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安娜
  2054年1月5日,與安娜結識一天後。

  由我國媒體首次公布遠太空探索計劃白皮書,在軌製造大型宇宙飛船項目啟動,首艘飛船命名為“鄭和號”,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艘係外探索宇宙飛船,這樣的壯舉足以把我們國家推向超級大國的寶座,幾乎是一夜間,所有人都相信這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重現漢唐時代的雄風。

  深遠無盡的太空,神秘莫測的星球,超級巨大的宇宙飛船,從它建造開始就承載著人類對外星係的幻想和希望,那顆與地球大小幾乎相等,有濃厚大氣層的星球給人以美好的幻想,仿佛地球已成牢籠,而那裏才是天堂。

  然而,就在所有人幾乎為之癲狂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技術關卡還未突破——重力艙!

  根據等效原理,隻要在9.8m/s加速度飛行的密封的房間裏,人類就如同生活在地球上一樣,感受不到任何差別,但是很顯然,這個方法行不通,因為無論是燃料加速,還是非燃料加速,加速度總會有盡頭,“鄭和”號的理論速度可以達到31091公裏/秒,但是即使能達到這樣的高速,仍然不能保持無限的加速度。

  我們能做的隻有利用離心力,把飛船設計成一個大圓盤,12大主艙室設立在圓盤內,圓盤通過高速旋轉形成向外的離心力,從而實現重力,而離心力所需要的能量非常小,一座核聚變反應堆足以長期維持所需要的能量,而使用更清潔的核聚變反應堆技術尚不成熟,這又與從月球表麵提取氦-3息息相關,我們需要技術支持。

  而從當時的國際環境來看,擁有一定技術研究底蘊的國家不來搗亂已經不錯了,哪怕沒有動作,也在等著看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失敗,希望我們因為把大把的金錢扔向太空導致國力衰落。

  “彭,不要著急,距離起航還有十年呢。”

  每次金發碧眼的安娜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時,我都有種自愧不如的感覺,普通話說得比我還要好。

  安娜已經放棄了原來的國籍,身份證是沒有繞口的安娜.伊萬諾維奇.庫爾布斯基那種字眼,就是簡簡單單地寫著漢字安娜兩個字,即保留了本國特色,又很漢化。

  “安娜,我的後半輩子都準備奉獻在這項事業上了,你總不想我到老了走不動的時候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登船吧。”

  “當然不,你放心把那些難題交給科研人員吧,你隻是個宇航員,幫不上忙的。”

  安娜安慰著我,事實上我也確實幫不上什麽忙,不過我是很希望能幫上忙的,這個願望沒持續多久,因為下一次提取氦-3的任務開始了。

  “我們決定由你和李澤浩輪流帶一批人進駐月球基地,地麵始終無法模擬出最佳的太空感,沒有什麽比上太空更好的模擬實驗了。”舒政委給我布置了任務。

  “可是我這邊的人都是新手。”我有些擔心。

  “不要緊,月球基地有人工智能操作,你們要做的不過是輸入幾個簡單的命令,而且工作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這次你們乘太空電梯上去。”

  “太空電梯不是還沒完工嗎?”

  “先乘高空氣球,以前不也是這麽做的嗎?”

  好吧,我可憐的小白鼠們。

  因為雲貴高原上的地麵設施還沒完工,太空電梯的底端還浮在文昌基地的上空,從這一點上講,我們去執行任務再好不過了,不用安排專門的太空實習,不用乘坐火箭,簡單、方便、快捷,我想不出是誰的腦子提議出這麽好的計劃的。

  “氦-3資源也關係到你們的遠航。”

  關掉視頻前,舒政委給我留下這麽一句,這樣一說,我就來電了,能幫上忙真是件榮幸的事。

  “想要建造核聚反應堆就得需要大量的氦-3,你們上次弄那點遠遠不夠,所幸我們現在有太空電梯了。”

  人員不是我定的,上級下發的首批名單裏有安娜,不僅因為她是空間生物學家,最主要的我認為是她外裔的身份,采訪的時候把她拿出來單獨作為一個單元來播放,頗有些萬國來朝的意味,事實上我們的船艙裏就有包括安娜在內的三位外裔科學家,遠太空探索遲早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我們隻是先走一步而已。

  “我猜媒體足夠重視她還是因為她太漂亮了。”

  私底下李澤浩會這樣玩味得和我說。

  “你們呢?”

  我知道李澤浩又戀愛了,這次是和韋妙菡,難道這家夥對科技島的人有特殊癖好?想不通。

  “我們打算先生一個孩子。”李澤浩不無炫耀地說。

  “然後呢?”

  “然後到太空再生一個。”

  “……”

  我還是喜歡那個在人前一本正經的李澤浩,他幽默懂得適當喧泄情緒,幾乎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以他的態度為標準,生活會好過得多,可惜有的時候我還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

  不得不承認,即使穿上臃腫的宇航服,安娜仍然是最受關注的那一個,我們向攝影機揮手,然後在一片讚譽與祝福聲中升空……

  “好美呀!”安娜讚頌著。

  不得不說,我很喜歡基地的美景,每一次升空都在一片天藍與海藍的包裹中,海岸上潮汐形成的陣陣白線湧動著,被一片片綠植包圍的基地猶如一座孤島。

  “每次這樣看總覺得人類才是多餘的。”我感慨著說。

  “哦,我忘記了,你已經多次在這裏升空了。”安娜說。

  “還好。”我習慣性的謙虛著。

  “我記得你的履曆上有高空作業二百天的記錄,你是怎麽做到一個人可以不寂寞的在天上生活的?”

  我想了想,還是說了實話:“因為有妙妙。”

  “就是那個人工智能?”

  “確切地說是它的前一代吧,更富有人性。”

  安娜想不通這一環節,問道:“奇怪,不是應該後一代更接近人類嗎?”

  我笑笑說:“這是人工智能自己的選擇,她也曾被人類傷害過才這樣的。”

  “傷害?天呐!難道機器人也有心嗎?”安娜幾乎要捂上嘴巴,不可思議地說。

  “也許機器人比人類還要敏感,它們也能感受到傷害,感受到背叛。”

  望著越來越遠的地麵,我仿佛回到那時的高空作業時光,那段我與妙妙單獨在一起的日子,我們幾乎聊遍了這個世界人類能觸及到的每一個話題,包括我懂的和我不懂的……

  對接,密閉宇航服,登上電梯……

  我們按照操作手冊一步一步行動,在太空電梯啟動的那一刻,身為過來的人我不斷的向同行的船員們講解著由電梯升空的感受,還沒來得及消化,電梯便以高速啟動了,我們的耳膜鼓了起來,伴著一種奇妙的感覺,漸漸體會到了失重的感覺。

  隨著電梯的不斷攀升,周圍的景物都變了,我們熟悉的地球變成了巨大的藍星,那種奇妙又陌生的感覺不論來過幾次太空都會感到很神奇,小小的電梯就像深藍海洋裏的獨木舟,那種被幽深太空包裹的感覺,不是親曆者難以從任何圖像或文字中感受到其中玄妙。

  隨著與地球的距離不斷拉遠,我們見到了更神奇的建築群。

  “哇!太壯觀了!”安娜忍不住驚叫。

  比起上次來,空間站與太空港已經連成一片,更像一座漂浮在太空的城市,巨大的船塢裏,來來回回穿梭的機械臂和工程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工作著,那就是我們“鄭和”號的建造基地。

  “這就是我們的太空港,超級天宮!”我自豪地說。

  電梯終於停穩了,基地對接艙傳來駐基地廣播的聲音。

  “歡迎來到超級天宮,所有駐站港務人員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