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許清宵獨特辦案手段,時限已到,全國矚目!
  大魏京城。

  望著桃花圖標的建築物,許清宵莫名有些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

  這一刻,許清宵總算是知道白衣門這封信的意義了。

  讓自己過來相聚。

  隻是許清宵沒有多想,轉身離開了。

  原因無他,這個節骨眼上,說句不好聽的話,到處都有人看著自己。

  陛下已經下旨了,讓自己接手平丘府賑災案,先不說這幕後黑手會不會找自己麻煩,六部當中也會派人跟蹤自己啊。

  要是這個時候去跟白衣門門徒見麵,那就是送死。

  再者反正已經拖了這麽長時間,不如再拖一拖,又不要緊的。

  轉身離去。

  許清宵回到了學堂當中,楊虎等人在此等候多時了,沒有多說什麽,許清宵將他們的身份令牌交給他們,而後隻留下一句話。

  “我要辦案,這些日子做好奔波的準備,是大案。”

  一句話說完之後,六人麵麵相覷,緊接著眼神當中充滿著激動。

  剛過來就辦大案,這就真的刺激了。

  “別看了,趕緊去練武,馬上就要辦大案子了,可不要馬虎。”

  “兄弟們,咱們這次要是辦成了,以後就是榮華富貴,但有可能這個案子過後,咱們兄弟不見得還在一起。”

  “要謹慎一些。”

  楊虎開口,雖然說的話有些殘酷,但眾人明白,許清宵說是大案,肯定危險重重。

  幾人不廢話,趕緊跑去練武,提升一點自保能力。

  一個時辰後,許清宵的聲音響起。

  “楊虎,將這封信送到刑部去。”

  許清宵開口,從窗口將信飛出,落在了楊虎手中。

  “是,大人。”

  楊虎沒有廢話,提起信來,直接朝著刑部走去。

  到了刑部之後,楊虎將這封信交給刑部卷吏,告知是許清宵送來的信,後者立刻誠惶誠恐,不敢怠慢。

  信中內容也很簡單,許清宵這一個月內基本上不會來刑部,他要徹查此案,算是請假信。

  可這封信一出,幾乎沒用多長時間,傳遍了整個京城權貴耳中。

  許清宵接下了‘平丘府賑災案’,這件事情自然牽動朝野許多人的心。

  這一日,許多人相聚,都在討論此事。

  大魏文宮內。

  陳正儒與禮部尚書王新誌以及孫靜安相聚一坐,三人皆是儒道一脈,一位宰相,一位尚書,還有孫靜安一位儒官。

  “許清宵差人送信到刑部,他完全知曉這封信的內容會被傳開,這是要告訴朝野,他會將此事徹查到底,兩位如何看?”

  陳正儒開口,他一眼就知道許清宵派人差信的目的是什麽,無非就是告訴朝野,他許清宵要開始查案辦案了。

  “以許清宵之聰慧,想來應該察覺到了一些東西,平丘府賑災案,我等反反複複看過十餘遍卷宗,前五位經辦人四死一瘋,明顯有問題,這背後牽扯之人,這些年來我等也已經猜到了一些,也就不知道許清宵有沒有猜到。”

  王新誌開口,他雖不是刑部之人,可當年這件案子牽扯太大,影響極為惡劣,六部官員都參與其中,也分批審閱過卷宗,以他們的智慧,許清宵能想到的,他們也能想到,再加上對朝廷局勢了解,他們已經有了嫌疑人目標。

  “我等都著了陛下的道,如今陛下要為此事翻案,不知道陛下之用意是何,可無論如何,許清宵破不了此案。”

  孫靜安搖了搖頭,他也知道了自己進了陛下的套,但即便是如此,孫靜安依舊認為許清宵破不了此案。

  李正儒與王新誌沒有說話,倒不是別的意思,因為他們也是如此想的。

  “此案涉及太大,幕後黑手,無論是誰對朝廷都有極大的影響,而且其中一位.......”

