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赤龍回京
  “一爐七粒,比之圓滿十粒隻差三成。”

  周易隨手吞服一顆煉化,半個時辰後,丹田內真元增長一絲。

  “以我靈根,吞服丹藥比煉氣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收起剩餘黃芽丹,再次開爐,煉製小還丹與鍛體丹。

  不如品階的丹藥,煉製起來比起黃芽丹容易了數倍,連續煉製幾爐,皆是十粒圓滿。

  黃芽丹自行修行使用,鍛體丹、小還丹在凡俗當中足以稱得上靈丹妙藥,分給搜集靈藥的達官貴人,日後他們定然更加竭盡全力。

  喚來天屍派弟子,讓他帶給達官貴族,每家一粒小還丹和鍛體丹。

  一內一外,一起吞服,不能返老還童,足夠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之後,果然如周易所料,服用丹藥之後,京都達官貴人徹底信服了。

  生死之事,仙人尚且參不透,更何況凡俗。

  一時間,京都藥貴,千金難得。

  太師周易,除了殺伐果斷心狠手辣,又多了個靈丹聖手之名。

  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太師府就會流出大量丹藥。

  時間流逝,靈丹之名逐漸傳遍大靖。

  周易不同於那些佛道宗門,對天下人一視同仁。

  無論是江湖高人,還是佛道修士,隻要拿的出靈藥就能煉製靈丹。

  鍛體丹、小還丹對修士效用較差,黃芽丹卻極受追捧,不過價格就稍微高了一些。

  不止是百年靈藥,功法秘術、奇珍異寶都能置換靈丹。

  天下煉丹師何其稀少,佛道當中也不過四五人,哪個不是性格孤傲,唯有太師周易摸不著看得見。

  轉眼一年時間過去。

  周易搜集了大量功法秘策,完善了昆侖武典。

  記錄江湖功法的武典,從不入品階,變成了一階功法,其中一些武道秘術,玄妙之處比起一些練氣秘法也不差。

  然而,此方世界武道,盡頭也是如此。

  宋小乙武道大成之後,數十年不得寸進,亦是轉修青城道法。

  周易無須搜集、處理藥材,隻管專心煉丹、服丹,其餘一應雜事有天屍派弟子處理。

  每日白日煉丹。

  夜間吞服丹藥,增長真元。

  兩年時間,真元增長一倍之多。

  一年前服用黃芽丹已然無效,轉為煉製茅山傳承丹法,培元丹。

  培元丹效用比之黃芽丹,效用還要厲害幾分。

  又服用培元丹一年。

  真元渾厚數倍,周易轉修道妙洞真太清玉冊之後,單論真元已經不弱於玄靈子、玄清子。

  潛修之時。

  大靖風雲變幻。

  太子李祝率領禁軍,橫掃天下。

  剿滅鎮北王之後,轉戰西疆,直接突破鎮西王王府,滅絕魏氏一族。

  又南下九川府。

  九川王賀氏一族,匯聚十萬精兵決一死戰。

  然而十萬精兵被太子李祝,率軍一衝而潰,賀氏一族以謀反誅九族。

  九川王與青城派關係密切,一位青城老祖親自下山,遠隔十數裏望見衝天血煞,凝聚成赤金龍形。

  “大靖出龍,氣運不絕!”

  這名青城老祖曾經也是名聲赫赫的先天真人,結果連軍營也未去,直接轉道而回。

  修行到了他這一步,世間除了壽元,再無其他可留戀。

  九川王是他四代後輩,早已毫無感情,豈會與赤龍氣運生死廝殺。

  九川王滅族,大靖八大王短短一年時間,隻剩下四個。

  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北疆王、西疆王,盡數被誅,剩下的四個,還未等禁軍殺來,竟然直接攜家帶口上京請罪。

  李祝掃興率軍而歸,路過金光寺時,接到周易密令。

  太子親上佛門,拜訪佛門老不死弘法羅漢,索要普渡慈航獸印。

  護法靈獸在修行之前,都會留下一道神魂封印在獸印當中,以當做皈依憑證。並且要求佛門一位老祖,一同進京,滅殺普度慈航。

  否則,大靖拚著招惹佛門,也要昭告天下,行滅佛之舉。

  滅佛,並不是與佛門羅漢廝殺,而是禁止凡俗信奉佛教。

  “阿彌陀佛!因果循環,普渡慈航是我金光寺護法靈獸,貧僧自當降妖伏魔!”

  李祝知曉佛門還有一位真正的老不死,抽取大靖龍氣延壽之人,可惜佛門稱其閉關,不宜動手。

  青城陸長生不死,此僧絕不會冒險廝殺。

  ……

  初春。

  正月十五,

  正是上元節。

  太子李祝,討逆大勝,率兵回京。

  京中大小官員,無不十裏相迎。

  現在天下誰人不知,太子李祝乃是大靖中興之主,甚至有傳言,皇帝李裕有禪位的想法。

  如此一來,不止百官,連皇族宗老都出城迎接。

  大靖皇宮。

  乾元殿。

  京都唯一九層高樓。

  皇帝李裕遠遠望著北城門,身後隻有內侍總管、錦衣衛指揮使楚休。

  “大伴,今日有誰去迎太子了?”

  楚休恭聲回道:“京中大小官員,王公貴族,連文王殿下都去迎接了。”

  “當真是朕的好叔叔,平日裏自命清高,現在趨炎附勢比哪個都快。”

  李裕明知道太子權勢,是自己縱容結果,可是見到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全都去迎接太子。

  上元佳節,百官不來宮中道賀尚且說得過去,皇族中人似乎也盡數忘記了李裕的存在。

  楚休自然知曉,李裕為何不快,勸慰道:“陛下,太師已經調查清楚,文武百官,已經九成是妖魔皮囊。此去迎接太子,或許是那妖僧……”

  “慎言!”

  李裕左右看了一眼,說道:“此事無論何時,也不要提起。”

  楚休躬身道:“陛下,您誌存高遠,得天相助,大事必成。”

  李裕問道:“太師可說,什麽時候動手?”

  “二月二,龍抬頭!”

  楚休回道:“自龍抬頭始,自龍抬頭終!”

  李裕微微點頭,歎息一聲,心中煩悶卻是少了很多。

  “朕對不起太子……”

  “為了大靖江山……”

  ……

  李祝騎在烏雲踏雪駒上,冷漠看向迎接自己的文武百官。

  妖魔鬼怪,合該盡數誅之!

  按捺住心中殺意,努力做出一臉笑意,翻身下馬。

  “劉文賦劉大人,您是當朝宰輔,孤乃晚輩,怎麽能讓您迎接。”

  李祝拉著劉文賦的手,來到一位僧人身前,介紹道:“這位是金光寺,弘法神僧,劉大人可聽說過?”

  弘法禪師年歲接近兩百,劉文賦年歲不到六十,相差了不止三個輩分。

  然而,劉文賦還真認得弘法禪師,那時候它還隻是個剛剛誕生靈智的蜈蚣精。

  弘法禪師每逢佛誕,就會講經,劉文賦有幸隨普渡慈航聽過一次。

  “大大大大師,久仰大名……”

  劉文賦聲音顫抖,差點就站不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