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101章

    夜風徐徐, 穿過雕花窗欞,吹動房間裏的帳幔,發出沙沙細想。那聲音時而嗚咽, 時而淒厲,好似地獄惡鬼低語。它們從煉獄來到人間,潛伏在這間屋子裏, 張開血盆大口,準備趁他不備將他一口吞下。

    “父皇,父皇。”李熙和聽到李洵克製的低吼聲, 走到床榻前, 輕輕將他搖醒。

    李洵從大夢中醒來, 冷汗淋漓, 渾身濕透,疲憊地坐在榻上,雙眼空空看著金絲錦被。

    “父皇, 擦把臉。”李熙和遞上剛剛擰好的熱帕子。

    李洵愣愣的,半天沒有接過,他想起剛才的那個噩夢, 眼神空洞茫然。李熙和遂展開帕子, 擦拭他熱汗淋漓的臉。李洵一瞬不瞬地盯著他,聲音嘶啞:“兒子。”

    李熙和坐在床沿看他, 想著他為噩夢所苦, 許多年都沒有好好睡過覺,人病得黑瘦, 和他記憶中的父皇判若兩人, 一時間心頭百感交集, 不知翻絞著什麽滋味。

    他輕扯了下嘴角, 淡淡道:“兒在,父皇,你又做噩夢了?”

    李洵微微閉目,眼一合上,傅嬌帶血的臉就出現在腦海裏。還有熙和,他隻長到三歲,便被他活活嚇得癡傻。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受盡宮人欺負,最終死在一個冬夜。

    盡管已經從夢中醒來,他還是忘不了他小小身體冰冷的觸感,心口一陣陣絞痛。

    當初傅嬌說她夢到一些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他聽後隻覺得荒謬不已,什麽因夢生懼,都是無稽之談,是她背心的托詞。

    但他也夢到了,那些血腥、可怖的場景即使是他也心有餘悸。他明白了傅嬌的懼、怕和退縮。

    “我錯了。”他落淚了,他聲音嘶啞地說。

    看到他這幅模樣,李熙和也忍不住落淚。

    他生病之後,李熙和就沒再哭過,哪怕在他跟前侍疾,眼睛紅得不像話也沒落過淚,他說過:“孩子怎麽能在病重的父親麵前落淚,父親看了該有多心疼。”

    他從小在父皇膝頭長大,沒有因為皇權疏遠,像尋常百姓家的父子一樣,甚至比很多百姓父子更加親密無間。父親疼愛兒子,兒子心疼父親。

    李熙和啞著嗓子對他道:“父皇,了塵法師給了兒幾顆藏地的藥,或許對你的身體有所裨益。”

    李洵太了解自己的病情,他心魔纏體,那年傅嬌逃離方寸山,遇到山匪沉船而亡,他的半條命就跟著去了,之所以還能撐著一口氣苟延殘喘,全是因為李熙和。他那年才五歲,朝政還不穩當,如果他死了,他穩不住朝綱,他或許連命也會丟了。

    他答應李熙和,一定會堅持到十六歲。

    什麽藥也沒用,他仰麵躺在軟枕上,胸臆起伏,腦海中又浮起傅嬌的臉,他沉沉地閉上眼睛,疲倦地轉過頭道:“不用了,沒用的。”