  過了一會,王新誌開口,隻是說到這裏的時候,便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兩人皆然明意。

  “無論是誰,此案無解。”

  孫靜安搖了搖頭,說出自己的觀點。

  “經辦人四死一瘋,任何相關線索都被掐斷,當初刑部尚書張靖大人親自調查,也沒有調查出任何結果。”

  “不管幕後黑手是不是他們,最起碼人證,物證,缺一不可,想要定他們的罪,光有人證沒用,光有物證也沒有用,必須要人證物證齊全,才可定罪。”

  “陛下給許清宵一個月的時間,許清宵縱然是天縱奇才,他也不可能破解此案,相關人證全部死於張南天家中,相關物證,除非能找到這兩千萬兩髒銀,否則的話,於事無補。”

  “我想,陛下這一次,是為了借機考察許清宵,同時也是為了敲打之意。”

  孫靜安說的很直接,他不認為許清宵能破解此案,其關鍵原因在於,定罪的人證物證都沒有,找到了兩千萬兩白銀又如何?如果沒有人證,於事無補,找到了人證若找不到物證,也沒有任何作用。

  因為這個幕後黑手地位太高了。

  “恩。”王新誌點了點頭,他認同孫靜安之言。

  然而陳正儒卻有些感慨道。

  “如若換做任何一人,我都會認可孫儒之言,可許清宵,不知為何,我感覺他能創造。”

  陳正儒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有這樣的感覺,就是覺得許清宵或許真能破案。

  “陳儒,你之所以如此感覺,是因為這許清宵太過於會造勢了。”

  “諸位有沒有發現,許清宵先有千古名詞,用來討好武官一脈,而後府試之上絕世文章,揚名京都,可當時他的名氣還是有限。”

  “為了讓自己的名聲得到進一步擴張,許清宵怒斥嚴儒,一戰揚名,隨後入京,在刑部攪的天翻地覆,其目的是什麽?無外乎名聲罷了。”

  “雖是差名,但也是名聲,如今大魏誰不知道他許清宵?甚至他許清宵之名,於大魏之外也有些名氣,而他許清宵付出了什麽代價?”

  “也正是因為如此造勢,所以陳儒對他有些莫名看法,可在我眼中,許清宵不過是運勢之才罷了,終究成不了氣候。”

  孫靜安認真說道,他承認許清宵有才華,但他更加認為的是,許清宵的才華,並沒有傳的這般邪乎,無非是會造勢會運勢罷了。

  如此心術不正,未來成不了氣候。

  “唉。”

  陳正儒歎了口氣,他看了一眼孫靜安,沒有回答,一來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二來是他看得出,孫靜安對許清宵有很大的敵意。

  不過這也是情理當中之事,畢竟孫靜安立朱聖之心,誓死護衛朱聖一脈,如今許清宵勢必要成立新的學術,孫靜安對他有敵意,太過於正常了,若孫靜安對許清宵沒有敵意,那才有問題。

  “罷了,罷了,讓人去盯著許清宵,有任何風吹草動,第一時間匯報。”

  陳正儒沒有多說,他身為丞相,必須要洞察一切,許清宵接了這個案子,無論許清宵能否查出真凶,他也必須要掌握全局。

  一旦發生任何問題,要及時製止,否則對朝廷不利,對陛下不利,對百姓不利。

  與此同時。

  刑部當中。

  刑部尚書張靖,左侍郎馮建華,右侍郎李遠靜坐在大堂內。

  張靖神色頗為平靜,馮建華還好,畢竟他逃過了一劫,許清宵鬧完之後他就回來了,畢竟公務還有不少,一直在外肯定不行。

  至於李遠則有些幽怨地看向馮建華,都是侍郎,他卻慘遭許清宵二十仗刑,若不是禦醫送來了特製藥品,他也無法這麽快恢複。

  “許清宵送來的信,你們都看了嗎?”

  張靖開口,語氣平靜道。

  “看了。”

  馮建華回答道。

  而李遠則冷漠開口。

  “他許清宵當真是愚蠢,隻怕估計還沒有反應過來這件案子涉及多大,還以為是普通疑案,居然敢接。”

  李遠口氣不太好。

  隻是此話一說,張靖搖了搖頭。

  “他知道。”

  三個字,讓李遠臉色一變。

  “尚書大人,你說許清宵知道這案子涉及之大?”

