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敵情
  第21章 敵情

    ◎主動請纓前去遊說◎

    馮慨之的自信心已經快要溢出來了,聽了這話之後自命不凡地道:“怕什麽?直接跟他們打就是了,他們敢來就得死!”

    這話說完,整個軍營裏頭壓根沒有什麽人敢應的。

    張崇明也是冷冷一笑:“那也得有命才能打,咱們這邊撐死三十萬兵力,對麵可是百萬軍師,他們大軍壓境,便是拚人頭也能熬死咱們。你說的這般篤定,要不兩軍開戰之事你做先鋒?”

    “我?”馮慨之脖子一縮:“我不行!”

    他最怕死了。

    “不行你就閉嘴,少在這丟人現眼。”張崇明仍舊冷嘲熱諷。

    他還是有些記恨蕭瑾把他拉到這兒來。張崇明對此戰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如今聽聞齊國要夜攻,想的也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命。對上馮慨之這樣分不清情況的蠢貨,他能好好說話才怪呢。

    不過蕭瑾也不會放任他在這邊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開戰之前的士氣還是很重要的,士氣一散,人心就倒了,那這城自然也就沒得守了。

    蕭瑾立馬吩咐:“諸位先下去休息吧,咱們晚些時候再議。”

    他剛說完,張崇明便腳下生風,頭也不回就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此處正是城牆處,再往北就能看到淮水了,淮水對麵便是齊軍,這種險地張崇明實在不想逗留。

    他一走,馮慨之踟躕一番,也跟著他一塊兒離開了。

    雖然馮慨之確實有信心能打贏這場仗,但不代表他就願意以身犯險了。君子不立危牆,小皇帝若是願意的話,那還是讓他一個人在那兒吧。

    幾個人都拍拍屁股走了人,獨留下顧淮南。

    蕭瑾問他:“悔之你怎麽不走?”

    顧淮南其實走不走都無所謂,他本身也不怎麽怕死,所以道:“聖上還沒走,臣怎麽能先走?”

    蕭瑾又問:“你就不怕齊國人會突然攻進來?”

    顧淮南回得一本正經:“若是真攻進來,聖上跟前必定是最安全的地方。”

    蕭瑾會心一笑,這個未來男主的大謀士還挺會說話的。

    不對,如今是他的謀士了。

    這麽一個腦袋靈光身世悲催,又是他父皇親手撿回來的小可憐,他自然要收入麾下了,可不能白白便宜的男主。

    蕭瑾帶著顧淮南跟王從武並王碩王將軍一齊登上了城門。

    上去後,顧淮南便發現此處的城牆仿佛有些不一樣了。他向來觀察的都細致入微,從前被派去治水的時候,淮河一帶他都去過,這城牆也常去,畢竟那上麵站得高望得遠,可以更好的看到水文情況。但是這裏的城牆卻與眾不同,隔了半人遠便鑿了一個大孔,看那口徑跟洞口的情況,顯然都是新開鑿出來的。

    難道是有什麽別的巧用?

    顧淮南想到今日朝中的變化,他雖位卑,卻時常關注政事。從前馮尚書與張丞相沆瀣一氣,在朝野內外名聲並不好聽。這回開戰卻自願捐錢,裏麵必有貓膩。

    顧淮南摸了摸城牆上的新洞,事出反常必有妖,沒準這貓膩就應在這個洞口處也未可知。

    前頭,王從武已經壓低聲音同蕭瑾匯報起來了:“那些火炮都已經準備好了,隻是時間實在太短,就算那些工匠不眠不休,造出來的數量也不太多。若是齊軍那百萬大軍一齊攻城的話,應當也就隻夠用上一回。”

    蕭瑾點了點頭,他早就知道會是這麽一個結果。齊國來的實在是太突然了,沒有給他們多少準備的時間,但凡再推遲兩三個月也不至於會是這樣的結果。且這個年代生產力低下,手工效益更不用說,若想不受限製的使用火藥武器,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王從武又道:“這一戰隻怕是凶多吉少,不過馮慨之方才怎麽還大放厥詞起來?臣還聽聞他自願捐了一半的家產充當軍費,這事兒怎麽聽怎麽離譜,能是他幹出來的嗎?”

    馮慨之什麽時候能有這份覺悟?

    他要是真的這般愛國,這般心懷天下,也不會做出那等偷雞摸狗作奸犯科的事了。

    蕭瑾一歎:“我跟他說了火炮的事,他見到火炮之後信心倍增,覺得咱們不一定能力壓齊國。”

    王從武驚訝地抬起頭:“您沒跟他說火炮不夠?”

    蕭瑾輕飄飄地瞥了過來:“我要是如實相告的話,軍費還能籌得過來嗎?”

    “……”這倒也是。

    王從武無言以對,不過:“那軍費本來就是他貪進去的,如今吐出來也是理所應當,要不是因為他們倆,戶部怎麽可能會虧空成那樣?”

