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116章

    信心歸信心, 沒離開灌江府之前,肯定還要認真辦差, 給當地百姓留個好底子才是真的。

    昌盛三十八年, 紀煬剛拿下灌江府,接下來的一年裏,他都在懲治惡徒, 恢複民生,重分土地,保證大家吃喝。

    三十九年, 帶著大家發家致富,正式開始修邊關城牆, 內裏還在改善生活。

    如今昌盛四十年, 自然到了發展基礎教育的時候。

    也是去年年底考核時候, 給各個知縣發的任務。

    婦女有婦女識字班, 男子有男子的學堂, 老人有另外的幫扶。

    小孩更不用說,從一開始, 紀煬就鼓勵下麵縣學多招收學生, 先別管學習的質量, 把識字率提上去那就行。

    發展到今年, 下麵小吏們已經組織起農閑時候,休息的時候學習。

    田間地頭,有土地有樹枝的地方都可以教學。

    這種學習氛圍是前所未有的。

    可能很多人並不明白讓他們這些農夫們識字的意義, 但紀煬紀大人說的話,他們肯定聽。

    再說, 多學點字, 好像確實有便利。

    昌盛四十年的年初開始一層層普及, 等到夏收秋收,各處去交田稅的時候,不少百姓忽然發現,他們好像可以看懂契約上的字,更會寫自己的名字。

    這下做事更方便了?

    更重要的是,有些黑心的商販想蒙騙他們簽假契約,眾人湊在一起合計合計,也能分辨出哪些有點問題。

    因為當地府衙派下來的小吏都說過,什麽樣的契約有問題,什麽樣的買賣不對勁。

    以前學的時候沒發現,等遇到事的時候,直接讓那些外地流竄來的奸商不敢置信。

    他們怎麽都認識字?還能發現破綻?

    明明在其他地方行騙的時候,很容易得手啊。

    等這些奸商再被扭送到官府的時候,等著他們的隻有鐵窗淚了。

    這些都是學習帶來的好處,這些好處還會受益終生。

    與此同時,林婉芸的女醫館第一批學生也已經畢業,雖說隻學了一年的時間,遠遠還不夠,但普通的病症,她們早在義診的時候遇到過很多次。

    再說如果再複雜的病症,可以來灌江城來治,她們隻要看普通病症就好,等回去以後也不會放棄繼續學習。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她們能抽出一年時間來學習,已經是家裏給了支持,放在以前,那都出不來的。

    畢竟家裏還有很多活要幹。

    雖說一年時間很短,可能學多少是多少。

    不過如今的女醫館來的學生不少,還有些是家中十一二的小姑娘,科舉類的讀書對她們來說用處確實不大,識字之後就可以送過來學醫。

    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也表明灌江府以後的大夫會越來越多,再加上本地的藥草種植。