  李遠有些沒想到。

  “恩。”

  張靖點了點頭,雖然他也憎恨許清宵,可他絕對不會因為憎恨,而忽略一個人的才華以及實力,這樣隻會顯得自己愚蠢。

  “能寫出千古名詞,絕世文章,天下第一駢文,還有千古名言之人,許清宵的才華,不可小視,我等雖憎恨他,但莫要低估了他。”

  “這份卷宗,他應該已經猜到部分,最起碼知道這卷宗背後牽扯有多大。”

  張靖這般回答道。

  一時之間,馮建華和李遠沉默了。

  張靖這話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許清宵的才華,有目共睹,你可以說他狂妄,你也可以說他不為君子,但不能說他才華不好。

  要許清宵才華不好,那天下人有誰敢說自己才華橫溢?

  “哼,他既然知曉,還敢接此案,也當真是狂妄,莫不成他真以為自己能翻此案?”

  李遠還是有些不愉,這般譏諷道。

  “此案涉及之大,許清宵竟敢接手,他不怕嗎?”

  馮建華則沒有任何怨氣,畢竟他沒挨打,所以對許清宵沒好感但也不至於像李遠這般帶有偏見。

  “想來他應該已經猜到這是陛下的意思,所以才會如此大膽,接手此案。”

  “若不然的話,借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接手此案。”

  張靖出聲,他瞬間洞悉許清宵是怎麽想的。

  很快張靖繼續開口道。

  “隻是許清宵還是太過於年輕了,即便是有陛下撐腰,又能如何?”

  “哪怕是陛下想要翻此案,也不見得能翻案,平丘府賑災案,涉及之大,難以想象。”

  “當年,本官還是侍郎之時,接手此案,也受到各種阻礙,陛下讓許清宵一個月內破案,他怎麽破?”

  張靖搖了搖頭,他身為刑部尚書,當年接手此案,是堂堂刑部侍郎,接手此案也遇到了許多阻礙。

  許清宵如今一個主事,想要接手此案,隻怕麻煩阻礙比他當初還要多。

  至於許清宵身後有陛下撐著?

  可他張靖當初也有武帝在背後撐著啊。

  隻不過那個時候動蕩一些,現在比較安定,但兩者其實是差不多的。

  “這件案子,涉及太大不說,而且恰好是在先帝晚年之時,朝野動蕩,裏麵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所有的人證物證根本找不到,許清宵破不了此案。”

  “最關鍵的人證也已經瘋了,就算是許清宵真有斷案之能,也於事無補啊。”

  兩人附議,認同張尚書所言。

  倒不是不看好許清宵,而是三個問題許清宵解決不了啊。

  第一,人證物證你找不到。

  第二,有人會阻礙你辦案。

  第三,即便是找到,可能你也不敢翻案。

  以上三點,就是這件案子為何一直壓到現在還沒有處理的根本原因。

  “不管了,先看看他如何處理此案吧,讓人盯著許清宵,有任何動靜必須要上報。”

  張靖也想不出許清宵會怎麽辦案。

  但他知道的是,許清宵將這封信送來,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辦此案,而且態度很認真。

  所以靜等就好。

  一時之間,整個京都幾乎所有權貴,都或多或少談論此事,眾人都清楚的很,許清宵動真格了,陛下也動真格了。

  隻是許清宵具體要怎麽辦案,引來眾人的疑惑。

  武昌一年。

  五月二十六日。

  守仁學堂之外,莫名多了一些人影,商販買賣,雜耍藝人,一時之間學堂周圍顯得略微熱鬧。

  京城很大,但有時候也不大,眼線布置之下,再不熱鬧的地方,也會變得熱鬧起來。

  也就在此時,一道身影從守仁學堂走了出去。

  刹那間不少身影跟了過去。

  不多時,又是一道身影走了出去。

  馬上又是不少身影跟了過去。

  如此反複,楊虎六人全部離開了守仁學堂。

  這一日,深夜。

  大魏文宮。

  刑部,戶部,兵部,九位國公府,諸位列侯,以及不少大魏權貴們的家中,都呈現上數份卷宗,這是他們手底下探子跟蹤楊虎等人的行蹤記錄。

  文宮內。

  陳正儒,孫靜安展開卷宗。

  隨後兩人臉色微微一變。

  卷宗如下。

  ---

  武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屬下跟隨許清宵下屬李健,一路來到北市場,李健前前後後購買二十五枚雞蛋,兩斤牛肉,四斤羊肉,白菜一斤,青菜兩捆,魚丸半提,而後回歸學堂。

