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9章

    沈墟麵色一冷,心說你竟當著我的麵辱我劍閣前任掌教,將我置於何地?轉念又想,姓玉的並不知我是劍閣弟子,是我隱瞞在先,應恕他不知者無罪。

    “清河劍聖?”那廂小張四郎略一思索,立即大呼小叫起來,“啊,爺爺說的可是劍閣那位已仙逝多年的晏清河晏掌教!”

    “是他。”孔老六麵色放柔,隱現緬懷之色,“想當年,清河劍聖憑借一手大道至簡的生息劍法獨步武林,群雄無人可與其爭鋒,可謂無敵。其人不光武功高強,天性浪漫不羈,不拘小節,最好行俠仗義,打抱不平,是世間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傑。”

    小張四郎奇道:“這般的大英雄,大豪傑,如何會與那魔教妖女糾纏不清?爺爺你莫不是搞錯了吧?”

    “唉,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何況又是司空逐鳳那樣才貌雙全智計無雙的美人呢?”孔老六歎了口氣,“老夫我掐指一算,昔日司空逐鳳重回魔教,劍聖大俠相繼殞沒,竟是同一年。”

    “興許隻是巧合呢。”小張四郎道,“普天之下,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也不知凡幾呢。”

    “我也希望是巧合。”孔老六道,“但實不相瞞,劍聖大俠亡故前不久,我曾有幸見過他一麵。”

    “呀!爺爺你竟還有這等奇遇!我怎不知?”小張四郎似乎震驚。

    “嗬嗬,我孔老六一生風塵困頓,所遇奇事豈止一件?哪能件件都讓你知曉?”孔老六老臉上閃過得意神色,回憶道,“說到我怎樣識得劍聖大俠,全賴當年他救了我的性命。”

    小張四郎問:“快說快說,他怎樣救了你?”

    “那年我在閩南一帶說書,途徑建寧府,遇到一對苦命母女。那母親渾身是傷,懷裏抱著的女娃娃不過剛會走路,竟也渾身是傷,有進氣沒出氣的,甚是可憐。我惻隱之心大起,詢問緣由,她向我哭訴,說她不久前剛剛喪夫,村裏惡霸瞧她模樣周正又孤兒寡母勢單力薄,便要強取豪奪,她寧死不依,那惡霸就把她母女倆打得鼻青臉腫,差點去見了閻王,還霸占了她的家產,將她母女趕了出來。那時我孔老六也是一條年輕氣盛的熱血漢子,聽後義憤填膺,就領著母女倆去報官。嘿,結果你猜怎麽著?”

    “怎麽著?”這回不是小張四郎問了,聲音是從某個雅間裏傳出的。

    原來孔老六講故事講得引人入勝,客人們一邊大罵那惡霸禽獸不如,一邊等不及要往下聽。

    孔老六接著道:“結果那惡霸竟是縣官他堂兄!”

    “噫!”

    眾人叫罵聲不絕。

    “這下我孔老六正觸黴頭,沒能替母女倆伸冤不說,還被那狗縣官一頓嚴刑拷打,二話不說投進了大牢,不日竟隨意捏了個罪名要斬我項上人頭!我受了這天大的冤屈,自是不服,整日價就在牢裏破口大罵,罵得獄卒們一個個用棉花塞住耳朵。沒過兩日,隔壁牢房裏新來了一個倒黴鬼,此人形銷骨立,木僵枯槁,常在牢房內嘟嘟囔囔,徘徊來去,我初時以為他是個呆子,也不去管他,兀自叫罵。直到入夜,那人隔著欄杆問我:‘喂,你在罵什麽?’我滿腔怨憤無處發泄,他這麽一問,我就如竹筒倒豆子般把前因後果盡數與他說了。那人聽後,與我一同大罵狗官和惡霸,然後他不知從何處撿來一根枯樹枝,說:‘別急,我這就幫你伸冤。’嘿,然後你道如何?”

    “難不成這個落魄潦倒的牢友竟就是劍聖大俠?”小張四郎問出了大家夥的心聲。

    “你不信?”孔老六斜睨他,輕嗤一聲,“初時我也不信!可隨後他做的事又教我不得不信。他先用一根枯樹枝將一眾獄卒打得落花流水,而後跑進衙門,將那狗官揪出來痛數其罪,讓狗官在自己的罪狀上簽字畫押,再將罪狀張貼在城牆上,三日不揭。然後散盡狗官與惡霸的家財,脫光了惡霸衣服,將其赤條條懸在城門口,教人人唾罵,一世抬不起頭。最後又將身上銀錢盡數贈與那對苦命的母女,助她們逃往別地。”

    “好!”

