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100章

    區別還是有的。

    比如回太新縣安排好事情之後, 他就可以帶著家眷,搬到早就其他人收拾好的灌江府府衙後的主院住下。

    更加名正言順地處理灌江府內的事務。

    經由內官, 把此地官印碰到他手上。

    紀煬就成了整個承平國, 唯一一個連跳六級,從知縣到知府的官員。

    而且這跳得讓人心服口服,任何人都沒有異議。

    甚至還是梁王等人反對後的結果。

    反對又有什麽用呢, 你派的人根本比不過啊。

    不過梁王等人倒是沒有怪罪徐銘等人,畢竟換了其他人,估計也不成。

    但這種更沒有怪罪, 反而是另一種輕視。

    人家對你都沒指望,自然也沒希望, 更不會失望。

    徐銘消沉幾日, 聽到紀煬要回太新縣處理事情的時候, 反而好受了點, 他準備到時候去太新縣看看, 也了解下近況。

    說是了解近況,其實如今灌江府的情況誰人不知?

    灌江城拿下之後, 古博王室跟雷溫兩家主犯全都押送汴京, 利用帶來的兵士, 已經把整個灌江府收拾得妥妥帖帖。

    亂子已經平了, 所以紀煬才趁這個機會回太新縣。

    等他再從太新縣出來,那就是要發展整個灌江府了。

    徐銘發現,他已經能摸到一點點敲門, 這次過去,其實就是想問問, 他們今安縣要如何發展。

    以前都是知縣的時候, 他都去請教過, 如今同僚變上司,再去請教,理所應當吧?

    但想來,紀煬回太新縣,主要目的應該還在古博城。

    古博城拿下之後,他一直沒去看過,這次不管是給當地將士們發放獎賞,還是安排各處官職,都會著重去古博城。

    徐銘身邊的兩個小吏聽他分析之後,其中跟紀煬接觸過的粵地小吏蔡源開口道:“您說得很對。”

    這位宗室子弟,果真成長不少,跟剛來的時候簡直判若兩人。

    看來在外曆練,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他這邊的事暫且不提,紀煬已經從灌江城出發,內官自然還沒走,還有好多人的賞賜沒給呢!

    灌江城裏,紀煬如今得力手下,有右縣出來的小吏嶽文塞,佃戶魯戰,灌江城本地書生龔選,再有一個商賈家的女子曹小雨。

    原本女子在府衙做事,有人也反對過,特意是灌江城學政及官學等人,反正說了一堆者乎者也。

    可惜他們的之乎者也救不了百姓,自然沒人聽命。

    安頓城裏婦孺跟被拐賣的女子,都是她來做。

    也有人想過傳他二人的閑話。

    可惜了,紀煬是個對誰都一樣的人,根本不給閑話一點機會。

    如今這四人在府衙帶著人做事,隻要撐到年後,就有新一批從翰林院出來的官員接手,到時候整個灌江府就會輕鬆不少。

    紀煬算發現了,不管去哪,總覺得人手不夠是怎麽回事?

    把灌江府衙大部分事情交給佃戶出身,如今已經小吏的魯戰,再有城防內事情交給吳將軍派來的守城的將士薑茂。

    更把年前所有事情安排好,這才安心出發。

    來這裏的時候,紀煬身邊隻有平安跟淩縣尉,現在不僅多了許多隨從,又多了從汴京來的內官等人。

    不過半點沒耽擱,時間一點也不等人!

    在回去路上,紀煬已經知道陛下對灌江府的大致調令。

    現在的灌江府,自己是知府,通判,布政使,漕司等四司官員明年年初就到。

    而灌江府的指揮使不用另派,自然是吳金川吳指揮使從太新縣的指揮使,變成整個灌江府的指揮使。

    吳將軍不管是資曆,還是能力,更有這次作為主帥拿下古博城的功勞,也足夠有這份殊榮。

    還讓吳將軍駐紮在古博城,從之前正六品的明威將軍變成從四品的宣威將軍。

    隻比隔壁涼西州指揮使低一個頭銜。

    不過涼西州指揮使,這次雖然品級未升,但內裏獎賞自然豐厚,估計等他回汴京,至少能封為伯爵。

    吳將軍為首所有武將,全都得到封賞,那最西邊的屯兵之地寧興縣武知縣,估計要調到吳將軍手下做事。

    而寧興縣在古博城沒回來之前,是屯兵之地。

    但古博城都回來了。

    在古博跟太新,今安三地之間的空地,那才是自古以來的屯兵衛所。

    所以寧興縣也要恢複正常,所有屯兵遷至古博太新之間。

    這些兵馬統歸吳將軍管。

    反正就是,有封賞,還有變動。

    對紀煬來說,那就是好多職位空缺!

