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第56節

  何未等了許久,不見聽筒那邊的謝騖清說話。

  “你那邊挺熱鬧的?”她試探著問,“剛回來……顧著自己身體,應酬是沒有頭的。”

  他在電話裏笑了,柔聲說:“好。”

  “我還有電話。”他又道。

  “我還有句話。”她連忙說。

  萬幸,沒有斷線。

  她輕聲道:“你在天津,該住在我九叔家,這裏最安全。”

  何未握著聽筒,等他的答複。

  “不麻煩九先生了,”他低聲道,“不說了。”

  “嗯。”

  在嘟、嘟、嘟的斷線音裏,她靠著牆壁坐著。

  從見麵就感覺到的疏遠,在方才的回答裏更突顯出來,她總覺得謝騖清在克製、壓抑著什麽。

  隔日清晨,嬸嬸突然陣痛來襲。

  她一邊痛,一邊興奮地握著九爺的手腕子,那一邊皺眉,一邊哎呦呦,一邊笑的樣子,真是看得何知卿心跳都要停了。

  從白天到深夜,再到天露白。一陣啼哭帶來了何九家第一個孩子,九爺數日未深眠,臉都熬白了,人家要抱孩子給他看,他沒顧得上,推著輪椅輪子自己往產房去了。

  孩子可以再生,九爺的杜小宛隻有一個。

  何知卿一見到躺在那兒喝牛奶的嬸嬸,心落回了胸膛。

  他眼眶濕著,望著雖虛弱,卻滿麵喜色的杜小宛:“我這一夜啊,沒了十年壽命……”

  嬸嬸笑著看他:“大忠大義的人來過,老天會護佑我們的。”

  嬸嬸指的是謝騖清。何未聽著心裏高興。

  全家人被如此一折騰,全都睡了個足,她睡到中午起床,被告知,前廳有客人等著。

  在天津能有什麽客人找她?

  “有個人,你見過。”小嬸嬸輕聲道。

  好似謝騖清一回來,舊人就紛遝登場了。

  她進了前廳,見到今日來客。其中一個麵善的長方臉白須老人對何未微微而笑,她回憶起這張臉這個人數年前確實見過,曾因皇帝被趕出的紫禁城的事,他來這裏見過謝騖清。

  自遜清皇帝到天津衛的日租界定居,他們這些遺老遺少跟來了不少,因依附日本人,不少人做了日本裝束,這位遜清朝廷的老官員就是,穿著和服,梳著油光光的兩撇短發,不倫不類,滑稽可笑。那個日本人穿著英式西服,和同樣身著西裝的法領事及翻譯一起,幾人並肩坐著,倒像是租界百貨大樓展示窗裏的一排人偶。

  他們來,是為了何未參股的鹽號。

  其實是分批來的,九叔耍了個心眼,讓兩撥人一起見她。

  如此,不論日本人還是法國人,都隻能說到皮毛,無法深入。何未反倒輕鬆。

  北伐後,原來的“榷運局”改為了“鹽務稅收管理局”,也就是說,經營形式從官方辦,改為了官督商辦。

  食鹽一放開,都在搶占先機,她參與此事十分低調謹慎,沒想到還是被這些人嗅到了。

  何未將手裏的扇子打開,輕輕扇著風,笑著道:“對鹽號這件事,我是身輕言微,沒什麽說話資格的。”

  那穿著和服的老人家皮笑肉不笑地,嗬嗬了兩聲:“二小姐謙虛了。何家有艘萬噸級的海輪,專準備做鹽運,想來在這上麵還是有想法的。更何況,說是官督商辦,一開始能拿到鹽號批文的,還不是你們這些大戶。”

  這個老頭是清政府官場出身,比那兩個洋人和一個翻譯懂人情世故得多。

  “而且,產鹽區都在沿海口岸,誰不知道何家和沿海口岸關係好?這關係可是從民國初年開始的。更何況天津有這麽多大鹽廠,鹽廠是鹽號的供貨源,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而何家九爺在天津是什麽地位,大家有目共睹,怎麽能說是身輕言微呢。”

  何未笑笑,避重就輕道:“我九叔要知道被大人如此誇讚,比嬸嬸生了女兒還要開心。”

  那個翻譯對法國人說完,法國人立刻笑著,說恭喜。

  那日本人問長臉老頭,老頭不大情願翻譯給他聽,日本人也跟著法國人,說到了孩子上。

  何未慣於打太極,借著這個機會,扯得越來越遠。

  日本人和法國人,加上那個翻譯都不覺得有什麽問題,唯獨那個長臉老頭不悅,卻礙於大家都在說喜事,不好打斷。

  貓兒突然從茶室跑出來,一跳,落到她腿上。

  九叔養得這隻貓極有靈性,跟著九叔見客人多了,一旦見主人氣場不對,想結束這場會客,就會鬧著來撒嬌。此刻便是。

  她摸著貓背,叫扣青去端新煮的糖水。

  小嬸嬸及時雨一般跟著扣青進來,陪著這幾位客人和何未天南地北地聊了一個時辰,等送走客人。何未抱著貓,去了茶室。

  何知卿沒了心事,正怡然自得地喝著茶,大拇指上的扳指頗有節奏地敲著矮桌,哼著曲兒,見她來了,笑著接過貓:“為了這個鹽號,好幾輪人來見過我了。英國法國,今日又是日本人。照我看,你帶斯年盡快回北平,不用等這裏的滿月酒。”

  天津和上海都是租界多、洋人多,因此麻煩也多。九叔的考量是對的。

  她心不在焉“嗯”了聲。

  謝騖清如今到了天津,她怎麽可能安心走。

  她挨著九叔坐下:“九叔,你能不能幫我問出他在天津的落腳地?”

