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逛廟會
  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嗯,這麽說有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

  對於朱由校,這個時候北京城的麵貌,還有風土人情啊,還真的沒見過呢!

  所以,他實際上就是逛廟會、看熱鬧來著。

  糖葫蘆啊,晶瑩剔透的糖稀,紅彤彤的小果子,幾個小孩子圍著小販,歡快地叫著,你一串呀我一串,指點著在買草把上的糖葫蘆。

  來兩串,一串自己吃,一串給張裕兒,這丫頭可憐的,竟是在皇宮裏餓死的。

  “奴婢謝……”張裕兒要施禮拜謝,見少年皇帝瞪眼,趕忙又收住了。

  出宮前朱由校便有交代,在外麵不要亂稱呼亂謝恩,誰要是暴露了身份,重罰。

  酸酸香香,朱由校微微點頭,小時候的滋味啊,竟然在大明朝又品嚐到了。

  “你也要吃?”張裕兒奇怪地瞅著包在毛皮裏隻露出大腦袋的白娘娘,這家夥正伸出一隻小爪爪撓她。

  朱由校瞅了一眼,咬下一顆果子,捏在手裏遞到小白嘴邊。

  異瞳的眼睛眨巴眨巴,大腦袋一歪,小白竟象是嫌棄似的不理,衝著張裕兒“喵嗚”一聲。

  不吃拉倒,朱由校翻了下眼睛,把果子扔到嘴裏,哢嚓咯嘣,大嚼起來。

  白娘娘也吃了顆,就象是嚐鮮似的,味道似乎不合口味,又縮進了毛皮裏,被張裕兒單手抱著,象個小嬰兒。

  張裕兒很想吃,可皇帝在旁邊,又不敢太放肆,看皇爺轉頭往前走,猶豫了一下,把糖葫蘆緩緩放在舌邊舔了一下,甜呢。

  看著皇爺的背影,張裕兒輕輕地咬了一口,酸中帶甜,香香脆脆,味道真好。

  廟會倒是熱鬧,可朱由校卻覺得很亂。沒有統一規劃,自發的集市,那攤子自然是左一個右一個,哪有空兒往哪擺,能不亂嘛!

  而且,廟會上的商品倒是不少,玉器、古董、京裝絹扇、首飾等等,還有家常用的百貨,可朱由校不缺這些呀!

  於是,邊逛邊吃,便成了朱由校等人逛廟會的主題。什麽餑餑、鹵煮、麻糖、丸子、年糕……每樣吃的都不多,朱由校也就是嚐個味道。

  張裕兒可是過了嘴癮,越吃越大膽,越吃越放得開。

  朱由校還在攤子上買了個做工好看的布包,斜挎在丫頭的肩上,鼓鼓囊囊裝滿了吃食。

  除了吃,還有雜耍比較有吸引力,主要是張裕兒沒見過。

  翻跟鬥打把式、走繩索變戲法兒等等,張裕兒秀目睜圓,看得起勁兒。看慣了後世更精彩表演的朱由校,為了照顧她,隻好不留痕跡地駐足觀看。

  差不多過了下午一點,也就是未時,朱由校等人才逛完廟會,順著街道出來。

  “皇爺,前麵是狀元居,奴婢聽說有幾道招牌菜,味道很是不錯。”王體乾湊近過來,開口說道。

  朱由校想了想,吩咐道:“那就去嚐一嚐吧!”

  王體乾趕忙招呼幾個侍衛,衛護著皇帝向狀元居走來。

  狀元居門臉不小,外麵的柱子便是雕梁畫棟,一看就知道檔次不低。

  進到店內,四下環顧,發現擺設更雅致。牆上掛著字畫,地上擺著盆景,桌椅是紅木的,地板是實木的,沒有甲酫和汙染。

  一個大廳弄成這個樣子,沒有平常酒店的雜亂和喧囂,也是用心了。

  “幾位客官,您這邊請。”店小二也是有眼色的,看出這幾個人不簡單,殷勤地把朱由校和張裕兒讓到二樓雅間。

  點了幾個招牌菜,等店小二離開,朱由校伸手點了點,說道:“外麵的護衛辛苦了,王體乾給他們點上一桌,你們倆也坐下吧,站在那裏太顯眼了。”

  桌子挺大,王體乾出去安排完畢,回到雅間,和張裕兒靠邊坐下。

  “這狀元樓倒是用心了,看這菜名,正對舉子的心思。”朱由校隨便地看著菜譜,笑著說道:“就是不知是何種菜肴改了個名字,來討口彩?”

  王體乾賠著笑,答道:“別的奴婢不知,這個獨占鼇頭卻知道是紅燒獅子頭。”

  吃個肉丸子就能獨占鼇頭了?

  朱由校嗬嗬一笑,心中不以為然,但也沒當回事兒,隻要菜好吃就行。

  此時,酒店內又進來不少客人,都是逛完廟會來吃飯的。其中,還有幾位應考的舉子。

  中了舉人,不光可以被稱為老爺,見縣官不跪,具備了擔任低層公務員(官員)的資格,還有著很多的經濟實惠。

  明朝的舉人一般免稅賦四百畝,家裏沒這麽多田地不要緊,會有很多農民將田產托在舉人名下,以減輕賦役。

  換句話說,本來應該是國家的賦稅,就這樣被那些有功名的讀書人和縉紳給拿走了。

  另外,舉人、進士在外行走,還會經常有“坐艙錢”這個收入。

  因為明朝優待讀書人,有官身、功名的人可以免稅。於是,許多商船會請進士或舉人在船上做“護身符”,遇到官府收稅的鈔關時,就讓其出麵應對,則一切商稅均免。

  就這樣,進士、舉人們什麽都不用做,僅僅露個臉、報個名號,就能白吃白喝白旅遊,還能賺銀子,也就是“坐艙錢”。

  無商不奸,商人們支付的坐艙錢,與正常繳納的稅金相比,自然相差甚遠。進士、舉人們得了小實惠,商家得了大利潤,隻有官府做了冤大頭。

  所以,在明朝有舉人功名,在經濟上便可發家致富。除非你是剛中的,還沒來得及享受實惠。

  狀元樓屬於高檔酒樓,平頭百姓不敢涉足,可對於大多數舉子來說,卻還是消費得起。

  “小二,這連中三元是何菜呀?”與朱由校一樣,初來乍到,光看這高大上的菜名,卻不知道菜為何物的也是不少。

  “回客官,這連中三元又名四喜丸子。”夥計笑著解釋道。

  又有一個舉子提出疑問,“那這個一鳴驚人呢?”

  “回客官,此菜又名紅蔥蒸雞。”

  “金榜題名?”

  “豬蹄燒排骨!”

  …………

  先不管食材和味道,就憑這寓意,也得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