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講師
  第74章 講師

    跟嚴老師和俞大爺說完之後,蘇悅沒有回汪大爺的宅子,而是又轉頭去了學校。

    許老師讓她晚自習的時候留一節課,今天晚自習不講課,而是根據大家的成績,學校找了一個專門針對各個專業的優勢及缺點進行講解的老師過來。

    昨天那位老師去了兩個班,今天正好輪到三班和四班。

    蘇悅這次的成績很出人意料,許老師現在也對她很重視和關注,所以讓她也跟著聽一聽。

    那位老師三十多歲的樣子,頭有點禿,不過人還是很精神的。

    進了教室首先就問大家有沒有夢想。

    班裏說話的沒幾個,不是大家沒有夢想,而是很多人其實都是在社會的洪流中被裹挾著前進,也許在他們小學、初中的時候還會對未來有很高的憧憬,但進入高中之後,特別是高三這一年,許多人在高壓環境下,在一本又一本的練習冊之下,已經變得麻木,已經忘記了曾經的憧憬。

    所以沒有幾個人回答講師的問題。

    講師心裏微微歎氣,他始終覺得國內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但要改卻不是一朝一夕的。

    隻是希望他今天的這番話,能讓他們得到一點點對未來的期待吧。

    講師麵上依然帶著溫和的笑容,隨手點了一個女生起來,“你在課餘時間喜歡做什麽?”

    女生沒想到自己會被點名,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還是微微挺胸道:“我,我平時喜歡給自己做美甲,看著小小的指甲上出現一幅幅畫,我就會覺得很開心。”

    “那你一定有很好的審美能力了?”

    女生微愣,忙搖了搖頭,“沒,我媽經常吐槽我不會買衣服,覺得我的審美又土又幼稚。”

    老師笑了笑道:“你知道為什麽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嗎?”

    女生:“因為生物屬性?”

    “沒錯,因為生物屬性,也因為物種屬性。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連葉子都不存在兩片一樣的,人更加不可能。所以每個人在對事物的認知上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差異。你的母親認為你的審美不夠時尚,不夠成熟,但她忘了,你與她的年紀是不同的,你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是不一樣的,你們每天接觸的人也是不一樣的。”

    “她的審美適合她自己的社會環境,但卻不一定適合你的。我說你的審美能力好,並不是因為你喜歡買什麽樣的衣服,又喜歡什麽類型的鞋子,而是我覺得做美甲這件事,本身就是需要一定的藝術創造能力的。”

    “你能根據對生活的觀察而構想出甲片上的世界,這本身就是一件有審美且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如果真的喜歡,你可以嚐試著走藝術這條路,或許能給你帶來很多驚喜。”

    女生像是第一次被人這樣誇獎,愣過之後眼神突然綻放出亮晶晶的光芒,原本平凡的樣子也變得出彩起來。

    蘇悅聽著這個講師的話,發現他還挺有做傳銷的潛質,這麽能忽悠。

    不過他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隻是這種勸說,對於班上的大多數學生來說估計並不實用。

    十四中又不是普通的高中,很多人的人生甚至在一出生就已經被固定,所以選擇什麽專業,將來做什麽樣的工作,他們是沒有自主權的。

    “坐在後排的那位女生,能說一說你對未來生活有什麽期待嗎?”

    蘇悅原本正天馬行空地想別的事情,沒想到會被點名,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笑了笑道:“唔,大概做一條不用翻身的鹹魚就很開心了吧?”

    “鹹魚翻身不好嗎?”講師笑問。

    “翻了身的鹹魚就不是鹹魚了呀。”蘇悅同樣笑眯眯道。

    顯然沒有跟這位講師說心裏話的打算。

    “其實有能力做鹹魚的人,本身就已經不叫鹹魚了。”講師說完沒有再追問蘇悅,而是將手裏準備的一本厚厚的書拿了出來。

    “這本書裏有我整理的全國所有大學的資料,我知道大家都是一群很優秀的學生,除了985和211這類學校,剩下那些基本是不用多看的,所以我就把這兩類學校給大家做一個比較基礎的介紹。”

    蘇悅本來是沒什麽興趣的,不過他在說到京大的時候,提到京大有一個京昆社,雖然隻提了一下,但能被這位講師特意提起,說明這個社團很有名,也很有價值。

    她本來想的其實就是考一個戲曲院校,在裏麵學習四年,然後拿到畢業證,順利進入院團,跟著院團的腳步慢慢往上走。

    畢竟在外人看來,她以前從沒接觸過戲曲,即便是她要上台演出,那少說也得是一年或者兩年後。

    她沒打算步子邁那麽快。

    可是聽著那位講師的介紹,她現在心裏倒有了一點別的想法。

    其實相較於去戲曲學校學習昆曲的基本功來說,她更想學一點其他東西,畢竟基本功這些,就算是學了七八年的人,也不一定比得過她。

    再去從頭學起倒沒什麽意義,反而還浪費時間。

    原先她想走戲曲院校還有一個原因其實是因為進入院團更加容易和順理成章,但如果不是隻有這一條路可走的時候,那她的選擇也就變得多了起來。

    昆曲是個很雅的東西,它需要有一定文學涵養才能聽懂、理解、感受其中的美。

    所以這就注定了昆曲在這個時代比較難以大眾化。

    不僅僅是因為擁有古典文學涵養的人沒有那麽多,更是因為昆曲的雅除了詞、曲以外,還在一個“慢”字。

    快餐時代,“慢”的東西,對大眾來說會很為難。

    很多人甚至在看戲的途中,因為一個劇本時間過長而中途退場。

    她來了這裏一個多月就發現了,以前的許多劇本,到了現代,開始不停地刪減、改編。

    並不是說刪減不好,而是很多劇目,一旦刪減,就會變得不夠完整。

    就像她上次看的京劇《四郎探母》,好幾個版本,隻有其中一個版本演了“見妻”這一段。

    當時覺得有些連接不上的地方,看了見妻這一段才覺得完整了一點。

    楊四郎在鐵鏡公主的幫助下去探望十幾年沒見的母親,見了母親、兄弟姐妹,但卻與妻子沒有見麵,這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