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彼此都當真了……
  孟楣雖很少與她們來往,但她仿佛天生就是有種本事,不論何種情境,她都能很快並且很好地融入其中。

  後來孟楣與她們一起,在院子裏練了好一會兒字,還得蕭瑟蘭親自指點一二。

  孟楣嘴上不住道謝,手上學得也很勤快。

  從南院出來時,孟楣走在後麵。

  前麵兩名侍妾接著去花園逛了逛,絲毫沒察覺到後麵的孟楣,便自顧自聊了起來。

  “今天那孟側妃倒是奇了,竟然破天荒地來找蕭姐姐。”

  “這也正常,她娘家的人死的死,貶的貶,進教坊的進教坊,她當自己還是從前的皇子側妃麽?如今七皇子也很久都不到她那裏去了,她這是要另辟途徑找個依靠呢。”

  “她以前就會裝可憐柔弱,來博取皇子殿下的憐愛,可皇子殿下也總有會膩的這一天啊。”

  兩名侍妾笑了起來。

  湘蘭都聽得清清楚楚,更遑論孟楣了。湘蘭不安地看了看孟楣,但見她臉上並沒有半分惱意。

  ***

  平王戰敗、頭顱被斬的消息傳到宮裏的謝初鶯耳朵裏時,她臉色慘白,挺著個大肚子,站也站不穩,一下跌坐在坐榻上。

  將士回朝,帶回了平王的屍首。而明王也被俘,一並押了回來。

  皇帝親自犒賞三軍,下令把平王的屍首懸掛在城牆之上,曝屍十日,以儆效尤。

  平王府上下,以及明王府上下,全部以謀逆罪斬首示眾。

  數百條人命在菜市口被斬,一隻隻的頭顱像球一樣滾下斬首台,鮮血飛濺。血染紅了整個斬首台,匯聚成涓涓細流,不住往下淌。

  這場麵壯大,圍觀百姓將四麵幾個路口圍堵得水泄不通。大家既想看斬首,可血流成河時,卻又害怕這樣的場景,斬到最後,人們臉上的表情都慘慘戚戚。

  那被斬首的人當中,最小的小兒也不過幾歲。他睜著一雙茫然的眼睛,嚇得忘記了哭泣,被劊子手按下頭顱,一刀斬下,那雙眼睛就再也沒閉上過。

  與此同時,朝殿外寬闊的廣場上,金光照耀,白玉台階、龍紋騰飛,皇帝站在高台上,看著下方立下功勞的將士們。

  將士高呼萬歲,聲音響徹整個廣場。

  皇帝命將士們一一上前聽封領賞。

  後宮裏人人皆在討論平王和明王謀反失敗一事。

  聽說皇帝就在前麵朝殿封賞將士,各宮主子和宮人們都應景兒地出來轉悠一番。

  謝初鶯一手捧著肚子,一手撐著坐榻,一口一口喘著氣。

  她久久都回不過神,眼淚不知不覺地濕了滿臉。

  他最終還是失敗了……

  他的屍首就掛在城樓上,受日光曝曬,受萬人唾罵,連死後都不能安生。

  這就是他要為此付出的代價。

  謝初鶯不知自己究竟是怎麽了,心底裏明明告訴自己,她和他隻是相互利用和依靠的關係,她也很清楚,他這一去有成有敗。

  成了,她從此可高枕無憂;敗了,她頂多護不了肚裏的這個孩子,從此在宮裏了卻餘生。

  可為什麽如今,會那麽的難過……

  和他糾纏了這麽久,以往謝初鶯從來不堪去回首,可眼下和他在一起的一幕幕卻瘋狂地湧入腦海。

  她分明記得,他知道自己有孕以後,高興地擁著她哄她入睡。他臨走時,百般叮囑她要當心身子。

  他甚至都不曾問過,也不曾介意過,她肚裏的這個孩子究竟是他的還是皇帝的。

  或許不管是誰的他都不在乎,可那時她卻從他臉上看到了真正的喜悅之色。

  那仿佛還是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一般。

  謝初鶯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也曾被人捧在手上過。隻是捧著她的那個人,不會再回來了。

  明明一開始隻是做戲,可做著做著,彼此都當真了……

  謝初鶯肚子裏一陣一陣的痙攣,她難受得慢慢地躬下了身去。眼淚便順著鼻尖,滴答滴答地掉落在了軟毯上,瞬時消失了蹤跡。

  早前,太後便派了人過來,私下裏與她說過。

  平王戰勢不利,多半會敗。等此事過去以後,太後要她就當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謝家任何人與平王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幹係。

  謝初鶯掐著軟褥,掐得指甲翻斷,手指扭曲變形。她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痛還是恨了。

  好一個太後……

  起初讓她委屈求全的人是太後,而今要她撇斷關係的人還是太後。

  為什麽?

  為什麽要讓她去做,為什麽她努力去做過了以後,卻要抹去這一切!

  那她的付出,到頭來算什麽?一場笑話嗎?

  為什麽她非得被置於如此境地,而謝家的每個人卻依然活得好好的,活得高高在上的……

  後來謝初鶯感覺到腹下湧出一陣濕熱,漸漸濡濕暈染在裙底上。

  她顫手往裙底摸去,摸得滿手鮮紅。

  謝初鶯便失聲叫喊道:“來人……來人!人都到哪裏去了!”

  今日各宮的主子和宮人都出去轉悠、看熱鬧了,因而後宮裏顯得十分冷清。

  謝初鶯沒有出自己的宮殿,可她宮裏宮外也莫名地不見一個人影。

  她在寢宮裏喊了一陣,都無人應她。

  最終,她不得不強撐著身子站起來,一步一步往寢宮門外走去。

  她站在寢宮門口,往外望,外麵的陽光刺眼極了。

  她看見四麵都是高高的屋簷和樓閣,將她牢牢地困在這一處深宮後院裏。

  她依稀都快要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什麽執意要住到這宮裏來?

  明明外麵的世界才更自由啊。

  後來她才慢慢想起,哦,她家破人亡、要被送去教坊的時候,是太後一力保下了她。因為她是顆棋子,還沒有完全失去她應有的作用。

  她不由得又想,如果當初她沒有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非要跟著太後進宮來,又會是種什麽樣的光景?

  她才華橫溢,芳名冠京,想必她還沒踏入教坊的大門,便會有一堆的世家子弟排著隊想要包下她。

  那些人當中,會不會有平王?

  會不會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也去了教坊,然後把她帶回家去?會不會她能勸他放下野心,從此安順地過日子?

  她不做他的皇後,也不做他的平王妃,就讓她把這個孩子平安地生下來就好了……

  可惜啊,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