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小人物大貢獻
  當然,劉宗周作為死節忠臣,留名青史,他的目的也算達到了。但與張煌言等屢敗屢起、百折不撓、殞身不恤的英烈比,卻是差得很遠。

  而“以身殉名”和“以身殉國”的區分和比較,朱由校更願意用劉宗周和張煌言來作代表人物。

  也正如朱由校所料,第二天,請辭奏疏便鋪滿了桌案,主要是那些為李三才申辯站台的文官,還有兵部尚書張鶴鳴這個臭不要臉的。

  午門示贓啊,奏疏全貼啊,皇帝這麽打臉,很多自詡清高的文官都受不了。

  受不了才好呢,請辭是給你們點臉,不請辭還要罷你們的官呢!

  朱由校都懶得看裏麵的文字,讓劉若愚整理名單,掃了一遍便來了個批量允準。

  別說就這些人,再滾蛋個幾批,朝堂反倒更清靜,國家也能照常運轉。

  切,還真有不要臉的,想給你們點體麵都不要,就莫怪朕不客氣了。

  看到還有為李三才申辯的官員沒遞辭呈,朱由校鄙視之餘,也不會手下留情。

  “擬旨,東閣大學士孫承宗接任兵部尚書。”

  “擬旨,登萊巡撫陶朗先卸職進京,接任吏部尚書。”

  “準戶部尚書李宗延告老還鄉,加少保,賞金賜服,著行人相送。”

  “升戶部左侍郎李起元任戶部尚書。”

  “擬旨,袁世振請辭奏疏朕不準,著繼續留任,加戶部侍郎銜,賜鬥牛服。”

  “擬旨,兵部職方司主事鹿善繼加按察使,任粵閩鹽法道,疏理粵閩鹽政。”

  “擬旨,肇慶府推官鄧士亮擢升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下旨褒獎東廠提督魏忠賢,加恩三等。”

  朱由校感覺自己處理朝政、安排官員,越來越得心應手了。這都賴於他常看奏疏,常看官員的履曆,才能從中發現能吏人才。

  比如這個袁世振,隻是個四品官,卻提出了《鹽法十議》,並推出了一種既簡便又有長效的機製——“綱法”。

  “綱法”實施後,成效顯著。當年年底,就上繳戶部鹽稅七十萬兩。神宗降敕嘉獎,給袁世振加一級並予留任。

  自萬曆四十五年底至現在,袁世振在兩淮疏理鹽政四年,解救了鹽政危機,商人稱便,百姓受益,鹽稅增加。

  一年差不多能上繳鹽稅百萬,這還不是個能臣?

  而且,朱由校感覺這個“綱法”好象在清朝還被使用。也就是說,這種鹽製是被清代沿襲,影響達數百年之久。

  於是,他仔細看過了袁世振的綱法,不禁拍案稱奇。

  這是了不起的創新,這是極為大膽的改革啊!

  從西漢創立的民製、官收、官賣、商運、商銷的就場專賣製,改為民製、商收、商運、商銷的商專賣製,簡直是一次劃時代的曆史變革。

  至於有人彈劾,在朱由校看來就是紅眼病爆發,有人覬覦“疏理兩淮鹽法道”這個肥差,要陰謀搞垮袁世振。

  所以,朱由校不僅要褒獎袁世振,還要把綱法推廣實施,更要把那些亂噴的混蛋革職除籍。

  而肇慶府的推官鄧士亮,可謂名不見經傳,但他的貢獻,朱由校認為能改變曆史。

  泰昌元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艘“獨角獸”號艦船,因遭遇台風在廣東陽江海域沉沒。

  鄧士亮聽聞此船上有西洋火炮,便尋覓善水者撈探。其後,他捐俸雇募夫匠,設計車絞,用“曹衝稱象”法撈取紅夷大炮三十六門。

  兩廣總督胡應台在天啟元年將其中二十四門火炮運解至京,其餘儲存在肇慶府軍器局中。

  這些火炮,則成為明朝所獲得的第一批紅夷大炮。除留下十幾門護翼京師外,其中十一門被運往遼東。

  而運往遼東的這十一門火炮,在曆史上被布置於寧遠,並在寧遠之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別人對鄧士亮撈取紅夷炮不屑一顧,朱由校豈能無動於衷?

  別的不說,光這三十六門紅夷炮,就值多少銀子?又能為他加快海軍建設,增強遼東戰力作出多大貢獻?

  而從撈炮的過程來看,鄧士亮可不是讀死書的呆子。官兒雖然不大,但卻博學多才,足堪大用。

  現在,兵部孫承宗,吏部陶朗先,戶部李起元,工部徐光啟,朱由校已經用自己信得過的人掌握了這幾個關鍵部門,初步完成了組建自己班底的計劃。

  要改革,就要有能按照自己的意旨運轉起來的官僚班子。一個人成不了事,就算是皇帝也不成。

  當然,這還隻是第一步,卻已經可以讓朱由校開始啟動改革大計,盡管隻是小步的。

  曆史上的王朝更替,多數會有兩個主要的內因,那就是失去民心和政治腐敗。

  大明的問題很多,但如果解決了這主要的兩個,遼東建奴不過是疥癬之疾,根本無法撼動龐大帝國。

  政治腐敗已經從抑製黨爭、懲治貪腐開始著手,失去民心也要開始進行了。

  在朱由校看來,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多,吃飽而已。而要吃飽,土地則是關鍵。

  從當時大明的人口來看,土地數量顯然已無法實現“耕者有其田”。更為致命的是,土地還集中在極少的數的豪紳地主手中。

  朱由校不能添空變出土地,發展工商解決多餘人口也不能在短期見效,更暫時無法對外擴張。

  但掐住地主豪紳剝削的脖子,讓數量更多的貧苦佃農喘上一口氣,多吃上幾頓飽飯,他自認還是能做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自躬自省。

  既然清流老是盯著皇家,那就從民怨頗大的皇莊入手,自砍一刀,給他們做個榜樣如何?

  接下來再頒布詔令,從一府一地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自己也有底氣,對違法不遵者該抓抓該殺殺,也就別說什麽不教而誅了。

  朱由校拿出自己寫好的章程,交給辦事太監,吩咐拿去皇家印書局,刊登見報。

  皇家啥都有,不僅能釀酒、醃鹹菜、做醬醋,還有印書局,還能對外承攬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