    生病這種事,大部分百姓也可以去治療了,不用再硬扛著。

    處理完這些差事,紀煬跟林婉芸又要出發去古博城。

    這幾年裏,幾乎每一年至少去一次古博城。

    原因眾人都知道。

    城牆,這也是紀煬做過那麽多建築項目裏最大,耗時最久,動用人數最多,也最費錢的一個。

    運河?運河不算。

    那會用化肥方子跟糧食增產換的,建造用人用錢,都不用他管。

    但古博城的城牆卻是他一點點看著建成的。

    從籌備,找人,撥款,跟紀煬關係甚大。

    再說,這關乎承平國的安危,更關乎當地百姓的安全,肯定十分重視。

    紀煬跟林婉芸帶著小雲中小白鶴一起過去。

    剛出太新縣,就能感受到這裏的不同。

    以前出了太新縣,那就是關外,現在再往西走,也是他們的地方,兩邊已經修好城牆,雖說這麽遠的距離,隻能看到綿延的影子,但隻要看過去,就是心安的感覺。

    這些城牆足以幫他們抵擋更遠處的敵人。

    而中間這塊地,則成為屯兵的地方,已經有不少兵士在陸陸續續開荒,以後就是當地兵士的屯田。

    這地方甚大,紀煬他們並未碰到多少人,可想而知,以後這裏要是建設起來,能屯多少能種田的兵士。

    這便是承平國固若金湯的保證。

    一路往西走,還是熟悉的古博城,如今的古博城內外,都已經修繕過。

    古老的城池還是那樣令人生畏,新修補的地方又帶來新的生機。

    兩種結合起來,讓人不由得感到莫名的安心。

    等進到古博城裏,這裏的建設已經基本完工,隻等著最後收尾,已經有重刑犯陸陸續續送回潞州跟涼西州。

    沒死的人也基本上奄奄一息,服完勞役的犯人,有些想留在古博城,反正他們也回不來家了。

    紀煬還在裏麵看到當初太新縣劉地的兩個孫兒,他們兩個看起來飽經風霜,但好歹命是留下了。

    他們的祖父通敵賣國,若不是最後答應過劉金牙,這兩個也早不在了。

    看樣子他們準備在古博城生活下去,紀煬自然不會反對。

    這也算他們最終的結局吧。

    接下來大半個月裏,紀煬跟工部官員,韓瀟,吳將軍,一起走過所有城牆。

    跟紀煬當初要求的一樣,城牆既高聳又結實,高有三十尺,差不多十米。

    這在古代已經較為高聳的建築。

    如果再往上建,可能材料承受不住,直接倒塌。

    這用巨石,水泥,糯米水雞蛋清製成的城牆,已經足夠厲害。

    若不是有紀煬這個賺錢小能手在,整個灌江府咬牙交五成田稅也建不起這樣的城牆。

    如今的城牆巍峨,已經能夠抵禦更多敵人,足以稱為雄關。

    成為雄關的古博城關口,現在已經今非昔比。

    全部巡查結束,時間也到了九月份。

    紀煬徹底放下心,有這座雄關在,承平國西北的安穩便會有保障。

    但看他的模樣,韓瀟等人心下明白。

    這也是他在灌江府做的最後一件事了吧?

    等到隻有紀煬林婉芸,韓瀟,吳將軍的時候。

    皇上之前寄來的文書內容才大概說明。

    吳將軍忍不住道:“換了其他人得到陛下暗示,肯定早就開始準備,也就你穩得住了。”

    “都在說,你下個任期可能還會留在灌江府,都因為你沒有反應啊。”

    讓知府這樣的官員調離,肯定會提前說一聲,一般來說都會走漏點風聲。

    隻有紀煬這邊,瞞得嚴嚴實實,根本沒發現一點問題。

    這既說明紀煬本身性格,又說明他身邊所有人都十分可靠,想從身邊人打聽來消息,隻怕比登天還難。

    自然有衛藍這個護衛“大隊長”的功勞。

    韓瀟早就猜到,否則不會提前交接好,但對紀煬的態度也是讚歎的。

    看看自己,他就瞞不住,早就走漏風聲了。

    紀煬笑道:“說是今年走,其實也還早,至少要等到明年交接的官員過來。最早也要等到明年三月份離開。”

    這可不是當初在潞州,說調走就調走了,還提前調走。

    畢竟是知府,許多處理的事情極多。

    吳將軍忍不住道:“你們兩人都要離開,我難得跟文官相處得好。”

    一個紀煬,一個喪喪的韓瀟。

    也就看得上他們兩個。

    韓瀟立刻搖頭:“在這三年時間,也是因為這裏為韓家祖籍之地,算是無愧於心。”

    “再加上紀煬要走,我肯定不會留在這。”

    誰知道下個官員是誰?

    他已經想好了,肯定是會回潞州扶江縣的,倒是韓大夫,應該會留在女醫館,替紀煬娘子多照看兩年。

    紀煬娘子已經寫信請其他大夫過來教學,都是提前有準備的。

    韓瀟去意已決,紀煬自然不會強行扣下。

    而且能幫他做這麽多年的事,紀煬已經十分感激,不管以後韓家如何,他都記掛這份恩情。

    這些私底下的事聊完,就見工部眾人個個呼呼大睡,他們出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這項偉大的工程完工,可不要呼呼大睡嗎。

    紀煬跟林婉芸隻好又等了等他們,到時候跟工部眾人一起回灌江城,肯定會厚待這些辛苦的官員。

    在等他們休息的時候,韓瀟已經把剩下的尾巴給安置好,該給工錢的給工錢,該遣回到潞州涼西州的回那邊,安家落戶的也給安排好。

    關外的人遠遠看著,隻覺得前幾年還空虛的承平國,突然變得堅不可摧起來。

    在高聳的城牆下,沒幾個部落進來會有其他想法。

    紀煬站在新城牆上,心裏無比安定。

    眼看收尾工作結束,工部眾人也收拾行囊,跟著紀大人一起回灌江城。

    別看這一趟辛苦,但隻用忙自己的事就行,隻要是為城牆好,他們灌江府的人都會想辦法解決困難。

    更別說還在實踐當中,得出這麽好的水泥方子,回到汴京後,一定是要給陛下看的。

    當然,他們自然不會攬功,這都是紀大人的功勞!

