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新帝
  第五百四十章 新帝

  ……

  翌日清晨。

  喚醒京城之中百姓的不是熹微晨光也不是鳴啼,而是那布在城中的皇頭告示。

  一場大雨過後天氣晴朗。

  可城中卻已然天翻地覆。

  百姓們知曉這些時日城中動蕩,昨日更是聞三皇子手下的兵同城中兵鬥了足足一日,鬧得城中大亂,人心惶惶。

  最後是有一隊兵自城外歸來,方鎮住了這些鬧亂,據說也不是旁人,正是蘇家的少將軍領兵回朝。

  可三皇子帶兵圍了皇城之事,最後似乎也有人前去解救。

  誰都不曉得此人到底是誰。

  京中有傳聞自昨日便越演越烈,竟稱是老天有眼,讓顧大人活著歸來了。

  死人複生,這樣的傳聞實在有些玄乎,故而大多人都不敢信。

  然而直到今日看到皇城布告,方了然這一切竟然並非虛傳,而且隨著他的歸來,還帶來了更大一樁隱秘。

  布告乃聖上親旨。

  提及的是一樁已然跨越二十餘年的隱秘。

  合並昭族之舉,京中還有不少年長的人知曉,隻記得當時也曾人雲亦雲地讚過陛下聖明,沒想到背後竟是這樣一件令人心下生寒的陰謀。

  “……朕本欲殺之,使往事深埋於天日之下,奈何天行有道,朕心中亦生愧,日夜難寐,故而將真相昭告於天下。自廿餘年前,便深愧於昭族各部,今日特於此坦誠過往惡行,願得上天寬宥。”

  眾人見此,唏噓不已。

  有愕然、有憤怒、還有打抱不平。

  世人皆是平民百姓,不懂玩弄權術算計人心,隻將上位者的所作所為皆看在眼裏。

  事到如今才曉得,原來當年的善意之舉背後竟是這樣的昭昭惡意。

  人群中不禁有人驟然冷笑發聲,“想不到日夜敬仰的君主竟是如斯之輩,手段簡直令人眼界大開。”

  “是啊,怎麽會是這樣?”

  “當年,陛下不是稱憐憫昭族無主才替昭族女帝司管昭族?今日才發覺,原來竟都是借口!”

  “道歉有何用?昭族這些年被皇帝屠殺了這樣多的人命,難道一句話就可以輕飄飄地帶過嗎?這樣厚重的血腥債,豈是一句有愧便能一筆勾銷的?”

  “還有昭族女帝,昭族曾那樣信任與南齊,不想卻遭到這樣的背叛……在一個女子產子之時,竟能對其下此死手……有這樣的人作為國君,真是讓人替他羞愧!我若是來日下了黃泉,定然也要替他對女帝致一句歉。”

  “這樣惡劣行徑之人竟然做了君主,真是我們南昭的不幸!”

  來不及議論更多,卻見黃紙之下又張貼著一張布告。

  亦是皇帝親手所書。

  “自古帝王承天立極,必建立元儲,夯實國本,以綿宗社。今東宮無德,廢立多時,仰惟祖宗昭垂托付,至重至本,不敢荒棄。今朕身欠全,垂之暮矣,若大業得定,朕亦可欣然安逝。錦和乃朕之嫡子,承祖宗遺誌,當歸宗籍。其天資粹美,通經典道,自任都察院,行政大端,未至倦怠,夙夜兢兢,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過往朕曾虧待於他,而今見其可承大業,一為蒼生,二為償昭,故傳位於其,特以此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其以冊寶,立為新帝,以重萬年之統,以係四海之心。於慶和四十八年五月廿二。”

  並非立東宮,而是直接將整個南昭的江山傳於其手,直接立其為新帝。

  縱使如此,也並未得到眾人的諒解。

  “原來之前不論如何都要殺顧大人,竟是為著這樣的緣故……顧大人乃為朝為民的一介良臣,險些因為他而命喪黃泉,如今還哪裏來的臉麵請人家歸宗籍?”人群之中也有著幾名市井小官,對顧錦和之名耳熟能詳,忍不住當街便啐起這份旨意,“不僅殺其母,亦要滅他的口,如今又好意思稱自己為其父,我倒是開了眼界,不知世上還有這樣為父親的,真是不要臉!”

  從前在街上,若是說出這樣大不敬的話,是要被官府尋去問罪的。

  可如今聽得有人這般說,卻見四周皆是一片叫好之聲。

  世人或許不知旁人,可難不知顧錦和。

  鹽鐵課稅,水利徭役,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每一項,百姓們最後聞及的都是顧錦和的名字。

  好像這世間所有解決不了的麻煩,到了他麵前,都會被一一化解。

  市井民間科舉學堂,學子千千萬萬,所有人皆知其名。

  隻因無論是太學還是私塾,先生們論起政事民生,都會對學生們說一句。

  “為政者當如顧錦和。”

  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在哪怕被皇帝扣上了謀逆的名頭,朝中為其出言者依舊隻多不少,坊間傳聞還是一如既往的幹淨。

  問起任何一個人,都不會信他這樣的人會謀逆。

  事到如今,真相大白,塵埃落定。

  饒是那人對上的是他們的君主,百姓的聲音還是堅定不移。

  因為救他們於水火,使他們後代免於徭役太重之苦,行改革落鹽價治貪腐,使挨家挨戶都吃得上飯的人,不是旁人,正是都察院顧大人。

  因為百姓們心中自有一杆秤。

  安天下不是一句戲言,是一句帶著重量的話。

  天下與江山亦不該成為上位者手中玩弄權力的遊戲,而是千千萬萬人交付到君王手裏的信任和責任。

  也不知吵鬧了多久,人群中有一個老嫗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到張貼的布告之前,分明一身著裝破爛,身上氣力也微薄,卻極用力地將拐杖拄到地上,聲音不高卻很堅定。

  “新帝萬歲!”

  人群之中沉默了一瞬,隨即便是此起彼伏的喧鬧之聲。

  帶著最虔誠的祝願與最赤誠的期盼。

  “新帝萬歲!新帝萬歲!”

  聲音繞在京城上方,久久不散。

  人群一直聚集在那布告之前,一直到日頭徹底穿出雲層才終於散開須臾。

  眾人散去之後,隻見布告前不遠處站著一位老者。

  老者捋著胡須,目光悠長深邃,似有深重的感慨之意。

  最後千言萬緒化作了長長一聲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