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相國寺廂房。屋內視線漸漸暗下來,王皇後動了動有些僵硬的身軀,朝屋外喊了兩聲寧嬤嬤,半晌不見回答,便起身自行點了一根蠟燭放在案幾,繼續抄寫經文。

  皇太後病重,遲遲不見好轉,她便主動向皇上請命,來大相國寺給皇太後誦經祈福。為表誠意,她隻讓寧嬤嬤跟敏兒跟自己一塊兒上山,其他人則留在山腳下。

  王皇後按了按有些酸脹的脖頸,又揉了揉手腕,拿起筆沾上墨汁,繼續伏在案幾上抄寫經書。

  主持得知她來這裏的目的,便道,誦經祈福雖好,若是能再誠心抄寫經書更能助她達成所願。當日,王皇後便在觀音菩薩跟前發願,抄寫《孝經》一千遍。

  不覺間,王皇後住在大相國寺已經一個月有餘,《孝經》已經抄到第九百二十五遍,第十三章。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皇後娘娘……”寧嬤嬤推門而入,神情著急,腳下慌而不亂,反手關上門,幾步過去,壓低道,“皇後娘娘,大事不好了。”

  王皇後偏頭睨了寧嬤嬤一眼,將筆蘸上墨汁,邊抄寫經書邊慢條斯理開口道,“什麽大事?說來聽聽。”

  似是不放心,寧嬤嬤又折回去打開房門朝外麵看了一眼,見四下無人經過,複又關上,疾步過來附在王皇後耳畔道,“宮裏有人來報,說……寧清王跟寧晉王回來了。”

  手下一抖,落下一滴墨汁,須臾便染了大塊。王皇後擱下筆,轉身道,“你說的可是真的?”

  “千真萬確。來人老奴認的,是羅妃宮裏的一個侍衛。他還給了老奴這個,說是羅妃娘娘特意讓他帶來給您的……”寧嬤嬤從袖中取出一方錦帕遞過去。

  錦帕中裹著半張宣紙,待看到上麵所寫,王皇後臉色大變。隻聽砰的一聲悶響,王皇後反手一掌拍在案幾上,力氣之大,震得硯台震一跳,墨汁飛濺,灑得倒出都是,她卻像什麽都沒看到般,手慢慢收攏,拽緊經文,咬牙盯一處。

  寧嬤嬤駭然,撲通一聲跪下,“皇後娘娘您怎麽了?羅妃娘娘說了什麽?皇後娘娘您倒是開口說句話啊。”

  敏兒正巧從屋外進來,見此,連忙將晚膳放在桌上,關上房門,過去道,“皇後娘娘這是怎麽了?臉色這麽難看。可是昨晚受了涼?寧嬤嬤您守著皇後娘娘,奴婢這就去山下請大夫。”

  “回來。”王皇後突然出聲,“本宮沒事。寧嬤嬤,替本宮收拾行李,本宮要立即回宮。”

  “皇後娘娘使不得。”寧嬤嬤眼睛一跳,趕忙道,“您說要在這裏替皇太後誦經祈福,如今離四十九日還差兩日,您若這時候回去,不止皇太後,便是皇上也會責罰與您。”

  王皇後冷哼一聲,目光淩厲,道,“你以為本宮在這裏待夠四十九日,皇太後跟皇上就會對本宮另眼相看?不會,這些年本宮做的難道還不夠多嗎?結果呢?結果本宮換來了什麽!”抬手將手中錦帕連同半張宣紙一塊扔過去。

  “這……”剛剛她還在納悶寧清王就算在置皇上於不顧,斷不敢未經傳召擅自回城,還有寧晉王。原來竟是皇上悄悄讓逍遙王去臨江城傳了口諭,讓寧清王寧晉王回來。

  “如今你還要讓本宮繼續留在這裏抄寫經書嗎?”王皇後瞪大眼,握著經書的手顫抖的厲害。

  寧嬤嬤微顫,握住王皇後發抖的手,跪下道,“老奴知道皇後娘娘心中不值,可是您來大相國寺為皇太後祈福之事都城人無人不知,倘若現在回去,隻怕有人會說您……再過兩日您便可回宮,您即便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十八皇子想想啊。”

  弘霖。王皇後麵色稍緩,接著道,“如此,本宮難道就要留在這裏坐以待斃?”聲音不怒而威。

  “自然不是。”寧嬤嬤起身道,“宮中不是還有羅妃嗎?那人還在外麵等著,您有什麽吩咐寫下來,老奴讓他帶回去交給羅妃。”

  王皇後卻不接話,起身走到窗子前,望著外麵無力晃動的樹枝。心中疑團慢慢解開,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元皓初,你對我不仁,就休怪我對你無意!抬手拽下一根枝椏,重重摔在地上。

  王皇後回身過來,跟寧嬤嬤道,“寧嬤嬤,你去出去告訴那人,讓他轉告羅妃,就說本宮知道了。”

  寧嬤嬤跟在王皇後身邊十幾記載,自是清楚她的為人,見她神色平靜,有如此說,便知她心裏已經有了主意,答應著,跟敏兒使了一個眼神,退身出去。

  “皇後娘娘,您抄了一天的經書,先用些粥,休息休息。”敏兒盛了粥遞過去。

  王皇後接過碗,兀自喝著粥,寧嬤嬤說的對,即便她不為自己著想,也不能不顧著弘霖。再過兩日她就回去了。他們回來又如何?有那個老太婆撐腰又如何,一樣不能拿她怎樣!