    都是紀大人的好主意!

    但收拾著收拾著,林婉芸率先發現不對勁,她在灌江府多地義診,去過的地方不少,見過的人也多,所以無形間聽了不少什麽順口溜。

    其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如今天空的情形。

    古博城上空看著陰沉沉的,灰蒙蒙的天籠罩在上空。

    如今九月,不像是要下雨,倒像是,要下雪?

    紀煬跟韓瀟也發現不對。

    紀煬是憑借近些年的經驗,韓瀟則更為熟悉,他畢竟從小在灌江府一帶長大,今日這灰蒙蒙的天,確實不多見。

    一到這時候,便是要下雪。

    還是鵝毛大雪。

    韓瀟臉色凝重,如今九月份,就要下大雪?

    以前不是沒有這種情況,如果這麽早的月份下雪,那就說明,有雪災。

    紀煬幾乎同時想到這件事,立刻道:“天生異象,是嗎?”

    韓瀟點頭:“你在這也有幾年,往年到十一月份才開始下雪。”

    古代的西北比紀煬那個時空西北要暖和些,冬日一般在十一月份下雪。

    可今年,竟然整整提前兩個月?

    如果從現在就開始下雪,那等到十一月份呢?

    “五六年前,涼西州那場大雪,是不是也提前了?”紀煬立刻道,那場影響了許多的地方雪災,造成太多人死亡,太多百姓流離失所。

    當時韓瀟自然還在灌江府,點頭道:“對,有雪災那年,也是提前了。”

    “天氣比往年都要冷,雪也來得快。”

    林婉芸開口道:“我知道那次,汴京也得了消息,死傷不少人,還導致很多百姓遷徙他處。涼西州至少恢複了三年時間,才回到原來的人口。”

    那場兵亂加雪災,實在改變太多人的命運。

    而現在又有大雪出現的征兆。

    一般來說,這種災難都會有些預兆,長的幾個月,短的幾天甚至幾個時辰。

    不說紀煬他們幾個發現,原本已經回了營地的吳將軍也派人傳消息,說很快應該會下雪。

    普通人可能沒那樣敏銳,但他們都是灌江府最頂尖的幾個人,自然察覺出不同。

    紀煬當機立斷:“立刻回灌江城。”

    “問吳將軍借些人手,現在就給各個地方傳信,預防雪災。”

    不管他們判斷是否正確,做好預防措施總是沒錯。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如果證明隻是虛驚一場,那就當演習了,若真遇上事,則可以挽救許多人的生命。

    工部等人聽了這個消息,自然趕緊跟上。

    幾乎在紀煬他們離開的後腳,韓瀟已經吩咐古博城提前準備應對災害。

    那一年的隔壁涼西州雪災,死傷人無數,當地豪強趁機掠奪土地,逼得人背井離鄉,加上灌江府兵禍,實在禍害太多人。

    紀煬當時在潞州扶江縣接收災民的時候,多少人餓的瘦骨嶙峋,更是不知有多少老人小孩死在路上。

    雖說時間已經過去五六年,但對紀煬的印象十分深刻。

    所以他半點沒有鬆懈,剛回灌江城,見著天上果然飄起雪花,雖然如今隻有一點點,落在地上甚至直接化了,紀煬還是道:“我負責食物跟維護穩定,芸娘你負責提前準備凍傷凍冰的治療方法。”

    “有備無患,最好是沒有真的成災。”

    如果隻是下大雪,那還好說,灌江府那年不下雪就奇怪了。

    但如果是成了自然災害,他們提前準備的就會有效果。

    紀煬讓下麵各縣各村提前為低溫災害,雪災儲備物資,趁著現在立刻檢修房屋,還要準備好安置人群的地方等等。

    這些原本等到十二月再說也不遲,今年九月中旬,命令已經傳達下去。

    不少人都奇怪,這也太早了吧。

    往年這會還在地裏種菜呢。

    雖說如今下了雪,但這點雪算什麽?