  ---

  武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屬下跟隨許清宵下屬李康,一路來到西市集,李康購買鐵片兩塊,鑿冰器一件,銅製火爐一口,香酒一壺,八角,桂皮,鮮辣椒,紅油,牛油各半斤。

  ---

  數份卷宗幾乎是一致的內容,楊虎楊豹幾人今日出去,顯得神神秘秘,但其目的就是買一些日用品,十分普通。

  沒有任何一點問題,但這種沒有問題,讓他們感覺問題更大。

  “這許清宵,是在搞什麽鬼?”

  孫靜安皺眉,他有些搞不明白了,雖然說今天才第一天,距離陛下交代的時間還剩下二十九天,不用太忙,但也不至於.......這樣吧?

  “靜下心看看。”

  陳正儒沒有任何心急,反倒是讓孫靜安靜下心,看看許清宵到底要做什麽。

  與此同時,刑部當中,張靖也有些不明,第一天不說大刀闊斧去幹事,也不至於讓屬下買一些這種東西吧?

  而且買這個東西需要花一天時間嗎?需要這麽大費周章嗎?

  吃飽沒事幹嗎?

  “我倒要看看這個許清宵,如何辦案。”

  張靖將這些卷宗放下,眼神之中充滿著好奇。

  站在刑部的立場,他希望許清宵破案成功,但站在刑部尚書的立場,他並不希望許清宵破案成功,而站在私人角度,他希望許清宵沒有破案成功,並且被陛下訓斥。

  安國公府。

  安國公坐在書桌麵前,閱讀這些卷宗,而李兵則站在一旁皺眉。

  “父親,這許兄弟是想要做什麽啊?孩兒有些看不懂啊。”

  李兵實在是有些看不懂,如此緊張之時,許清宵讓人去買一些這種東西,雞蛋肉蔬菜,菜刀鑿冰器這些日用品,有些古怪。

  “許侄兒之才,是萬古大才,你看不懂是正常,說實話為父也隻能看懂一點點。”

  安國公有些不要臉道,他也看不懂,但在自己兒子麵前,他不能說自己看不懂。

  “行了,就你這腦袋,繼續讓人打探消息,任何細節都不要放過,告知下麵的人,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安國公開口,這般說道。

  “是,父親。”

  李兵點了點頭,答應下來了。

  就如此,到了第二日。

  一大清早,守仁學堂便鬧出一番動靜,楊虎六人分別走出學堂外,一個個神色嚴肅,打量著周圍,關注一番後,便離開了學堂。

  而暗中,不少影子跟了過去。

  一直到傍晚,楊虎六人回歸,依舊是帶著不少稀奇古怪的東西。

  其中最為惹眼的便是一大塊冰石。

  誰也不知道許清宵到底在搞什麽鬼,學堂之外,六部的探子,國公的探子,權貴的探子,諸侯的探子,滿朝文武不少勢力的探子,全部都迷迷糊糊的。

  他們今天跟了一整天,提心吊膽就不說,最主要的是這一天下來,這幫人又是去買東西,而且買的東西都是一些常見之物,偶爾有點稀奇古怪的東西,但也沒什麽作用啊。

  這都已經第二天了,許清宵究竟再搞什麽名堂,讓人實在是摸不著頭腦啊。

  第三日。

  楊虎等人沒有出來了,探子們死死地在門口等待著,就是不敢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可就在這日,所有人總算知道許清宵買這麽多東西做什麽了。

  守仁學堂內,隨著冉冉升起的霧氣飄蕩起來,學堂之外,許清宵正在吃古董羹。

  楊虎用鑿冰器,將冰內凍住的羊肉取出,而後用一種十分古怪的工具,刨出一層層的肉卷。

  楊豹在一旁洗菜,而李健李康則在洗刷著牛下水,也就是牛肚這種東西,來來回回反複洗刷。

  趙大趙二則是在切菜。

  許清宵坐在桌前,進行各種調料。

  這一幕,讓門外不經意走過的探子們都沉默了。

  尼瑪。

  搞了半天,是為了吃古董羹?

