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109章

    時間進到十一月, 眼看這一年又要過去。

    眾人隻覺得時間飛逝,紀煬進到灌江城, 竟然也已經有一年時間。

    這一年裏發生的事, 更是讓人感歎,好在如今事情平穩,隻要安心發展, 灌江府就會越來越好。

    紀煬這邊壓住本地士族,又壓住官學的學政,一手將他架空, 提拔同樣是讀書人左右訓導,倒是讓國子監主簿等人心裏莫名好點。

    隻要不是一味打壓他們的人就好, 看來隻是不喜歡那學政而已。

    不過這仇已經結下, 兩份報紙打得你死我活, 和好基本不可能, 除非紀煬低頭。

    但想到紀煬低頭這個可能性。

    眾人沉默不語, 雖說紀煬如今遠在灌江府,他們還沒正麵對上, 可他低頭?

    那是不是想多了。

    誰也不會覺得, 能快速平定灌江府, 三年時間, 就牢牢掌握混亂之地的紀煬很好說話。

    灌江府的冬天也正式來臨。

    按照紀煬一向的安民措施,今年灌江府各地百姓,都有房屋住, 都有糧食吃。

    如果沒來得及修補房屋的,則把他們集中安置。

    不過這樣一來, 每日流水般的銀錢都在往外花。

    府衙一時傳出來幾句話, 這完全是用銀子在買人命, 但大多數人心裏,還是覺得值得。

    隨著而來的,原本還有各地的考核,紀煬想到手頭的事,已經半年來巡查的情況,幹脆免了今年的考核。

    他跟布政使等人,對他們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

    隨後還看了九月份已經出發前往汴京科考的名單,明年春闈,灌江府已經去了二十五個學子。

    對於百萬人口的灌江府來說。

    二十五個能參加科考的,實在太少。

    沒辦法,以前這地方動蕩,隻有有錢人才讀得起書。

    而那些有錢人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沒剩幾個很正常。

    他們估計已經快到汴京,紀煬已經給王伯寫信,去安置他們的住處,好歹是灌江府子民,還是要照拂的。

    不過具體過去的人,應該還是京都趣聞的掌櫃苗書傑。

    苗書傑也是灌江府的人,上次科考之後,留在汴京就沒走,之後陰差陽錯成京都趣聞的掌櫃。

    但他明年也是要科考的。

    一樁樁事情,都在緩慢處理。

    紀煬安排下的二十五名舉人終於在十一月中旬到了汴京。

    這一路跋涉雖然辛苦,但有灌江府捕快開路,還有他們府衙負責食宿,有些參加過之前科舉的舉子,都覺得輕鬆很多。

    等到了汴京,已經從落魄書生變成汴京風雲人物的苗書傑自然前來迎接。

    不過具體的東西,還是王伯派人打點。

    知道這之後,舉人們麵麵相覷,其中一個道:“我也算參加過三次科舉的人,在灌江府官學也待了好幾年,還是頭一次有這種待遇。”

    不用風餐露宿,到了汴京都有人照拂,還真是不一般。

    幾個月下來,眾人對紀煬的恐懼少了許多,那學政的話確實也不怎麽可信。

    苗書傑直接道:“咱們這當中,少有富貴人家,當初我因為灌江府太遠,自己身上沒錢,硬生生在汴京待了三年。最近一年才仰仗知府大人,日子才好過些。旁的不說,這份恩情便無以為報。”

    其他人同樣點頭,心裏甚至還有點羞愧,不該對知府大人有偏見的,他手段確實淩厲,那也是對向惡人的。

    而且學政所說,紀煬寧願用女子,用農夫做小吏,都不願意用他們舉子,看起來確實有原因。

    先不說紀煬帶著眾人下去巡查的事,大家都知道,那一走都是幾個月,回來一趟,身邊人都瘦一圈。

    再看看人家的本事,知府看不上他們,好像很正常?

    等再在汴京待了一段時間,他們這才知道,苗書傑所說的,日子才好過些,實在是謙虛。

    他如今是風靡汴京的報紙掌櫃,不少書生見了他,那都要巴結。

    誰都想讓自己的文章刊登在上麵,不僅能揚名,還能有稿酬。

    更別說那些商家了。

    不少商家更是爭著要在汴京趣聞上打廣告。

    等知道,這都是他們知府大人的主意時,甚至還找了朝中高官子弟,還有個郡主在後麵做幫手。

    實在震撼他們這群從灌江府來的“土包子”。

    等看完從二月二十五發行,一直到如今十一月份的報紙。

    灌江府的舉子們:感覺學會了很多花式罵人的方法。

    特別是那兩個,嗬嗬。

    嘲諷拉滿了!