    隻有一些有經驗的農人才看著天,如果一開始下的便是大雪,那雪很快就會停,若由小雪轉大雪,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好在這命令雖突兀,可紀煬的話,下麵都很聽。

    各個地方立刻開始提前儲備物資,提前走訪各個村裏房屋最破的人戶,全力幫他們修補房屋,再跟當地宗祠廟宇提前商議,如果有災情,可以立刻把房屋有問題的百姓轉移進去。

    各地糧倉也開始儲備蘿卜白菜。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紀煬明白,如果一旦真的出現低溫災害,雪災這種情況。

    所有自然災害帶來的問題,那都是有連鎖反應。

    就像地震一樣,帶來的還有房屋倒塌,火災,飲用水汙染等等問題。

    雪災低溫帶來的,則是今年農作物凍死,冰雹砸穿房屋,低溫帶來燃料短缺,木炭煤炭價格暴漲,因為買不到食物跟炭火,吃不到水引起騷動等等。

    如果再有病邪入體,更是難纏。

    情況再壞點,如果死傷的人過多,後續屍體的處理,傷口的感染惡化。

    全都是要提前預防的。

    一場低溫雪災很可能讓原本就剛剛脫貧的人戶為了買炭火買吃食,變得一貧如洗。

    像當初逃荒到潞州的涼西州百姓一樣,要麽賣兒賣女,要麽賣掉田產地產。

    直白點說。

    一夜回到解放前。

    這絕對不是紀煬想看到的。

    好在消息送出去之後,在九月二十五左右,下了三天的小雪漸漸停了。

    還有人說,一向算無遺策的紀大人也有失手的時候,這次太過小題大做。

    就算擔心雪災,也不該在九月份擔心。

    可惜了,這隻是少數人的想法。

    更多百姓則感受到紀大人的關心。

    再說了!

    提前購置的炭火食物,就當為過年做準備了!反正過年也要用啊,就當提前多買了。

    一些想攪混水的人一時啞言,真的很想問一問,你們真的就那麽相信紀煬?

    他說什麽你們就信什麽?

    憑什麽啊?

    憑借的,當然是紀大人對他們好,對他們真心好。

    在灌江城的紀煬跟林婉芸並未鬆懈,還是按照提前計劃好的,購置不少傷寒藥在庫房當中。

    更準備不少羊毛製品。

    可惜如今沒有棉花,有棉花的話,也不用這麽憂心治下百姓會凍著。

    那個叫卡裏的外鄉人也是。

    千裏迢迢過來,竟然什麽好東西也沒帶。

    紀煬自己都覺得好笑,他這無故遷怒人家幹什麽。

    不過卡裏來了這裏也有大半年時間,如今溝通已經很順暢,隻是自己沒時間找他聊。

    隻能等這次危機過去再說了。

    紀煬做這些的同時,自然也跟隔壁涼西州知州通了消息。

    如今的涼西州知州,是因為前任沒有處理好雪災,又查出當地官商勾結,貪汙受賄,所以才換了現在這位。

    所以涼西州知州雖然沒有紀煬他們準備那樣充分,但還是也調配了物資在可能受災的幾個鎮子裏,提前填滿糧倉,如果有問題,直接開倉賑災。

    九月二十八,原本的小雪不僅停了,天上還出了大太陽。

    就在紀煬以為自己真的小題大做的時候,剛進入十月,天空陰沉沉的,又開始下小雪,當天中午便轉為中雪。

    等到晚上,地上已經一層雪霜。

    最擔心的事果然來了。

    十月便開始正式下雪,今年的情況,隻怕不容樂觀。

    原本等到十一月左右,就要開始種冬麥,不知道這情形還能不能種。

    雪越下越大,一連下了七天。

    十月份,就有這樣的大雪,紀煬讓各地知縣提前過來進行今年的考核,趁著道路還能走,更要提前預備。

    這次說是考核,其實各處都在為可能會有的雪災低溫災害做準備。

    紀煬第一時間將這裏的情況報給汴京那邊。

    他肯定不會強撐著,既然提前做了準備,但要求援的時候,他肯定會求援。

    接著又命灌江府各地學校暫時停課,讓各個縣的房屋及時清雪,以免房屋被壓塌,一係列的事情做下來,天氣竟然還在越來越寒冷。

    大雪斷斷續續一直在下,韓瀟那邊也來消息,說這次的雪隻怕比五六年前的還要大,氣候也要更冷。

    紀煬看著凍得瑟瑟發抖的平安,見他臉頰有些紅,開口道:“是不是發燒了?”

