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冬寒雁南飛(1)
  第54章 冬寒雁南飛(1)

  離京那日,晨雪來得毫無征兆。

  燈燭照雪影,在屋子裏看,窗戶紙上有千萬飄灑的黑影。

  百花深處胡同裏的普通住戶全在睡夢中。

  淩晨五點,靜的像有雪落的聲音。

  有間掛著“小器作”的店鋪點著油燈,隔著玻璃,斯年看向內裏,架子上擺著細巧木器,黑色棕色為主。這種修理硬木家具和木器店的店散落在北平大小胡同,極常見。裏頭的夥計隔著玻璃,瞅見外頭一行人趁晨雪往出走,難免多瞧了兩眼,但一見林驍的軍裝,立時收斂好奇心,滅了燈。

  “謝少將軍沒看到雪就走了,”斯年遺憾,小聲問,“他見過雪嗎?京城的雪?”

  “見過,”她給斯年帶上白茸茸的冬帽,“他每一回入京,都是冬天。”

  “每一回?”

  斯年怕惹她傷心,從不追問,自從謝騖清先離京,小孩子便打開話匣子。平日裏文靜穩重的女娃娃,遇到和謝少將軍有關的,定會追問到底。

  “第一次是遜清皇帝大婚,大婚當夜在這裏,我和他認識,”她在晨雪裏說,“第二次是南北和談,和談失敗,孫先生病逝。”

  “在濟南被日本人害了的外交官,也參加過南北和談,”斯年說,“你說過的。”

  “嗯,那年北上了許多人。”

  從廣州輾轉到日本,再到上海、天津,最終抵達北平的這一趟行程裏,有太多懷揣著南北統一大願的人北上,冒死和軍閥們和談。後來每個名字,都在曆史中留下了一筆濃墨。

  何知妡披著披風,等在胡同口。

  何未南下,不知歸期,她這個做姑姑的怎麽也要送他們到天津,登了船才放心。

  何未帶斯年上了車後排,均薑為何知妡打開車門。

  “何七先生。”胡同口旁的樹影下,一個麵容清俊的男人,迎著飛雪走出來。那男人照舊如正當紅時,斯斯文文,除了因等待多時而肩上積了層白雪,沒任何狼狽和不妥。

  何知妡和祝謙懷對視著:“祝先生。”

  何未示意均薑先關上車門。

  兩個數年未見的同台知己,看見彼此,仿佛見到的仍是當年初登台前,於三慶園後台雜亂走道相遇的兩個新人。一個是七尺男兒郎上著女子妝,一個是沒來得及上裝,隻穿著將軍外袍的俏女兒。他是旦,她是生,他以貌美聞名京師,招攬戲迷無數,於戲園子裏,她護他多次。其後,她被軍閥覬覦,是他一次次斡旋其中,為她得罪權貴……

  坊間流傳兩人的隱秘情事,每每被他們兩個否認,都怕自家盛名牽連對方。唯一留下的存證隻有一個頭麵,在祝謙懷及冠那年,何七先生送到府上的賀禮。

  “七先生勿怪,”祝謙懷帶著歉意,說,“祝某聽聞先生離京,想來送送。”

  祝謙懷遲疑半晌,又問:“七先生這一回南下,可還會回京?”

  何知妡意外,不知祝謙懷從何處得知這個消息。隻是消息給了一半,另一半的真相是,她送何未登船後,還要返回北平,同何家另外幾房一道過農曆新年。

  “若我不再回京,祝先生可有什麽最後要說的?”何知妡終於啟口。

  祝謙懷眼的光,黯淡了稍許。

  他直直望著她。

  何知妡等了許久,祝謙懷微露苦笑,柔聲說:“何七先生早闖出了一番天地,是不該再被束縛在一城一地。隻是生意更耗心神,日後……還是要顧念著身子。”

  言罷,祝謙懷先移開視線,不願再讓人看到眼底心事:“早上還有課,祝某先告辭。珍重。”

  胡同口的告別,讓七姑姑上了火車仍魂不守舍。

  到天津九叔家,何知妡尋了個借口上樓。

  何未支開斯年,於茶室講到祝謙懷,何知卿毫不意外,輕歎口氣。

  “九叔曉得其中內情?”她問。

  “聽人提到兩句,”何知卿摸著懷裏的貓,低聲道,“清朝末年,不許嫖妓的,八大胡同周圍最吃香的就是學戲的男孩子,那時留下的陋習……讓人綁走祝謙懷的人,喜好男色。他關過祝謙懷一段日子,被下屬鬧兵變殺了,祝謙懷這才回來了。”

  九叔點到即止。

  “七姑姑……”

  “她知道。她問我,我便照實答了。”

  何未一時難以出聲。

  九叔又道:“昔日我在京城,見過祝謙懷兩麵,此事就算你姑姑能放下,他都未必。”

  京津同日大雪,茶坊內沒點燈,光線很陰暗。

  叔侄兩個,因何知妡的情緣,相對靜了會兒。

  “租界裏有我幾個交心的朋友,”何知卿從一旁矮幾上拿了信封,“這裏有幾把鑰匙,還有金陵、滬上和廣州城的地址和公寓鑰匙。沿途住自己人的地方,更安全。”

  何未接了:“下一回見,不知何時了。”

  “等真太平了,不就能見了?” 何知卿眼見過清朝覆滅和軍閥勢弱,心寬得很,“二哥臨走前說過幾次,若不是他拴著你,你早該南下了。”

  何知卿看她神態輕鬆,想了想,問了句:“你可曉得,他為何突然定了南下行程?”