  寧清王、寧清王妃、寧晉王回城之事第二日一早便在都城傳開,舉朝嘩然,百姓議論紛紛,皆在猜測三人突然回來的緣由。

  當年先是還是六皇子的寧晉王被皇上派去鎮守臨江城,後寧清王因一青樓女子將一蘇姓公子大致殘廢,被皇上流放至臨江城,舉朝皆猜測兩人如此皆因先皇後薨逝,興許這輩子都無法再回朝,許多王公大臣們都為沒有站在寧清王那邊暗暗慶幸。

  如今,既無傳召,更無口諭,寧清王寧晉王卻堂而皇之的回到都城,真真是叫人詫異無比,成為街頭巷尾孜孜不倦的話題。

  然,就在第二日早朝後,宮內傳出消息,道,寧清王寧晉王非擅自回城,而是皇上派逍遙王去傳得口諭。

  早膳後,元弘毅隨手拿了本書懶懶靠在床上,不過一會兒,便看著桌前給蕭澤喂粥的女子,唇角邊隱隱喊著一抹笑意。若蕭澤是他跟阿琬的孩兒該多好……

  察覺有雙眼睛一直在盯著自己,柏梓琬微微一笑,出聲道,“不知爺看夠了沒有。”

  元弘毅一愣,擱下書,走過來道,“自是不夠。為夫可是要看一輩子的。”說罷,俯身在她臉頰上一吻。

  “澤兒看著呢。”柏梓琬怪嗔地瞪了他一眼,又道,“你當真不去宮中嗎?”

  元弘毅指指屋外,“這都什麽時辰了,早下早朝了。再說了,本王若規規矩矩上朝,如何還是從前的寧清王。夫人放心,為夫自有分寸。”

  蕭澤烏溜溜睜著眼睛,看看柏梓琬又看看元弘毅,捂著嘴咯咯笑著,眼睛眯成一條線。

  “你笑什麽?”柏梓琬點點他鼻尖。

  蕭澤搖搖頭,接著認真道,“姑姑真好,將來澤兒長大,也要娶一個像姑姑這般好的女子做妻子。”

  兩人對視一眼。柏梓琬將蕭澤抱在懷中,捏捏他鼻子,道,“你才多大,就想著娶妻子了?”

  蕭澤嗬嗬笑著,拍拍胸脯,一本正經道,“澤兒跟快就會長大。姑姑給澤兒做妻子好不好?”

  不理會某人突然變了的臉色,柏梓琬哈哈笑著,“澤兒長大,姑姑可就老了。到那時澤兒就不會喜歡姑姑了。”

  “不會。澤兒最喜歡姑姑。”說罷,抱住柏梓琬,臉埋進她懷中。

  元弘毅沉下臉,悶悶道,“明兒個本王就叫人將他送回臨江城。”這小鬼竟敢跟他搶阿琬。

  “不要!澤兒不要去臨江城,澤爾要跟阿琬……不對,澤兒要跟鶯鶯姑姑在一起。”蕭澤大叫。

  “好好好,澤爾不去臨江城,跟姑姑在一起。”柏梓琬摟著蕭澤,“澤兒,你剛剛叫我鶯鶯姑姑?”

  “嗯,素言姑姑說往後要叫姑姑鶯鶯姑姑。”

  似是才想起一般,元弘毅朝屋外看了一眼,“今兒怎麽不見素言?”

  “我讓她出去幫我買東西去了。”柏梓琬偏頭道,“你怎麽突然問起素言來了?可是有事?”

  “沒什麽。”元弘毅搖頭,“一會兒還是叫唐妃挑兩個丫鬟奴才過來吧,免得素言不在,你連個使喚的人都沒有。”

  “是了。爺今兒不過去看看晗晗?”

  “一會兒過去。”話鋒一轉,元弘毅道,“若夫人不願為夫過去,為夫便留在屋內。”

  “爺可千萬別害我,不然被旁人聽到,還以為是我不讓你去看自己的女兒。”

  元弘毅一笑,“那,你就不怕我去了不回來。”

  柏梓琬不以為然地癟癟嘴,“這王府上下都是您的,自是您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你呀,真真是口是心非。”元弘毅點點柏梓琬額頭,接著道,“不過為夫喜歡。”

  柏梓琬失笑。

  聽得一陣腳步聲由遠漸近。柏梓琬眼睛重見光明,聽力仍舊敏感,一丁點細微聲響都不能逃過她的耳朵。果然,抬起頭便看到唐氏、何氏領著另外幾位妃子朝屋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