    平安一直跟著紀煬,早上晨練也是在的,按理說身體很好,衣物也是不缺的。

    但這會看著好像還是受了風寒。

    紀煬不敢遲疑,請芸娘過來給平安醫治,讓他先安心休息。

    保暖跟身體都還不錯的平安都病倒了,可見最近天氣有多冷。

    好在不太嚴重,吃些藥就能好。

    眼看雪還在下,紀煬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接下來幾天裏,城裏的捕快帶著調過來的兵士們挨家挨戶組織掃雪,一定不能讓屋頂雪太厚,否則很容易有倒塌的風險,哪家房子看著不結實的,立刻給安置起來。

    不僅灌江城如此,整個灌江府各地都在這麽做。

    但天氣太冷,馬兒根本跑不動,不管去哪都要靠人的雙腿。

    值得慶幸的是,從九月份灌江府各地都在準備物資,提前預防雪災發生,更安排了大夫在附近,甚至早早備下傷寒藥,以及生薑等等。

    炭火更是不用說,再有提前組織好的掃雪隊,這樣充足的準備,在雪災裏顯得還算從容。

    不過時間到十一月,大雪一直未停,各家各戶都離不開炭火。

    一些房子質量稍微差點的,也被安排到最近的廟宇宗祠裏,烤著官府提前購置的炭火,雖說不如自家舒服,好歹能活命。

    紀煬原本還能收到下麵傳來的消息,隨著雪越來越厚,天氣越來越冷,人跟信鴿的通訊全都斷了。

    此刻整個灌江府衙門的人都在府衙擠著,他們稍微說說話,就要繼續去巡查屋頂上的雪,以及有沒有人需要幫忙。

    紀煬準備的羊絨大衣以及極厚的大氅全都派上用場,還有林婉芸準備的手爐,再有組織人縫製的帽子手套口罩。

    看著大家裝備齊全,紀煬跟林婉芸也各自出發。

    一天至少巡視兩趟,確保不出問題。

    這種嚴密的巡查,終於讓整個灌江府渡過最艱難的幾日。

    最近這天氣,滴水成冰,人在室外吸口氣,都覺得嗓子帶了血腥味,極端的低溫太難熬了。

    若是手伸出來,沒一會就凍得僵硬。

    當地人也說,這次的寒冷跟大雪,比五六年前那次還要嚴重。

    不過說這話之後,還會加一句:“上次我們可沒這樣幸運,那時候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人家涼西州還有人管,咱們灌江府的人死了也就死了。”

    這事紀煬也知道。

    當初涼西州雪災,旁邊的灌江府其實也是有的。

    隻不過那種混亂程度,肯定沒人管,跟今年這種情況簡直對比鮮明。

    終於,時間到十一月十五,整整一個多月,幾乎都在陸陸續續下雪的灌江府,總算見到一次晴天。

    但就是晴天,那也不能放鬆。

    化雪的時候可不比下雪的時候暖和,甚至更冷,再加上天冷路滑,更容易出事故。

    四五天之後,各處道路終於暢通,下麵縣城也急著送消息過來,下麵知縣都知道,聯係不上他們的時候,灌江府府衙肯定很著急。

    這個約莫是他們過得最艱難的一個冬天。

    很多南方的官員,恨不得裹著被子出門,紀煬身邊的粵地小吏蔡源便是。

    就算是中原的官員也有些受不住。

    可受不住也不行,越是到緊急的時候,越能凸顯他們的作用。

    更被說知府大人紀煬提前都讓他們做了準備,若還是出事,以紀煬的脾氣,他們隻怕不好過日子。

    不管什麽原因,各地傳來的還都是好消息。

    也有二三十戶房屋倒塌,好在房子塌之前的多數百姓已經被提前轉移走,隻有一個老漢偷偷回去拿自己曬的臘肉被房梁砸到,好在人沒什麽事,腿受了傷,村裏醫女已經給他包紮好,吃上藥了。

