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荔枝
  宋窈粗略的看了下府裏剩下的潤膚膏,挑了幾盒給到趙嬤嬤手裏,還特地提醒了一句,“這藥膏早晚塗抹即可,不要用的太頻繁,過猶不及,臉上就會出現紅疹。”

  言罷,又拿出來了提前煉製好的藥丸:“祖母親晚間睡不著,也是因為她有風濕偏頭疼這些小毛病,病在體內,使氣血不暢,脾肺疼痛,這屬陰病,我在這個藥丸裏加了幾味靈芝,吃上半月,這些藥丸也差不多能引出她體內的陰氣,屆時陰病一除,她體內熱氣一多,就會產生高熱或伴隨吐黑血之後,身體就會健康,不必再受小病小災的折磨。”

  最初宋窈跟老太太說,給她調製安神香時,老太太還是當宋窈在玩鬧的模樣,可經過這麽多事情,逐漸也能看出來宋窈是個有大本事的孩子。

  隨著臉上刀疤的好轉,老太太就越發信任偏愛宋窈。

  趙嬤嬤把這些話都記住後,才點頭道:“您放心吧,這事老奴肯定會注意的。”

  說著,又讓府裏的下人捧著一些綢緞放在了宋窈的院子裏道:“老夫人讓我給您拿的,多置辦幾身漂亮衣裙。”

  老太太是拿自己的錢,給且隻給宋窈買了一堆布匹。

  祖母態度的轉化,讓得知此事的宋錦瑟心裏有了些危機感。

  雖然她也知道,宋窈和祖母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這帝姬之位遲早得落在她身上,宋窈也得跪在她麵前恭賀她,但萬一呢?

  萬一祖母老年癡呆,一時想不開,把帝姬之位給了個無關緊要的外人呢?

  宋錦瑟在府裏抓心撓腮慌得不行。

  正趕上月如玉來府裏找她,兩個人聊天聊到了宋窈新開的鋪子,月如玉有幾分感慨道:“沒想到潤膚膏竟然是她研製的,怪不得我最近看她,她皮膚好像是白了一些。還有那個安神香,在一眾學子那,可是被哄搶的好東西!”

  宋錦瑟臉色一變,“你說潤膚膏是宋窈研製出來的?!”

  “是啊,你不知道嗎?”其實月如玉也是聽月夫人說的,將自己的潤膚膏給到了宋錦瑟的手上,“我聽說你臉上出了問題?你快塗塗,趕緊把皮膚養回來。”

  宋錦瑟其實並不想用,但想到她的臉,隻能自認晦氣的收下了宋窈的東西。隨後,兩個人話題不知道怎麽就轉到了宋錦瑟想幫宋老太太治療頭疼的病症上。

  月如玉就說,“這你就問對人了。我祖母也是頭疼,夜間睡不好覺,之前一直用天惠堂的老大夫開的土方子,近日好像聽我母親說她已經藥到病除了。”

  宋錦瑟眼前一亮,“哪個天惠堂?土方子準嗎?”

  “就是個小藥鋪,不大,當時我祖母疼的受不了了,這才死馬當活馬醫找上門的,不過這大夫的藥方真的治好了不少人,我常見我祖母最近蹦蹦跳跳,偶爾宋窈來我們月府,她還陪宋窈逛花園呢。”

  月如玉道:“你隻需要把你祖母的症狀和她吃過的藥給他看就成,他就會給你抓藥!宋窈治好你祖母的疤痕算什麽,你治好她的頭疼,不是更有用嗎?”

  ——

  翌日。

  美容院內。

  在宋窈意料之內的,沒什麽生麵孔。

  今日來到鋪子裏的,還是跟著馬夫人徐夫人一行人關係比較好的親朋好友。

  她們也不是盲目的來捧宋窈的生意,就是家裏的老人覺得美容院人傑地靈,聞言紛紛要來試試。

  這不,天一亮,簡單梳洗一番吃了個飯,一行人就浩浩蕩蕩的來到了美容院內。

  鈴鐺見狀迎上前笑道:“幾位夫人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東家前幾日在後院種了不少瓜果,如今都結了果子,夥計們一早就在井裏冰了個西瓜,等會兒我便讓夥計們給夫人帶到樓上的廂房享用。”

  那瓜果吧,不同的人種出來肯定是不同的口味。

  長勢不僅得看土壤啊,水份啊,溫度啊種種,還得悉心照顧著,出來的瓜果個頭才大,水份才多,夠甜夠可口。

  一口咬下去那西瓜肉,爆漿的汁水就在舌頭裏散開,又甜又沙,比著那宮裏貴人們吃的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不要提那免費送的荔枝和葡萄。

  徐夫人的母親季氏看見的時候,嚇到差點一個沒坐穩從美人榻上摔下來,“我滴個乖乖啊!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美容院裏竟還有荔枝!”

  “……要知道,巴蜀前段日子快馬加鞭給宮裏進貢了十棵荔枝樹,除去那些爛了壞了的果子,宮人登記完,才共一百六十顆荔枝,就這樣,陛下大喜,讓端妃辦了個荔枝宴,按品階賞給了宮妃和一品誥命夫人!”

  一百六十顆荔枝啊,受寵的嬪妃才能分到三兩顆,不受寵的那是沾都別想沾。

  據聞蘇貴妃和婉嬪還為了那荔枝分配問題吵了起來,公然在後宮大打出手,不小心打壞了一碟荔枝,被陛下重重責罰。

  季氏品階不夠,又重口腹之欲,當時聽聞還羨慕了許久。

  可再羨慕又能如何,巴蜀人傑地靈,荔枝在此處漲勢極好,可來了京城,那可是養都養不活的金貴東西!

  她們什麽小人物啊,何德何能吃上荔枝!

  “女兒,你說若是宮中的妃嬪們知道她開了這樣本事的店兒,會不會跑來和咱們搶廂房啊?”

  “這事還真沒準。”

  徐夫人點了點手裏的荔枝道:“說起來,蘇貴妃也算宋窈的小姨,她因荔枝一事被陛下責罰,若是能得宋窈幫襯,這事肯定能翻篇。”

  皇家的事情,普通百姓可談論不得。

  娘倆花了二十銀子後才坐著馬車回各府。

  徐夫人是外嫁女,季氏當然要跟著兒子兒媳一家生活。

  她一下午不在府中,剛一回去,便又去賬房那拿走了百兩多的銀票。

  這事傳到了兒媳婦的耳朵裏。

  也不是兒媳婦懷疑,可府上什麽都有,老太太還透支這麽多錢,可別是拿她男人的錢貼補小姑子去了,她總得問問,“娘,我聽賬房說您拿了不少銀子,是不是遇到什麽難事兒了?您說出來,大家夥兒幫您一起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