    灌江府就算了,反正明年皇帝會派一批人來補充,應該還會多派些做候補,讓他隨意指派。

    但那也是府衙的情況。

    現在自己離開,太新縣沒了知縣,寧興縣武知縣也要調走。

    再有灌江府附近的防衛縣左縣。

    沒有知縣,也相當於群龍無首。

    哦,還有古博城。

    古博城也是個大問題。

    雖說有吳將軍鎮守,但文武要分家,誰來當這個城主,很是問題。

    他手頭的人在扒拉,也沒那麽多人啊。

    不是紀煬進入知府這個角色快,而是時間不等人。

    現在都十二月份了,總要在新年來臨前,讓各地心安才是。

    更別說進到二月份,各地縣試都要開了,這事也不能耽誤。

    沒當知府的時候還好,當了知府,真是千頭萬緒。

    好在這些事在回太新縣的路上,紀煬已經思索的差不多。

    人才不夠用這種事,他已經快習慣了。

    十二月十三,終於到了太新縣。

    如今冬天,已經有不少百姓在冰麵上嬉戲,準備參加今年的比賽。

    經過的田地都已經種上冬麥,官田的牧草也打理的整齊。

    紀煬不在的時候,都是五姑娘管理太新縣,這裏的一切僅僅有條理,紀煬到府衙的事,她還在安排人處理今年收獲的藥材,準備給吳將軍那邊送去。

    看到紀煬回來,五姑娘眼前一亮,開口便是:“紀煬!你回來了!”

    按理說不該這樣直呼名字。

    可兩人底下習慣了,反而有些親切。

    其他人多喊知縣大人,紀大人,伯爵公子。

    紀煬笑:“我回來了。”

    兩人相視一笑,千萬言語自不用說。

    他去征戰,去打仗,去處理那些亂七八糟的人跟事。

    五姑娘完全有能力在他不吩咐的情況下,守好這一切。

    兩人邊走邊說,林婉芸把九月到如今十二月中旬發生的事全都說了一遍。

    說的速度不快,隻是讓紀煬大概了解情況而已。

    “鮑家留下的宅子,已經全都改成傷員們休息的地方,因為有石橋,所以運送過去也方便。”

    “我手下的幾個婢女,又招了幾個女子一起學包紮,簡單處理傷口都沒問題,那邊有韓大夫盯著。”

    “這次種的藥材發揮大用,牧草也按照幾方需求,送了過去。還有涼西州兵士走的時候,按你信中所寫,準備了上百萬斤牧草,全都給他們帶了回去。”

    “上次古博城戰事,並未影響太新縣百姓,大家估計經曆的也多,知道打不到這裏,也沒出什麽亂子。”

    “衛藍衛捕頭,一直盯著服勞役的山賊,什麽事都沒出。”

    還有很多事情,五姑娘過一一匯報,說話也簡潔,讓原本信件裏就大致了解太新縣情況的紀煬,很快掌握這裏的事。

    五姑娘甚至還知道些古博城消息。

    “古博城的情況跟預想中一樣,大部分百姓是願意回來的,還有小部分,多是更遠的關外小部落,是有些排斥。”

    “不過玉縣丞跟韓先生已經在努力解決了,這需要時間,不能著急。”

    “他們兩個還問,你什麽時候去古博城。”

    其實不止古博城,更要走一遍原先的舊址。

    看看怎麽修城牆,怎麽把古博城跟太新縣,今安縣兩邊連接起來。

    等於說,前麵是個房子,相當於古博城,後麵距離很遠,還有個房子,就是以前的邊關西邊今安縣,東邊太新縣。

    怎麽把前後房子兩邊的院牆給蓋起來。

    到時候,這兩個房子不就成一個院子?

    這院子裏麵,就是屯兵的地方。

    有前朝舊址,其實不難建,隻是需要大量時間跟金錢。

    估計玉縣丞跟韓瀟找他就是為這事。

    隻有等西邊跟東邊的城牆建起來,這邊關防禦才能成。

    拿下這些政權容易,怎麽建設,可是千古難題。

    紀煬點點頭:“回來的時候,我也想過這些事,慢慢來吧。”

    這麽大個灌江府,什麽事都不能冒進。

    林婉芸同意,她也隻是匯報而已。

    等紀煬問她累不累的時候,五姑娘反而笑了:“偷偷跟你講,當一個名門淑女,也很累。”

    “但那個累,卻不是很快樂。”

    潛台詞是,這是快樂的。

    五鬥院裏,五姑娘安排人讓大家休息,好好睡一覺,事情都要慢慢來的,不急這一時半刻。

    這些生活節奏都是紀煬他們習慣了的。

    反而是汴京來得內官坐下來深深喘口氣。

    這也太累了吧?

    他剛到灌江城,就被帶著回太新縣,自己都以為要歇歇的時候,人家紀煬又聽自己娘子說了不少公務。

    甚至在這期間,林娘子頗有她祖父的風範,還在順手處理公務,什麽都不耽擱!

    他們夫妻兩個說得不疾不徐,已經把事情交代清楚,辦好了。

    自己還在歇氣呢!

    內官原以為是自己不中用,再看看同樣從汴京來的眾人,差不多同樣的表情。

    怪不得人家夫婦兩個攜手做成那麽多事。

    都是有原因的!

    就在內官他們以為好好歇一歇的時候,洗漱過後的紀煬甚至又跟他家娘子一起出門了。

    怎麽?

    還有差事?

    他們兩個不覺得辛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