    剩下更多是凍傷,風寒。

    大多數鄉親提前喝了薑湯,中藥,來進行預防。

    看著下麵的消息,紀煬自然還收到各個地方親信的其他文書,幾方對比,才確定下麵沒什麽事。

    灌江府這邊是沒事,提前準備的充足,該賑災賑災,該放糧放糧,該看病看病。

    但附近的涼西州就沒這麽好運。

    雖說有紀煬的提醒,當地知州也提前做了安排。

    可不是誰都有紀煬那樣的號召力,以及對任地的掌控力。

    涼西城還好,但下麵各有各的問題,不管怎麽說,大多數百姓吃飯的事沒問題,有之前的教訓,各處的糧倉該開還是開了。

    問題是,他們涼西州房屋不如灌江府這邊時時查驗,不少百姓都在睡夢中被突然坍塌的房子砸死砸傷。

    感冒風寒的更是不計其數。

    更別說因為過低的溫度造成的凍傷,現在那邊叫苦連連,既沒有那麽多藥,也沒那麽多的大夫。

    好在涼西州知州反應快,等雪一停,道路一通,立刻派人來灌江府求援。

    旁的不說,單是大夫的數量,就足以讓他們涼西州羨慕,如今正是缺醫少藥的時候。

    灌江府不僅有大夫,還有提前準備的藥材,這會不求援,什麽時候求援!

    紀煬看到這封書信,下意識想到芸娘。

    她若知道了,肯定會親自去的。

    畢竟大多都是她帶出來的學生,而且多是女子,韓大夫帶著也不方便。

    換了其他時候,他肯定要跟著去。

    但灌江府各地還在善後,他也不好離開。

    果然,信件給到芸娘,林婉芸立刻道:“若派醫女的話,我肯定要跟著的。”

    紀煬既覺得敬佩,又覺得不安全。

    林婉芸卻笑:“你也覺得我該去,對不對?”

    “多派些人手保護我等即可。”

    她也算經曆過許多事,沒道理在這種事上退縮,再說了,那邊等著她治病救人,紀煬肯定不會阻攔。

    兩人相視笑笑,林婉芸又道:“很快回去,放心。”

    從她最開始認識紀煬,紀煬就很懂她,汴京時候更不用說。

    到了現在,兩人從眼神裏都明白對方的意思。

    他們兩個,一個在灌江府主持大局,一個前往涼西州救援,何嚐不是一種並肩作戰。

    紀煬沒有搖頭,更沒有點頭。

    婉芸做事,從不需要他同意,他們兩個不是誰依附誰的關係。

    隻是準備東西的時候,物品備得足足的,絕對不會缺少物資,更派了衛藍跟家丁辛順等人親自跟著,又從淩俊鵬淩指揮使那調來不少兵士。

    等收拾齊備了,這才讓人出發。

    看著幾十車的東西,不知道的還以為要搬家呢。

    這裏麵多數都是準備的藥材跟治病需要的工具,還有一些禦寒的衣物。

    林婉芸騎馬在前,笑著擺手,她聽到涼西州的事之後,第一反應便是自己要去幫忙。

    第二反應則是。

    她要把這件事做得漂漂亮亮。

    等回了汴京,她再繼續行醫也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紀煬雖沉默,但也明白她的想法,所以把物資備得足足的,還罕見布置了排場。

    紀煬當然是這麽想的。

    既然都做了好事,那有個排場也不為過吧?

    自己帶的婉芸來灌江府,帶她回去的時候,自然不好再看著她當“名門淑女”。

    雖說那件事她做得也好,可顯然現在才是最快樂的。

    不如借這個事揚名,他還能幫自家娘子請封,到時候的汴京,也不會再是囚禁她的牢籠。

    當然,主要目的還是賑災。

    此事隻是八百心眼夫婦倆順手為之。

    既然肯定要回汴京,那就提前鋪好路。

    沒想到在灌江府的最後一年,竟然是賑災中度過。

    紀煬盡量減少百姓們的損失,等到十二月份又下了幾場大雪,好在一起都有所準備。

    這樣二十年難遇的大雪,在整個灌江府的努力下,竟然沒有造成多少財產損失,也沒有百姓離世。

    往年來看,就算是平和的年份,有些百姓也可能因為饑寒交迫去世,今年竟然如此不同。

    唯一不好的,也就是要趕在年後趕緊種莊稼了,時間比較緊張。

    紀煬提前調好新買的耕牛,同樣是本地養殖的,提前再為春耕做準備。

    一場災難就這樣被充足的準備消失於無形。

    誰說人力對抗不了天災。

    災禍他們無法阻止,但一定可以盡人事。

    這場教科書般的自然災害防範,應對,處理程序,最後收尾,全都被如實記載,年後便會送到汴京。

    不出意外的話,紀煬在灌江府最後處理的大型政務,肯定會成為整個灌江府的典範。

    同樣的雪災,看看別的地方,再看看人家。

    如果不是平時早有準備,會這樣井井有條嗎?