    眾人最愛聽這等懲奸除惡的故事,登時交口稱讚,掌聲不斷。

    “後來呢?”小張四郎問。

    孔老六抿一口茶潤潤嗓子:“後來我自牢裏出來,感念恩公救命之情,就想跟著恩公,隨侍左右,恩公不說好也不說不好,我跟了幾日,發現恩公極少吃飯,也極少躺下睡覺,總是鬱鬱寡歡,意誌消沉。”

    “看來晏大俠雖然總幫他人排憂解難,自己心裏實也有樁大大的難事呐!”小張四郎問道,“你跟在他身邊,怎麽也不問問?”

    “恩公不說,我如何能問?”孔老六白了他一眼,歎了口氣,“隻是我常見恩公盯著一根貴重的黃金管發怔,一怔就是大半日,那根管子雕龍刻鳳隻大拇指般粗細,精美異常,後來我遊曆江湖,見得多了聽得多了,才隱隱猜出那是什麽。”

    小張四郎:“是什麽?”

    孔老六:“就是魔教用來發射集結或求救信號的旗花,鳳唳!”

    “哎呀,莫非,這就是魔教妖女贈給劍聖大俠的定情信物?”小張四郎誇張地張大嘴巴。

    聽到此處,沈墟忽覺懷裏那根貼身放置的鳳唳驀地散發出滾燙的熱意來,原來這東西還有這等前史。

    他抬眼去看玉盡歡,玉盡歡也正看著他,眸色晦暗不明。

    沈墟別開眼,忽然有些坐立難安,玉盡歡曾見過他手上的鳳唳,不知他此時作何感想。

    孔老六這番親身經曆自是難辨真假,晏清河早已亡故,如今若真要把他按頭給鳳隱當爹他九泉之下也無法辯駁,許多人也隻把這當故事隨便聽聽,哪怕頗覺推測合理也不全然當真,加上說書匠人本就是“無過蟲”,時下輿情寬鬆,說書匠人即拿皇帝老兒取笑逗樂也不會被追究過錯,何況區區晏清河?

    但就是有那專愛上綱上線的,當下衝出雅間,拆起了台,隻聽一道洪亮的嗓音怒氣衝衝地喝道。

    “老家夥信口雌黃!我劍閣先掌教豈會與魔教妖女有染?你如此散播謠言惡意損毀他老人家身後清譽,居心何在?”

    一聽到這聲音,沈墟渾身一震。

    廳中,隻見七八個青衫弟子一個縱起落地,就將孔老六和小張四郎團團圍住,打頭的那名青年長眉怒目,衣飾修潔,短發齊耳,赫然就是劍閣大弟子常洵。

    看其架勢,大為光火。

    孔老六似也非尋常之輩,放下手裏端著的茶杯,拱手道:“原來是劍閣眾少年英俠,孔老六失敬了。”

    他嘴裏說著失敬,卻仍不動如山地坐在椅子裏,半點沒有起身的意思,敞聲道:“諸位方才也都聽得清清楚楚,孔老六說劍聖大俠急人之難,行俠仗義,此乃美言頌揚,居心談不上,不過是緬懷往烈遺風,心向往之罷了。”

    “你若隻美言頌揚,我們也不來尋你麻煩,但你為何又牽扯些旁的有的沒的?”常洵沉臉道,“你說我門晏掌教是鳳隱魔頭的父親,那劍閣豈非魔教姻親?自古正邪不兩立,我劍閣如今加入正氣盟,自然要與眾盟友同仇敵愾和衷共濟,你這般渾說一氣,非拉劍閣與魔教沾親帶故,難道不就是為了挑撥離間,破壞我們同盟義氣?用心如此卑鄙險惡,晏掌教當初便不該救你!”

    他這話說得全不留情麵,孔老六倏地張大眼睛看他,就好像他鼻頭上忽然開出了一朵花兒一樣。

    常洵被他瞧得有些發虛:“你這麽看我是什麽意思?我說的難道不對?”

