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以符入道
  “還請國師教我符術!”

  陳安林納頭便拜。

  楊青山搖頭笑道:“想學的話可以,但這一門也是有些考驗條件的。”

  楊青山拿出一張符紙,遞給陳安林,說道:“這回不用你氣機發動,隻要感受裏麵的符文就行了。”

  聞言陳安林小心翼翼的接過符紙,看著上麵簡單幾筆的符文,細心感受著,很快就沉浸在了裏麵。

  漸漸地,陳安林皺起眉頭,他開始不自覺的運用出已經變強了的精神力,來深入鑽研這裏麵的符文。

  因為他從裏麵感受到了一股很微弱的力量,但儲存這股力量的“工具”卻是有些複雜。

  這是他此刻最直觀的感受,所以必須用精神力來輔助識別這個“工具”的建成。

  楊青山輕聲問道:“怎麽樣?有什麽感覺?”

  陳安林依舊在鑽研符文裏麵的儲存工具,但是他已經可以做到分神回答:“我感到了一種力量,很微弱,但確實存在。”

  “是什麽力量?”楊青山追問道。

  “像……感覺很濕潤,涼嗖嗖的,又覺得很溫柔,是……水嗎?”

  陳安林如實回道。

  楊青山的眉頭舒展開來,隨後他輕聲歎道:“果然是一個緣字。”

  “啊?”陳安林對那個“工具”已經有些眉目,他正準備詢問楊青山,卻聽到了對方這句話,所以有些疑惑。

  “沒事。”楊青山搖了搖頭,隨後他笑道:“你的精神力很不錯,已經完全具備修煉符道的基礎條件了。”

  隨後楊青山看著陳安林的明悟神色,問道:“怎麽,是不是覺得放置那股力量的“工具”有些熟悉?”

  陳安林聞言回道:“是的老師,我總感覺那個“工具”很像……精神力。

  接觸時飄渺無形,但又真實存在,並且還能與我散發出的精神力產生共鳴,但又互相抵製。”

  “說的好。”楊青山點了點頭,繼續道:“那就是精神力。”

  聞言陳安林的眼神裏滿是疑惑,他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麽做到的,精神力居然也能夠拿出來利用,還被當成“儲存工具”?這一點著實讓他有些匪夷所思。

  楊青山開始為陳安林一步步解惑:“讓我先從道宗體係跟你說起吧。”

  陳安林立馬正襟危坐,聆聽老師指導。

  “道宗體係的下三品,分為築基,金丹,元嬰三個境界。

  其中築基並沒有什麽好說的,直到金丹境後,道宗修行者才開始產生一種力量,哪就是法力。

  法力是道宗修行者施展任何道術神通的源泉,當然其他體係也是類似的道理,隻不過道宗修行者要到八品才能誕生這種力量,這也是道宗體係的一個標誌。

  哪如果我們要走道宗體係,但又不想按照它的路子一步步走呢?”

  楊青山看向陳安林,而陳安林在沉思了好久後方才猶豫道:“哪就必須要自己想辦法,修出不靠道宗體係得來的法力?”

  “沒錯。”楊青山點了點頭,他繼續道:“當年初代國師悟道方法傳播出去後,很多人經過修行,已經能夠靠自己感悟的道修出法力。

  諸如劍道,修行者以劍入道,便不再像尋常武夫一樣,以氣禦劍攻擊敵人,而是以法馭劍,用劍使出神通,其破壞力不再局限於斬殺敵人的肉身,便是元神也能一並毀滅。”

  陳安林聽了目眩神迷,他先前還以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劍修應該是武夫體係的呢,哪聽起來還是道宗體係的劍修要更強些,畢竟都能修出一門屬於劍的神通了。

  “每一條道都有它修出法力的方式,那麽你認為,符道又該如何修出它的法力呢?”

  隨後楊青山補充了句:“符術是大家都在說的稱謂,但我以符入道,自然要將符術稱呼為符道。”

  “好的老師,以後我會注意這個用詞的。”道與術不可混淆,道是境界,術是道的表現。

  所以這兩個字的意義嚴格來說還是天差地別,陳安林知道不能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說完後陳安林便將心中的答案告訴楊青山:“莫非……就是這個精神力?”

  “嗯。”楊青山點頭道:“精神力的作用可是大得很,不僅能夠探測附近的所有動向,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感悟自然。”

  感悟自然……陳安林輕聲呢喃,隨後隻聽國師繼續介紹道:

  “精神力便是我們符道用來代替法力的關鍵元素,從這張符紙上,你能看出為何精神力能夠幫助儲存符紙裏麵的力量嗎?”

  陳安林想起剛剛的所有感悟,心境通透:“好像這些力量能夠儲存起來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遵循了某種規律。”

  “哦?”楊青山饒有興趣地看著陳安林,追問道:“什麽規律?”

  “物體本身存在的規律。”陳安林認真回道:“水在不斷流動,火在不斷燃燒。風在不斷呼嘯,那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的規律。”

  “啪——啪——啪。”

  楊青山拍了幾下手掌,笑道:“這是我聽過的所有答案中,非常滿意的一個,陳安林,你的悟性……真的很高。”

  得到老師如此誇獎,陳安林還是有些羞澀的,他不好意思道:“哪裏,讓老師見笑了。”

  楊青山沒有多說什麽,他指著陳安林手上的符紙道:“符是何物?是紋路,是線條,還是某種流動的痕跡?”

  楊青山又接著道:“在我看來,都不是,它們就是你所說的規律,紋路線條痕跡其實都是規律的體現。

  那麽這規律又從何而來?是從大自然而來,萬物原本沒有任何定數,是因為有了大自然,才賦予它們存在的意義。

  水需要向低處流動,火焰需要焚毀一切事物,颶風需要摧毀擋在它麵前的任何東西。

  這些東西本沒有規律,但因為有了大自然,所以這就是它們的使命,也就是它們的規律。”

  “所以我們所需要掌握的符道。”楊青山邊說邊用氣機將陳安林手裏的符紙毀掉,一道細小如注的水流憑空而生,在車廂裏無聲無息的流淌,清涼溫潤。

  “就是要用精神力從自然中尋找萬物的規律,以墨筆用符文記載之,讓萬千之物都能顯現於這張小小的符紙之中。”

  楊青山笑道:“這便是,以符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