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節
  第89節

  “他也是熱河人。”謝騖清輕聲又道。

  月下的灤河,寬而寧靜。

  謝騖清在義兄的故土,隻覺重擔壓身。亦或是,河山壓身。

  他默了會兒又道:“過去打軍閥,我們在漓江邊打過,湘江邊打過,北伐到過長江,沒一場仗好打,但都打贏了。如今在在灤河輸了,就說不過去了。你說是不是?”

  林驍不善言辭,點頭。

  “睡一個小時,我們是先鋒隊。”謝騖清說。

  7月7日,抗日同盟軍進攻多倫。浴血奮戰數個晝夜,僵持不下。

  日軍派飛機轟炸同盟軍陣地,死傷無數。同盟軍堅守不退,組織敢死隊三次強攻,奪下城外陣地,逼日偽軍退回城內。

  7月10日,日軍再派飛機輪番轟炸陣地,同盟軍連一門大炮都沒有,無法對抗飛機轟炸,傷亡慘烈。

  ……

  麵對敵我懸殊的兵力和武器,吉將軍的指揮部決定,由一小部分人喬裝百姓,混入城內,裏應外合。很快,以數位將領為首組成的四十人起義隊,喬裝改扮,準備分批入城。

  謝騖清和那個懂得蒙古語的警衛員一起喬裝成從寶昌、沽源敗逃的偽軍,成功混入多倫城內。兩人一進入多倫,憑著警衛員的故鄉語言,藏身在多倫縣城內的老鄉家裏。

  “換上這個,”老鄉把家中的舊衣裳翻出來,給兩人,“我送你們去廟裏。”

  在老鄉的幫助下,兩人偽裝成平民,成功藏身馬王廟。

  混跡在多倫城內的同僚們,有的偽裝成回民,藏身在清真寺,都在各自摸索著日偽軍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地方堆積幹草,等待時機。

  7月12日拂曉,城外同盟軍發起總攻。將士們組成敢死隊,肉坦匍匐,拚力登城,和城內裏應外合,一時間火光和槍聲四起,奪下多個城門。

  城外,東北義勇軍騎兵乘勝追擊,追擊潰散四逃的日偽軍……

  至12日中午,豔陽下,槍聲漸漸停止了。

  淪陷72天的多倫,經過五晝夜的浴血奮戰,終被同盟軍收複。

  這一日,消息傳出,全國沸騰。

  這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軍隊首次從淪陷區收複重鎮,是全國抗日戰爭第一次大勝。

  ***

  當夜在多倫,有從張家口運送來的十幾卡車的麵粉、蔬菜和豬肉。這都是因為戰事,糧食同樣短缺的張家口老百姓捐贈的。

  同盟軍的彈藥和糧草曆來都是自籌,完全沒有後援,難得一次性獲得如此多的食物,但分給幾萬人,也是杯水車薪。謝騖清帶著分來的豬肉,到老鄉家表示感謝,被強留下來,十幾個許久沒沾過肉腥味的男人,圍坐在老鄉家的炕頭上,吃著豬肉湯汁熬煮的麵。

  老鄉和他們閑談,問家鄉,天南海北的都有,問到謝騖清這個看上去是個帶兵的人,問他吃得慣北方的麵不?謝騖清捧著麵碗,答曰:“我在保定讀過幾年書。”

  “保定是我老家啊,”老鄉笑嗬嗬地說,“那裏有個軍校,最有名的就是那個軍校。可惜二幾年就關了,好些有名的人,都從那裏出來的。”

  謝騖清點點頭:“對,是個好地方。”

  “有機會再去啊?”

  謝騖清笑笑:“有機會。”

  他吃碗麵,把留的一塊肉,夾到了林驍的碗裏,收了筷子。

  一個警衛員進來,給了他一個陣亡名單,低聲說:“受傷的人,先送去北平和天津的醫院,北平那邊同意接收了。陣亡的這些,說要安排葬在張家口,那裏有個烈士陵園。”

  謝騖清細看上麵的名字。

  這上麵的人,五天前還在灤河旁,借著月色分食幹糧,等著兵分三路攻打多倫。許多人前來支援,並非本地人……

  “就葬此處吧,國土即故土。”謝騖清說。

  謝騖清帶隊伍駐紮的地方,是攻城前藏身過的馬王廟。

  等著明日被送走的傷兵們,被安置在有屋簷的前殿。謝騖清問林驍討了一盞煤油燈,在殿後的門檻上坐著,把幾張戰圖對折,搭在腿上,再從戰圖當中抽出一張未著一字的信紙。

  同盟軍被封鎖在察哈爾,和外界通一次電報不容易,更不安全。

  他從開戰以來,沒給過未未一個消息。

  趁著這次傷兵去北平,他想寫封像樣的信。

  煤油燈的火苗跳動著,讓他想到離開北平前夜。

  結婚多年,和她通信仍是個難事、難題。讓謝騖清寫一封起義電文,通電全國舊部,他不必深思,便有話語交待。而對未未……

  他轉著手裏的筆,輕打了幾個圈兒,最後筆尖落下。

  多倫大捷,歸期將近。

  ***

  何未在協和醫院探望過傷員後,拿到一封家書。

  她小心收妥,帶回船運公司的辦事處,沒來得及拆,門房間遞來一張名片,竟是位老友——從南京歸來的召應恪。

  “快請召先生進來。”

  何未將信放下,她有更要緊的事,須在看信前問個明白。

  召應恪帶著一個秘書進來。他讓秘書拿著棕色行李箱,等在外間會客廳,而他則單獨進了書房。何未把門關上,和他先後坐在離門遠些的書桌旁。

  “你可收到我的電報了?”何未輕聲問,“南京政府對察哈爾的封鎖要到何時?我這裏有不少子彈和藥品,還有食物想送過去,根本拿不到通行證。”

  問完,她又擔心地說:“他們之前打下三個縣,已是糧彈緊張,如今再強攻下多倫,得不到補給和支援,沒有辦法再打下去了。”

  “東三省那邊,都沒有封鎖的這麽嚴。他們是抗日同盟軍,要打日本人的,不支持就算了,還要封鎖糧食,不許社會團體接濟,這是要逼死抗日的隊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