    孔老六冷笑道:“我要是風不及,手下全是這般的膿包弟子,劍閣一代不如一代,也是早死早解脫。”

    辱及師門,常洵怒火大熾,刷地拔劍出鞘:“老家夥出言不遜,我這就教你嚐嚐膿包的厲害!”

    出手便是一招“風過無痕”,往孔老六胸口橫掃過去。

    孔老六雙手抓著椅子扶手,連人帶椅往後急退,常洵疾步去追,瞄準椅腳彎腰揮掃,不料對方又連人帶椅高高躍起,竟從劍上輕捷躍過。

    此時兩廊上窗扉洞開,好些腦袋伸出來觀戰,說的畢竟沒有親眼瞧的刺激,看熱鬧不嫌事大,紛紛鼓噪喝彩。

    常洵舉頭一看,但見好多張激動麵孔,眾目睽睽之下越發不敢掉以輕心,否則萬一輸給一個說書的糟老頭,豈不丟盡了劍閣顏麵?

    他見孔老六始終屁股不離椅子,知對方存心羞辱,越發鉚足了勁兒去劈砍椅腳,非要迫得孔老六雙腳沾地不可。

    孔老六控著椅子縱躍閃避,上下翻飛,連蹦帶跳,好不精彩。眾人隻聽椅子格棱格棱亂響,長劍刷刷劈風猛斫,兩人俱是愈來愈快,愈來愈快,眾人無不屏氣凝神,端看誰先出錯,落了下風。

    沈墟倒沒想到這個說書的竟有幾分真本事,也瞧出來他在打鬥間對常洵百般忍讓,頗有廣闊胸襟,不禁另眼相看。

    “這個說書的可來頭不小。”隻聽玉盡歡在旁慢道,“他是‘路歧七俠’中排行老六的知曉老人孔經綸,據說他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沈墟奇道:“他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玉盡歡不以為然,緩搖玉扇:“世人誇大其詞而已,我瞧他是樣樣知曉,樣樣稀鬆,一孔之見,一知半解。”

    沈墟又問:“那什麽七俠裏,還有六位是什麽樣兒的?”

    “‘路岐人’,也就是遊走藝人,他們每到一塊地方,就在街市中空曠處圈起場子表演,自由來去,行蹤不定。除了說書匠,另外還有六人分別是懸絲傀儡藝人苗金線,小唱名角孫婆惜,弄蟲蟻藝人萬禽,扮神鬼的李無常,耍掉刀雜技的關真奴,最後還有擺攤算卦的神算子卜陰陽。”玉盡歡逐一列舉,最後綴上不客氣的點評,“一些花裏胡哨的手藝人,不好好做本行營生,非要來蹚江湖這趟渾水。”

    沈墟已經習慣了他時不時發作的刻薄病,自動忽略他後半句,感慨道:“果然高手在民間。”

    幾句話的功夫,廳中忽然嘩啦啦一陣亂響,抬眼看去,原是孔老六的那張椅子經不起折騰,在半空中徹底散了架,常洵長劍一挑,木板碎屑飛將出去,濺得滿地都是。

    孔老六雙腳終於落地,背手歎道:“好好一張椅子,被你弄得屍骨無存,到時店家問起,你賠他損失。”

    “我賠就我賠。”常洵仗劍戟指,“隻要你說三聲我錯了,保證以後再不空口汙蔑晏掌教他老人家,逢人就說劍閣弟子都是大英雄大豪傑並非膿包,我就饒了你!”

    “嘿嘿,那可不成。”孔老六道,“我孔老六一把年紀了,老臉還要,不幹這丟人的事兒。”

    “那就繼續來打!”常洵又挺劍躍上。

    孔老六掏出懷中折扇:“那就別怪老頭以大欺小!”

    兩人一劍一扇,又激鬥起來。

    常洵多年來苦練的劍閣夭矯十三式不是白練,舉手投足間盡窺名派風範,劍光輕靈,招式嚴謹,防守周密。孔老六手中折扇也非池中物,專事認穴打穴的功夫,常在意外之處屢出妙手,教人防不勝防。

    正鬥到精彩處,東南角的雅間裏傳來沉雄笑聲:“哈哈哈,來者皆是客,大家都是自己人,何必打來打去的傷了同道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