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天罡道,不良人
  果然不出李瑁所料。

  韋昭訓和孟吉都是武惠妃的人。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兩人竟然都是因為當初的韋武之亂而跟武惠妃扯上的關係。

  所謂韋武之亂,說得便是毒死了中宗皇帝的韋皇後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

  神龍元年,張柬之、崔玄暐等五人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禪讓,李顯二度登基為帝,是為中宗皇帝,韋氏也重新當上了皇後。

  在那之後不久,她便開始效仿武則天垂簾聽政,又在上官婉兒的引薦之下,和武三思沆瀣一氣,甚至有私通之舉,給中宗皇帝戴上了一頂大大的綠帽。

  這裏麵又有上官婉兒的身影。

  李瑁甚至懷疑這上官婉兒就是武則天專門留下來給李唐皇室添亂的。

  但人都已經死了,什麽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韋昭訓和韋皇後同是出自京兆韋氏,韋皇後雖然被殺,但京兆韋氏依舊強大。

  而他們能迅速壯大,和武則天的大力提拔和重用是分不開的,則天皇帝在位期間,韋氏一共出了七位宰相!

  正是在那段時期,京兆韋氏方才步入一流豪門的行列,

  武惠妃便是借著這一層關係,迅速和韋昭訓拉近了距離,再加上那日與韋昭訓初見時的幾滴眼淚讓韋昭訓大為感動,心中便不自覺的傾向了武惠妃。

  這裏麵居然還有自己的功勞!

  當然,讓韋昭訓造李隆基的反是不現實的,他能做的,也就是守門之時放放水,讓李瑁可以順利的逃出興慶宮去而已。

  而孟吉的真實身份,更是奇幻,他居然是武三思的第三子武崇烈。

  當初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訓死於節慜太子李重俊之手,那時的武崇烈正在為武則天守陵,由此逃過一劫。

  而睿宗皇帝李旦即位後,更是將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屍,夷其墓碑,又下令將武三思一族盡數屠滅,也不知道他是怎麽再次逃出生天的。

  總而言之,在那之後,此人便徹底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萬萬沒想到,他居然進宮做了太監!

  家人被屠,父親和大哥還被刨了墳,曝了屍,他有多恨睿宗皇帝,可想而知。

  而睿宗皇帝之所以能登上大寶,幾乎完全是李隆基的功勞。

  知道了孟吉的真實身份之後。

  李瑁的腦海中立時就蹦出了四個字,父債子償。

  要是孟吉沒能在李隆基身上把仇給報了,將來是不是就會把這筆賬算到自己頭上?

  可能性似乎不大,畢竟他跟武惠妃算是一夥兒的。

  但也正因如此,李瑁覺得自己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這在他看來有些毀三觀的人物關係上了。

  這個圈子實在是太魔幻了!

  他完全無法理解這些人的腦子裏到底在想些什麽。

  像元方那樣的,還勉強可以歸結為被愛情衝昏了頭腦。

  孟吉或者說武崇烈,又是怎麽想的?

  既然都已經進宮當了太監了,為什麽不幹幹脆脆的弄死李隆基報仇?

  在宮裏服侍了這麽多年,都爬到僅次於高力士的程度了,不可能沒有動手的機會吧?

  除非是他還別有所求,比如說,重鑄武氏榮光什麽的。

  難道說,除了他之外,武三思還有後人在世……

  李瑁愣愣的想了許久,最終也沒想出個一二三來,倒是對自己一開始就沒打算去爭那個太子之位感到十分慶幸。

  就算當上了太子,再順利登基為帝又如何?

  身在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之中,隨時都要擔心身邊的人會不會突然就對自己下毒手,這麽提心吊膽的活著,有什麽意思?

  真是不如另起爐灶,重新打造一個自己能完全信任的班子,至少每天都能睡個安穩覺。

  說起來,這還要感謝楊玉環。

  若不是擔心她被李隆基給搶走,自己當初還真不一定能抵擋得住站在權力巔峰的誘惑。

  想到這裏,李瑁忍不住便發出了一聲輕笑。

  武惠妃見他楞了半天之後,突然又笑了出來,眉頭便是一皺:“瑁兒在笑什麽?”

  李瑁一聲長歎:“母妃,韋昭訓那邊咱就不說了,孟公公這裏,恐怕還得母妃出麵囑咐兩句,父皇不能死,至少現在還不能。”

  武惠妃便是一聲冷笑:“他若不對你我母子動殺心,孟公公自然也不會出手,如若不然,我也隻能與他拚個魚死網破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還能怎麽辦?

  隻能寄希望於自己的計劃不要出什麽紕漏,四日之後,能成功騙得李隆基將自己和母妃放出長安,赴職劍南了。

  該知道的已經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看出武惠妃情緒不佳,不鹹不淡的說了幾句閑話,李瑁便借故溜了。

  事關孟吉這顆藏得最深,也最為致命的棋子,武惠妃在向李瑁坦白時自然是把蘇曼莎給支開了的。

  蘇曼莎也是個聰明人,見到李瑁之後,也沒有去打聽武惠妃剛剛跟他說了什麽,而是一指那麵銅鏡:“你看,越來越不靠譜了。”

  卻是早已按照李瑁所教的法子讓那銅鏡之上以檸檬水書寫的古篆再次顯形。

  李瑁順著她修長的手指看向銅鏡,自是一眼,原本還有些亂的腦子瞬間就清醒了過來。

  然後便是咧嘴一笑:“誰說不靠譜了,我覺得靠譜,非常靠譜!”

  ……

  ……

  與此同時,長安城南,天星苑中。

  除了王琚和老吳,院子裏的大樹之下,又多了一個人。

  李隆基居然親臨此處!

  他為什麽而來,王琚和老吳都心知肚明。

  但李隆基卻是滿腹疑惑:“王仙君,吳仙君,昨夜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麽?”

  王琚便是微微一躬身:“陛下,不過是些江湖上的事情,不值一提。”

  “江湖上的事情?二位仙君不是早就已經與江湖無涉了麽?”

  “卻是架不住有些小輩,想要借我二人成名。”

  “哪裏來的小輩,竟有如此膽量?”

  王琚便是微微一笑:“陛下,當初我們師兄弟二人下山之時,年紀也不甚大,若非連挑了那太平公主手下幾大成名高手,怕也難入陛下法眼……年輕人有此心性,就讓他去吧。”

  李隆基便又皺了皺眉頭,轉而看向老吳:“吳仙君,聽天魁說,昨夜有人從天星苑擄走了一名女子,這又是怎麽回事?”

  “回陛下,是天魁看錯了,那名女子神誌不清,暫居天星苑,昨夜隻是他的家人尋上了門,將人接回家去吧了。”

  “果真如此?”

  話音落下,王琚便又答道:“臣這師弟從不說謊,陛下是知道的。”

  李隆基的眉頭便又皺得更緊了些,片刻之後才又繼續說道:“日前有天罡道弟子在長壽坊一處宅院中劫走了一名女子,二位仙君可知此人是誰?”

  王琚和老吳便互看了一眼,隨後心底便有了答案。

  “啟稟陛下,倘若是天罡道的弟子,天魁應該比我們師兄弟更加熟悉才是,畢竟當年的天罡道,便是如今的不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