    他們知府一邊巡查地方,一邊還能做這種事?

    有點太厲害了。

    而且這報紙內容也讓他們廢寢忘食,什麽宮廷密事,前朝趣聞,再有野史記載,小說連載,都好玩得很!

    如果不是苗書傑過來督促他們好好學習,等著明年春闈,估計都要沉迷下去了。

    沒辦法,報紙實在太有意思了!

    也有人去看了對家報紙汴京文報,那邊文藝許多,雖然不如那樣妙趣橫生,但在上麵發發文章,寫寫詩句,同樣有意思。

    汴京,有趣的事情太多了。

    直到他們又去看了場葫蘆放映的“電影”,最經典的葫蘆娃自然不用說,後麵還做了幾個纏綿悱惻,又或者義薄雲天的電影。

    看得眾人如癡如醉。

    等回來一問。

    這還是他們知府大人的手筆。

    還說這種做電影放映的葫蘆,隻有他之前任地扶江縣才能產,已經成人家那邊支柱產業。

    如果有一天,他們灌江府也能這樣,那就好了。

    一趟汴京之行,雖然最重要的科舉還沒參加,可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對灌江府的未來,都充滿信心。

    要說以前覺得知府不用他們,是看不上他們。

    現在明白。

    不用他們,是他們真的不行!

    看看這些差事,他們哪個做得來。

    知府大人一手管著那麽大的灌江府,在汴京還能風生水起,聽說皇上都喜歡他,還是林大學士家的女婿,更是伯爵府的嫡長子。

    他們這些人想給知府大人當差,還不夠格呢!

    隻有奮發圖強,以後才有做事的可能。

    而且這些事那麽有趣,他們也想試試!

