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 貌類乃父
  冠冕唐皇最新章節

  讚賀聲持續一刻多鍾,殿中群臣才又陸續歸席。

  武則天命人將經卷收入錦盒,卻並未再繼續進行這個話題,而是轉問群臣,覺得舞樂是否可賞?

  李潼隱在帷幔後,雖然看不到那畫麵,但卻能聽到君臣對答。此時聽到武則天一副學術探討的語氣,隻是集中在有關舞樂的賞評話題中,更覺得這女人真是撚輕拿重、從容有度。

  她此刻不提獻經此事,群臣自然也不會主動提及這一個尷尬話題。但並不意味著這件事就不存在了,而是所謂的存而不論,通過舞樂的審美賞評側麵去確立這件事的正確性。

  我狠狠踩了一下你們的底線,然後我又快速收回腳來,我已經不打算糾纏不休了,你們如果還執著於此一定要討論出個是非,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此刻殿中,一個略顯老邁的語調正在評價舞樂之美,李潼聽其對答,知是司賓卿豆盧欽望。其人所言也是盛讚舞樂豐美、聲辭典雅,但對之後的獻經一幕卻無作評價,可見這也是一個知情識趣的老滑頭。

  豆盧欽望之後,另有一人被武則天點名作評,乃是司府卿韋巨源。韋巨源這個名字,李潼可是很熟悉,其人所進燒尾宴食單更是流傳後世,本以為中宗朝才會得顯,沒想到如今已經位列九卿。

  光宅年後,百官署名改得亂七八糟,司府卿本太府卿,即就是古代九卿之中的大司農。

  之後又有數人被點名評價,那些名字李潼大多陌生,但無一例外都是寺監高官,評價自然是眾口一聲的誇好。畢竟這部大曲除了最後薛懷義蹈舞獻經有些刺撓人心之外,從歌到舞也真是無可挑剔。

  李潼立在帷幔後,心情已經隱隱有些焦急。他站在此地前前後後已經兩三個時辰,累不累且不說,關鍵是心情平靜不下來。

  可武則天就像是上癮了一樣,不斷的點名讓臣子評價這《萬象》大曲美不美,沒完沒了,讓人猜不透其心意如何。

  終於,一連聽了十幾人的點評之後,武則天似乎是覺得殿中君臣審美觀已經達成一致,臉上露出了和煦笑容,垂眼望向群臣,口中則笑稱道:“《萬象》此曲體質豐美,諸公雅賞並誇,製曲諸眾,入前請諸公並賞是何者趣才。”

  帷幔後李潼聽到這話,精神頓時一振,不待禮官上前導引,他已經闊行上前行至帷幔尾後,和長兄李光順與太樂署諸官並立一起,聽禮官唱名而入。

  殿左自有禮官唱名,先是梁國公薛懷義,薛懷義這會兒早已經換了衣袍,聽到呼名聲便當先昂首行入。眼見其人那洋洋得意的模樣,在席諸眾不少人心裏總感覺有些不舒服,反應略顯冷淡。

  但之後禮官唱名,卻似有接連雷聲響動,因為一連唱出三名少王名號。

  “嗣雍王守禮、樂安王光順、永安王守義……”

  聽到三王名號,殿中一時間鴉雀無聲。頂著眾人或詫異、或愕然、或迷茫,當然也少不了武三思陰冷的眼神,李潼終於自帷幔之後行出,得有機會於人前現身。

  “這、這三王……”

  殿中眾人,泰半不識三王,可是當嗣雍王名號唱出,三王身份已是瞬間了然,這是故太子李賢的三個遺孤!

  唱名仍在繼續,包括沈期都被呼名行出,頂著怪異視線跟隨於三王之後,與司禮寺諸官一同登殿。說實話,沈期是萬萬想不到會有今天這一幕上演,否則當時他不會那麽輕易答應永安王的邀請!

  廂殿很大,一眾人小步趨行。李潼等三人雖無官職在身,但卻是位列一品前班的嗣王、郡王,帷幔之後不為人知還倒罷了,可是一旦顯跡人前,還是要站在醒目位置上。

  頂著滿殿人眾怪異視線的打量,李潼倒是沒有多少緊張,但大殿上方那垂下來若有若無的審視視線,卻讓他渾身都感覺不自在。

  如果說在垂帷之後他還不明白武則天此前垂問眾人賞評的意思,可是隨著現身出來,察覺到眾人那驚愕詫異的反應之後,他大概有些了解,武則天應該是比較享受那種那種一切盡在掌握、令人轉瞬喜憂的操縱感。

  一如後來中宗李顯被秘密接回洛陽,武則天對狄仁傑說“還爾太子”,究竟是狄仁傑夙願得償的喜悅更多,還是武則天那種盡在掌握、完全主動的惡趣味更盛,說不清楚。

  現在大概類似意味,你們眾口一辭、誇讚不已的《萬象》大曲,正是眼前這三個遺孤少王闊製進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或是出於一種不甘被擺布的意外,或是心裏那股按捺不住的好奇,李潼在趨行登殿的同時,悄悄抬起了頭,以視線餘光向上瞄去,想要看一看武則天究竟是怎樣一個模樣。

  “失禮!”