    “你試試嘛。”李熙和紅著眼睛哄他。

    他一雙帶著哀求與驚痛的眼眸,蒙著淚水,李洵心口酸澀,不忍再拒絕他,闔眸點了點頭。

    李熙和大喜,忙讓劉瑾將了塵法師贈他的藏藥拿過來。

    是和東珠差不多大小的藥丸,李洵嚼了兩口然後咽下,沒什麽味道。他這些年吃過太多藥,也有許多神醫自薦來為他看病,但很多都是沽名釣譽之輩,隻會讓他的身體越來越糟糕。

    他不信佛,正如不信還有藥能治他的病一樣。

    若是當真有神佛,那他死了之後一定會下十八層地獄,至於傅嬌呢?她會去哪裏?她這輩子太苦了,他希望她能去沒有痛苦的天堂,繼續過無憂無慮的生活。

    那他們注定背道而馳,永遠也不能在一起。

    故而他不信。

    *

    沒想到那藥吃了之後他竟然能睡著了,一覺睡到天亮,沒有夢境。

    隻是身體有濃濃的倦意,似乎怎麽也散不開。

    他撐著病體處理朝政,看到北方的戰報,深深蹙起了眉。遼國不死心,一直在邊境蠢蠢欲動,現在竟然敢聯合好幾個小國,欲對中原發起戰爭。

    遼國是先皇留給他的爛攤子,如果當初在澹台蹇登基初期便出兵的話,遼國未必能像如今這樣強大。他也後悔當初自己不該休戰議和。這十餘年來,澹台蹇整肅兵馬,秣馬厲兵,早已不是當年的遼國。

    先皇婦人之仁,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他。他不能再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他的兒子。

    他召來李熙和說:“我要為你做一件事。”

    李熙和如何乖覺,聽他這麽一說,便猜想到他要進攻遼國了:“父皇還是決定要攻打遼國?”

    “遼狗苦我百姓久已,先帝在位時便時常南下打秋風,我登基兩年他們也南下,那一次將他們逼退一百裏,他們向我們進貢求和。我以為他們會安生一些,卻沒想到他們一直賊心不死,竟然還敢盯著咱們。”他轉頭對李熙和,笑如春風:“我一定為你掃除這個障礙。”

    李熙和猶豫,喃喃道:“起了戰事,百姓更苦,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李洵把著李熙和的肩膀,沿著湖邊走邊說道:“對敵人一味仁慈,就是對咱們百姓的殘忍。要做一位好皇帝就要有取舍。遼國一日不除,我的心都不得安寧,我不想把這麽大個隱患留給你。你明白嗎?”

    李熙和深深吸了口氣,緩緩地說起了塵法師跟她談的那些眾生平等之類的話,如果能生活得安穩無虞,遼國的百姓也不願意發起戰爭。隻不過遼國地處偏北,天寒地凍,作物稀少,他們沒有糧食,沒辦法安身立命,隻好南下掠奪資源。

    “如果把我們放到遼國的位置,我們便是下一個遼國。”

    李洵大馬金刀地坐在湖邊的凳子上,聽完後不免詫異地將他上下打量一番,挑眉道:“這些話是誰跟你說的?”

    李熙和道:“兒不解為何遼國人生來好鬥,而中原人大多向往安逸的生活,遂向了塵法師發問,是她為我解惑。父皇覺得她說得不對嗎?”

    李洵見他微滯,便笑道:“她說得沒錯,對世事有一定的見解。我聽說她前往吐蕃求經,如今名聲大噪,有很多信徒?”

    “了塵法師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法師。”李熙和慢條斯理地跟他說起了塵法師當初西進路上的事情,包括她棲身吐蕃五六載翻譯經書的事情:“她是我見過信仰最堅定的法師。”

    “那她的佛為何還沒有救天下人於苦難之中?”李洵哦了聲,似笑非笑。

    李熙和吸了口氣,神色鄭重地看他:“了塵法師說世上沒有佛,人匍匐於神佛的腳下隻能得到暫時的麻痹,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要想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便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

    李洵慢慢收斂了笑意,看著問他:“那你的法師打算如何救眾生?”

