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這幾句,有問題
  萬千氣運,匯此一人。

  天下興亡,係此一身。

  如果寧王叔沒有騙自己……寧王不會騙自己的。

  所以當年空見真的跟他說了這樣話!

  說的就是當年還不到三歲的李瑁。

  這樣的事情,在各類史料中記載得不少,尤其是那些以獵奇為主要的目的的野史誌奇之中。

  最典型的就是袁天罡給尚在繈褓之中的武則天稱骨看相的故事。

  李瑁對待這些故事,基本上也就是當樂子看看。

  有趣是有趣,但可信度如何,那就見仁見智了。

  但萬萬沒想到,這樣的故事居然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不,應該說是發生在了之前的那個李瑁身上。

  由此可見,這事兒根本就不靠譜。

  還萬千氣運,匯此一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人都老子給奪舍了!

  至於天下興亡,係此一身,那就更無從說起了,這麽大一口鍋,請恕小子不背!

  李瑁自己不信這些,但不代表別人不信。

  說得更明白一些,寧王叔李憲,應該是信了,還有法興寺的那個智明,可能也是相信的。

  甚至於這次出現在長安城中的佛門中人,多半也是相信的。

  他們綁架楊玉環的動機很有可能便和這事兒有關。

  但這就又有矛盾了。

  如果他們相信自己是天命之人,那為何要綁架楊玉環,來惹自己?

  難道不應該全方位、多角度跪舔自己麽?

  除非……

  他們不想讓我上位,又或者,他們想用楊玉環來控製我,讓我為他們所用?

  似乎隻剩下這個可能了。

  如果是這樣,那環兒暫時不會有危險,隻要能找到他們的藏身之地,以李白的手段,應該是能救出環兒的。

  無論如何,現在也隻能寄希望於如此了。

  至於那幫擄人的和尚……

  等我解決了手邊這一攤子事兒,再跟你們慢慢算賬!

  ……

  ……

  李隆基照舊在午時前後來了一趟,聽了蘇曼莎說出之前那八句話的意思之後,激動了老半天。

  然後就又在那麵銅鏡上寫下了新的道門古篆。

  寫完之後,又和李瑁聊了一會兒李林甫的事情,卻是管家李實在大理寺全都招了。

  按照他的口供,琦玉莊的事情,確實是李林甫一手搞出來的,盛王李琦,不過是被他利用了而已。

  具體來說,是李琦趁著李瑁昏睡不醒,串通壽王府管家劉金寶以極低的價格租下了琦玉莊的那塊地,琦玉莊也確實是他出錢建起來的。

  但建起來之後,李林甫就讓化名段飛章的李實接了手。

  李琦一直以為那兒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花樓,裏麵發生了什麽,他大抵都是不知道的。

  李林甫倒是知道一些,但問題也就是出在了這裏。

  連負責實際管理琦玉莊的李實都采用了化名,那李林甫自然更不可能跟琦玉莊扯上什麽直接的關係。

  而且有些事,他也確實是被蒙在了鼓裏。

  至少,擄劫良家女子這事兒,按照李實的說法,就是他自作主張幹下來的。

  原因也很簡單,擄來的女子是不用花錢的,但在報給李林甫的賬目裏,這些女子可都是他花錢買的。

  李林甫完全不知道李實在這麽幹麽?

  誰會相信?!

  他肯定知道,隻不過睜隻眼閉隻眼罷了,這也是一種禦下的手段。

  但關鍵就在於,沒有證據啊。

  李林甫隻要一口咬定這些事兒跟自己五官,完全都是李實在扯虎皮,拉大旗,借著他宰相的名頭為非作歹,你還真不能把他怎麽樣。

  頂多也就治他個禦下不嚴,縱容失察的罪名,若是依律辦理,李林甫這宰相之位可以擼了,但殺是肯定殺不了的。

  除開琦玉莊這件案子。

  其他的那些來自各方各麵的攻擊,也大都是在針對李林甫的那些黨羽,真正和他本人有直接幹係的,居然一件有沒有。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啊!

