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毀譽由人
  第126章 毀譽由人

    李放來到客廳, 這才發現偌大的廳堂中或坐或站,甚至連走廊上都是人。這座竟陵王府是嘉平帝親賜,自然不是連十幾人都無法坐下, 而是來的這些人,身邊都跟著自家的子侄少年。

    見到李放出來,都是一擁而上。

    有的道:“王爺,犬子某某, 今年已經十八歲了。幼年跟著拳師習武, 武功高強。老朽今年已老邁不堪,吾兒發下誓願, 願代父從軍。聽說王爺不日便要前往襄陽,希望王爺能帶我兒往帳下聽用……”

    有的道:“王爺,這位是我的侄兒,今年已屆弱冠,自幼聰敏,頗有謀略。今想毛遂自薦, 到王爺軍中尋個參謀之職……”

    有的道:“王爺, 這位是我家舅老的表弟, 早些年亦曾在東府任職,這次蘭陵之戰,我這位表弟深感王爺您才是我大周的救星, 望能追隨王爺……”

    “……”

    “……”

    耳房內卓小星看著這些人忍俊不禁。

    那個號稱武功高強的, 生的病歪歪的, 她隨便一看, 便知這人一點真氣都沒有, 連武學的門都沒入。估計也就是學過兩下花架子, 這病弱的身軀未必能使得出來。

    那個號稱自幼聰敏、頗有謀略的倒是白白胖胖, 卻是個口吃,結巴了半天,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而那位表弟麽,他倒是沒什麽毛病,隻是看起來便是一副驕矜意滿、誌大才疏的模樣,大言不慚,誇誇其談道:“王爺若肯用我為軍師,我敢擔保一個月之內,王爺便可攻克稷都,生擒那慕容青蓮——”

    至於其他人,也大抵是金陵城中的勳貴子弟,也許是年歲到了,始終沒有個出路。本來這些人都是出身低等士族或者寒族,在金陵貴族中算是中下層,就算攀不上高高在上的廣陵王府,也是不屑於將家中子侄送到偏遠邊陲還戰事紛頻的襄陽的。但是這一次竟陵王在朝中也算大出了一次風頭,長輩們開始覺得西府也許同樣是個不錯的進身之階。

    李放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拱手道:“諸位久等了,諸位的來意李放也大抵明白了。如今正是國家危難之際,諸位青年才俊能夠共體時艱,參軍從戎,願意為我大周的北伐事業捐軀,此情此景讓李放亦身受感動……”

    可是他尚才說一半,便被一白發蒼蒼的老頭一把拉住:“等等,王爺,誰說我家娃兒要為國捐軀了?”

    李放正色道:“戰場之上刀劍無眼,令郎武功平常,外加身體稀鬆。此去自然便是一去不回……”

    老頭道:“那可不行,我關家隻有此兒。老臣將兒子托付給王爺,王爺可一定讓他平安回來,為我夫妻兩人養老送終啊……”

    李放笑道:“是不是最好還安排令郎立下功勳,讓他平步青雲,光耀門楣啊……”

    老頭道:“若是如此,老臣自然感謝王爺大恩呐——”

    可是他尚未說完,李放臉上的笑意已然變冷:“諸位當我西府是菜市場是嗎?什麽樣的歪瓜裂棗都往裏麵送,還想討價還價。諸位這麽有報國之誌,廣陵可是離金陵近多了,我聽說廣陵王也比我友善得多。”

    此言一出,在場大部分人的臉都倏然變色,有的發白,有人則是滿臉通紅。東府對那些高門大族的子弟素來是來者不拒,這些他們自然知曉,隻是自家門閥畢竟湊不上去。而這位竟陵王出身不顯,在朝中並無勢力,因此想著憑借自家這不大不小的爵位或者可以拉攏一把,沒想到這麽竟陵王竟是絲毫不留情麵。

    李放接著道:“當然,諸位青年俊彥若真有從戎之誌,李放自然也不會拒絕。隻是有三件事需要事先說明。”

    眾人一開始以為李放有心拒絕,本已氣餒,此刻聽他話意,似乎尚有機會,不禁紛紛道:“是何條件,請王爺明示——”

    李放道:

    “其一,生死自負。戰場上刀劍無眼,本王不能承諾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安全回到金陵。”

    “其二,諸位到了襄陽,我不會特意關照。不論誰到了行伍之中,都需從一名小卒做起。若想任職,需憑自己的軍功與真才實學努力爭取。”

    “其三,令行禁止,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是我竟陵軍的軍規。若有違背,李放定嚴懲不怠……諸位若是可以接受,自可留下,若是不願,亦可自行離去……”

    此言一出,人群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出半柱香的時間,廳中之人竟已走了個幹幹淨淨。

    王府門口,一輛輛馬車相繼套上車轅。人們交頭接耳,先前的諂媚奉承此刻已成了憤恨不平的尖刻話語。

    “不過是一個不知來曆的女子所生的私生子,他橫什麽橫,人家廣陵王可是正經嫡子,也沒像他這樣鼻孔長到天上去。”