    甚至在災後的急救工作,善後工作,組織商戶大戶捐款,都做得盡善盡美。

    而各地官吏,此刻對紀煬的佩服更是五體投地。

    從九月發出預警,提前做了許多準備,所以事情到來,才能不慌不忙。

    便是因為大雪,他們中斷半個多月的聯係,也因為提前做好的防範,讓所有地方不慌不忙。

    就連隔壁涼西州減少的損失,都是他們知府送去的消息。

    涼西州知州對紀煬千恩萬謝,更感謝林娘子帶著的醫女隊伍,給涼西州帶來極大幫助。

    這下終於明白,寧可多做,也不願意少做的意思。

    經曆這事,所有人都明白,灌江府已經脫胎換骨,此地的物產也好,此地的糧食也好,再加上對災害的處理。

    如今的灌江府已經可以媲美更多繁華地方,他們灌江府早就變得不同。

    同樣對灌江府行動表示震驚的,還有外鄉人卡裏。

    自從大雪紛飛,他就不肯出門,出門是要被凍死的!

    但那些以前被他當做貴族的小吏捕快們,卻被派到各個街道上,看哪家不掃自己屋頂的雪,立刻拉出來詢問,然後勒令他們必須清掃。

    雖說語氣嚴厲,但也知道那是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

    卡裏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兵士捕快小吏,再看著走動的紀煬紀大人,還有帶著醫女四處奔波的林娘子。

    他忽然有些明白,為什麽這個地方讓他舍不得離開,為什麽這個城市比他家還要漂亮繁榮。

    等卡裏再出門幫忙掃雪的時候,隻見街上百姓們也走出來,主動清掃街道。

    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國度。

    為什麽這裏的民眾,跟他們那邊髒兮兮的民眾完全不同?

    等到大年三十放鞭炮這天,卡裏也被邀請到府衙吃酒,從涼西州已經回來的林婉芸顯然精神更好,笑眯眯的朝這個奇怪的外鄉人打個招呼,然後帶著醫女們就坐。

    醫女們頗為激動。

    府衙的宴席,她們也能來?

    還跟這些官員們坐在一起?

    此時的暖閣炭火早就燒的旺盛。

    紀煬看著來參加宴席的眾人,淩俊鵬淩指揮使也在其中,連玉縣丞也帶著家眷前來。

    還有府衙官吏不用說。

    再有奔波勞累的婉芸,韓大夫,以及二十多醫女。

    這次能讓灌江府這次氣候災害平穩度過,靠的就是所有人的努力。

    紀煬舉起酒杯,開口道:“馬上便是新的一年,明年,灌江府肯定會更好。”

