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不生我許清宵,儒道萬古如長夜
  這一日。

  整個大魏京都沸騰了。

  隻因一首絕詞,傳遍整個大魏。

  最為熱鬧的是國公府,基本上所有大魏國公在今日都開懷大笑,而後更是吩咐下人,大擺宴席,宴請其他好友。

  四大書院也引來一陣陣的喧鬧,滿江紅這首絕詞,第一時間便被四大院諸多學生觀摩討論。

  各種爭論之語也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人認為這首詞有問題,所有的爭議,無非是這首詞是誰所作,又是為誰而作。

  但很快安詳的大魏京都,頓時又吵鬧起來了。

  是幾大國公掐起架來了。

  百姓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這幾位國公身經百戰,本身就是以武服人,能用拳頭解決就不會用口舌解決。

  據傳聞幾大公國掐架的原因,也正是因為這篇絕詞。

  這些國公都認為這首滿江紅是為他們而作,彼此不服,互相揭短,一揭短就按不住脾氣,相互打起來了。

  最絕了的是,有人跑去勸架,結果也打起來了。

  總而言之,這一天京都徹底沸騰,叫罵聲彼此起伏,甚至老一輩的打起來也就算了,年輕一輩也打起來了。

  武夫就是這樣,打架是解決紛爭的最好辦法。

  此時。

  大魏宮廷內。

  宏偉大氣的養心殿中。

  一張龍鑾擺在其中。

  金黃色的紗布遮蓋著龍鑾,大殿之中空闊無比。

  一名絕美女子跪拜在下,畢恭畢敬。

  而紗布之中,依稀隻能看到一些輪廓。

  玲瓏曲致,高挑而立,透過紗布,依稀可見一雙美腿。

  但真正讓人驚歎的,並非是玲瓏一般的身材,而是一種氣勢,站在那裏,便讓人生畏。

  這是大魏女帝。

  舉世之奇女子。

  她立在龍鑾之下,一張白紙漂在她麵前。

  “陛下,這首名詞,已傳入京中,七位國公因這首名詞,大擺宴席,皆然認為這詞是為他們而作。”

  “但七位國公互相盛情,卻惹來禍端,方才探子來報,七位國公互相鬥毆,連帶著幾位國公的後人也打起來了。”

  “還有一些侯爺,也加入其中,還望陛下出麵,製止幹戈。”

  跪在下方的絕美女子緩緩開口,她聲音極為悅耳。

  “一首千古名詞,引來國公爭鬥也屬正常。”

  “不過貴為國公,互相鬥毆,終究是有失朝廷顏麵。”

  “婉兒,替朕擬一道旨意,名詞之爭,待書作人來了京都自行去問。”

  “皇城腳下鬥毆,有辱國體,自行領罰,伯爵之上免除罰,其餘參與鬥毆者,領七十軍棍或罰俸三月。”

  女帝的聲音有些空靈,她緩緩開口,傳蕩大殿之中。

  “婉兒遵旨。”

  女子叩首。

  而後又繼續開口道。

  “陛下,四大書院也有些消息,幾位大儒對這篇名詞讚不絕口,能同時被文臣武將看中,這種人要不要提前召來京都,為陛下效力?”

  她開口問道。

  “不用。”

  “天下大才皆有傲性,主動招來反而不好。”

  “再者,能寫出這種詞章之人,想來也是主伐之人,如今朝堂紛爭已經激烈,若將這種人招來,對局勢更不穩定。”

  “若再北伐,將要傷及大魏之國本,一切順其自然,也警告其他人,不要打此人主意,一切隨然。”

  “再有,各地府試在即,此為大事。”

  女帝的聲音響起,十分平靜,但這意味著堅決。

  “是,婉兒知曉了。”

  跪在地上的婉兒點了點頭,她身為女帝的貼身女官,知曉很多事情,尤其是朝堂局勢。

  自陛下登基之後,朝堂一直主張再次北伐,但國庫空虛,武帝七次北伐,打空了大魏,不當家的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如今若是再來一位大才,要求北伐,局勢隻會越演越烈。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辦法。

  她沒有多說什麽了,緩身退了出去。

  此時。

  大殿之中。

  大魏女帝的目光再一次落在白紙上。

  滿江紅的絕詞映入眼中。

  但很快白紙自焚,化煙而逝。

  “北伐北伐,一群武夫,隻知攻伐,不知養晦。”

  “諾大的國家,哪裏不需要花錢,國庫空虛,我連蓋宮殿的銀兩都沒,還要打打打打打。”

  “父皇,你要是在天有靈,就派個會賺錢的能臣給我吧,再這樣下去,孩兒隻能當個昏君了。”