    灌江府來的二十五個學子幾乎同一時間開始奮發圖強,無形中跟灌江府“卷”的氣質,倒是有些相符了。

    等到十一月下旬,紀煬收到書信,知道他們已經安置好了,算是了卻一樁事。

    但他無暇給他們太多目光。

    今年年前的關市又要再開一次,上次關市還是一年之前,按理說已經相隔太久。

    不過因為去年那兩場大戰,周圍部落國家也不敢起哄逼迫關市的事。

    畢竟現在承平國灌江府知府,那是真的會發兵,真的會打仗。

    不說涼西州,就說古博城裏,收攬古博叛軍,加上本地兵士,還有這一年來招兵買馬,逐漸建立起防禦。

    雖說城牆還沒修建,但兵馬充足,糧草充足。

    他們大後方還種著藥材,養著醫女大夫。

    按現代的話說,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力量。

    紀煬拿著整個府的稅收,自然不吝嗇這些建設。

    再說,他們這些兵馬大多都有實戰經驗,五六萬的兵馬,四萬都參與過去年那兩場大戰。

    種種原因之下,紀煬發展灌江府時並未隨意開關市,外麵的人也沒什麽意見。

    再也沒有那種,關市剛停幾個月,就敢出兵侵犯的情況。

    可紀煬也知道,馬上十二月,關外日子確實難過。

    雖說這話有些過於理想,但天下之大,普通百姓的日子都是一樣難過,他也不會真的看著友邦有難。

    退一步說,自己鄰居有亂子,難免波及他們。

    所以去年九月十月開的關市,已經過去一年多,該再開放一次。

    更別說今安縣的鹽,太新縣的水果,文饒縣養的豬肉,還有正豐縣燒的木炭,再有遠旬縣收的獸皮。

    左縣右縣做的日常用品。

    零零碎碎的,都是關市上必買的物件。

    灌江府下麵縣城早在半年前就得了灌江城的消息,讓他們組織生產,說年末再開放關市。

    如今兌現諾言,不知多少百姓喜笑顏開。

    種地有了保障,餘下還能做手工補貼。

    他們都知道自家知府大人是厲害的,可沒想到頭一年都得了好。

    東西陸陸續續都往太新縣運。

    太新縣的靖臨關,定江關,兩個關口都開放了,今年的貨物多,兩個關口都開,不容易堵塞。

    以前送到靖臨關外就好,今年要多走一段路,送到古博城裏。

    古博城,作為前朝就交易的大城,同樣能肩負起交易的重任。

    遠遠看過去,那交易隊伍好幾裏地。

    不過關外部落小國聽到開關市的事,第一反應是,絕對不去你們承平國境內交易。

    隻能在古博城外的緩衝地談買賣。

    往年那地方開放給普通百姓跟商戶,部落跟小國則進到承平國營帳來談,算是表示優待。

    可今年他們都不要這份優待,一定要在空曠地方交易。

    原因自然是去年的心理陰影,生怕他們哪點得罪承平國,跟古博城王室一樣,直接被拘禁起來。

    雖說時間過去一年,但留下的威懾依舊存在。

    紀煬自然不介意,吳將軍,韓瀟也不介意。

    但今年古博城前麵的緩衝地則被建設得極大,工部的官員們,甚至放棄裏麵城牆測量。而專門去緩衝地紮了幾處木樁,說以後要在這附近修水渠,修道路,這樣更方便以後關市交易。

    雖說這些都是無主的地。

    但直接安了木樁,還要修路修水渠,就變成實質控製的地方。

    吳將軍他們怎麽可能反對。

    那提議在關外緩衝地交易的部落小國一下子傻眼。

    可這會也不好反駁。

    自己提的意見,隻能自己咽下去。

    誰能想到如今灌江府的知府這麽無賴?

    如果他們要跟韓瀟討論紀煬有多無賴這件事,說不定還能找到共同話題?

    這次的關市,在太新縣做後勤,古博城主導,以及吳將軍守衛的情況下,進行的還是非常順利。

    一年的貨物賣出,關市稅比之前二十七萬多了不少,將近六十萬的稅款運到灌江城已經是十二月下旬。

    可關市稅剛到,宗室的信件也發過來,以梁王為首,還有幾個德高望重的宗室,都在詢問今年的關市稅能不能提前送到汴京。

    實在不行,正月送到也行。

    說是過年宗室用度緊張,很需要這筆錢。

    六十萬兩的關市稅,趕在大冬天,送到你們口袋?讓他們享樂?

    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

    紀煬自然不肯。

    但宗室過問,確實是正當名目,就連皇帝都不能阻止。

    畢竟關市稅向來用於宗室,甚至寫在律法當中。

    前麵的二十七萬關稅送到汴京後,皇帝好一陣周旋,算是隻給他們幾萬兩,已經引起強烈不滿。

    去年關市之後立刻開戰,銀錢用於灌江府建設,他們也不好說什麽。

    今年這銀錢,他們早早已經看過來了。

    可惜,在紀煬手裏的關市稅,基本不可能給到他們。

    城牆還沒修好,古博城還未加固,平整緩衝地的土地都需要人手銀錢,他不可能送回去。

    紀煬收到信,洋洋灑灑寫了篇文書回去。

    正月裏收到稅錢是別想了。

    但收個解釋還行。

    什麽這些錢要用來修築城牆,加固古博城,這樣才能讓關市更加暢通。

    等加固之後,一年四次關市,每年都能如此,還不會有稅銀被搶的風險,更能跟遠處的西方國家做交易。

    他們那邊的珍貴香料,難道你們不想要?

    建立穩定的交易渠道,難道不好?

    如果覺得好,那就等等。

    這錢請求陛下同意,讓他們修建城牆。

    沒錯,這文書不是寫給宗室,而是寫給皇上。

    他可沒那麽傻!

    自己拒絕宗室!

    如今已經得罪了讀書人,再狠狠得罪宗室,多不劃算。

    還不如全都交給陛下。

    有皇帝在上麵頂著,總好過他硬抗。

    他的專業在基建!不在政鬥!

    經過這許多事,紀煬對皇上的性格已經有些了解,寫這封信,不說有十全把握,也有八分。

    信件寄出,已經到十二月二十八,也就到了承平國放年假的時間。

    等到正月初六,各處再來當差。

    雖說平時忙碌了些,但逢年過節,紀煬從未耽誤過大家休息。

    再卷的人也是要休息的!

    特別是過年的時候,灌江城還比往常熱鬧,各處店鋪都已經掛上彩帳,十分有過節的氣息。

    官學,私塾也已經放假,學生們也出來逛街,顯得更為熱鬧。

    更別說今年大部分人手裏都有些閑錢,逛街采買,十分愜意。

    不過紀煬發現,灌江府裏竟然有京都趣聞跟汴京文報,像是從汴京那邊帶過來的,然後這邊又偷偷抄寫,在大家手中傳閱。

    沒想到那兩份報紙已經風靡到灌江府。

    其他地方百姓看到這兩份報紙,可能還各有想法。

    但灌江府百姓一看到汴京文報上麵罵紀煬的話,全都氣憤到不行,識字的人一般會給不識字的人念報,念著念著恨不得打人。

    怎麽可以這麽說他們知府?

    如果不是知府,他們會有這樣的好日子嗎?

    等知道這東西跟當地學政有關係,當天晚上學政家中屋子就破了個洞,估計是哪個百姓抹黑去砸的。

    其他地方百姓看到這報紙,隻會好奇紀煬到底做了什麽,讓兩方人在汴京為他們吵架。

    等知道他用普通佃戶,普通農夫,普通女子做差役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都跟他們的身份相符。

    而這全天下,最多的便是普通百姓,而女子也幾乎占了所有百姓的一小半。

    他們聽到當地豪強門閥大罵紀煬的時候,心裏卻在暗暗叫好。

    甚至生出一種想法。

    為什麽人家那邊可以平分土地,為什麽人家那邊農夫也可以做官。

    他們這邊不行呢?

