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之爭
  第90章 之爭

    聽完各部政事奏報, 天色已然漸深,宮門即將上鎖,諸人皆散去, 謝良臣也從宮中回返丞相府。

    盛瑗見他回來得晚,有些心疼,立刻讓人去準備晚膳,謝良臣將馬鞭遞給府中護衛,拉了她的手一同往裏去。

    “爹娘和老師在做什麽?可還習慣?”

    盛瑗聞言一笑,開口道:“還能幹什麽?爹娘正帶著恪兒和舒兒, 祖父則是在教墨兒讀書。”

    “哦?既是有老師親自相教,倒是不必再給墨兒請先生了。”謝良臣亦笑道。

    休息過後,謝良臣去爹娘那裏看了兩個孩子, 隨即便去瞧盛平顧如何給女兒上課。

    以前他自己就在盛平顧門下學了好一段時間,知道老師教孩童時向來沒什麽耐心, 且所講內容又大多艱深,不一定能讓對方聽懂。

    哪知進了書房,卻見屋內氣氛再是融洽不過,甚至融洽得有些過頭了。

    “外曾祖父, 這段墨兒原本是已經背會了的, 隻是因為回京船上不好看書, 爹說在移動的地方看書會壞了眼睛,所以我才有些忘了, 外曾祖父別生氣,等墨兒再過兩天, 一定就能背會了。”

    謝存墨眨著大眼睛, 朝盛平顧可愛吧唧的道, 同時她的表情裏還帶著一絲慚愧, 看著要多真誠有多無辜。

    盛平顧本來就沒打算責罵她,聞言更是滿臉的欣慰,捋著胡子道:“墨兒真是勤勉好學,這篇既是暫時忘了,那等過幾日外曾祖父再來問就是。”

    “嗯嗯,外曾祖父放心,墨兒到時一定就會背了!”謝存墨立刻點頭。

    謝良臣站在門外看女兒哄老師,真是目瞪口呆。

    以前自己隻有稍懈怠或是令老師不滿之處,盛平顧必要對他嚴詞告誡,甚至各種文罰體罰,更別說以這種一聽就是借口的說辭來敷衍推脫,若他真敢,估計會真被逐出師門。

    “老師別聽這丫頭的話,我看她就是一路上玩野了,疏於讀書,這才忘記。”謝良臣跨進門內,直接拆穿道。

    “爹爹。”謝存墨見他進來,立刻就收了臉上的天真,有些心虛的低下了頭。

    盛平顧見此立刻就心疼了,瞪著他道:“便是一時忘了又如何?左右墨兒又不用考科舉。”

    豈料話音剛落,謝良臣便搖了搖頭:“老師難道忘了之前我與你所提女學之事?我既提此事,便打算讓墨兒也去書院讀書,怎麽說是讀了也沒用呢。”

    “你要送墨兒去瓊州?”盛平顧第一反應就是這個,然後立刻拒絕,“墨兒年不過十歲,若無家人相伴,怎可去那蠻荒海島?”

    謝存墨聽他們說到自己,也不裝了,抬眼看著兩人,認真聽著。

    “當然不是送去瓊州,瓊州那麽遠,別說老師了,就是我也不放心。”謝良臣緩聲道。

    “那,,”

    謝良臣拉過女兒的手,柔聲問她:“若是爹爹送你到書院讀書,不再在家中了,你可害怕?”

    “那這書院在哪裏呢?”謝存墨倒是不怕離家在外,隻是也有點舍不得爹娘。

    “就在安定大街上。”

    “安定大街?”盛平顧神色微動,“你是說國子監?”

