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緣分
  第121章 緣分

    元宵節前, 宗紹去照相館取回了照片,順便買了一本相冊,幾個相框回來。

    他們總共拍了三張照片, 洗出來的卻有九張,不過大的就一張,被用相框封好掛到了客廳牆壁上。

    尺寸小的全家福,和明明瑞瑞以及林薇抱著貝貝照的相片,林薇都挑了一張出來, 用小相框裝著。明明瑞瑞的合照被放到了他們房間, 另外兩張則都在主臥擺放著。

    剩下的相片和以前拍的那些相片則都被林薇裝進了相框裏, 宗紹買回來的相冊很厚, 她打算慢慢將這本相冊填滿。

    ……

    新學期林薇比去年更忙碌, 倒不是工作增加了, 也不是貝貝變得更難帶了。

    雖然隨著月份增長,貝貝的睡眠時間由原先的二十多個小時,漸漸縮減到了十幾個小時, 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也的確比之前更難帶。

    但明明瑞瑞也越來越懂事, 已經能幫林薇分擔很多事——他們現在都會給妹妹泡奶粉喝了。

    林薇變得更忙碌, 主要是因為她在工作與照顧孩子之餘,還得抽出時間學習高中知識,她打算參加來年的高考。

    本來林薇是打算度過生死劫後就開始複習, 但因為宗貝貝小朋友的意外到來,去年下半年事情太多,她沒太顧得上這件事。

    直到過完年, 想到離恢複高考隻剩下不到兩年時間, 她才開始緊張起來。

    雖然她拿了高中畢業證, 但實際上隻上了一個多月的課,再加上離開學校久了,這幾年她都沒怎麽看過書。要是從恢複高考的通知下來才開始複習,她真不確定自己能考出什麽成績。

    如果她沒有做過夢,不知道未來的發展軌跡,到時候再難她也隻能硬著頭皮上,甚至幹脆放棄高考。

    但既然老天爺給了她金手指,讓她比別人多了兩年時間準備,她不珍惜這次機會實在說不過去。

    下定決心參加高考後,林薇就把自己的打算跟宗紹說了,雖然這是她個人的自由,但他們是一家人,如果她真考上了,肯定要考慮好家裏怎麽安排。

    而宗紹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底到她到底是考出去,還是報考當地中專院校。

    得知這個世界是一本小說,而林薇夢到過全部劇情後,宗紹問過林薇他和孩子以後過得怎麽樣。

    林薇不想提起男女主,回答得比較簡單,隻說小說裏她去世後,他轉業回了石城,進了國營廠,改革開放後跳出去下海經商了。

    總的來說,他未來過得不錯,就是煙抽多了得了肺癌,死得比較早。兩個孩子也很有出息,瑞瑞上了少年班,明明子承父業當了商人,性格也跟他越來越像。

    宗紹聽後沉默半響,很懷疑林薇是不是為了讓他戒煙,才用肺癌來嚇唬他。

    但過後在這方麵他的確注意了很多,以前他隻是自己戒煙,營裏其他人在他麵前該抽還是抽,那之後別人在他麵前抽煙,他總會提出自掏腰包請他們去醫院做肺部檢查的事,幾個月下來,現在營裏那些人抽煙都躲著他。