    人家那裏原本也有許多佃戶,可如今都有自己的土地。

    隨著報紙的流通,對這件事的討論越來越多。

    厭惡紀煬的,喜歡紀煬的,人數都在上升。

    可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現普通百姓的數量,普通百姓的心聲,才能決定很多事情。

    昌盛三十九年,正月初六。

    紀煬,林婉芸,帶著兩個孩子從街上回來,主要給江雲中買了許多衣食物件。

    過了正月十五,他以後就要去灌江城外的指揮營,專心跟著淩縣尉。

    雖說江雲中才十二,但他跟著學武藝也有三年,不好荒廢。

    讀書雖不算靈光,可練武天賦也好。

    指揮營裏還有專門的武將教導,他也願意去的。

    江小子江乖乖裏,乖乖讀書最好,人也聰明,平時雖然不愛說話,可遇事不慌,還很有想法。

    所以乖乖就繼續留在他們身邊,繼續讀書,也跟著五姑娘。

    這次出門采買,也多是他倆的東西。

    兩個小孩自幼沒分開過,這會肯定有很多話要說。

    紀煬跟林婉芸看他們回自己小院,笑道:“算著時間,認識他們已經有六年之久。”

    他們兩個也認識差不多六年。

    雖說其中成親也有三年,可他們兩人都心知肚明這關係,更是友達未滿,比友人親昵,比戀人稍差。

    但對比相敬如賓的真正夫妻,卻多了幾分溫存跟契合。

    這份契合跟默契,是多年真正夫妻,都難得有的。

    紀煬這會看著兩個小孩離開,下意識看了看林五姑娘,見她眼神溫柔,回頭對他道:“再去看看兔子?”

    兩人目光對上,無意停頓片刻。

    紀煬微微點頭,倒是讓林婉芸尷尬片刻,輕咳:“等會去也行。”

    這已經不知道是他們喂死的第多少批兔子,不急這一時半刻的。

    一時無言。

    可身後的小廝丫鬟們卻下意識放緩腳步,等到兩人到“實驗室”的時候,有眼力的下人們已經看不到了。

    兩人下意識笑,快速換了衣服去看小兔子。

    這次還是十隻兔子,六隻重傷,四隻輕傷。

    而這次的結果更為無奈。

    六隻重傷的,三隻明顯已經得救,另外三隻死透了。

    那四隻輕傷的,全都沒了?根據經驗,全都是過敏沒的。

    他們做出來的青黴素堪稱毒藥啊。

    可又不能說它沒有用?

    不過好歹是有進展的,如今大半年時間,就能做出二十份的量,已經很不錯了。

    這幾年的辛苦是有收獲的。

    雖然收獲隻有一點點。

    兩人也不喪氣。

    下次再試!

    反正小兔兔這麽可愛,他們可以再試很多次!

    過了正月十五,送雲中去指揮營,紀煬則要啟程去古博城,水泥也研究一兩個月了,那邊來信說有了進度。

    這種事,紀煬肯定親自前去。

    府衙暫時交給布政使,這位布政使脾氣溫和,一看就是輔佐的好手。

    而朝廷說的灌江府通判,遲遲也沒消息,布政使更是知道,這是陛下開恩,讓紀大人放開手腳做事,所以根本不拿年齡上的架子,做事痛快得很。

    這次五姑娘沒跟著去,她跟韓大夫在商議開設女子書院,準備傳授醫術。

    不過這事不算簡單,需要慢慢斟酌。

    紀煬並未問太多,林婉芸做事,他哪有不放心的。

    說走便走,交代完事情,正月十八,紀煬便帶著小吏魯戰,嶽文塞,還有衛藍安排的護衛出發。

    順便把用關稅買來的建築材料也帶過去。

    什麽?

    關市稅要給宗室?

    他不清楚啊!

    有什麽問題,就去找陛下吧!

    此時的汴京。

    皇帝早就收到紀煬送來的書信,明顯把關市稅用途的事遞到他手上。

    看似請示用途,其實是讓他來“說服”宗室。

    皇帝笑著搖頭,讓觀政一年了的皇子再次看看這封文書,開口詢問道:“皇兒覺得,這事要不要同意,紀煬又有什麽想法?”

    十二歲的皇子已經在桌案前有了自己的凳子,但他身量到底不夠,隻能努力挺直腰板,認真看著文書,回答父皇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