    “沒錯,正是國子監。”謝良臣點頭。

    瓊州他當然也會設女學,這是因為當地風俗民情有此條件,而在後來的時日裏,謝良臣左思右想,覺得隻此一地,影響力還是有限。

    恰好上邶之內,謝良臣如今尚能掌控,且他三弟如今又是國子監司業,如此便沒有比國子監更合適的地方了。

    “你若想好,自可去辦,隻是其中許多地方還需審慎細查,免得惹出事來。”盛平顧思索片刻,終是道。

    “老師放心。”

    第二日,謝良臣於朝堂之上提出要廢除人口買賣製度,同時還要在瓊州和國子監開設女學,此言果然引來眾臣議論紛紛。

    有人說這是敗壞倫常綱紀,道古來男女有別,各司其職,怎麽能讓女子入朝為官?

    至於人口買賣,眾人說法更是義正言辭,稱拐子確然違法,但是對於那些心甘情願賣身為奴的人來說,此舉可能是他們最後的謀生手段,若是廢除,恐怕更釀災禍。

    謝良臣雖知他若強製推行,亦無人膽敢阻攔,不過對於能以理服人的事情,他也不吝惜於口舌之辯,於是對此二種說法紛紛予以駁斥。

    “吳大人說男女有別不可一處讀書,女子更無論政之才能,可知武皇立周朝時,內用賢相,外禦突厥,不可說無才,如今我朝動亂剛平,正是用人之際,男女皆為我華夏子民,又為何不能入朝為官?”

    “丞相既說武皇,那可知此女乃是篡唐立周,向來為天下人所不齒,丞相以她做比,恐怕不能服眾。”

    謝良臣聞言輕笑一聲,行至他麵前,開口道:“吳大人所言乃是其德行,卻未說武皇無才,可也是承認女子之中有才之人亦甚多?”

    “這,,我,,”

    “再說,我聽聞吳大人的母親亦是識文斷字的才女,若吳大人以為女子勿需讀書,左右無可用武之地,何不回家勸令堂早棄文辭,勿再浪費光陰?”

    “丞相安敢辱我母親!”吳尚書本來畏懼於他,可此刻聽謝良臣提及其母,也要出離憤怒了。

    “非是我辱你母,爾等既為女子所生,又鄙薄其身份,以為對方無堪與男子相類比,豈非自辱之?”謝良臣冷哼一聲,“請諸公勿要複言。”

    “這,,這,,”

    眾臣見此事說不通,更兼怕朝上的事傳回家中,再惹家中老母生氣,便無人再提。

    隻是對於人口買賣一事,若要他們心服,也得有個說法。

    “丞相雄辯我等皆不及,那不知關於廢奴籍之法又有何說頭?”禮部原尚書,現□□尚書秦籌又道。

    這個就更好說了,謝良臣聞言反問道:“秦大人及眾位大人可是以為一旦廢除奴籍製度,則一些本無片瓦遮身的百姓失去典身為奴的機會,便要餓死街頭?”

    “沒錯。”

    “正是如此。”

    “這可是救了他們啊。”

    朝中不少人聞言私語議論,其中大多理直氣壯,覺得自己買了人來,非是作惡,乃是行善積德也。

    謝良臣也不理會這些偽善之言,隻問秦籌道:“敢問秦大人,若是府中再無法買入丫頭小廝,貴府是否就將人不得食,馬不得料?”

    秦籌麵對他的逼問,剛想回嘴,可是一想到對方地位,以及想來對無才偏又無禮之人從來不手軟,他又忍住了,隻臉色極臭的偏過了頭,答道:“自是不會,隻不過家中老母幼子需得辛苦勞累,非是為子為父之道。”

    “朕以為,,”

    “這又有何難?”上頭的融安帝想要插嘴,謝良臣輕笑一聲,打斷上頭融安帝的話,“秦大人到時用發給下人的例銀去雇人便是,既不勞累令尊,幼子亦能得照顧。”

    “這,,”秦籌一時難以接話,半晌後才道,“若是未買斷身契,對方生出歹毒之心,欲行加害又該如何?”

    “所以,秦大人所憂慮不過是無法約束受雇之人,故而覺得廢除奴籍之法不妥?”