    “這話暫且不說了,火炮不夠的事情還得瞞著,不能叫馮慨之知道,更不能叫張崇明知曉。”

    這兩人若是知道情況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沒準提前投也說不定。

    王從武打了包票:“您放心好了,消息都捂得緊緊的。”

    蕭瑾“嗯”了一聲,繼續觀望河岸。

    在夏朝短暫的一統南北的幾十年裏頭,臨淮關都是一個整體,不過卻有淮水跟濠水將其一分為三。如今南北分裂,淮水以北的地界都屬於齊國統轄,原臨淮關也被一分為二,南邊的是夏國地界,北邊的是齊國地界。關口往南,夏國設還置了臨淮鎮,不過,這個鎮跟從前比起來小了太多。

    淮水上下遊一帶,隻臨淮關處水麵最窄。齊國人多是北方人,不擅鳧水,也不擅長打水戰,所以齊國人選擇臨淮關作為突破口,蕭瑾也是早就有所預料了。

    此處城牆雖然建的離水麵並沒有多遠,但是依舊有些距離,加上隔了一條淮水,蕭瑾實在看不清對麵究竟是什麽情況。

    看來有必要把望遠鏡給做出來了。

    蕭瑾一麵琢磨,一麵思考對策。火炮不足,兵力不夠,那肯定是要借助別的外力。但冷兵器時代,除了火炮他到底該造一個什麽東西才能以一敵百?

    邊上的王從武還在憂心忡忡:“齊國這次可是廢了不少的勁,派了這麽多的士兵。一個常勝將軍當元帥不夠,還派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皇子當監軍,這兩個人聯手,實在難辦……”

    哎,他難道不知道難辦嗎?蕭瑾還在苦思冥想,不想在後麵一直沒有吱聲的顧淮南卻打破了這份平靜:“聖上可是在心煩齊軍的事?”

    顧淮南應該不是一個無的放矢的人,蕭瑾被打斷反而挺高興的:“難道你有什麽好對策?”

    顧淮南定了定心,他剛才所說無非就是為了引出這句話罷了。

    終究還是不甘心啊,不甘心就這麽被那對母子踩在腳底下,也不甘心就這麽看著李廷芳那種人繼續高高在上,收人追捧。

    顧淮南決定賭一次,就賭他們這一次肯定能贏。

    顧淮南緩緩道:“臣之前治水時,對於齊國的一些事情也有所耳聞。此次領兵出征的這位元帥,姓袁名征,祖祖輩輩都是軍功起家,替齊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隻是這位袁大將軍已經功高蓋主,齊皇早就對他心有不滿,此次派袁大將軍出征,乃是因為朝中無人可替代他。不過即便如此,齊皇仍是不放心,又派了齊國二皇子前去監軍。袁征此人雖對齊皇忠心不二,但其性情耿直,快人快語,曾得罪過不少人,齊國二皇子便視他如眼中釘。兩人眼下同在齊國軍中,卻已有不少嫌隙,並不能同進共退。”

    王從武覺得驚奇:“你對別人的國事還了解的這麽清楚?”

    這種事齊國瞞得緊緊地,他都沒能打聽出來!

    顧淮南道:“鼠有鼠道,臣當官未曾做出政績,也就在打聽情報上頭有些門路罷了。”

    王從武看著他酷似李丞相的眉眼:“你這張臉怎麽能說出這樣自汙的話?”

    顧淮南無端惡心了一下,不是惡心王從武,是惡心自己這張臉。

    蕭瑾知道他不喜,所以立馬將話題拉回來:“所以你想用離間計?”

    顧淮南沒想到蕭瑾這麽快就猜到了自己的意思,坦然點頭:“是。”

    “要如何離間,咱們這邊可沒有奸細。”

    “並不需要奸細,隻需在今夜主動求和便可。”

    “那豈不是長他人誌氣?”王從武道。

    “齊國派了這麽多兵力,定會一戰,否則軍費開銷太大,國家財政也入不敷出。既然一定會開戰。夏國勢弱本就是事實,齊國攻打過來也不過就是今明兩日,求不求和其實對於戰事並沒有什麽影響,該打的仗還是得打。至於是否長他人誌氣,這也未可知。隻要算計得當,齊國必定會先起內訌。”

    蕭瑾忙道:“繼續說。”

    顧淮南緩緩道來:“佯裝求和罷了,隻派一人前去傳話,不過求的那人不是對方二皇子,而是袁征。這兩人早已不和,離間計雖尋常,但有用就行。懷疑一個人並不需要理由,甚至都不需要腦子。一旦齊國二皇子信了袁征有通敵之心,那麽咱們便能從內部瓦解齊軍。若是聖上還不相信,臣願意親自前往遊說,懇請聖上恩準!”

    蕭瑾驚了。

    他沒想到顧淮南會這麽拚。

    作者有話說:

    氣死我了,今天沒咋加班,回來之後就開始寫小說,結果晉江崩了!

    發了好久,根本發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