  有沒有搞錯?神秘兮兮的弄這弄那,就是為了吃這個?要不要這麽離譜?

  眾人實在是有些無語了,這兩日楊虎楊豹起早貪黑的起床,神秘兮兮的去市集,買這個買那個的,他們差一點就要把商販抓過來嚴刑拷打。

  問問是否有什麽書信來往之類的。

  甚至有人已經開始調查這些商販的信息資料,卻沒想到的是,許清宵忙碌了三天,竟然是為了吃古董羹。

  這下子所有探子都沉默了,一個個臉色很難看。

  感覺這三天就好像被許清宵耍了一般。

  但生氣歸生氣,眾人還是繼續盯著,上麵有命令,他們也沒辦法。

  學堂內。

  許清宵的聲音逐漸響起。

  “毛肚洗幹淨一點,輕一點洗,不要那麽大力氣,還有你吸收了沒?”

  “鴨腸也要洗幹淨點,要有一點味道,你就可以回去了。”

  “楊虎,爛的菜葉掐掉,每一片都要搞的幹淨一些,我們是在辦大案子,不要馬虎。”

  “對了,李健李康,你們兩個去把鴨血拿過來,記得加點牛奶,不要太多,一點點就好,這樣鴨血嫩度剛好。”

  許清宵的聲音響起,吩咐著眾人。

  楊虎等人點了點頭,笑著回答,可眼中卻充滿著無窮的疑惑。

  他們看了看手中的東西,實在難以將這個和辦案劃上等號。

  但沒辦法,許清宵說什麽,他們就做什麽。

  不多時,所有的菜肴都上來了,許清宵也招呼著眾人開始吃。

  一盤鴨血先入鍋,緊接著便是各種葷腥,再下了一盤羊肉,添了點無煙炭進去,加大了一些火候。

  許清宵等了一會,便撈出羊肉開始大快朵頤。

  期間許清宵將讓眾人品嚐醬料不同的口感,絲毫沒有一點緊迫感和危機感,讓人愈發覺得古怪。

  “大人,咱們不是辦案嗎?怎麽還有心思在這裏吃東西啊?”

  楊虎開口,他實在是忍不住詢問了,不是別的意思,之前許清宵說要辦大案子,他已經磨刀霍霍,前天晚上睡覺,都夢見自己辦好了案子,走上人生巔峰。

  可沒想到的是,這兩天忙東忙西,竟然隻是為了吃一頓古董羹?

  說實話在今天之前,他甚至都以為買的東西,都是辦案需要的,雖然古怪,但越古怪他越覺得很有搞頭。

  結果沒想到竟然是為了吃一頓古董羹。

  所以他有些忍不住了。

  此話一說,其餘五人也忍不住看向許清宵了,他們心中的疑惑如楊虎一般。

  此時,許清宵擦了擦嘴上的油,而後認真無比道。

  “你們啊,思維還是被固化了。”

  “我問你們,我們辦的案子大不大?”

  許清宵如此問道。

  “大。”眾人點了點頭,直接回答道。

  涉及兩千萬兩白銀,這還不大?他們在南豫府辦案,超過一千兩白銀的案子,都算得上是大案了,何況加了個萬。

  “那這種案子,難不難查?”

  許清宵再次問道。

  “難。”眾人還是直接回答。

  “那如此難查的案子,能用常理來破解嗎?”

  許清宵繼續問道,同時下了一片毛肚在內。

  “不能。”

  眾人略顯的有些憨厚。

  這種案子若是能用常理來破解,那誰都可以來破了,能成為疑案嗎?

  “這不就夠了,既不能用常理來解答,那就隻能用非同尋常的能力。”

  “跟你們說了你們也不懂,反正一個月後看吧,不過這些日子,我說什麽,爾等就要做什麽,明白嗎?”