    謝良臣環顧四周,看向眾人,“諸位是否皆對此不安?”

    “非也,丞相所言,下官剛才已經思慮再三,若是國法嚴明,主家有德,何愁受雇之人心中藏恨?”

    祝明源由隊伍裏出列,後朝上道,“陛下,丞相建議,臣以為乃是清我朝中風氣,利民輔國之又一良策,臣附議丞相之言。”

    “臣亦附議。”

    “臣複議。”

    ,,,

    謝良臣站在前頭,身後站了一眾大臣,幾乎都是他的好友或者以前的學生,要不就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堂官,人數大約占了一半。

    不過經謝良臣與二人雄辯之後,也有不少人被他說服,後麵也加入到了附議的隊伍之中。

    融安帝一直未開口,一是每每準備說話,謝良臣便行打斷,二是未出結論前,百官幾乎也少有理會他的意思。

    此刻他見眾人直接定好國策之後再來威逼他下旨,臉上再現屈辱,忍不住看向江尚書,卻見對方一直低著頭,卻無其他話,隻好作罷。

    “既如此,那便依丞相所言。”

    “謝陛下。”

    下了朝,謝良臣隨即便令齊術將早已擬定、修改過多次的律條替換原來的大融令內容,從今日起,所有在籍奴婢、仆從,皆歸良民,若原主家仍需人手,則皆為雇傭關係,不得將人隨意打殺。

    此舉雖不能完全杜絕官吏以及大戶們私下行齷蹉事,但從此之後皆要審慎,一旦違反便是觸發律令,隨意害人性命,一旦查實,也是死罪。

    謝良臣回到家中,謝府門前早已跪了一地的人,“丞相大恩大德,小的們無以為報,願此生做牛做馬,以報丞相大恩!”

    他們以前皆是因著生計無有著落,因此賣身求活,如今得脫奴隸之身,對謝良臣無不感激,跪伏在地,痛哭不止。

    “各位快快請起。”謝良臣扶起眾人,“爾等往日在府中盡職盡責,幫我照顧家人,為我打理府中事務,該是我道謝才是。”

    “丞相大恩,我等萬死不能報矣!”

    “不必如此。”謝良臣朗聲朝眾人道,“今日既縫喜事,爾等若有家便可先回家與家人相聚。明日我再令管家寫好雇傭文書,每月例銀便當做各位的勞資發放。”

    “多謝丞相!”眾人聞聽此言,皆個個欣喜非常,不少人都相攜回家慶祝去了。

    不僅謝家,京中凡是主家寬仁的,大多也都及時通告了此種情況,就是那心中不願的,過得數日,見處處皆如此,隻自家未施行,不少原來簽了賣身契的從人們便心懷不滿,紛紛要求主張自己的權利,也隻好依法令重寫文契。