    李熙和搖頭:“談起這個法師也很迷茫,她說她也不知道如何度化眾生,所以她決定北上,繼續去探究度化天下人的辦法。”

    李洵依稀記得那日在紫宸殿看到的那道身影,那個法師很瘦削,披著禪衣,身體瘦得像是風中的蒲柳,纖細易折。他以為她又是從哪裏來的沽名釣譽之輩,蠱惑年幼的太子,欲從他身上得到好處。

    未料想,她不曾用神佛度人的歪門邪說蠱惑太子大興佛寺,供奉香火,而是匍匐於眾生腳下求度化之法。

    如此羸弱的一枝蒲柳卻又如此堅韌,曆經風霜仍堅若磐石。

    “我知道你有一顆仁愛之心。”他拍了拍李熙和的肩頭慢聲道:“所以我更不想把這件事留給你去做。趁著我現在還有幹勁,我要為你除去這個心頭大患。至少在你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之前,你爹的這雙手,能給你一個安穩的乾坤。”

    一場蓄勢已久的大戰終於徹底爆發。

    遼國人貪婪,大魏人嫉恨,雙方都是幹枯的柴火,一點就著。戰事一時之間蔓延開來,兩國十八城的百姓,一夜之間遭受戰火的侵襲,家園盡毀,親人鳥散,廣袤的北地哀鴻遍野,白骨滿地。

    傅嬌遊走於戰火紛飛的北地,見白骨露於荒野,盜賊四處潛伏,百姓流離失所,深深落了淚。

    正和十七年秋,戰事爆發的第三個年頭,傅嬌站在赫連山上極目遠眺。

    赫連山是大魏和遼國的一道天然分界線,開闊的視野中,北方的草場連綿一片,白茫茫的大雪落下,枯黃的草場被落下的白雪覆蓋,露出一團一團的枯黃色。

    而南望中原,山青水綠入目仍是葳蕤如夏。

    赫連山是一座天然的藩籬,將南北隔成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

    北方的遼國寸草不生,南方的大魏草豐穀茂,極其規整的農田仍生機勃勃。

    “今年的大雪下得這麽早,遼國明年水草豐茂,不知道又要瘋成什麽樣子。”春生眼望赫連山,說話時皺著眉頭。

    遼國幹旱缺水,都靠雪山融化之後的水灌溉飲用。有水的地方水草豐茂,農耕畜牧發達,沒有水的地方都是戈壁沙漠。

    遼國和大魏的這場戰爭持續了正正三年,雙方此起彼伏,誰也不肯讓誰。

    今夏大魏大舉進攻,勢如破竹,將遼國大部瓦解,他們四散逃入草原深處。表麵上看起來,大魏取得了勝利。但都是暫時性的,遼國的部隊躲在草原裏,等到來年春夏休養生息,隨時可以集結部隊卷土重來。

    除非大魏乘勝追擊,深入草原腹地,將他們一舉剿滅。但可能性不大,大魏的士兵適應不了北方嚴寒的天氣,貿然闖入無異於自尋死路。

    遼國的部隊就像野草一樣,斬不盡除不了。他們的生命力太頑強,許是多年紮根苦寒之地,春風一吹便死灰複燃。

    傅嬌在赫連山待了兩天,她似乎已經找到可以真正止息戰爭的辦法,她決定進京找一趟李熙和。

    三年前她離開京城前,答應過那個滿眼柔善的孩子,若她有了辦法一定要告訴他。

    她收拾行囊,準備立馬進京。

    卻沒想到當天晚上,突然有一夥人闖入她的禪房,將她打暈帶走。

    再醒來的時候,她在一個帳子裏,周圍圍了幾個穿著遼國服侍的人。

    正中的那一個須發虯髯,滿眼通紅,抓著身邊的一個漢人,嘰哩哇啦地吼著 。

    傅嬌麵不改色地道:“不用翻譯,我會遼國話。”

    那個遼國人驚訝地看著她,他笑了一聲,問她:“你就是大名鼎鼎的了塵法師?”

    傅嬌道是。

    那個遼國人把紙筆扔在她麵前:“寫,就說你們的皇帝暴虐無道,殘忍至極,上天必將降罪他的臣民。”

    遼國和大魏打了三年,沒有占到分毫便宜,但也重創了大魏北地十八城。十八城的百姓過得苦不堪言,如果這時候,他們尊奉的大法師公開譴責皇帝的殘暴不仁,一定會動搖民心。

    大魏的民心一亂,他們就能有片刻喘息。

    作者有話說:

    明天見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