,在戰爭中屢建奇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