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143章

    泰安二年, 加開恩科。

    由禮部以及翰林院金學士,文學士主辦。

    文學士又是個人精, 對同為世家, 又是皇上嶽丈的金學士很是客氣,絕不搶功。

    禮部尚書瞧著,也知道怎麽回事, 自然把名頭讓給金家。

    所以這次恩科,顯得格外和諧,並準備收錄一百二十人, 算是近些年最多。

    消息傳出,自然感念新皇恩德。

    再加上各處指揮使拜會的恭恭敬敬, 又讓從益寧府來的小象跟著京中幾個佛寺的大象慶賀, 很是長了一波臉。

    不少人漸漸發現, 如今的承平國, 似乎隨著少年皇帝登基, 竟然散去之前的暮氣,變得朝氣蓬勃起來。

    這對一個有二三百年曆史的國家來說, 可太難得了。

    當然有先皇打下的基礎, 可新皇不努力, 也不會有這樣的景象。

    京都還趁機又新出幾個報紙, 經過京都府衙下報紙機構長官晁盛輝等人審查時候,也漸漸上市。

    京都趣聞跟汴京文報還算穩重。

    那些報紙則對如今的朝氣青春大誇特誇。

    像是一個年到中年,甚至末年的朝代, 重新有了生機一樣。

    晁盛輝還在跟紀煬說:“他們要把原因歸結在你身上,我跟映月瞧了都不妥。”

    “那家報紙筆者犀利, 算是直中要害, 可惜若真登出來, 那些暗地裏看你不爽的人,肯定拿住這個罪名。”

    今日是紀煬家中設宴小聚。

    來的都是自己人,不過晁盛輝還是低聲說了此事。

    紀煬無奈:“多半是來京都趕考的舉子們,他們什麽都敢寫。”

    但又欠缺些考慮,所以才會如此。

    不過有晁盛輝攔著,那多半沒問題。

    別人都想方設法靠著報紙,靠著眾人之口揚名。

    他卻不行。

    他這名聲還是低調點好。

    晁盛輝知道他謹慎,笑道:“之前你名聲差的時候,那是半點也不在意。”

    “如今名聲好起來,反而著急了。”

    兩人都笑。

    沒辦法,人怕出名豬怕壯!

    話是這麽說,但已經科考結束的進士們的表現可不低調。

    在榜單揭曉的時候,他們先是欣喜,然後是看看周圍人。

    對手!

    大家都是對手!

    這次錄取了一百二十人,難道各個都能去紀大人身邊?

    這樣看來,他們不是對手是什麽!

    沒想到科考的時候,身邊人都是對手,如今科考結束,大家還是對手!

    於是,汴京竟然出現一個奇觀。

    沒考中的學子們陸陸續續返鄉,又或者幹脆在汴京喝酒狂歡。

    反而是考中的人,繼續在客棧苦讀。

    馬上要進翰林院,多讀點書才行!

    這讓那些沒考中的人目瞪口呆,隨後默默收起酒壺。

    瞧他們的模樣,汴京城內的“紈絝”們摸一把辛酸淚。

    有紀煬的地方,就沒有紈絝們的生存之地!

    明明他之前也是紈絝啊!

    怎麽現在這樣了!

    算了,還是看書吧,說不定有一日也能學學紀煬?

    汴京的好學之風簡直讓人咋舌。

    雖說原因讓人哭笑不得,可結果自然是好的。

    徐九祥還調侃紀煬,說他讓本屆考生更愛學了。

    調侃歸調侃,但真的到新科進士們到翰林院時,紀煬還是沒有先選,反而客氣的讓林大學士,以及其他四位學士先來。

    以他的年紀,在翰林院做翰林大夫都算年輕的,何況學士。

    不得不說,紀煬這種做法,確實讓大家心裏都舒服。

    不過林大學士那並未選人,他都是快要退的年紀,隻有朝中最緊要的事才會找他,其他時候跟劉學士,王學士寫字畫畫為多。

    讓新人跟著他,倒是蹉跎了。

    劉學士跟王學士那邊則去了幾個,都是敬仰兩個學士的書畫造詣,早早想拜師的。

    還有些金家進士,文家一派進士各自去了他們那邊。

    剩下六七十人則還在原地等著。

    別看他們在外麵風光無限,進到翰林院裏麵,哪個不是戰戰兢兢,生怕去錯了地方。

    而留下的人當中,本次科考的前三名卻都還在。

    放在往年,他們早早就被挑走,今年文學士金學士那邊也有暗示,但他們卻不想離開。

    原因嘛,自不用說。

    本就算雙向選擇,其他學士們也不會強求。

    一甲不少人都在等著,其中就有潞州出來的江春,他們已經快等不及了!

    等到其他學士挑完之後,剩下六十八人興奮奔向紀煬空蕩蕩的院子。

    聽說紀大人這裏,隻有十個護衛,以及兩個小吏,還有一個小廝。

    人家學士那邊一兩百人呢!

    紀大人這裏怎麽可以少!