    “就是,難怪那些高門大族、朝中大臣都不喜歡這位竟陵王。初時我尚為他抱不平,今日一見,這位竟陵王,見麵不如聞名。西北戰功,未必全是他的功勞……”

    “竟陵王如此霸道,我看他是在襄陽橫行慣了,隻怕早有不臣之心。他手握重兵,實在是我朝的隱患,改日我定要向陛下參上一本,奏他一個不敬之罪……”

    這些人並未刻意降低音量,叫罵之聲順著夜風登堂入室,落入李放之耳,他臉色肅沉,透過層層的亭台樓閣,投向遠方。

    廣陵王府。

    謝之棠坐在李昶的書房之中,雖然李昶在昨日金殿廷議之後便已離開金陵前往廣陵。但不知為何,這位素來被李昶視為左右手的謝之棠並未隨之一同前往,而是留在金陵的王府之中。此時已是深夜,書房進出的人猶是不少。

    忽然,有人報道:“公子,竟陵王府有情報傳來。”

    “說——”

    來人是廣陵王府的一名幕僚:“果然如小謝公子所料,李放拒絕了哪些登門求出路的官吏,他們中的不少人出來之後罵罵咧咧的,有的人還說要上本參奏竟陵王呢。”

    謝之棠微笑道:“甚好。本來經過這次蘭陵之圍,雖然那些高閥士族仍然站在廣陵王這邊,但是朝中一些低等士族與寒門出身的官員漸漸傾向於李放,甚至有人暗中奏請陛下應奪嫡立賢。今日這一來,便是要讓他們認識到竟陵王的大腿不是那麽好抱的……這幾日你便將今日前往竟陵王府的那些人安排到東府,不論他們有什麽要求,一概滿足……”

    幕僚苦著臉道:“可是,小謝公子,我們東府也沒有那麽多的閑散職位,而且那些人根本就不堪大用,又怎麽安排得了。此事還需稟報王爺知情……”

    謝之棠道:“你隻需將這些人帶到廣陵,放到一個院子裏養起來。如果職位不夠,再增加一些便是,至於一應的錢糧支出,自然有我謝家負擔。若是殿下怪罪下來,有我擔待。”

    謝之棠既如此說了,那幕僚隻好點頭道:“是。”

    ***

    李放目送那些人離開竟陵王府,不由生起消沉懈怠之感。

    他方才固然是聲色俱厲,可是平心而論,他所言並無過分之處。襄陽的二十萬大軍,又有何人不是如此呢?他心中卻有那麽一絲微弱的希望,會有一些人,哪怕是一個人會留下來。如此一來,能讓他覺得金陵這座城或許還有救,大周朝還有救。

    可是卻一個也沒有,繁華鄉是英雄塚,短短的八年,金陵煙水便已磨去英雄誌氣,處處與自己格格不入。

    在他身後傳來一聲歎息,卓小星道:“你又何必如此?這些人在金陵也算不大不小的官兒,王爺卻一次性將所有人都得罪了個幹淨。如此一來,在朝堂上隻怕更沒有為你說話的人……”

    李放回頭看著她,道:“你是不是想說不過是十幾個人而已。襄陽偌大所在,難道還安排不下十幾個人嗎?”

    卓小星點點頭。

    李放歎息一聲道:“廣陵王背靠謝家這棵大樹,莫說十幾人,便是數百人也可以安排下。但在我襄陽,每一個士兵都是與我共曆生死的兄弟,每一份錢糧都是襄陽百姓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又怎麽可以用來養一些不相幹的閑人,隻是為了讓這些人在朝中替我說些好話。這樣得來的聲名,我李放寧願不要……”

    卓小星心中歎息,她總算明白了,她剛聽說竟陵王此人之時的惡評如潮是怎麽得來的,這人得罪人的功夫真是讓人拍馬也趕不上。

    李放道:“天下毀譽,我又何必在乎。我隻是歎息,在我說了那番話之後,滿堂之人,竟沒有一個願意留下來。金陵雖有向戰之心,卻沒有能死戰之人。寒族尚且如此,遑論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

    他並非今日才明白此理,否則一開始也不會力阻謝王臣帶著龍淵劍回金陵。隻是此時親身所見,仍是不免唏噓。

    卓小星搖頭道:“世間總是貪生之人更多,卻並非沒有不畏死之人。這些人既然找上竟陵王府,多半是想著讓你幫他們周全,眼見達不到目地,自然便離開。而那些有血性之人,又何須他人周全,早已置身洪流,以自身為屏障,保家衛國,這樣的人在襄陽有二十萬人之眾,正等著王爺回去,你又何必氣餒呢?”

    李放站起身,遙望西北:“謝謝你的寬慰。你說得不錯,我有甲兵二十萬,又何須寄望於他人。天下既因我之失而傾覆,李放便該一手將之扶起。明日一早,我便向父皇辭行,我們再一起回襄陽。”

    卓小星點頭道:“不論如何,我總是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