    因著此事,上邶城中一直輿論沸騰,接連數月都在議論此事,就連國子監開設了女學似乎都不以為奇了。

    作為交換,年底時候,融安帝迎娶江尚書之孫女,江牧之女江婉的大婚慶典也如期進行。

    少帝如今已經年滿十六,大婚之後,一般便可當做成人了。

    謝良臣與百官皆盛裝出席,參加了少帝的大婚儀式,宮中各處皆張燈結彩,大紅的綢緞花球懸掛與各處殿閣,看來一派喜氣洋洋。

    他作為丞相,自是主讚者,至於操持大婚典禮的部門,此番卻不再是禮部,而是詹士府。

    自禮部拆分之後,一幹凡祭司、封禪以及告慰太廟等皇家私儀慶典,如今已都由詹士府辦理,畢竟他們原來就是幹這個的,以後也隻處理皇家私事了。

    冊立皇後的前一日,融安帝派遣詹士府少詹士往太廟祭告祖宗與天地,同時將婚禮現場布置好。

    大婚那日,欽天監報吉時到,融安帝即往後宮向聖仁太後和聖慈太後行孝敬之禮,後百官跟隨其往奉天殿,禦道兩旁鼓樂齊鳴,另有太監甩鞭三下。

    後謝良臣便手持玉節,與詹士府少詹士為正、副使,領著皇後的儀仗往江府迎親。

    此刻江家府門之外已是設好了香案,江牧作為皇後的父親,等迎親隊伍來,便帶著眾人跪迎,然後謝良臣再將皇後的鳳印、寶冊、冠服等交給江家。

    等江婉穿戴完畢,謝良臣便又作為迎親的正使,奉其回宮與融安帝成親。

    此次融安帝大婚的典禮十分隆重,在儀仗隊出宮門後,便有無數的百姓圍觀,加上鼓樂聲渲染,似乎處處都都是在為安帝大婚而高興的百姓。

    “江大人,恭喜了。”謝良臣朝江牧開口道。

    江牧今日高興得很,他女兒嫁給皇帝,從今之後他便是國丈了,若是他日再生下皇子,那麽這大融的江山,便有一半是他江家在坐。

    如此,現在擋在他麵前的首要障礙便是謝良臣。

    江牧聞言亦朝他拱手道:“丞相為天子迎親,陛下亦對丞相倚重非常,等來日陛下親政了,丞相仍是肱股之臣啊!”

    “今日皇上大婚,不談公事,江大人還是隨我等先進宮吧。”謝良臣並未理會他的試探,丟下這句隨後便翻身上了馬。

    江牧看在眼中,恨在心裏,若非此人從中作梗,國中又如何會亂成這個樣子?

    隻盼著陛下親政之後,盡快將其黨羽剪除,然後再除了這奸賊!

    如若不然,也可再尋時機,派遣殺手趁其不備,將他殺了,料想此賊一旦除去,其手下人心必定渙散,則大統可複。

    謝良臣轉頭,見江牧眼中殺機隱現,勾起唇角,一夾馬腹,帶著隊伍先走了。

    安帝大婚典禮之後,京中開始有消息傳出,說皇帝已然大婚,該還政與君,丞相不應再總攬大事了。

    謝良臣得到消息,即令人將該報刊查封,同時調出幕後主使者的身份資料,以其漏繳稅款為由,將其按律發配充軍。

    此事一經處理,朝中個個都是人精,也就明白了謝良臣的意思,由此朝上倒是無人敢提讓融安帝親政的事。

    與此同時,國子監女學在經過數月之後,終於也有了數十位學生,並數位女先生,此時正要進行第一場期末考試。

    這些先生都是謝良材的妻子黃氏請來的,他本為司業,又因為此時乃是自家兄長所托,所以格外用心。

    但是因著國子監中教授大多持迂腐之見,雖是不敢違抗朝廷命令,卻有不少人聽到消息後即辭官離去,而留下的人也都表示自己不願去教女學生。

    謝良材雖為上官,但也無法強迫別人去上課,隻好張貼告示求賢,可惜應征者寥寥。

    後來他的妻子黃氏聽說了,便想著為夫分憂。她因為自家父親本就是翰林院大儒,以往未出嫁之時,往來的閨蜜也大多文才出眾,有通詩文的,有通樂禮的,更有擅長書法的。

    於是在她的幫助下,國子監還真找到了幾位女先生。

    不過既是要女子亦能入朝為官,顯然隻教詩文也不行,因為如今除了科舉之外,由新學入官場的人亦不少,因此國子監的女學還要上數理等邏輯課程,謝良臣便用自己以前的關係,找了幾個律學和算學的學生去當夫子,如此女學所學內容便與新學也差不多了。