  難道還有什麽內情?

  “猜到他沒告訴你,”何知卿說,“他有個外甥吳懷瑾,在南方起義,很快被南京政府反攻。那一仗損失慘重,如今人去了香港避難。謝騖清此刻走,怕就是為了這個。”

  “他倒沒說懷瑾的事。”她後知後覺道。

  謝騖清隻是說,南方需要他回去了。

  ***

  今年冬寒,海河結冰早。

  她和謝騖清相約一同南下的,正是今年最後一班航班。

  航班前夜,她為離港口近,搬去了利順德。

  仍是那個位置,謝騖清早定了三間房。

  夜裏,扣青哄著斯年在隔壁睡了。何未擁被而坐,見不到隔壁燈光,無法安心,淩晨兩點多,陽台突然有光亮,從隔壁照過來。

  她裹上披風,推開門。

  陽台的藤椅上,有一點點紅光時隱時現。謝騖清蓋著外衣,躺在那兒,手邊是一杯冒著白霧的咖啡,將手指間的紅點欽滅了。

  他一瞧見何未出來,將外衣上的煙灰抖下去,衣服丟到一旁的藤椅裏,起身走到她麵前。

  “以為你睡著了,”他輕聲說,“想讓你至少睡到五點,再去敲門。”

  “沒看見你到酒店,睡不著。”

  謝騖清手指朝下微攏著,對她向外揮了揮。讓她後退。

  他手撐到陽台的石圍欄,在黑暗裏從那一頭翻上圍欄,直接躍到她這裏。何未一見他黑影落下,心突突跳得厲害,小聲埋怨:“多大年紀了,還冒險做這個。”

  謝騖清打趣道:“二小姐這是嫌謝某人老了?”

  兩人笑著對視。

  婚後的十日別離,竟比過去少了等待的耐心。隻盼著見,盡快見。

  何未呼出的白霧,在臉邊,很快消散。

  “關外冷嗎?”她問。

  “比京津冷得多,雪沒過小腿了。”

  謝騖清拉起她的手,握了又攥的,過了會兒道:“這回去奉天,把幾個救出來的人送去了蘇聯,有兩個是同一年和我下獄的。”

  “那真是萬幸,能救出來。”她為素未謀麵的陌生人高興。

  下了一日雪,深夜停了。

  深夜裏的烏雲散開,現出了一輪月。

  兩人默契到不必交談,便知彼此不願回房。

  何未想再看看北方的夜空。在南洋時她年紀小,生不出思鄉情,故鄉這個詞體會不深。而今不同了。

  “你說古時候,有人嫁到如此遠的地方嗎?”她問。

  “古時候?”謝騖清倒背著手,看夜,“古時人少,群聚中原,漓江河畔已是流放地了。”

  是這個道理。

  何未原想問吳懷瑾的近況,但想,明日啟程後有大把時間交談,不急在今夜。

  為避人耳目,天亮後,兩批人先後動身到了海河港口。

  碼頭上,鹽廠的工人在搬運精鹽。因是緊要貨物,這批鹽是最後裝船的,到了舟山,也將第一批安排卸貨。

  何未到時,旅客們剛開始登船。

  何二小姐每年最後一班和開春第一班遊輪都會親自到港口送客、迎客,這是多年老規矩,無人察覺異樣。她計劃先按往年,送客人登船後,再悄然入貨倉。

  這邊有貴客認出她,駐足寒暄,引來散客的好奇,猜想這位周身白的名門閨秀是哪家小姐,竟能讓上將、中將這種軍銜的人如老友重逢,笑臉相迎。

  等到謝騖清的轎車駛到港口,他一下車,何未就露出笑意。

  “聽人說,北平六國飯店辦了一樁喜事?”何未身邊的一名上將,笑著問。

  “欸,”她佯作不在意,“那是謝少將軍哄女人的小伎倆。你看,他這不又要走了。”

  “謝少將軍為二小姐幾次北上,都娶不到二小姐,是他沒福氣。”

  何未笑笑。

  謝騖清帶著林驍,還有一行軍官低調登船,隻在走木扶梯時,摘下白手套,對這裏招了下手,倒真像是棄佳人而去的浪蕩子。

  何未目送他。

  碼頭外,接連駛入四輛車,還有軍用卡車。

  何未心裏一沉,不安地望了一眼船甲板,謝騖清已經不見身影,入客艙了。

  “去問問,盡量拖著,不要影響開船,”她吩咐船運公司的經理,“更不能影響客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