    其中狀元跑得最快,誰讓他原本就站最前頭。

    好在進士老爺們來了五鬥院,並未真的那麽失措,而是整理了進士衣裳,這才進門。

    但他們到的時候,今科狀元已經在給紀學士端茶送水,絲毫沒有方才狀元的傲慢樣。

    平安也沒覺得被搶了活計不高興,反而無奈站在旁邊,看著新科進士們大獻殷勤。

    別說平安了,連小吏護衛們也覺得好笑。

    小吏嶽文塞甚至還道:“咱們五鬥院地方雖然不小,但許多房間都空置著,你們來了正好填補。”

    別看嶽文塞連秀才都不是,旁邊的進士們卻極為客氣。

    能在紀大人身邊當小吏的,能不厲害?

    看著他們老老實實做事,反而是佃戶出身的魯戰無奈,跟紀煬請命之後,安排大家定下來。

    除了紀大人在主殿之外,其他按照大家所長,安排到其他殿裏做事。

    填填補補的,他們這五鬥院的學士院,真的有些模樣了。

    等知道佃戶出身的小吏魯戰主要負責皇莊那邊的事,眾人更是震驚。

    皇莊附近有千畝稻子,長得極好,往年還要一兩個月才能成熟的稻子,如今四月份已經可以收獲。

    成熟期提前了兩個月!

    這何等誇張。

    都是紀大人培育良種的功勞,縱然魯戰隻是打了下手,也讓人咋舌。

    聽著大家詢問,魯戰事無巨細講了那些良種的好處跟培育過程,這本就不是要隱瞞的事,以後甚至要推廣到全天下。

    這聽的不少農家人出身的學生眼淚汪汪。

    真盼著這些良種可以分到他們家鄉啊。

    魯戰笑著道:“那你可要好好做事,回頭給家鄉做貢獻的機會來了,千萬要抓住。”

    要說以前小吏尋他,進士老爺們肯定不答應。

    如今卻拜謝魯戰。

    他肯定會抓住的。

    今年的進士裏,有十好幾個都是農家人出身,也就是之前所說的,真正的貧苦人家。

    他們全都是依靠先皇走之前的政令,那場震驚天下人的考試後爭取來的權益。

    各地官學不管真心還是假意,都招收不少貧苦人家孩子,而這些吃過苦的年輕人,自然會珍惜這些機會。

    還真有十幾個人考了出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

    他們的出現會鼓舞更多人,從而成為良性發展。

    就像他們注重田地,明白良種意義一樣,他們會更加熱心幫助自家的家鄉。

    紀煬知道新科進士裏有會種田的,還專門找來問了幾句,誰知道一問,發現大家都對種田略知一二。

    今科狀元道:“紀大人,現在滿朝大人們都在研究種田之術,各地官員自然效仿,也就到我們各個官學裏了。”

    紀煬這才恍惚想到這件事。

    好像是去年的時候,皇上誇了幾句,朝中大臣開始鑽研種田。

    沒想到半年多的時間,竟然讓各地都開始效仿。

    他還是低估了皇上的帶頭作用?

    當天徐九祥看到紀煬,總覺得紀大人眼神有些不大對。

    等紀煬慫恿皇上在皇家花園開辟一片穀子地的時候,徐九祥笑道:“還當紀大人有什麽事,現在就開,我也想種良種,可行?”

    這就是完全理解紀煬的意思了。

    紀煬立刻拱手:“皇上聖明。”

    徐九祥暗暗激動。

    他終於能跟上紀大人一點點節奏。

    經過指揮使那事,他總算是有點進步?

    天下之主都在種田,不管是真是假,已經足夠做表率作用。

    在不知誰人暗示下,宮中妃子之一,太後的娘家人於妃,在自己殿裏養蠶種桑。

    雖然說起來不太好聽,但於妃說等蠶養好了,想自己試著織布。

    皇上聽聞,還去看了幾次,這讓於妃養蠶種桑的想法更加熱切。

    紀煬知道後,則是有些好笑。

    怎麽宮裏也卷起來了。

    但這都是好事,皇後那邊,還有一個武將家的龐妃同樣不會閑著。

    紀煬甚至好奇,他們還會出什麽新花樣。

    看徐九祥故意多去幾次的態度,明顯也在鼓勵大家多卷一卷。

    他這樣子。

    倒有些眼熟?

    紀煬此時還在翰林院的五鬥院,手上雜務一件接著一件,剛做完抬抬眼,見今科狀元還在給他泡茶。

    榜眼在打掃書台,探花幹脆站在他身邊伺候筆墨。

    這讓平安已經沒事可做,幹脆幫他督查公務了。

    怪不得有些眼熟!

    大家如今也太奮進了。

    自己可沒說過這些事,這些進士們公務做完了,就喜歡在他眼前晃。

    紀煬忍不住道:“走吧,咱們去皇莊附近看看,最近的稻子馬上就要收獲,這次的產量十分要緊。”

    如今稻子收獲期是縮短了。

    可產量也很重要。

    他印象裏的稻子,潛力可大著呢!

    不過想想如今朝中上下都在努力種田的模樣,突破現有技術,肯定是早晚的事。

    終有一天,承平國百姓喝飽喝足,再也不是夢想中的故事。

    聽到紀大人要出門,頭一次要跟著出去辦公的眾人立刻興奮。

    帶上他們!

    一定要帶上他們!

    小吏嶽文塞跟魯戰都被大家的熱情嚇了一跳。

    不過別著急,他們大人肯定會有公務給你們做的。

    一人打五份工的經曆,哪個紀大人手下沒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