    明明跟他越來越像這一點,他觀察了半個月,也沒覺得這小子跟他哪裏像了。但他也沒完全不相信,畢竟如果真按小說裏那樣發展,明明性格越來越沉默也有可能。

    瑞瑞上少年班這事他倒沒怎麽懷疑,這孩子聰明。

    至於小說裏他轉業回鄉,後來下海經商那些事,宗紹沒有懷疑,但他並不覺得這輩子的自己會走上那條路。

    他出生於軍人家庭,從小身邊接觸的都是軍人是事實。

    因為受著這樣的熏陶長大,所以後來他自己也成為了軍人。如今的他熱愛著自己的事業,如果可以,他希望能一直留在部隊。

    小說裏他轉業是因為林薇去世,但現在她活得好好的,未來如果沒有大的變故,他應該不會轉業,所以他未來大概率不會成為多麽有錢的人。

    作出決定前,宗紹跟林薇談過這件事,而林薇早有準備,並表示沒關係,反正沒了他,未來還有明明挑起家庭重擔。

    雖然不打算下海經商,但宗紹並沒有略過改革開放這件大事,順著改開問下去,他知道了這幾年會發生很多事。

    比如七八年進行的土地改革,比如今年將要結束的大運動,又比如,偉人會在今年九月份去世。

    前兩個都是好消息,但得知最後一件事後,宗紹消沉了一段時間,他想做些什麽,但最後發現他什麽都做不了。

    在家庭裏,他是林薇的依靠,是孩子們崇拜的父親,但於整個國家而言,他太渺小了,他隻能看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衝。

    雖然宗紹從林薇口中得知了未來很多事,但恢複高考這件事林薇沒提過,因此得知林薇打算參加明年的高考,宗紹怔了怔問:“明年會恢複高考?”

    “舊shígG獨伽嗯,時間應該是明年十月份前後,年底考試,考上的七八年年初上大學。”因為小說裏沒有提具體時間,林薇說得比較含糊。

    “你可以報名嗎?”

    “規定的是年齡不超過三十歲的往屆初高中畢業生都可以報名。”

    小說裏還說了些特殊情況,比如成分有問題,家裏沒摘帽的可能會報不了,就算摘了帽,也需要領導同意。但林薇覺得自己成分沒問題,不至於被卡審批,而且就算真碰上這種情況,到時候想辦法就好了,現在操心那些事太早。

    “那就去吧。”宗紹點頭,又問,“你打算考哪所大學?學什麽專業?”

    “具體的我還沒想好,離開學校太久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學成什麽樣。我想的是複習的好就往羊城報,不好的話就報市裏專科院校,如果是去州裏的話,離家也近點……”

    林薇話還沒說完,就聽宗紹說:“往羊城報吧。”

    “什麽?”林薇以為自己聽錯了。

    “既然要考,那就爭取考個好大學,你往羊城報,我這兩年也會想辦法往羊城調。”

    兩人是晚上聊起的這件事,林薇本來靠在床頭,聽到宗紹這麽說,她立刻坐直了身體,問:“你說真的?”

    宗紹分析道:“嗯,州裏離咱們這也不近,就算你為了我們報州裏中專,上學期間估計就寒暑假和節假日才有時間回。與其這樣不如報羊城的學校,反正都在一座城市,說不定周末還能回家。”

    這方麵,林薇還真沒考慮過,但被宗紹這麽一說,她覺得可行,問題在於:“你能調過去嗎?”

    “時間問題,我現在開始準備,明年應該差不多。”

    如果林薇說想去首都上大學,宗紹想調過去肯定有難度,主要是所屬艦隊不同,但羊城基地和三林基地都屬於南海艦隊,之間軍官調動雖然不算頻繁,但每年總有一兩個,宗紹神情調過去不是沒可能。

    有了宗紹這句話,林薇下定了決心,不再考慮當地中專院校,一心往羊城考。

    為了支持媳婦,宗紹找人弄了兩套高中課本,囊括停課前和停課後的高中內容,雙管齊下,免得有遺漏。

    收到那箱書的時候,林薇的心情別提多複雜了。

    雖然宗紹支持她考大學,她很高興,也很欣慰,但……這有點支持過度了。

    心情再複雜,林薇還是打開課本學習了起來,總不能浪費他的良苦用心。

    ……

    就在林薇忙於學習工作照顧孩子的時候,周家發生了一件事,陳八妹父母找過來了。

    但那幾天正值期中考試,林薇忙得不可開交,每天學校國營飯店和家裏三點一線,所以當她知道這件事時,事情已經塵埃落定。

    “八妹父母就這麽回去了?”林薇不敢相信,雖然嶺南離崖州島不遠,但過來一趟可不容易,竟然這麽輕易就被打發了?