  許清宵說到這裏就沒有繼續詳說了,而楊虎六人紛紛點頭,隨後又若有所思,過了一會楊豹開口了。

  “我懂了,高啊,大人您真是高啊。”

  楊豹開口,顯得十分認真道。

  “你怎麽懂了?告訴我一下,我真沒懂。”

  楊豹的兄長楊虎實在是有些搞不明白,忍不住問道。

  “這你還不懂?就這樣,在那樣,明白了沒?得了,看你這樣子就知道你理解不了,先吃先吃,唉,你們啊,還怎麽跟許大人辦事,真是沒有一點腦子。”

  楊豹說完這話,還有些感慨,隨後夾起一塊肉放入鍋中。

  眾人一看,趙大趙二立刻出聲了。

  “我懂了,我也明白了,原來如此啊。”

  “對對對,懂了,懂了。”

  兩人也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隨後興奮無比,吃起東西來都有些胃口大增。

  “不是,你們懂什麽了?到底是什麽意思啊?”

  楊虎是真的不明白,怎麽一個兩個都懂了呢?他將目光落在李健李康二人身上。

  感受到楊虎的目光,李健李康有些尷尬了,實話實說他們也不懂。

  但都說懂了,他們要是說不懂,豈不是顯得自己很廢物?那許大人怎麽看自己?所以李康微微咳嗽一聲,而後壓低聲音道。

  “其實就是幾個關鍵點。”

  說完這話,他用手指在杯子沾上一點水,而後留下三個點。

  ....

  緊接著一臉認真道:“懂了沒?”

  說完兩人也低頭開始吃東西了,桌上眾人都吃的十分愉悅,唯獨楊虎實在是吃不下,他真的不明白啊。

  到底是什麽意思啊?

  當日。

  各大勢力的探子皆然回去複命,將今日所見所聞全部告知上去。

  一時之間,所有勢力都有點懵了。

  大魏文宮,一名男子彎腰而立,將今日所見所聞說出之後。

  陳正儒與孫靜安兩人沉默了。

  許清宵忙碌了三天,竟然隻是為了吃一頓古董羹,這就有些離譜啊。

  隻是不等兩人開口,後者緩緩開口道。

  “大人,屬下在學堂外偶爾經過之時,發現他們在密切些什麽,尤其是楊豹趙大趙二三人,更是說著什麽懂了懂了,至於許清宵完全就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

  “請大人定奪。”

  後者將一些細節補充進來,隻是這些話讓陳正儒和孫靜安更加迷茫了。

  吃著古董羹?辦著案?還勝券在握?

  陳正儒皺眉,他在猜測許清宵到底做什麽,而孫靜安則開口道:“將許清宵這兩日買的東西,全部買一份回來。”

  孫靜安如此說道。

  他想不到許清宵在做什麽,唯有複製許清宵的行為,才能嚐試去猜測,不然的話,光是這些信息,根本猜不到。

  “是!屬下這就去辦。”

  後者當下離開,而此時陳正儒開口了。

  “孫儒,您懂了嗎?”

  陳正儒問道,他有些好奇,順口詢問孫儒。

  “大概懂了。”

  聽到陳正儒的詢問,孫靜安莫名有些尷尬,他不知道陳正儒是什麽意思,尤其是陳正儒這表情,看起來好像陳正儒想到了什麽。

  為了不落麵子,孫靜安硬著頭皮回答道。

  “是什麽?”

  陳正儒繼續問道,眼神之中滿是好奇,因為他還真不懂許清宵在想什麽。

  “咳,怎麽說呢,略有些複雜,但我應該是懂了。”

  孫靜安一愣,他沒想到陳正儒繼續問下去,故此隻能繼續硬著頭皮解釋了。

  而與此同時。

  刑部當中。

  張靖,馮建華,還有李遠三人聽著下屬匯報,皆然陷入了沉默當中。

  尤其是張靖,他站起身來,望著外麵的明月,眼神之中充滿著沉思。

  他想來想去都不知道許清宵到底在搞什麽鬼。

  而下屬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尚書大人,屬下在門外聽得很清楚,許清宵說一個月內必能破案,勝券在握,看起來很有自信。”

  他如此說道,這句話更讓三人疑惑了。

  吃古董羹還能破案?

  不說別的,許清宵最起碼也要出城一趟吧?去平丘府看看?或者把人證找來吧?

  就算對方是瘋子,你總的喊過來見一見吧?走個過場要不要?

  躲在家裏三天,就折騰出一個古董羹?吃飽沒事幹吧?

  但又敢說必能破案?

  你拿什麽破案啊?拿毛破案嗎?