  何知卿瞧著她:“照我看,他是不想讓你見到。”

  “我知道,”她反問,“可若是嬸嬸病了,不讓你知道,你還能安心在這兒喝茶嗎?”

  何知卿想了想,也是。

  打開床頭的矮櫃抽屜,翻出一個手抄的電話簿,翻找著,打了幾個電話出去。何知卿留了個心眼,順便問了鄭家。

  何知卿掛了電話,說:“既然他能突然出現在天津,就是周密安排的,未必能打聽出來。耐心等等。”

  消息在午後傳來。

  無人聽說那位謝先生,倒是鄭家最近事情多。

  何知卿說:“鄭家早年在三不管買了塊地,開了不少鋪子。最近生意好,事情也多,前天下午有人在戲園子鬧事,鬥毆傷了不少人。天津最好的幾位江湖先生都去了,包括一位有祖傳手藝的接骨先生。”

  她直覺發生的巧。

  何知卿猜她所想:“不讓你去一趟,你是不會罷休的。坐我的車過去,三不管雖無人管,但九爺的車大家還是認識的。”

  她“嗯”了聲,要走。

  “在他回來前,我不想提這些,怕他真回不來,你知道了更難過,”九叔輕聲又說,“我讓許多朋友打聽過,謝卿淮被囚禁那幾年,南麵好幾個講武堂的學生們寫請願信想救他。依我看就是這些害了他,怎麽能留個有聲望的活口呢?我猜,他受的罪不少。”

  “這人生在世,往往是盛名薄命,”九叔最後道,“如今他能活著,我都是意外的。”

  何未沒再耽擱,要了戲園子的地址,去了三不管。

  許多老板認識九爺的車,一見車,便指使人引到門旁停了。何未隔著半開的車窗,看車窗外的戲園子老板,說:“給鄭家人帶句話,我是何九公館的,找一位叫林驍的先生。”

  未幾,從戲園子裏走出一個人,正是林驍。

  她下了車:“林驍先生來聽戲?”

  “是,今日有一出西廂記不錯,”林驍麵對旁人應對自如,唯獨對何未,不敢有所阻攔,“二小姐……想聽?”

  “嗯,”她見戲園子外的紅紙寫著今日的名伶,隨口道,“我最愛這位唱的西廂記。”

  何未戴了個大遮陽帽,由林驍引著,進了戲園子。白日裏的生意不如晚上,有幾個夥計擦著戲池子裏的桌子。老板親自給她掀開一塊塊半懸的繡金布,往後邊去,兜了個圈子,才進了後邊的小巷子。那巷子連著隔壁的賭坊。

  “天津最有名的接骨先生過來了?”她邊走,邊輕聲問林驍。

  林驍不敢答,點點頭。

  幾經輾轉,終進了個院子。此處小得很,為不引人注目,沒刻意按招待人的樣子布置。

  一半院子堆著賭場的破賭桌和椅子,半擋著通往另一處的小木門,木門上了鎖。另一邊的廂房裏,進出幾個便裝的中年軍官,在進進出出地收拾著文件。

  正房門口掛著湘簾,裏頭靜著。

  她征詢看林驍,是不是這間。林驍輕頷首。

  何未立在湘簾前,略定了定神,伸手要撩湘簾。

  林驍想攔,沒攔住。

  ……不敢攔。

  她一手撩開湘簾,邁進了門檻。

  裏頭為消暑,窗簾都放著,擋去外頭的日光。

  但如此盛夏,哪怕擋了直曬的光,也足夠看清裏邊的人。

  一台16寸台壁兩用的綠色電風扇擺在茶幾上,正對著一盆冰吹著風,這算是屋內的一股清涼,在咯吱咯吱的扇葉旋轉聲裏,謝騖清靠坐在暗紅的雙人沙發裏,麵前擺著一個小桌子,堆滿了書和手稿。

  他正拿著一支鋼筆,在手上轉著。

  受傷的那條腿打著石膏綁著紗布,搭斜搭在比沙發高的椅子上。

  屋子裏,凳子上坐著一個,窗邊靠著一個,還有個拿著水果刀在削蘋果。

  何未一眼望過去……全是麵善的,當年保定的同學會都見過……

  謝騖清抬頭,停下了轉著鋼筆的手。

  她本是滿腹的心疼,還有被瞞著的委屈,籌謀著做出氣惱的樣子。

  被屋內這一堆人打亂了。

  “我們馬上要去火車站,”其中一個就是當年的桃花眼先生,他兩鬢短發已白,卻還是帶著往昔的燦爛笑容,“和謝教員告個別。”

  這語氣,像是對師娘匯報。

  何未抿抿唇,將白珠子串起來的手袋放到進門的高櫃子上:“你們……說吧,我見天太熱了,問問,要不要送些冰鎮水果進來?”

  ……

  湘簾外,王堇的聲音問:“站太陽底下偷聽什麽呢?不嫌熱。”

  沒人回答他。

  這一問更尷尬了,林驍顯是在偷聽裏邊的情況。

  她一轉身,掀竹簾子出去了。

  王堇抱著一摞電報,林驍正拉他到一旁。

  王堇見到何未,眼睛亮起來,要叫,但還是收住了,知道裏邊在談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