    謝良臣早就聽女兒說這幾日要期末考試,因此也與前世的許多老父親一樣,擔心得很,每次國子監放學之時,他必要親自去接女兒。

    與他同來的還有另外幾位大人,這些送女兒來讀書的,幾乎都是家中隻有此獨生女的人家,而且看著比他還要緊張。

    比如謝良臣就此見到一位同僚,每日來時都帶著一個溫水壺,還總想進去親看女兒如何在教室上課的,跟前世接幼兒園放學的家長沒兩樣。

    “爹爹!”裏頭鍾聲響起,謝存墨出得大門即見到了自家爹爹,高興之下就要撲過來,可是一想到周圍都是同學,便又忍住了,遠遠朝他行了個禮,“女兒見過爹爹。”

    十歲的姑娘在古代確實不算小了,但謝良臣在對著女兒的時候,還是慈父心腸,覺得十歲的孩子根本不用這樣早熟,畢竟當年他十歲的時候可是皮得理直氣壯。

    因此見謝存墨如此,謝良臣實在有種失落感,但是女兒的麵子還是要顧的,於是也矜持的朝她點點頭,開口道:“考完了吧?來,爹爹接你回家。”

    “等等,我先跟婉玉和晴兒她們道別!”說著謝存墨便又走到另外兩個小姑娘身邊,三人不知嘀嘀咕咕說了什麽,後才分開,各自上了自家馬車。

    車上,謝存墨一直在說課堂上的種種見聞,要不然就聊同學間的趣事,間或誇一誇自己的老師,還說國子監其他七學的學生常有來她們這邊串門的。

    謝良臣聽說此事,一下就警惕起來,害怕女兒以後早戀,可是一想到將來她若想找個情投意合的人,總歸是青梅竹馬的好。

    他可不能像前世的家長一樣,在女兒到婚齡之前都不許對方接觸異性,結果想要她成婚的時候又巴不得天上立刻掉一個下來。

    如他與盛瑗,不就是青梅竹馬嗎?

    想明白了這點,謝良臣便忍住了沒開口,但是卻給女兒普及了許多男女性格的異常之處,想讓女兒提高警惕,以後識人清楚。

    哪知謝存墨對此全無興趣,聽著聽著眼皮就開始打架,然後在轔轔的車轍聲中睡了過去。

    謝良臣見狀也失笑,暗嘲自己實在是想多了,隨後即令車夫放慢速度,撿了平整的路走。

    自奴籍被廢之後,國中的生產力徹底得到了解放,而新學的學生們也開始逐漸畢業。

    他們其中一些人在經過官員選拔考試之後入朝為官,一些人則自主創業開啟了各樣的工廠作坊,也算得上的學以致用了。

    而隨著國中百姓接觸到的新知識越來越多,國中風氣也開始為之漸漸轉變。

    就在這種情況下,四年後,融安帝終於到了行冠禮的年紀,朝中也開始有人正式提出讓天子親政。

    提出此建議的正是融安帝的嶽丈,東殿大學士並法部(原刑部)尚書江牧。

    “《禮記》有雲:“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今陛下已行冠禮,且皇子已育,合該親理政事,承先帝之遺詔曰‘恢先祖之弘烈,昭萬世之永昌’ ,還請丞相勿負先帝之願。”江牧站在堂中,語氣昭昭。

    謝良臣環視朝中,最後看向江牧,冷哼一聲道:“江尚書既為朝中大臣,身居要職,怎可胡言亂語,擾亂朝綱?”

    “我擾亂朝綱?”江牧哂笑一聲,“不知丞相何出此言,我又如何擾亂朝綱了。”

    “陛下政事不通,國政不明,可江大人卻要陛下此刻理政,一來惹陛下煩憂,二來朝政混亂則百姓不安,還說不是擾亂朝綱?”

    “嗬,丞相好利的一張嘴。”江牧嘲諷的勾起嘴角,“丞相未曾放權與陛下,如今卻來說陛下不通朝政,如此顛倒黑白,豈非強詞奪理!”

    “哦?既是如此,如今有外寇犯我海域疆界,來勢洶洶,陛下若是真想理政,臣便請陛下禦駕親征,如此定能鼓舞軍中士氣,不知陛下敢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