  可就在此時,李遠的聲音響起了。

  “尚書大人,我實在是想不明白,這許清宵到底在搞什麽鬼啊,他到底要做什麽?”

  李遠想不出來,不由喃喃自語。

  “是啊,這許清宵到底在想什麽啊?此子有些詭異。”

  而聽到這聲音,張靖看著月色,幾乎沒有任何猶豫道。

  “許清宵,當真是大才啊。”

  張靖開口,無緣無故誇讚了一句。

  此話一說,李遠和馮建華頓時目光露出驚色。

  “大人,您?”

  他們一聽這話,就知道張靖知道了什麽。

  然而張靖搖了搖頭道:“不可言傳,隻可會意,有些事情,你們猜得到就猜得到,猜不到也沒用。”

  張靖顯得有些神秘道,說完此話後,他繼續開口:“將許清宵這幾日買的東西,也買來一份。”

  說完此話,張靖離開了。

  待消失於刑部後,張靖長長鬆了口氣。

  他鬼知道許清宵在想什麽,可為什麽要誇許清宵?倒不是吃飽沒事幹,而是李遠以及馮建華兩人都猜不到許清宵在想什麽。

  自己身為尚書,他們肯定要問自己。

  如果自己回答也不知道,豈不是顯得自己和他們一樣?

  這是同事之間的麵子問題,所以張靖硬著頭皮誇許清宵一句,如果許清宵破不了案,大不了再說一聲,本以為他猜到了,沒想到本官還是高估了他許清宵,真是可笑。

  不就夠了嗎?

  如果許清宵真的能破案,那自己的足智多謀豈不是體現出來了?

  反正,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虧。

  隻是,這許清宵到底在想什麽啊?張靖也有些鬱悶了。

  國公府內。

  安國公的聲音十分響亮。

  “大才,大才,大才啊,許清宵當真是大才啊。”

  安國公大笑道,笑聲讓一旁的李兵懵了。

  就吃頓古董羹也是大才?

  爹,咱能不能別這麽尬吹啊。

  李兵站在一旁,實在想不明白許清宵在做什麽,可偏偏自己父親卻如此誇讚。

  一下子李兵覺得要麽是自己有問題,要麽就是自己老爹有問題。

  “李兵,你好好學學你這個兄弟,我這侄兒,有刑部尚書之資啊。”

  安國公幾乎是厚顏無恥地誇讚道。

  他也不懂許清宵在搞什麽鬼東西,但他知道的是,昨天誇了許清宵,今天還得繼續誇。

  要不誇豈不是顯得自己看走眼了?

  至於自己兒子能不能領悟,關我屁事?反正當爹的不能在兒子麵前丟人就行。

  “恩恩,爹,孩兒知曉了。”

  “不過,孩兒還是有些愚笨,這許清宵到底是在做什麽啊?”

  李兵點了點頭,緊接著提出自己的疑惑。

  “愚蠢!”

  “當真是愚蠢。”

  安國公聽完此話,頓時站起身來,怒斥兩句。

  李兵:“......”

  “你這兄弟,其才無匹,為父懶得跟你說,讓人去準備一些東西,按照許侄兒這兩日買的東西給為父準備好來。”

  安國公說到這裏,轉身離開了。

  留下來沒有意義,因為他解釋不清楚,索性就不解釋。

  不僅僅是安國公這裏,其餘一些國公列侯,也紛紛叫好。

  甚至到了第二日,整個京城開始流傳一些極為古怪的言論。

  “知道嗎?昨日刑部尚書,誇讚許清宵有萬古大才,平丘府賑災案,隻怕真的要解開真相了。”

  “是啊,是啊,不僅僅是刑部尚書,據說一直看許清宵不爽的孫靜安,孫大儒也說許清宵要破案了。”

  “何止,安國公,齊國公,盧國公等人昨日晚上突然大笑,誇讚許清宵大才。”

  “我跟你們說啊,你們千萬不要傳出去,我一個兄弟的朋友的妹妹,與許清宵一個下屬有深不可測的關係,她說許清宵已經掌握了此案的關鍵物證,就是那兩千萬兩白銀的下落。”

  “真的假的啊?”

  “是真的,我可以作證,他兄弟朋友的妹妹,就是我一兄弟的情人,我可以作證。”

  “這不應該啊?這才三天啊,許清宵縱然是有萬古大才,可問題是三天就破案,未免有些太快了吧?”