  女帝的心聲響起,隨後極其無奈般地取出一本古書。

  古書赫然寫著【他心通】三個字。

  半個時辰後。

  一道旨意從宮內傳出,製止了京城亂局。

  各大國公罵罵咧咧的在家休息,至於其他人就沒什麽好果子吃了。

  罰俸或者是軍棍二選一,伯爵之上都沒事,沒有爵位的一個個老老實實去領軍棍了。

  這年頭本身俸祿就少,他們身為貴族但也沒多少銀兩,尤其是一些國公之子,更沒什麽銀兩使。

  罰俸?罰俸是不可能的,寧可去挨軍棍,又不是沒挨過打。

  沒辦法,大魏現在就是這樣,缺錢,上上下下都缺錢。

  但不管如何,這場紛爭安定下來了。

  就如此,時間轉眼之間,便過去了數日。

  武昌一年。

  四月七日。

  距離府試還有不到三日的時間。

  可這阻止不了許清宵仰慕者的熱情。

  柏廬書院這幾日人影頻繁,皆是想要一睹許清宵之容,想看看這到底是什麽人。

  隻可惜的是,這幾日時間,許清宵幾乎化身書呆子,在書樓內一直看書。

  而且聽聞許清宵什麽書都看,柏廬書院的書樓共有三層,藏書七萬卷,許清宵已經將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書全部看完。

  如今正在第三層看書。

  這種閱讀速度眾人倒是可以理解,畢竟許清宵開了竅,過目不忘,所有書籍隻需掃一遍便能記住。

  至於三位夫子,則每日都會過來等候。

  許清宵越是在認真看書,他們對許清宵就越是喜歡。

  或許這就是讀書人的古怪之處。

  與眾不同。

  辰時。

  書樓當中。

  許清宵神色變得有些激動。

  這幾天閱書數萬卷,一來是讀書理解,二來是了解天下局勢,但最重要的還是搞懂自己腦中文宮。

  如今許清宵總算發現了一些線索。

  他手中的書籍,名為聖居注。

  類似於起居注,記錄了大聖人的起居生活,以及一些聖人言論。

  是真是假許清宵不知道。

  不過其中記載了‘天地文宮’,隻是不夠詳細,簡略提了一筆。

  而讓許清宵激動的是,上麵提到了一件事情。

  聖人門徒。

  第一代文聖,也就是大聖人,門下有七位極其傑出的弟子。

  不過皆然死在至暗時代。

  這七位門徒,皆是半聖,其中有一位弟子,模樣俊美至極,才華無雙,有成聖的資質。

  但那個年代太過於黑暗,這位弟子以身封印妖魔,解救蒼生。

  模樣俊美,才華無雙,聖人門徒。

  這以上三點除了才華無雙之外,其他兩點都符合那文宮之人啊。

  想到這裏,許清宵快速翻閱,發現沒有其他線索後,便翻閱其他書籍。

  兩個時辰後。

  許清宵又找到了部分線索。

  ‘朝歌’

  聖人大弟子之名。

  【朝歌,大聖人首徒,生時星辰而顫,天有仙樂,紫氣東來,三歲作詩,五歲絕詞,十歲名揚天下,二十歲立意,二十五歲成就大儒,後拜師聖人,為聖人首徒】

  【三十歲踏入半聖,前無古人之舉,奈何時逢天地大魔亂世,朝歌半聖犧牲自我,封印絕世妖魔,後世人修其聖像】

  【此為上古書籍記載,後世人王博通查閱而出】

  ---

  關於聖人門徒的事跡,記載的很少。

  通過這幾日的閱讀,許清宵也了解很多事情。

  所謂至暗時代極其遙遠,要用萬年來計量,是否有這麽一段曆史都不能完全確定。

  唯一能確定的是,世間有大聖人的痕跡。

  但那段曆史太過於久遠,大聖人的傳聞還有不少,其門徒就很少了。

  那個時代,太過於黑暗,毀了各類書籍,差一點斷絕人族,沒有獻文記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有很多書籍,都是後世人杜撰編寫,茶後談資可以,但真較起真來就有些上不了台麵了。

  但許清宵卻相信其中的內容。

  因為腦海當中的天地文宮,恰好有七座雕像,而且兩者的特征極其符合。

  “大聖首徒。”

  “還好我沒有逾越。”

  “這回算是撿到寶了。”

  這一刻,許清宵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啊。

  自己有天地第一位聖人首徒的幫助,還怕區區一個異術魔種?

  想到這裏,許清宵不由將手中書籍放下。

  看了數日的書,的確有些累了。

  許清宵看了一眼外麵的天色。

  已是正午。

  連續幾日不吃不喝不眠,略顯疲倦,但最主要的還是餓了。

  朝著書樓下走出去,許清宵心情很愉快。

  得知俊美男子的身份,自己基本上就沒了後顧之憂了。

  心情好啊。

  大好。

  好到許清宵走出書樓,沐浴第一縷陽光時,不由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更是忍不住開口。

  “天不生我許清宵,儒道萬古如長夜。”

  許清宵的聲音不大,語氣之中更多的是一種自信。

  人嘛,開心的時候就喜歡說點話。

  隻是當許清宵伸展完懶腰後。

  下一刻,他愣在了原地。

  因為......數千雙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