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兗州分號
  晁蓋拿了二百貫錢沉甸甸的銅錢出了酒樓的門,門外劉唐、大壯正等候呢。

  “走,回家。”晁蓋上了馬車,大壯鞭子一揮,馬車緩緩啟動,往鏢局趕去。

  劉唐很好奇:“哥哥哪裏弄的錢?”

  “官府的賠償,難得啊,陳師爺說是官府弄錯了,給晁熊賠的湯藥費。”

  劉唐也是大驚,的確很難得:“哥哥厲害,官府都認錯賠錢。”

  “陳大人想要穩定的局麵,兩家必須言和。剛好趁機咱們也快速發展,唯有實力才真的,別的都是虛的。”

  安通鏢局,晁熊躺在床上百無聊賴的看著天花板。

  晁蓋樂嗬嗬的把二百貫放在晁熊床頭上。

  劉唐笑道:“老熊,你發財了,官府給你賠錢了。”

  “什麽,官府給我賠錢了,賠了多少?”

  “快看看,好大一包,二百貫呢。”

  “還真多,這頓打沒白挨。不過我感覺我能起來了。”

  “不行,傷口化膿,毒素進入血液裏,到時候神仙難救。不僅要躺著,還得忌口。大夫說了必須結疤以後才能起來。”

  傷口又多又長,還有烙鐵燙傷,不是那麽容易恢複的。

  難得的和平時期,剛好努力發展。

  鏢局著手開始籌備兗州府分號,從濟州府向東,不過百餘裏就是兗州府,而且水上、陸上都很方便。

  兗州屬於大府,盛產煤炭、焦炭、人口眾多。來往貨物也比較多,安通鏢局主打普通貨物,所以在兗州開分號是勢在必行的。

  而且晁家莊的產業是一個係列,酒樓、客棧、商鋪,都以鏢局為先驅。

  因為這個時候水淺王八多,遍地是大哥,沒點勢力,想開個酒樓,那是不可能的。

  晁蓋回到晁家莊,檢查了養魚、養牛、養豬、養羊,一切進展順利。

  見晁蓋來了,公孫勝非常的高興。

  “恭喜哥哥,賀喜哥哥。土豆豐收已經成定局了。”

  “哦,道長如何得知?”

  “前天一頭小野豬闖入土豆地,護衛驅趕不及時,破壞了幾顆土豆,在那放著呢,小的有雞蛋大,大的有拳頭大,哥哥隨我前去看看。”

  “太好了,快去。”

  兩人一路小跑,從養牛場來到土豆地。

  負責看護的護衛過來承認錯誤是難免的,兩人專門負責土地,還讓野豬糟蹋了。

  晁蓋處罰肯定是要的,休息日去莊裏打掃一天衛生。

  公孫勝提議又加了兩個護衛,晚上值夜守護。

  窩棚裏,公孫勝拿出六個土豆,嶄新的土豆嫩皮很白。

  最大的一個拳頭大了,最小的也有雞蛋大了。

  “很好,很好,大局已定。這就是土豆,能做菜,能當飯,還能加工。拿回家我給道長炒菜吃。”

  公孫勝連連搖手:“這可使不得,留著做種吧。”

  “這個留不住的,留種的土豆立秋前後種植,生長出來個頭都不大,等天冷了才挖出來地窖保存。不過道長可清楚,我研究土豆、紅薯的真正用意?”

  公孫勝搖搖頭:“貧道可不會算這個。”

  晁蓋把晁斌喊過來:“你來說說。”

  “那小人就獻醜說說了。這些年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賣兒鬻女,雖然有朝廷和奸臣的因素,但是也有百姓愚昧的因素。天旱了之後求雨。發洪水了隻會拜龍王,蝗蟲來了不敢捕殺,荒年來了,隻好去逃荒。咱們山東道上幾乎年年都有蝗災,隻是範圍大小的不同。有時候有夏蝗,有時候有秋蝗。”