  有人提出疑惑,覺得三天就破案,有點誇張,還掌握實質證據。

  但很快,一則謠言出現,給予了回應。

  “你們傻啊?這件事情,許清宵幕後有人指點。”

  “你們知道這人是誰嗎?當今的皇上啊,不然你們以為,這件事情為何又拿出來翻案?這許清宵為何敢接?真是愚蠢。”

  這個謠言一出,刹那間,被瞬間流傳,幾乎京城所有百姓都在議論這件事情,而且都認為許清宵之所以這三天優哉悠哉,是因為陛下在後麵指點他。

  已經將所有證據送給許清宵了,而許清宵隻需要等一個月後,老老實實走個過場,到時候該抓人抓人,該追贓追贓。

  謠言就是如此,一旦傳開,瞬間遍布整個京城。

  而且百姓隻會聽自己想聽的內容,雖然有人反對,認為許清宵這是在自暴自棄,可朝廷上下誇讚許清宵有破案之才這個事實無人否決。

  尤其是孫靜安,張靖這兩位,他們兩個可是跟許清宵有深仇大恨。

  如果他們都說許清宵沒問題,那許清宵就真的沒問題了。

  也就是如此。

  轉眼之間,過了七天。

  這七天內,許清宵待在學堂內,幾乎是寸步不離,而楊虎六人也沒有在去買東西了,而是每天在學堂練武,許清宵來指點。

  學堂內一幕幕,和許清宵說的每一句話,當天晚上都會傳達給所有權貴。

  可足足十天過去了。

  謠言愈演愈烈,百姓們覺得許清宵這樣悠閑,是有恃無恐,勝券在握。

  而朝堂上下也莫名這樣覺得,要說最惱火和鬱悶的,就是孫靜安,張靖,還有幾位國公了。

  孫靜安和張靖二人,是實實在在惱火,他們不知道許清宵到底要做什麽。

  都十天了,你還不出來做事?

  而諸位國公和列侯也鬱悶啊,他們摸不透許清宵的想法,也猜不到許清宵的意圖。

  自家的兒子又天天來問,再這樣下去,他們圓不了謊,豈不是顯得尷尬?

  就如此。

  十五天過去。

  這十五天很不錯。

  許清宵出來了,每天準時散步,逢人就打招呼,還說什麽飯後走一走,活到六九九。

  有事沒事還去戲園子看看戲,完全就沒有一副要辦案的樣子。

  而距離陛下一個月的限時。

  還剩最後五日。

  學堂之外的探子越來越多了。

  而此時此刻。

  大魏京都。

  一座樓塔密室之中。

  三道身影端坐在密室內。

  房間不大,氣氛很壓抑,三人穿著黑色鬥篷,沉默不語。

  過了許久,一道蒼老之聲響起。

  “兩位,如何看待,許清宵接手此案?”

  這是第一道聲音。

  很快新的聲音響起,略顯年輕。

  “許清宵接手此案,並無大礙,他不夠資格,隻是此事,我一直在思考,陛下到底有沒有參與其中。”

  這是第二道聲音,充滿著好奇。

  “沒有。”

  第一道聲音直接回答,斬釘截鐵。

  “既然如此,那就更不用擔心了。”

  第二道聲音再次給予回答。

  “可我總是有些不安,我在想要不要.....直接動手,將許清宵抹除,即便是冒些風險,也不用擔心,許清宵在朝中,人人喊打,真死了,相信不會有人為他伸冤。”

  聲音略顯冷漠,使得房間有些陰冷。

  “不!不能殺!”

  第三道聲音響起,十分沙啞。

  “若殺許清宵,陛下將真正稽查到底。”

  “靜觀其變即可。”

  “真到了哪一步,也不遲。”

  第三道聲音十分沙啞,但聲音落下,其餘兩人都不說話了。

  過了一會,三人逐漸離開。

  就如此,眨眼之間,五日過去,最終期限到了。

  這一日。

  滿朝文武,京城所有百姓,都激動起來了。

  ---

  ---

  ---

  後麵還有,不過要很晚!

  能等就等,不能等讀者老爺們休息。

  七月來肝!!!!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