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月是故鄉明(1)
  第61章 月是故鄉明(1)

  短暫的寂靜後,謝騖清問:“有沒有浴室?”

  嬰兒太小,他隻能遠觀。謝騖清於三等船艙住了幾日,沒條件沐浴,到了港口碼頭,徒步到秘密交通站,除了傷腿消毒,周身沒消毒清洗,不敢靠近自己的兒子。

  蓮房領他去了一間小浴房。

  浴缸旁的金屬架子上,搭著他於京中習慣穿的白襯衫和軍褲。“小姐讓準備的,怕將軍來了,沒衣裳換洗。”

  沐浴後的謝騖清,於瓷白浴缸邊沿坐了。

  磚灰色煙灰缸旁,擺著飛艇香煙和一盒火柴。他撕開細長的銀封條,打開香煙盒,輕在掌心敲出了一根細白的香煙。

  他的西府海棠還記得,百花深處的多寶格隔斷牆內,那個瓷碟裏的香煙牌子。

  得妻如此,此生何憾。

  謝騖清抽到一半,把香煙斜擺在煙灰缸上,翻找出剃刀,把麵頰刮幹淨。他對著鏡子,以兩手將額前的發向後理,露出一雙眼眸。

  蓮房沒留在臥房,將全部時間給了初次見麵的父子。謝騖清趿拉著皮拖鞋,離開浴室,半靠在床頭,看著從搖籃抱出來的小娃娃。

  眼睛像他,丹鳳眼。鼻子和嘴,像未未。

  “你媽媽很想你,知不知道?”他低聲對繼清問。

  “日後,要孝順她,”他對兒子說了第二句,“照顧她。”

  小人兒攥住他的手指頭,攥得極緊。

  素未蒙麵的一大一小兩人,沉浸在這種無法割斷的血緣關係裏。謝騖清想象不到,未未如何生下這樣大一個孩子。他俯身下來,親了親孩子的麵頰,奶香滲入他的骨血。

  戰場殘酷,他無法帶一個孩童在身旁。

  戰區的人都選擇將妻子和幼子送走。如若夫妻二人皆要上戰場,則托付給友人、紅區的老鄉家寄養……有人自此再沒見過親生孩子,骨肉分離。與之相比,繼清已是幸運,有能照料看護他的香港何家。

  “等仗打完了,帶你回貴州,”他輕聲道,“去看家裏人。”

  自鴉片戰爭被割讓給英國人後,香港人既不認同自己是大清子民,亦不認為自己是英國人,還是沿襲了廣州的民俗文化。這幾年來這裏的人除了為避難,就是想賺錢糊口。

  他趁繼清睡了,離開公寓,獨自踟躇在香港最繁華的皇後大道上。

  此處黃包車夫喜好戴個大鬥笠,著布褂子和及踝的長褲,三兩聚在一處等生意。

  英國人雇傭的印度兵吹著小號,正在街道正中遊行。因香港氣候炎熱,印度兵們戴著頭盔,上身軍綠短袖,光著腿穿著高筒長靴,踩著白色小軍鼓敲出來的步點,在軍官英文的號令下,立正、整隊。

  民眾圍觀一旁,謝騖清隱在人潮裏,在一個石柱子下聽人聊到關外,談論關外戰爭。他在北伐前,長住廣州,精通粵語,聽得懂。他兩手負在身後,聽尋常的租界民眾憂心內地,是否會像印度一樣,徹底淪為殖民地,說到後頭,竟開始爭論是做英國殖民地好,還是被日本人占領更好。

  戴著禮帽的年輕男人,現身石柱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