  突然一聲驚呼,打斷李潼還在不斷試探上揚的視線,他循聲望去,隻見春官尚書武三思已經從席中立起,戟指向他,一臉的不善。然後他才注意到早已經行至殿階丈餘之外,薛懷義都已經頓足立住,而他衣角則被李光順扯起老長,不知不覺,竟然多走幾步。

  意識到這一點,李潼已是滿身驚汗,原本他還擔心李守禮會禦前失儀,卻沒想到問題出現在自己這裏。但聽殿上沒有聲息,他隻是默默退回自己該站的位置上,也並不回應武三思的尋釁斥問。

  在薛懷義的帶領下,眾人再拜神皇,隻是當別人已經拜完起身後,他又加拜一次,以略顯沙啞的語調顫聲道:“臣惶恐,不知幸睹天顏榮盛諸眾,忘我之際,尚有能恭謹自守者。頑愚狡辯,叩請原宥!”

  “嗬……”

  殿上響起一個短促嗬聲,武則天抬手一擺,示意武三思歸席,並又垂眼望向那仍在跪拜的少年,笑語道:“入前來。”

  李潼額間已經滲出冷汗,他也說不清是為什麽而緊張,聞言後便連忙起身,小踱緩行又往前走了幾尺的距離,兩手低垂,兩眼則盯住殿階。

  殿上一直沒有別的聲音,李潼也一直不敢動彈,一直持續了十幾息,殿上再次響起了武則天那高傲近乎沒有感情的聲音:“你們諸位看,這個孩子,像不像他的父親?”

  李潼聽到這話,隻覺似有一道雷霆劈中自己。他已經極盡暢想,第一次見到武則天,應該是怎樣的場景,怎樣的氣氛,又會發生怎樣的對話。但無論多少種可能,都沒想過見麵第一句話,武則天便把他打入絕死之地!

  像不像他父親?這可能是一個慈祥的奶奶隔代親,見到小孫子長得漂亮,由此思念亡子,不由自主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但武則天會有這種感情嗎?

  他的父親又是誰?不是風采、才器一時之選的大唐儲君,而是一個忤母逆父的亂臣賊子,生不能安於家室,死不能歸於祖廟!

  隨著神皇說出這一句話,殿上一時間也是滿堂俱寂、針落可聞。但幾息之後,各種雜亂聲息便不斷響起,立在三王之後的沈期微不可查的晃晃腦袋,想要甩開由額間流入眼角的冷汗。

  而在群臣席列前方,天官尚書武承嗣手扶杯沿,抬眼望著少王,嘴角隱含噱笑。春官尚書武三思則反應更加誇張,低頭抬手撚著胡須,兩肩微顫,心中已經開始思忖給這幾個逆種、特別是牙尖嘴利的永安王安排怎樣的死法。

  至於殿中其他分席落座的群臣們,或是事不關己的漠不關心,或是垂首輕歎,不乏惋惜,但也沒有任何人、發出任何明顯的聲響。

  但就算此刻殿中還有什麽別的雜聲,李潼也根本就聽不到。如此真切且濃厚的死機壓迫,讓他腦海中轉瞬千念,已經沒有任何精力再去關心身外其餘。

  他此刻仍低著頭,但若湊近去看,便會發現兩眼已是血絲暗結。為防情緒激動以致兩拳握緊,他兩手死死扣在大腿外側,那種身為板上魚肉的無力感未有一刻如眼前這麽濃烈。

  他此刻的心情,也是難以形容。

  短短幾息時間,對李潼而言如半生那麽漫長。他深吸一口氣,緩緩的抬起了頭,想不清楚這無邊惡意從何處來那就不要想,即便最終自救無功,好歹看一眼武則天究竟長啥樣,也算是不虛此行。

  然而當他抬起頭來,心中又是失望,所見者唯有冕前旒珠,旒珠後隻能勉強可見臉部輪廓與一點下巴。

  他又順便掃了一眼幸災樂禍的武三思,然後退下數步,一則顯得姿態更恭謹,二則若果真不能自救,往前撞的時候去勢凶猛,爭取一下撞死自己不再受別的苦。

  看到堂下少王有了舉動,武則天也微微調整了一下坐姿,臉上則是饒有興致,甚至於隱隱有些期待。

  垂拱四年至今,太多大事發生,占據了她大部分的精力,更無暇去理會其他雜餘。但即便是這樣,這個舊年根本不在意的庶孫仍然頻頻引起她的注意。

  特別是今次大獻樂,因有薛懷義參與其中,事前事後,武則天聽聞這個庶孫的名號更是頻繁。成品已經欣賞完畢,武則天心中是大大的滿意,甚至遠遠超出了她此前對此所抱有的些許期望。

  正因如此,她就更加好奇,這個相貌頗類其父的庶孫,一旦被逼到絕境,他會做出什麽樣的反應?