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你們想聽故事麽
  李瑁忍不住便是喉頭一動。

  厲害啊!

  說得夠準的。

  所謂一帝,指的應該就是李隆基。

  而那兩朝,想必就是開元、天寶兩個年號。

  開元年間,大唐確實是一派盛世繁華的景象,但到了天寶年間,形勢便急轉而下。

  別的都不用提,就一個安史之亂便足夠讓李隆基永世蒙羞!

  李隆基排行老三,便是這個老三,一手開創開元盛世,引領大唐走上巔峰,又親自埋下禍根,引來安史之亂,使得大唐從巔峰迅速跌落,從此一步一步走向深淵。

  可不就是成也三郎,敗也三郎麽?

  如果這些不是上官婉兒憤恨之下的詛咒之言,而是她從推背圖上解讀出來的……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這推背圖,怎麽也得想法子弄到手,我倒要看看,這東西是不是真的有那麽神奇。

  李瑁心裏這般想著,李隆基那邊仍舊在自顧自的說著。

  “此番種種,皆為絕密,但王琚卻是知道得一清二楚,此乃其一。”

  “王琚之師,乃是當世道尊,朕欲撥亂反正,亦需借助其力,故此在朕穩定一切之前,實不宜和王琚生出嫌隙,此乃其二。”

  “還有其三,便是你母妃乃武後之侄孫,朕曾欲立其為皇後以作試探,果然遭到各方反對。”

  “三者相合,朕才一直沒有改立你為太子,本想著再等些時日,慢慢尋找機會,卻不料你兩年前突然昏厥,醒來之後,卻又對太子之位……”

  “唉……此事不提也罷。”

  “瑁兒,朕與你說了這麽多,你總該明白若是放跑了上官妖人之女,她日後恐成我大唐禍害了吧?這大唐,可不是朕一個人的大唐,也是瑁兒你的大唐啊!”

  嗬嗬,終於把內心深處最真實的目的暴露出來了!

  說了這麽多,無非就是想說,隻要交出嫣兒,這太子之位便是我的唄?

  這種鬼話,騙別人能行,騙我可是不夠。

  李瑁心頭冷笑連連,臉上依舊是一副懵逼表情:“父皇,兒臣實在不信嫣兒是那上官婉兒之女,而且確實不知她現在身在何處。”

  李隆基眉頭便是一皺:“她們是在何處遇匪,你且細細說來,朕親自派人去尋!”

  “如此也好,兒臣正好騰出手來與師妹一起請師傅幫著參詳參詳父皇方才所寫之文字。”

  李瑁故意這麽說了一句,說的時候一直盯著李隆基,果然便見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欣喜和渴求。

  妥了!

  李瑁放下心來,隨口編道:“環兒一行於三日前在終南山翠屏峰一帶遇匪,自那之後,便再無音訊!”

  “三日前,翠屏峰……”

  李隆基喃喃著重複了數遍,忽然便是一聲冷哼:“天子腳下,也敢行凶,瑁兒放心,朕定然替你尋回王妃……這幾日你便住在南薰殿中,莫要回府了,以免觸景傷情,壞了身子。”

  這意思就是要軟禁我咯?

  連琦玉莊的案子都不讓我查了?

  李瑁皺了皺眉頭,試探著問了一句:“父皇,那琦玉莊的案子?”

  “就在南薰殿待著吧,案子的進展,讓姚元從他們隨時通報就可以了……朕這也是為你好。”

  頓得一頓,突然又問了一句:“你當真在夢中見過先前那個字?”

  李瑁心頭就是一喜,似乎有戲!

  “兒臣確實見過。”

  就見李隆基再次深深的皺起了眉頭,許久之後才說道:“今日就先這樣吧……朕跟你說的那些話,一個字也不許外傳,明日朝會之後,朕再來尋你。”

  ……

  ……

  李隆基走了,但南薰殿的守衛卻是多了不少。

  武惠妃為此著實擔心了好一陣,直到李瑁笑嘻嘻的出現在她的麵前,她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那樣的笑容,說明李瑁心中很有把握。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李隆基一走,李瑁立刻便把他先前所寫的那個字臨摹了出來,然後又拿出小黃書細細對比。

  還真被他找到了一模一樣的一個字。

  雖然不明其意,但卻可以確定李隆基心心念念想要破解的這道門古篆,和《黃道經》上所用絕對是同出一脈。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自己的操作空間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想死都難!

  有了這東西兜底,自己的計劃便又可以繼續執行下去了,而且還能名正言順的住在南薰殿裏對琦玉莊一案進行遙控。

  也許控製力會有所降低,但那也不重要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琦玉莊一案作為導火索的作用基本上已經發揮得淋漓極致了。

  看著李瑁興致勃勃的大快朵頤,武惠妃多少有些想不明白:“瑁兒,就算你胸有成竹,但你我母子二人現在幾乎處於被軟禁的狀態,你怎麽還能如此高興?”

  李瑁便抬頭看了她一眼,又瞧了瞧蘇曼莎:“母後,師妹,你們想聽故事麽?”

  “故事?”

  武惠妃楞了一下,蘇曼莎卻是立刻展現出極大的熱情為其捧場:“想聽,師兄快講。”

  李瑁便又嘿嘿一笑:“這個故事,要從兩個道士和一位皇帝的風雲際會說起……”

  隻一個開場白,武惠妃便猜到李瑁要講的是關於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故事,講到他們,那推背圖自然便是繞不開的話題。

  昔年則天皇帝以周代唐,推背圖的存在也被公諸於天下。

  但看了一眼聽得津津有味的蘇曼莎,也就微微一笑,沒有去打斷李瑁。

  “話說這兩個道士,一個名為李淳風,另一個則是袁天罡,而那位皇帝,便是咱們的文武大聖皇帝太宗是也……”

  “到得此時,天下大定,盛世之象已現,太宗皇帝便命李淳風推演大唐氣運,李淳風深知以一人之力難以成事,便邀袁天罡相助。”

  “二人便在太極宮中,演算八卦,推導天象,兩人樂此不疲,不知不覺間竟算到了千年之後,終成千古奇書推背圖。”

  “這推背圖共有卦象六十,除卻第一象之引言和最後一項之結言,其餘五十八象皆為預言,且暗含天機,蘊以大道,可謂是設謎精妙,字字玄機……”

  “第三象日月當空,照臨下圖,撲朔迷離,不文亦武,又有頌詞曰,參照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遺枝拔盡跟尤在,喔喔晨雞孰是雄。”

  “這一象,說得便是則天皇帝當以女兒之身登臨大寶,以周代唐。”

  “在此之後,推背圖終於現世,為天下人所周知,然而則天皇帝卻並未將此奇書傳於中宗皇帝,在其薨逝之後,這千古奇書便下落成謎。

  “你們猜,這書去了哪裏?”

  蘇曼莎又十分捧場的問了一句:“去了哪裏?”

  武惠妃則是笑道:“你聽他胡說八道,他若是知道,早就去尋了!”

  李瑁便是把嘴一翹:“母妃莫要看不起人,那奇書出自道門兩大高人之手,兒臣的師傅忽悠真君亦自承乃道之一脈,兒臣當然知道那奇書的下落!”

  “那你說,那推背圖現在何處?”

  “嘿嘿,此書現今就在父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