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蟬的歌聲
  第126章 蟬的歌聲

    一夜無夢,卯時,方雨璿就被月梅叫醒了。

    不情不願的起了床,在月梅的伺候下洗漱完畢,到飯廳吃早飯。

    吃完早飯後,方雨璿才想起來沒有做擋子用的小短棍。

    連忙進書房,在案幾上還沒有收拾的竹削裏找出適合做擋子的小竹棍,包在紙裏,放在籃子裏。

    月雲把廚房熬製好的漿糊裝罐拿了過來。

    檢查好東西後,方雨璿今天讓月梅拎著東西跟著去小學堂。

    “小姐,這些東西是做什麽用的啊?”

    “夏天了嗎,每天都能聽到蟬鳴,所以我想用這些東西做一個會唱歌的蟬。”

    到了學堂後,學生已經都到了,方雨璿開始上課。

    課程上的很順利,學生們也都認真聽講,等上完基礎課後,在學生們出去活動的時候,方雨璿開始發放製作蟬鳴的教具。

    發放完教具後,方雨璿又開始在宣紙上畫蟬。

    很快,上課的小銅鑼聲響起,學生們陸陸續續的進了教室,坐好,然後就發現了自己案幾上的東西。

    現在他們已經養成了習慣,老師不發話,誰也不會動自己案幾上東西。

    老規矩,課前引導做一遍手指操。

    今天的手指操做的是《蟲蟲飛》,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的專注力。

    蟲蟲蟲蟲飛,

    蟲蟲蟲蟲飛,

    飛到南山吃露水,

    露水吃飽了,蟲蟲飛走了。

    方雨璿先是給大家念了一遍,才開逐句教動作。

    “大家把兩隻手的食指舉起來,兩隻食指互對碰幾下,當念‘飛’字時,兩手向左右分開。”方雨璿一邊做動 作一邊說道。

    “現在和我一起念,蟲蟲蟲蟲飛,蟲蟲蟲蟲飛。”方雨璿在說“飛”字的時候,加重了語氣。

    學生們在下麵跟著做,學生們做完後,方雨璿開始教第二句。

    “下一句,飛到南山吃露水。我們要十指交叉,然後伸出食指,指腹相貼,指關節有節奏地彎曲。”

    方雨璿看學生們做完後,開始講下一句。

    “露水吃飽了。我們用手摸摸肚子。”

    方雨璿就看到學生們把雙手放在了肚子上。

    “蟲蟲飛走了。我們還是把兩隻手的食指互碰幾下,念到‘飛’字時,兩手向左右分開。這個動作和我們剛才做的第一個動作是一樣。”

    “好啦,逐句拆解已經講完了,下麵就和老師一起,整體的做一遍。”

    方雨璿也不要求他們做的有多好,隻要把注意力拉回來就好。

    做完手指操後,方雨璿把畫好的蟬舉了起來。

    “你們知道這是什麽嗎?”

    “蟬。”大家異口同聲的答道。

    “中午的時候,最是吵人了。”

    “就是,府裏每天都有下人去粘它。”

    學生們在下麵議論紛紛。

    “今天,我們就用案幾上的東西做一隻會唱歌的蟬。”

    “首先,用這個斜口的竹筒做蟬的身體。”方雨璿拿起自己案幾上的竹筒說道。

    接著,又拿起桑皮紙的圓形和繩子、還有做擋子的棍,說道:“我們先用這個小竹棍在桑皮紙的圓形中間紮一個孔,然後把繩子穿進去,再用這個小竹棍橫著穿過桑皮紙圓形的另一頭的繩子上,把沒有竹棍一頭繩子拉長,正好把小竹棍擋在桑皮紙的圓形中間。”方雨璿講一步,做一步,學生們跟著做一步。

    等學生們都做好後,方雨璿又檢查了一遍,結果真的有人把桑皮紙給弄壞了。

    方雨璿把多餘的桑皮紙圓形給了學生,並進行一對一的進行指導。

    學生們都坐好後,方雨璿來到前麵。

    “下一步,我們用案幾上的漿糊把它粘在竹筒的圓形口這個位置。”方雨璿拿起帶有繩子的桑皮紙圓形說道。

    等塗抹好漿糊後,方雨璿又講解了如何把它現在竹筒上。

    方雨璿不放心學生自己操作,走到下邊去檢查,挨個指導。

    好不容易讓學生們把桑皮紙圓形粘在了竹筒上。

    自己也累了一身汗,方雨璿讓大家休息一會兒,也等著漿糊幹了,好進行下一步。

    方雨璿也坐了下來,開始給學生們講關於蟬的知識。

    約有一盞茶的時間,方雨璿才進行下一步。

    “大家有看到案幾上的竹棍了嗎?”

    “看到啦!”

    “這根竹棍上有一個凹槽,我們把繩子係在這個凹槽裏,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係得太緊,不然就轉不起來了。”

    大齡的學生還能係好,但是小齡就需要幫忙了,方雨璿一個個的指導如何係繩子。

    等全部做好後,方雨璿又回到前麵。

    拿起拴著竹筒的竹棍,轉了起來。

    “聽,像不像是蟬在唱歌?”

    學生們也都轉了起來,一時間,教室裏全是竹筒發出來的聲音。

    等學生們玩的差不多了,方雨璿讓他們把案幾上的一對翅膀用漿糊粘在竹筒上。

    最後用筆在竹筒前麵的位置上畫兩隻眼睛。

    一隻會唱歌的蟬就做好了。

    學生們看著手裏的作品,都非常開心。

    方雨璿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幫熊孩子,把作品拿回家後,沒事就轉動,沒事就轉動,走哪都帶著,多快把家人煩死了。

    聽話的,把東西自覺的收了,不聽話的,那真是雞飛狗跳了。

    有的孩子還因為自己做的“蟬”被搶壞了,躺在地上撒潑打滾,結果被竹板炒肉伺候了一頓。

    這是後話,在這裏交代一下,以後就不提了。

    現在還是接著說上課的事情。

    “你們知道竹筒為什麽會發出蟬鳴聲嗎?”

    學生們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竹蟬是利用摩擦和聲音共振的原理完成。繩子和竹棍進行摩擦,這種摩擦通過子繩傳到桑皮紙上產生共振,這樣竹蟬就發出聲音了,除此之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它可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真空不能傳聲。

    竹蟬發出聲音後,空氣作為介質將聲音傳播到我們的耳朵裏,這樣我們就聽到竹蟬的鳴叫聲啦!”

    方雨璿一邊拿著竹蟬一邊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