    他並未說什麽酸詞,隻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告訴所有人,明年,明年肯定會更好。

    忙忙碌碌許久的灌江府官吏們,終於能在事情平息的今日,好好坐下來吃杯酒。

    這裏麵隻有少數人知道。

    吃過這杯酒,明年的灌江府知府便不是紀煬了。

    今日這宴會,既是成功救災之後的慶功,同樣也是踐行。

    等到正月,從汴京來的接任官員便會出發,估計三月就能過來,他在四月離開也就差不多了。

    說這還有四個月時間,但對於灌江府眾人來說,肯定恨不得紀煬再待四年,四十年。

    不過誰都知道,灌江府這個地方留不住紀煬。

    他的天地隻會更寬廣。

    玉敬泉跟淩俊鵬自然是少數知道情況的人。

    他們兩個都知道,這次他們的知縣大人去往其他地方,他們是不能跟著了。

    玉淩二人還是更習慣心裏默喊知縣大人,這完全是他們充滿敬意的稱呼。

    終於跟著這件事。

    先不說為了他們二人前程,知縣大人都不會同意他們離任跟隨,再者,他們也要為大人守好灌江府。

    在有朝一日裏,成為大人的助力。

    若大人願意,自然可以把他們都留在身邊當小吏。

    他們肯定同意。

    可知縣大人把他們放出去當流內官的時候,就是給了他們更好的前程。

    不過怎麽想,心裏就怎麽難受。

    從小小的扶江縣,到潞州城,再到汴京,最後到灌江府。

    他們一起走了太多的路,也見過太多事。

    更別說汴京那邊的複雜,超過所有人想象。

    他們知縣大人又得罪不少派係,反正怎麽想,都恨不得直接辭官跟隨。

    此時眾人興意正濃,紀煬走到兩個喝悶酒的人旁邊,明顯看出他們的意思。

    紀煬笑道:“咱們終有一日,還會汴京再見。”

    “你們在任地做好事,當好官員,已經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紀煬自然要勸他們留下。

    留下才有更好的前程,而不是一直在他身邊做小吏。

    終有一天,他們也會成為一方能臣,他們的話語權也會漸漸加重。

    到時候他想推動的事,才會更加順暢。

    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來達成的心願。

    所以他需要身邊人的支持,也相信玉敬泉也好,淩誌鵬也好,還有同樣要離開的韓瀟,都會全力支持他。

    有朝一日,汴京再見。

    那時候,他們絕對可以做成大事。

    造福天下百姓的大事。

    再也不是上次離開汴京前,要斟酌各方局勢,還要小心翼翼的他們。

    紀煬微垂的眼神中帶著興奮,等抬眼再看,隻剩笑意,仿佛那點野心勃勃從未存在。

    可玉淩兩人,自然明白其中意思。

    “好,汴京見。”

    “一定能在汴京見。”

    這兩人同時許諾。

    紀煬又笑,剛轉頭,就看到那個金發碧眼的外鄉人卡裏看向他們,顯然聽懂他們的話。

    紀煬朝他招招手,開口便詢問道:“你們家鄉有什麽新奇的東西嗎?”

    “就是那種,你們有,我們沒有的。”

    卡裏消化了一下這句話的意思,撓頭奉承道:“你們的國家那麽多好東西,那麽大的地方,我們有的,你們肯定有的!”

    卡裏本意是想奉承這位偉大的長官。

    誰不喜歡聽自己的國家十分強大!這麽誇肯定沒錯!

    可紀煬一聽,馬上沒了笑意。

    沒意思。

    以為他有點用。

    竟然白吃白喝這麽久。

    見這位偉大的長官沒了笑意,卡裏立即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偉大的長官跟其他人不同,不喜歡聽奉承話。

    卡裏覺得這一刻,他用了畢生的智慧大喊道:“醫書!我們那有不同的醫書!”

    跟這裏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

    看到偉大長官讚許的目光,卡裏繼續道:“我的國家還有一種食物!是你們這沒有的!產量也很高!”

    醫書?這個很好。

    一種產量高的食物?

    那更好了。

    等明日便具體問問是什麽樣的醫書,什麽樣的植物。

    但這會自然不會打擊他的自信心,反而直接問道。

    紀煬拍拍他的卡裏的肩膀:“那你能告訴我,怎麽才能到你的家鄉嗎。”

    卡裏被這麽一拍,迷迷糊糊道:“我的家鄉很遠很遠,但我願意為偉大的長官走一趟。”

    紀煬這才笑。

    不錯。

    吃喝他們這麽多東西,總要有點作用的。

    而且這人還是很機靈的,知道他想聽的什麽。

    當然,還要先把卡裏帶回汴京,然後再派隊伍前去。

    這樣才能名正言順交流。

    尋找良種的腳步不能停,跟其他文化交流的機會同樣不能放過,最好以承平國的名義來做,以後的貿易也好接上。

    淩俊鵬玉敬泉兩人相視一笑。

    不愧是他們知縣大人。

    三言兩語又唬住一個。

    知縣大人還沒回汴京呢,已經在做事了!

    承平國有他們知縣大人,那是承平國的福氣!

    不過大人這次回汴京,肯定會非常熱鬧。

    玉敬泉先道:“大人,您回去之後,一定要把汴京熱鬧說給我們聽。”

    “對啊,我們雖遠在邊陲,也不想錯過那邊的趣事!”

    什麽趣事!

    是看紀煬怎麽氣那些宗室官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