  公孫勝恍然大悟:“貧道明白了,春土豆成熟的時候,正好趕在初夏。就算蝗蟲來了,把土豆葉子吃光,絲毫不影響土豆的收獲。秋天蝗蟲來了,也同樣對紅薯影響不大,隻是收多收少的問題,不至於顆粒無收。”

  晁蓋點點頭:“道長說的不錯,百姓愚昧就要開化民智。道長平常要多多給百姓傳授一些正確知識,切記不可糊弄百姓。”

  “哥哥放心,但凡有妖道糊弄百姓,定然讓他吃我一劍。”

  其實公孫勝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為晁蓋宣傳,讓百姓感恩晁蓋,偶爾也會稍微的神話一下。

  時文彬縣令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縣令,而且為人開明,每年從春季開始就會鼓勵百姓夜間在地頭點火,讓蝗蟲撲火燒死。

  而今正是土豆膨大期,最需要水分。

  五天剛澆水過一次,晁斌決定安排壯丁兩頭再澆水一次。

  再有二十來天就能豐收了,用不了多久就能開挖,隻需明年多種幾千畝,那就能養活數萬人之多。

  紅薯種塊育苗的秧子已經一拃長了,也可以種植了。

  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不能快速進步,但是每走一步都很踏實。

  “晁家莊三村建設的如何了,咱們去看看。”

  晁蓋最近太忙,有兩個月沒去三村轉轉了,今天有空剛好過去看看。

  遠遠的就看見原本毫不起眼的村子現在大變樣了,一座座的院落拔地而起。

  青磚紅瓦五間正房,東麵灶房柴房,西麵是菜園、雞舍、牛舍、茅廁。一套院子占地半畝還多,寬敞明亮,非常的漂亮。在當時的屬於中等人家的住宅了,因為大多數的農戶、佃戶住的都是土房子,草頂。

  除了外聘的泥瓦匠、木匠、石匠之外,其他都是大家自己動手。磚瓦、石材、木料、人工,莊上一共作價十貫錢。按照莊上一月三百多文的工錢水平,隻需一共個人三年就能還清了。

  不過這種事情著急不來,這一個大莊子四百戶,才隻建了一百五十套。最快也得冬天來臨前才能完工。

  “這兩天新來了三百流民,不過晁管家要求很嚴,但凡體弱多病一概不許他們幹活,不然的話還能更快一些。”

  “這種事情著急不來,道長多理解吧,體弱多病的流民萬一帶有瘟疫,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更何況咱們做的也算是仁至義盡了,給餅給幹糧,還讓他們在遠離村落的地方搭建草棚居住。”

  “這個貧道明白。天下窮苦人太多,如果都救助,咱們沒這個能力。有多大本事做多少事情。就比如給流民修建的這個村落,一村二村的小部分人是有意見的,認為不該給他們修這麽好。”

  一村、二村也在改建,隻是有房子住那麽著急做什麽?

  “道長這是用心了,三村的管理的井井有條,各家各戶毛驢子養的很好,雞鴨鵝養的也不錯。”

  “這都是村中獸醫的功勞,經常過來給毛驢子修蹄子。今年春種的時候毛驢都派上了用場,馱東西、拉車、拉磨都挺好。”

  這些人算是真正的從晁家莊紮根了,不可能離開了。

  房子,在百姓心目中不僅僅是房子,代表的更是家的溫暖。

  房子建好了,就代表家建好了。

  三村的農民土地少,但是幾乎每戶都有人做工。

  要麽在碾米坊,要麽在造紙坊,每個月保底就二百多文,加上獎金、全勤等三百文還是有的。

  工人們不舍得花一分錢,大多數都拿來還房子錢了。

  晁蓋定的是良心價,十貫錢偌大一個院子,本錢都不夠。

  傍晚,回到家裏後院。

  火銃坊的工匠們都已經下工了,隻有坊主還在,正拿著一把三尺的長火銃實驗呢。

  和短火銃不同的是,晁蓋要求隻發射一顆鐵丸,這樣能把距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