  能成為大唐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李林甫果然有他自己的獨到之處。

  要不是遇到了自己這樣一個他做夢也想不到的反骨仔,恐怕現在這一幫子跳出來想要落井下石的家夥,最終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

  得知了這一切之後,李瑁忍不住有些感慨。

  尤其是李隆基今天對此事的態度,似乎又有些曖昧了起來,言語之間,竟是透露出幾分要保李林甫的意思。

  李隆基是覺得李林甫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不如削官三級,然後留在李瑁身邊聽他調用,還說李林甫這人是個全才,定能將功折罪,為李瑁分憂解難。

  這話聽上去沒什麽毛病。

  但卻透露出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

  李隆基似乎已經不打算放李瑁離開長安了!

  而且,李瑁始終相信,以李林甫的能力和心思,總有一天會知道自己坑了他,所以這人留下來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七日之期,已經過了兩天。

  元方和陸氏姐妹能拖張暐多久,也是未知之數。

  而李隆基今天聽了自己從李白那裏弄來又借蘇曼莎之口轉告給他的那八句古篆,想必也已經把解開推背圖的希望完全放在了自己和蘇曼莎的身上。

  時間是不會等人的,而保命的鋪墊也已經做好。

  李林甫這件事,是時候做個了結了。

  但還差一樣!

  楊玉環!

  武惠妃一旦向李隆基袒露前太子被貶遇害的真相,勢必會掀起軒然大波。

  因著要解推背圖的關係,李隆基或許不會將此事公諸於眾,但絕對會把南薰殿裏三層外三層的圍個水泄不通。

  而且一定會徹查每一個有可能跟武惠妃扯上了關係的人。

  韋昭訓恐怕也在其列。

  到了那時,自己還能不能像現在這樣溜出宮去,那可就難說了。

  之前武惠妃的意思,不也是讓自己隻要發現情況不對,就立刻出宮跑路麽。

  由此可見,她的心裏也很清楚,一旦李隆基真的出手,以她的力量,根本無法抗衡。

  還有,這張牌打出去,宰相府的那些人還能不能為自己所用?

  恐怕是不行的。

  但現在自己還指望著他們幫李白找到楊玉環……

  李瑁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再等等,今晚見了李白之後,看看情況再說。

  但現在總是要給李隆基的一個答複的。

  既然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那麽這答複也就不用太過明顯。

  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李瑁便朝著李隆基深深的作了一揖:“李相之事,如何處理,相信父皇自有明斷,兒臣隻請父皇以黎明百姓,蒼生社稷為重,不用為兒臣做太多打算。!”

  之前就告訴過你,你身邊有奸佞,奸佞不除,推背圖解出來也沒用。

  這可是上仙忽悠真君說的,信不信由你。

  李林甫這個奸佞殺不殺,那也是你的事兒,你自己掂量著辦就好。

  聽了李瑁這句話,李隆基隻是微微一笑,也不置可否,然後便起身要走:“瑁兒形貌如此憔悴,想來定是為請上仙解字,太過耗神所致……你雖年輕,但也不可強撐,快去歇著吧。”

  不得不說,這個埋伏打得太好了。

  李瑁聽了他這話,正是求之不得,但還是假惺惺的答道:“為父皇分憂,乃是兒臣分內之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隆基便笑著搖了搖頭:“胡說八道……朕還有要緊事需要處理,這便走了。”

  “恭送父皇!”

  李隆基前腳剛走,李瑁和蘇曼莎就跑去了那麵大銅鏡前。

  拿水蒸氣一熏,鏡麵之上很快便浮現出六行古篆,另外還有兩個卦象。

  李瑁自然是拿筆來抄。

  抄完之後,突然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小蘇,我怎麽覺得,父皇今天寫的這幾句話有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