    鄧湘雲歎了口氣說:“拿了錢走的。”

    “怎麽還給了錢?”林薇問,“八妹已經成年,就算他們想帶她回去,隻要她不願意,他們應該也沒辦法吧?”

    “話是這樣說,但他們因為八妹賴在島上,我們也不好趕他們走,八妹不是軍屬,這事部隊也不好插手。”鄧湘雲無奈地說。

    林薇想想也是,歎了口氣問:“給了多少錢?”

    “一百,從八妹工資出的,說好拿了錢,他們就當八妹已經嫁出去了,以後不來打擾。”

    當初陳八妹留下帶小石頭的時候,鄧湘雲就說過要按保姆平均工資按月給她錢。

    雖然陳八妹當時堅決不肯要,但鄧湘雲說過給她存著,等她離開或者嫁人的時候一並給她。後來陳八妹跟著林薇學認字,買書買筆買本子多了不少開銷,才開始從鄧湘雲拿按月領零花錢。

    陳八妹是七四年夏天到的周家,到現在幹了快兩年,除去每月領的零花錢,鄧湘雲手裏還有三百多工資。

    錢雖然不多,但林薇很懷疑他們能否遵守承諾,他們過來一次,來回費用頂多十來二十塊,來一次要一百走,淨賺八十多,以後還不得沒錢了就來要一回帳?

    “那倒不會,八妹決定離開我們家了,阿海跟周邊農業大隊說好了,讓她落戶過去,”見林薇麵露疑惑,鄧湘雲解釋說,“這次他們其實是以找女兒的名義,聯係部隊坐補給艦來的,這次他們拿錢走人,在部隊裏也過了明路,等八妹落戶到農業大隊,他們再過來隻能自己想辦法。”

    不能坐軍用補給艦,他們就隻能從湛市繞道坐民用船來,但他們都是普通農民,大字不識一個,自己想辦法坐船過來可沒有這次那麽容易。

    至少近幾年內,他們來的可能性不大,等到他們再次找過來,說不定陳八妹都結婚了,受到娘家的掣肘也會小很多。

    這樣想雖然有自我安慰的成分在,但這也是現實。盡管建國後女人地位提高不少,不再講究“在家從父,出嫁從夫”那一套,但在農村,很多女人婚前為娘家當牛做馬,婚後為夫家鞠躬盡瘁,由不得自己。

    林薇問:“八妹什麽時候走?”

    “月底,到時候我打算請她吃頓飯,你們也一起來吧。”

    雖然陳八妹落戶口的農業大隊離這不遠,但落戶後她也有自己的生活,肯定不能經常來探望。

    林薇正準備答應,就聽到鄧湘雲說:“對了,八妹打算改名。”

    “怎麽突然決定改名?”林薇反射性問,但想想又說,“她那個名字改了也好,她想好改成什麽了嗎?”

    “想好了,她打算改名叫陳立華。”

    聽到這個名字,林薇差點被水嗆到,問:“你說八妹叫什麽?”

    “她打算改名叫陳立華,怎麽了,你認識同名的人?”鄧湘雲疑惑問。

    林薇咳嗽著說:“不認識。”

    她在現實中的確不認識陳立華,但陳立華在原著中出場過幾次。

    一次是八十年代中,她到羊城出差請明明吃飯,被男女主兒子碰到還以為是他們家的親戚,碰到宗紹就問了起來,結果被告知是明明的朋友。

    陳立華第二次出場是在九十年代中,當時明明剛開始做生意,她給了幾個訂單,算是幫襯,因此小說裏簡單介紹過她的情況。

    但小說裏陳立華老家是崖州島的,七十年代末說服大隊辦養殖場醬油廠,醬油廠因為做出的醬油味道好,規模迅速擴大,八十年代末大批企業公轉私,醬油廠也在其中,她由此成開啟了商業版圖。

    名字不同,老家不同,所以林薇一直以為陳立華和明明是後來認識的,從來沒把這兩人聯係起來過。

    但現在,陳八妹改了名字,落了戶籍……

    林薇不由感慨,緣分這東西實在很奇妙!

    作者有話說: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